這番話,如同在李自成心中點燃了一團火苗。
對他而言,李三的計策,並不是選擇題,而是一根救命稻草。
隻要賭對,就能從死亡的泥潭中掙脫,甚至重建大順根基。
身上的傷口傳來陣痛,卻也讓他清醒了不少。
大順已經元氣大傷,主力部隊隻剩三萬,雖然他們需要一場勝利,但也絕不能再經曆一次失敗。
如果李三的推測錯了,清軍沒去豫中,大順去天井關會白跑一趟,回來可能連稀粥都吃不上。
退一步講,如果伏擊失敗,那大順就真的徹底沒了翻身了可能。
他不動聲色的打量著李三。
此人屢次助他阻擊清軍,救他於危難,倒也有幾分可信度。
“宋軍師,不知您對這個計劃,有什麼看法?”
牛金星跑套,李岩被他罵走,現在宋獻策,已經成了他唯一的主心骨。
宋獻策掐指算了半天,才慢悠悠說道。
“李將軍的眼線隻能看到清軍東去,卻看不到他們的真實目的地,若他們真的隻是去打真定府,我們去天井關設伏,豈不是南轅北轍?”
李三皺了皺眉,反駁道。
“清軍此時斷不可能真與陳墨正麵開戰,他們本不善攻城,陳墨的戰力,相比各位都清楚,況且還有我大順在其後背,所以,清軍此次,必定另有所圖!末將覺得,豫中是最大的可能!”
李三說的沒錯,清軍此時高調進攻冀北,彆說陳墨,就連宋獻策都覺得不對勁。
這是陽謀!
清軍算準了陳墨此時兵力匱乏,難以兩頭兼顧,不管陳墨選擇南下豫中,還是西出冀北,必然要有所側重。
隻需根據陳墨的選擇,加上騎兵的高機動性,隨時改變計策,便能至少拿下一處!
宋獻策明知即便李三所推測,一切皆是事實,他們也是在變相的幫陳墨。
可不幫陳墨,那就是在陝西等死,幫了陳墨,至少還能有收複山西的可能!
怎麼看,利都大於弊!
況且,陳墨雖與大順有舊怨,但始終是漢家一脈,幫他,也比讓韃子占了便宜合適!
又是一個陽謀!
思慮再三,宋獻策拱手說道。
“陛下,我軍精銳不足三萬,若全帶去埋伏韃子,潼關隻剩兩萬老弱,恐怕首尾不能相顧!”
“微臣建議……”
宋獻策最終還是同意了李三的計劃。
依他的建議,分兵一萬五,即刻出發,務必趕在滿清之前達到天井關附近。
留一萬五駐守潼關,防止清軍殺過回馬槍。
到了潞安府,先派出小股斥候探明天井關情況,再根據地形設置埋伏位置。
一旦不敵,或者陳墨沒有南下支援,馬上撤離,絕不戀戰!
李自成心中的那團火苗,被宋獻策和李三徹底點燃。
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好!就依軍師所言!”
李自成猛的一拍案幾,下定決心。
“這次,朕要禦駕親征!親眼看看韃子的慘狀!”
“劉宗敏聽命!命你為主將,李白雲為副將,點齊人馬,日夜兼程,務必在天井關,將韃子全部殲滅!”
劉宗敏聞言大喜,單膝跪地。
“陛下放心,韃子若敢來,末將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與此同時,冀北官道上,一支黑色的洪流,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北奔襲。
七千玄甲軍主力,輕裝上陣,除了隨身的兵器和維持三日的口糧,再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