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大名府。
王家彥立於城頭之上。
秋季的涼風,吹動著他身後的墨字大旗。
這旗幟,是未嘗一敗的實力。
也是活路的象征。
王家彥進城之後,按照陳墨的指示,並沒有急著宣誓主權。
隻是讓人將這墨字大旗,掛在城頭。
城中的百姓。
已經見過太多的軍隊了。
闖軍、明軍、清軍、亂匪……
旗子換了一麵又一麵,可他們日子,卻是一天比一天難熬。
每次城頭變換大旗,隻是意味著新的一輪劫掠和苦難。
一個蜷縮在街角的老者。
看著這支與眾不同的軍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疑慮。
這支軍隊,軍容嚴整,走在城裡的腳步都刻意放輕了不少,毫不擾民。
隻是默默的接管了城防,然後便開始清理街道,維護治安。
王家彥此刻才算是真正領悟陳墨的用心。
贏得豫中,靠的絕不是武力征服。
而是人心。
林七娘運送的糧草,準時到達。
王家彥立即下令。
在各個城門之外設立粥棚,張貼安民告示。
凡願出工修繕城防,修繕房屋者,除了飯管飽,另有餘糧可領。
消息很快傳開,百姓們將信將疑走出家門。
當他們看到粥棚裡,足以將筷子立住的米粥時。
很多人當場就跪了下去,哭了起來。
他們都忘記自己有多久沒見過這麼稠的粥了。
城門貼著的告示,更是讓他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單純的施舍,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以工代賑,更是能讓百姓拿的心安理得,挺直腰杆。
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加入了修繕的隊伍。
對於那些家中實在沒有勞動力的家庭,玄甲軍也會調查記錄,讓他們有口飽飯吃。
大名府星火院分院,也在籌劃之中。
無數孤兒暫時得到安置。
整個大名府,開始有了一絲微弱生機。
這一切,都被一個叫王生啟的落魄秀才看在眼裡。
他站在粥棚不遠處,看著那些臉上重現光彩的百姓。
心中大為震撼。
本以為,這又是哪路軍閥收買人心的把戲。
用些小恩小惠,補充兵力,或者再行盤剝。
可一連七日下來,他看到的,卻也隻有井然的秩序。
“先生,你不去領粥嗎?”
一個負責施粥的玄甲從軍士兵,注意到了他。
王生啟老臉一紅,他雖是窮。
卻還端著讀書人的架子,不願與流民為伍。
那士兵卻不以為意,盛了一碗粥端到他的麵前。
“先生,定國公說了,讀書人,是國之瑰寶,吃飽了,才有力氣為這天下蒼生做些什麼。”
“星火院還缺先生呢,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教孩子們啊!”
王生啟接過那碗粥,隻覺得這碗在手中,似有千斤。
國之瑰寶?
他眼眶一熱,還未聽過有哪個將領,會敬重他們這些書生。
星火院……
他知道,那是教化孩子的地方。
他喝著混著眼淚的米粥,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一定將自己畢生所學,都教給孩子們,讓他們把華夏的瑰寶,傳承下去。
就在這時,城外傳來一陣喧嘩。
風塵仆仆的李岩,帶著三千後勤兵,趕到了大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