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能校尉出麵擔保,靠山村李首領的鋪子可以“先拿貨,後結款”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在青山鎮及周邊傳開。
這對於本小利薄、常常苦於無錢壓貨的行商腳夫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消息傳出次日,李晨購置的那處宅院門前,便被聞訊趕來的行商們圍得水泄攘攘。
粗粗看去,竟有不下三四十人,個個麵帶風霜,眼神中混雜著期盼、激動與一絲將信將疑。
李晨早有準備,將甄彆、登記、分發貨物的事務,全權交給了三位夫人負責。
他自己則與劉能坐在正堂,一邊喝茶,一邊透過窗戶觀察外麵的情形。
院中臨時擺開了三張桌子。
第一張桌子後,坐著沉穩乾練的周秀娥。麵前擺著賬冊、筆墨,負責初步問詢、登記行商的基本信息、常跑路線、以及意向拿取的貨物種類和數量。語氣平和,問題卻切中要害,幾句話便能摸清對方的底細和誠意。
“張老哥,常跑北邊山貨?這次想拿些布匹還是成藥?”
“李大嫂,主要去南邊村落?成藥需求大些?記下了,稍後去孫夫人那邊詳談。”
第二張桌子後,是溫婉細致的孫采薇。她負責對接所有與藥材、成藥相關的業務。身旁還放著幾個打開的藥箱,裡麵分門彆類放著各種成藥樣品。
“這位大叔,這‘清風散’對尋常風寒頭痛確有奇效,用量我都寫在紙包上了。”
“大嫂,這是‘止血生肌膏’,若是鄉親們有砍柴割草的小傷口,用這個最好。”
她不僅發放貨物,還會細心叮囑用法用量,仁心仁術,讓許多行商心生好感。
第三張桌子後,則是活潑伶俐的如月。主要負責布匹的清點與發放,身邊堆著一匹匹厚實的麻布、葛布。
“王大哥,您點清楚了,這是您要的五匹麻布,三匹青色,兩匹本色。”
“趙叔,您常去礦區?那邊確實需要厚實耐磨的布料,這葛布最合適不過!”
她手腳麻利,算賬清晰,臉上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讓原本有些緊張的行商們也放鬆不少。
李晨事先特意交待過三位夫人,也向所有行商宣布:若是暫時沒有現錢,遇到些稀罕的、有用的物件,比如某些特殊的種子、罕見的礦石樣本、乃至一些實用的工具、書籍等,都可以拿來估價,充抵部分貨款。
這一政策更是讓行商們喜出望外!
他們走南闖北,有時確實會碰到些用不上但又覺得稀奇的玩意,如今竟能換貨,簡直是意外之喜。
整個登記發放過程井然有序。
有劉能校尉親自坐鎮擔保,無人敢鬨事。三位夫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將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
第一批貨物,主要是易於攜帶和銷售的成藥如清風散、止血膏、驅蟲粉等)和顏色相對受歡迎的布匹,很快就被這幾十名行商領取一空。
他們如同獲得了珍寶,小心翼翼地將貨物打包好,千恩萬謝地離開了宅院,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各自的販賣之路。
接下來的日子,李晨和三位夫人便在宅院中耐心等待。
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
不過五六日功夫,便開始有行商陸續返回。
臉上帶著壓抑不住的喜色,不僅如數結清了貨款,還帶來了更多的訂單和……各種五花八門的“以物易物”的物件。
“李首領!周夫人!你們這藥太靈了!我剛到隔壁縣下麵的村子,帶的‘清風散’沒兩天就賣光了!那些莊戶人家都說比鎮上的郎中還管用!”
“孫夫人,您那‘止血生肌膏’在礦上簡直被搶瘋了!那些礦工磕磕碰碰是常事,這膏藥效果好,價格還便宜!這是貨款,您清點一下!”
“李首領,您看這塊石頭,是在北邊一個山溝裡撿的,看著挺沉,顏色也怪,您看看能不能抵些布錢?”
“周夫人,這是俺家婆娘織的一種土布,顏色染得挺鮮亮,您瞧瞧能不能入眼?”
帶回來的物件千奇百怪,有顏色獨特的礦石,有從未見過的植物種子,有做工精巧的民間小工具,甚至還有幾本殘破但內容似乎有些價值的雜書。
周秀娥和孫采薇仔細甄彆,與行商們商議著抵扣的價格。
李晨則對那些礦石、種子格外上心,讓鐵弓小心收好,準備帶回村裡讓吳老四等人研究。
“濟民藥鋪”和“惠眾布莊”的招牌,雖然依舊沒有多少散客上門,但其作為“批發總棧”的功能卻徹底被激活了。
貨物如同流水般從這裡分發出去,又帶著銀錢和信息流回來。原本死氣沉沉的鋪麵後院,如今變得車馬往來,人聲不斷,充滿了活力。
周秀娥看著賬冊上不斷增加的進項和絡繹不絕的行商,笑得合不攏嘴。
孫采薇也為自己的醫術能惠及更多貧苦百姓而感到欣慰。如月更是忙並快樂著,感覺自己真正幫上了大忙。
李晨站在院中,看著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心中豪情頓生。這條路,走對了!
喜歡饑荒年代:我要養村裡30個女人請大家收藏:()饑荒年代:我要養村裡30個女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