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不給你們鬨了!你們找臥龍先生是吧,在這一路往北,過了二仙橋,在往北走就能看見臥龍崗了!”
“我一路向北,離開有你的季節,你說你好累,已無法再愛上誰!”馬流兒唱了起來!
“彆玩爛梗了!趕緊出發吧!”餘閒說道。
“gogogo,出發嘍!”牛瑪也唱了起來。
“什麼時候你也變成這樣了!”餘閒看著牛瑪說道。
“估計是受到幫主傳染了,隨時隨地尬唱!”
三人限速60邁,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三個頂級寶馬受到規則的限製,隻能跑到60邁。
有人要問了,這三個馬的馬背上也沒有速度檢測器,怎麼能知道最高跑到60邁。
這很簡單,難不住聰明的三人。
“這三匹駿馬最高時速是80邁,每匹馬有四條腿,平均是20邁,綁上一個馬腿不就剩下60邁了嗎!”牛瑪說道。
“綁上不嚴謹,砍掉才嚴謹!”馬流兒說道。
“我看咱也不用請臥龍了,我身邊不就有臥龍和鳳雛了嗎!”餘閒對兩人說道。
“剛才下雨的水是進了你倆腦子了嗎!一點都不用!”餘閒說道。
“我開個玩笑的!給你講個笑話!”牛瑪連忙說道。
“就是就是,如此寶馬神駒,我怎麼舍得砍它的馬腿,把我的腿砍了也不能砍它的腿啊!”馬流兒說道。
“誰知道咱幫主讓咱們把這些人請回去乾什麼,他的腦回路更加清奇,總不能為了再擴充他的王者英雄吧!”
“誰知道,人請回去也就得了,現在連馬都要搞回去,誰知道他在想啥!”
“說不定是下象棋,四個馬用真馬,烏騅通體烏黑,說不定是黑方陣容,赤兔火紅似火,說不定是紅方陣容!”
“那照夜玉獅子可是白馬,那該歸哪一方?總不能染色吧!”
“說不定是排演電視劇,白龍馬可是白的!”
“膚淺,我看是為了證明白馬非馬!”
“這是個什麼意思!”
“不懂了吧!考過研的,考過公的都知道!”
牛瑪說:“我都沒考過,畢業我就進私企了!”
“怪不得你是個牛馬!馬流兒都考過公,考過編,給他解釋解釋!”餘閒說道。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馬流兒說道。
“文盲啊,怪不得你一直考不上,這麼簡單的邏輯詭辯都不知道嗎!”
“大哥請講,小弟們洗耳恭聽。”
“白馬非馬”是中國古代邏輯學家公孫龍提出的一個著名命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餘閒開始講解。
其核心思路是通過對“名”概念)與“實”具體事物)的辨析,強調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差異:
“馬”是對所有馬的共性概括,指的是馬的本質屬性形狀);
“白馬”則是在“馬”的基礎上增加了“白色”這一屬性,既包含馬的共性,又有自身的個性顏色+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