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稱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翊鈞“啥?張居正?他怎麼來了?”
朱厚熜“怎麼不能來?他是我嘉靖朝的進士,後來在你爸那會兒當大學士,最後還是你老師呢!”
朱雄英“原來是讓萬曆瑟瑟發抖的嚴師來了啊,哈哈哈!”
朱厚照“怪不得張居正死後,你小子抄老師家,還想把人鞭屍。”
張居正“沒事,皇上的定陵都被挖了,比我慘多了,我這點事不算啥。”
朱元璋“皇上?這兒除了秦將軍、天德、戚將軍他們是將領,其他大多是皇上,你說皇上得帶上年號或廟號,不然誰知道說誰?”
朱棣“爸爸,這話不對啊,大哥還有雄英大侄兒都不是皇上。”
朱雄英“咋地,漢王也不是啊!”
秦良玉“雄英小殿下這話沒毛病[酷表情包]”
朱載坖“怎麼又吵起來了?再吵,我可不說了啊。”
朱厚照“彆彆彆,你趕緊說。”
朱元璋“瞧瞧這幫judy一脈的奇葩皇帝,真想讓他們殉葬[怒氣表情包]”
朱祁鎮“太祖爺,我廢除殉葬製度了。”
朱棣“朱祁鎮你閉嘴。”
秦良玉朱載坖隆慶皇上繼續說吧。”
張居正“隆慶皇上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內閣輔臣,專心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采納了內閣大學士高拱和我等人的建議,跟蒙古俺答汗議和,這就是隆慶和議。”
朱載坖“隆慶和議這事兒,多虧高拱和張居正力挺!蒙古人打了這麼多年,再耗下去國庫都得空了,不如坐下來聊聊。”
朱厚照“喲,不打改嘮嗑?這操作比我親征還省力。俺答汗能同意?他當年可是打到北京城外的主兒。”
朱元璋“能不打就不打,省下的軍餉能給百姓多買些種子!但得守住底線,記住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彆讓人覺得咱大明好欺負。”
朱棣“我當年五征蒙古,是打服了再談!你這直接議和,可得把條件拿捏好,彆讓人占了便宜。”
朱高煦“議和?換我帶鐵騎衝一波,保管俺答汗跪地求饒!談判多磨嘰。”
朱雄英“漢王你就是莽夫,這叫以和為貴。隆慶和議後開了互市,蒙古人能換茶葉絲綢,咱能換戰馬,雙贏。”
秦良玉“互市一開,邊境安穩多了!將士們不用天天提著腦袋打仗,百姓也能安心種地,這招高。”
張居正“當年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來降,朝廷吵翻了天,是高拱力主接納,才抓住了議和機會。皇上能拍板同意,真有遠見。”
戚繼光“我在薊鎮練兵時,就盼著邊境太平。和議後蒙古人來互市,還跟咱將士喝酒,比刀兵相向強多了。”
海瑞“議和得有實力當後盾。若非邊軍精銳,俺答汗哪會輕易罷手?皇上能審時度勢,值得肯定。”
朱厚熜“當年俺答汗寇邊,我要是有這魄力……”
朱元璋“你閉嘴吧!”
朱載坖“其實也不容易,不少大臣罵我軟弱,還好張居正他們幫我扛著。現在看來,邊境安穩比啥都強。”
張居正“1567年,隆慶元年,皇上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隆慶新政就是皇上統治時期出現的承平時期。”
朱載坖“我努力節儉,信任內閣輔臣,不怎麼乾涉他們,但也沒能製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跟我本人仁厚又平庸的性格有關。”
朱厚照“開海禁?這操作比我偷偷溜出宮還刺激!民間能去海外做生意,豈不是賺翻了。早該這麼乾了,總比死守海岸線強。”
朱元璋“開海禁可以,但得把好關!彆讓倭寇混進來,也彆讓百姓忘了祖宗,能賺銀子是好事,可不能丟了規矩。”
朱棣“我當年派鄭和下西洋,就是想打開海路,你這隆慶開關算是接了我的班,不過得管嚴點,彆讓私商偷稅漏稅。”
朱高煦“開海能造大船不?能造大船就能練水師,再去揍倭寇!光做生意沒勁,得有點肌肉才行。”
朱雄英“隆慶開關這步棋太妙,海外白銀嘩嘩往進流,國庫都鼓了不少,不然張居正後來哪有錢改革?”
秦良玉“海禁一廢,東南沿海的百姓不用偷偷摸摸打魚了,倭寇也少了不少。畢竟能正經做生意,誰還願當海盜。”
張居正“開關後每年能增收白銀數十萬兩,這錢可幫著緩解了不少軍餉壓力。皇上這步棋,算是給大明續了口氣。”
胡宗憲“我當年抗倭,就盼著能有這政策!要是早開海,哪用費那麼大勁清剿?民間商船都能當眼線。”
海瑞“開海禁利國利民,但需嚴防官員勾結走私。皇上仁厚是好,可對貪腐也得硬氣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