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建文皇上心懷天下,以仁為本,這有什麼錯?錯的是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朱棣“你少在這兒挑撥離間,我當初起兵也是形勢所迫,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標“都彆吵了,大家都為大明出過力,隻是方式不一樣罷了。允炆,你接著說。”
朱允炆“我於1398年6月30日在應天府即位,當時才21歲。我把第二年定為建文元年。
我書生氣十足,又溫文爾雅,繼承了我爸溫和、愛思考的性子。
我這人靦腆,還沒啥治國經驗,彆說跟皇爺爺比了,就是和我那些有雄才大略的叔父們比,我也沒他們那種自信和強硬的性格,能力也比不上。
因為我這溫順的性格和儒家教育,我一心就想實行理想中的仁政。我在朝廷的言論和行事上,努力做了一些大的變革,結果卻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朱瞻基“要是建文一直當大明皇帝,那我爸的明仁宗廟號是不是就歸建文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允炆“喲,瞻基,你可彆亂說啊,這廟號都是有規矩的。”
秦良玉“宣德皇上,您爸爸洪熙皇上在位時間短,又被嘉靖皇上踢出太廟,您就彆為難他了。”
朱厚熜“……”
朱厚照“秦將軍會說話,就多說點,哈哈哈。”
朱高熾“我活著的時候不受爸爸待見,死了還被後輩踢出太廟,我也太難了。”
朱厚熜“北京那地兒寸土寸金,要怪就怪堂兄沒兒子繼承皇位。”
朱厚照(吐血表情包)
朱瞻基“哈哈,我就開個玩笑嘛,爸爸、建文彆當真。不過朱允炆建文,你當時都實行了哪些變革,怎麼就成災難性後果了?”
朱高熾“自己兒子得寵著,算了算了。”
朱允炆“我才當四年皇帝,所以得慢慢說。我把三位儒家師傅當成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
我即位後六月,任命兵部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讓他們一起參與國家大事。
七月,又把漢中府教授方孝孺召來,任命為翰林院侍講。同時還下詔實行寬仁政策,赦免有罪的人,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賦稅。”
朱允炆“1399年,建文元年正月,我在南郊舉行祭祀天地的大典,讓太祖爺爺配享,還主持修撰《明太祖實錄》。
二月,追尊我爸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我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後,尊我生母呂氏為皇太後,冊立我妃子馬氏為皇後。封我弟弟朱允熥為吳王,朱允熞為衡王,朱允熙為徐王,立我大兒子朱文奎為皇太子。”
(熥沒相似音調字,所以用拚音,讀作teng,第一聲)
(熞同“尖”音)
朱棣“喲嗬,允炆侄兒,你這剛上台動作還挺多啊,又是封官又是追尊的,忙得不可開交。但你就沒想過,這麼大動靜,下麵人能沒意見?”
方孝孺“燕王休要胡說,皇上這是撥亂反正,彰顯皇恩浩蕩,有什麼錯?”
朱祁鎮“得了吧,方先生,最後不還是沒擋住成祖爺的靖難之師嘛。”
朱祁鈺“就是,你看我當初臨危受命,最後還不是被我哥把皇位又搶回去了。”
朱厚照“哈哈,你們倆彆老提這事兒,都快成你們的口頭禪了。允炆,接著說,我還挺好奇你那些變革的。”
朱允炆“秦良玉秦將軍,我能你嗎?”
朱厚照“難道?”
秦良玉“朱允炆建文皇上,您說的是結尾的事兒吧,沒問題,你們是皇上,我聽你們的。”
朱厚照“那你也聽我的,彆結束,我讓朱翊鈞充vip,因為我還想聽。”
朱翊鈞“人在家中坐,錢包卻癟了,這跟我有啥關係?”
朱允炆“秦良玉那好,那你宣布結束。”
秦良玉“朱厚照正德皇上,該誰說故事,我就聽誰的。對了,除了群裡的事兒,您也彆找我玩,我可不想玩物喪誌。”
朱厚照“……”
朱厚照“朱翊鈞那是你有錢,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在家數銀子,我肯定找你借啊。”
“啪!”
秦良玉“因為建文皇上的故事短,所以我們節約時間說,明天接到擺,大家搞快些回家切吃飯了哦。”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