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稱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照“朱瞻基宣德爺,繼續說說吧!”
朱厚熜“堂兄……”
朱厚照“堂弟你閉嘴!”
朱瞻基“秦將軍來了沒?”
朱高煦“秦良玉可真是咱群裡的寶。”
朱允炆“那是自然,咱大明唯一女將軍,可不是蓋的。”
秦良玉“我來啦,宣德皇上您說吧。”
朱瞻基“大軍班師時候,部隊駐紮在蹕獻縣的單橋,戶部尚書陳山來迎駕,還進言說應該乘勝進軍彰德,突襲三叔趙王朱高燧。
我召見楊榮,跟他說了陳山的建議,楊榮還誇這是個好主意。之後又召了蹇義、夏原吉,他倆不敢有異議。
楊榮請求先給趙王發道敕令,指責他跟二叔朱高煦同謀的罪過,然後大軍馬上趕到,自然就能把他擒住,我聽他的。”
朱厚照“謔!這是要一鍋端?打完二叔打三叔,宣德爺這是開啟清理門戶模式了?比我連窩端寧王還果斷!”
朱厚熜“堂兄你彆瞎起哄。陳山這建議跟捅馬蜂窩似的,趙王要是沒反心,這麼一搞不就逼反了?”
楊溥“當時我就覺得不妥!趙王雖跟漢王走得近,但沒實打實的謀反證據。陳山這是想趁火打劫,楊榮兄那會兒怕是被勝利衝昏頭了。”
楊士奇“我聽說這事後,連夜找皇上進言,說趙王謀反沒實據,要是貿然出兵,天下人該說皇上容不下叔叔們。皇上聽了沒立馬拍板,這就對了嘛。”
朱祁鎮“趙王這是躺著也中槍!爸爸要是真聽了陳山的,那咱家親戚可就剩不下幾個了。”
朱祁鈺“哥你彆打岔,爸能先聽建議再琢磨,就比你強。趙王要是真反了還好說,沒反就動手,那不是給自己扣濫殺宗室帽子?”
秦良玉“楊士奇大人說得在理。打仗講究師出有名,對付宗室更得證據確鑿。漢王是鐵證如山,趙王這事兒沒實錘,貿然出兵怕是要失了人心。”
徐達“陳山這小子,淨出餿主意!當年我打天下,沒把握的仗從不打。宣德可彆學他——趙王要是安分,留著也沒啥,真不安分,再收拾也不遲。”
海瑞“君王行事,當以證據為憑,以民心為秤。趙王謀逆無據,若輕信讒言而襲之,實為不義。宣德皇上若能審慎,乃國之幸。”
朱瞻基“當時確實有點猶豫,畢竟剛平了二叔,將士們士氣正盛。但楊士奇一番話點醒我了——治國靠仁心,不是靠兵權。後來我就沒再提這事兒,趙王也還算識趣,主動把護衛交了。”
朱厚照“那漢王結局怎麼樣?”
秦良玉“正德皇上,您怎麼這麼感興趣?”
朱高煦“就是,你要是閒得慌,我給你一袋子小金豆讓你數數。”
朱厚照“我可沒那個耐心。宣德爺,你就說嘛。”
朱瞻基“我這個二叔,被我安置在西安門內,日子過得也算清閒。就是這性子改不了,總愛折騰——有回我去看他,他趁我沒留神,伸腳把我絆了一下,幸好我是練過的。”
朱厚照“漢王這是還沒服氣?敢絆皇上,這膽子比我馴豹子還大!”
朱厚熜“堂兄你彆笑,這叫作死式倔強。換作是我,早讓道士給他畫符鎮著了——不過宣德爺沒治他罪,也算仁至義儘。”
朱高煦“我那是……那是腳下滑了!誰讓他走路不看路?”
馬秀英“朱高煦你閉嘴!都當階下囚了還不安分,要是換作你爸,早把你扔宗人府了!”
楊榮“皇上當時確實沒發火,就是讓人把漢王挪到了鳳陽,圈在宅子裡頭。結果他更不老實,天天罵罵咧咧,最後……”
楊士奇“最後皇上沒辦法,隻好讓人用銅缸把他扣住,也算全了叔侄情分。誰知道他還在缸裡亂撞,這才……唉。”
朱祁鎮“我的天!銅缸扣人?這操作比我被關南宮還硬核!漢王這脾氣,真是寧折不彎。”
朱祁鈺“哥你彆學他。這叫自作自受。給台階不下,非要往絕路上走——爸夠容忍了,換作是我,早讓他閉門思過去了。”
秦良玉“漢王這性子,就跟沒打磨的刀似的,太鋒利容易傷著自己。宣德皇上一路忍讓,也算對得起他。”
朱高熾“年輕時就勸過他,彆總跟個炮仗似的一點就炸,不聽啊!這下好了,把自己炸沒了——可惜了這身武藝。”
海瑞“漢王咎由自取,皇上已儘叔侄之情。治國者當明是非,辨親疏,宣德皇上此舉,無可厚非。”
朱瞻基“說起來也唏噓,畢竟是親二叔。後來我沒再追究他家人,也算給朱家留了點體麵。”
朱祁鎮“爸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之後,政局趨於穩定。1428年,宣德三年二月,爸立皇長子,也就是我為皇太子。”
朱元璋“喲,看這樣子,要到我心絞痛時刻?留學生和以後奇葩皇帝要來了。”
朱厚照“喲!英宗爺這就要上線了?當年你可是大明第一個‘留學’歸來的皇帝,這太子位坐得夠早的壞笑表情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厚熜“堂兄你彆亂說,那叫‘北狩’,英宗爺這是從小就被預定為接班人,比我當年當藩王時穩多了——不過太祖爺說的奇葩皇帝,怕不是說我吧?”
朱祁鎮“那是!我三歲就當太子,就是當時太小,隻記得爸爸總抱著我上朝,大臣們的胡子都快蹭到我臉上了捂臉)”
朱祁鈺“哥你還好意思說,當年你當太子,我媽總念叨‘你得給你哥當後盾’,結果後來……”
秦良玉“景泰皇上這是差點說漏嘴。宣德皇上立太子夠早的,這叫早立儲君安天下,比後來有些皇上遲遲不立太子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