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稱大明朱家奇葩群(34)
朱厚照“都出來都出來,快來聽我講應州大捷!”
秦良玉“正德皇上這是多激動啊。”
朱厚照“那必須的!好了,我開說啦。1517年,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顏帶兵叩關來犯。我一聽就來勁了,火速回京安排親征。”
李東陽“可這時候離土木堡之變還不到七十年,我們一聽親征倆字就神經緊張。於是又是一輪規勸、教訓,甚至威脅,可皇上說啥也不願放過這次實戰機會,最後硬是用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還罰我們似的,不給任何文官隨駕的份兒。”
朱元璋“喲,還知道用朱壽這馬甲呢?上次罵你自封國公你不服,這回倒用上了——怎麼,怕文官念叨,直接把人全拉黑了?”
朱棣“土木堡那事兒是警鐘,不是讓你當耳旁風!七十年前的教訓還熱乎著呢,你倒好,學我親征不學我帶文官參謀,是怕他們搶你風頭?”
朱高煦“親征?算你有種!不過不帶文官……是怕他們記你敗仗吧?[壞笑表情包]說真的,伯顏那小子能打不?不行換我上,保證比你打得響亮!”
朱厚熜“文官終究是錯付了[流淚表情包]堂兄這操作,是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玩成了‘將在外文官全屏蔽’[捂臉表情包]”
朱雄英“不帶文官?那誰給你記戰功?回頭打輸了想耍賴都沒人作證——哦不對,你肯定是覺得自己穩贏[吃瓜表情包]”
海瑞“皇上親征乃國之大事,豈能因嫌文官規勸就拒之門外?此舉形同獨斷專行,萬一有失,誰能擔責?社稷安危豈容如此兒戲!”
秦良玉“不帶文官可以,但軍紀得嚴!上次江彬那幫人在軍裡瞎摻和的事兒忘了?彆打著親征旗號,又讓義子們趁機撈好處。”
朱祁鎮“……”
朱祁鈺“朱祁鎮哥,你當年那事兒都過去了,彆憋著,不過朱厚照親征不是逛宣府,糧草、布防都得細著來,光靠一股子衝勁可不行。”
朱厚照“你們懂個屁!文官去了淨會喊‘陛下三思’。我又不是武三思,三思什麼?耽誤我砍人!何況我朱壽大將軍出征,帶的都是能打的,這叫精兵簡政!”
戚繼光“大將軍出征講究上下同欲,不帶文官也行,但得有靠譜的參謀班子。末將多嘴問一句,您帶的副將裡,有幾個是真能看懂兵法的?”
朱厚照“你接著聽。這場戰鬥打得那叫一個激烈,我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我見狀,就親自帶一軍去救,才把我軍解圍。
雙方大小打了一百多仗,期間我跟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了一個敵人,把我軍士氣鼓得足足的。
最後,小王子自己琢磨著贏不了,帶著兵往西撤了,我軍贏了這場難得的勝利,始稱——應州大捷。”
楊廷和“想當年英宗皇上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這次皇上帶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勝利,之後蒙古兵很長時間不敢來犯,就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
而且這場戰鬥裡,皇上親自指揮布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顯出了挺高的軍事指揮才能。
應州之役,成了皇上一生中最光彩的時刻。皇上還以錦堂老人的身份重啟關西情報網,設了巴歐坊,讓大明走出母語圈,對敵人的敵友關係也摸得門兒清。”
朱厚照“聽見沒聽見沒!楊大人都誇我了!親手砍人那下帥不帥?[得意表情包]還重啟情報網,我這戰略眼光不比你們這些老古板強?”
朱元璋“哼,打贏了就尾巴翹上天?五六萬打四五萬,贏了是本分,輸了就得扒你皮!不過……親手殺敵這點,倒有我當年的影子[傲嬌表情包]”
朱棣“戰術正確?指揮得法?行吧,算你沒給老朱家丟臉。但彆以為贏一場就了不起,我當年五征蒙古,哪次不是追著敵人打?”
朱高煦“切,親手殺一個?我當年在靖難戰場上,一天砍的比你一年見的都多!有本事跟我比砍人數量[吃瓜表情包]再說了,情報網那玩意兒,我當年也用過,有啥好吹的。”
朱厚熜“喲,堂兄這是開掛了?錦堂老人?巴歐坊?聽著挺洋氣,這是打算給大明搞個‘國際情報事業部’?不過話說回來,能讓蒙古人消停幾年,確實有點東西。”
朱雄英“行啊正德,總算乾了件正經事!但我得問問,你跟士兵同吃同住,那夥食沒給你改成豹房水準吧?彆是打著共餐的旗號,偷偷加了十道菜。”
秦良玉“能正視情報重要性,這點值得誇。不過正德皇上,彆光想著當年多光彩,要是能把這份心思用在朝政上,也不至於讓大臣們天天提心吊膽。”
戚繼光“親手殺敵能鼓舞士氣,這點沒錯。但末將多句嘴,五六萬對四五萬,兵力優勢不算大,能打贏更該歸功於將士拚命——下次可彆再玩朱壽大將軍那套了,將士們喊著彆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海瑞“雖有戰功,亦不可驕縱!正德皇上當以江山社稷為重,此戰勝利固可喜,但更應反思平日所為。若能痛改前非,方為大明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