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裡尼奧本場依舊擺出了433陣型。
此前在媒體、球迷、甚至是莫拉蒂的諸多的壓力之下,他也有考慮過暫緩自己對國際米蘭陣型改革。
但是上一場比賽的大勝、亞洛的完美發揮,最後堅定了他改革陣型的想法。
國際米蘭踢了太久的442,這已經是不少球員的舒適陣型了,這套陣型也許能在意大利國內稱王稱霸,但無法在歐洲形成有效競爭力。
過去幾年在歐冠賽場上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本場比賽選擇的首發陣容如下。
門將塞薩爾,右後衛麥孔、科爾多巴搭檔齊沃坐鎮後防,薩內蒂客串左後衛。
三中場則是坎比亞索,蒙塔裡以及斯坦科維奇。
伊布出任中鋒,而亞洛和誇雷斯馬分居左右兩側。
細細研究一下陣型,可以發現,蒙塔裡以及薩內蒂都是在左邊路一側。
這也是穆裡尼奧的改造,相比較於馬克斯維爾,薩內蒂的進攻能力肯定稍遜不少,但是防守能力卻更讓人放心。
而蒙塔裡靠近左邊路,也能利用出色的身體對抗和跑動能力來增強防守。
這麼做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給亞洛創造更為安全的身後防線,讓亞洛儘情地將體能分配到進攻上。
羅馬這邊首發陣型則是4231。
門將多尼,右後衛西西尼奧、胡安和洛裡亞搭檔中衛、左後衛裡瑟。
兩名後腰德羅西和阿奎拉尼都在國際比賽日發揮出色。塔代伊、佩羅塔、武齊尼奇出任三名中場。
托蒂則是一人頂在前邊。
依舊是客場,在鏡頭給到亞洛的時候,依舊是滿天噓聲。
亞洛微微一笑,倒也並不感到意外,在“意大利適應論”出來之後,自己在整個意大利,也許隻有回到主場才有歡呼聲吧。
本場比賽國際米蘭率先開球,伊布在開球之前和亞洛低聲私語了一會,隨後他將球回敲給亞洛,比賽也正式開始。
但是亞洛並沒有再轉移球,而是一腳把球踢向羅馬的半場。
此舉倒是讓不少球迷和羅馬隊員感到疑惑。
但這都是穆裡尼奧安排好的,本場比賽的戰術很簡單,那就是將球權放給羅馬,然後通過中場的身體對抗來尋找攻防轉換的機會。
羅馬主場作戰,絕對是會大舉進攻,那麼國際米蘭隻需要以逸待勞即可。
羅馬依舊按照比賽前的部署,4231陣型在推進進攻時則是由兩名後腰插上進攻。
然而國際米蘭早有對策。
在羅馬真正攻到禁區前沿區域時,亞洛和誇雷斯馬開始回收,形成5中場,在局部範圍內形成人數優勢,全力圍剿羅馬的拿球球員。
而且憑借更為充沛的體能以及更出色的身體對抗能力,多次阻斷羅馬在中場的組織和傳遞。
隨即兩名邊鋒快速壓上,中場的斯坦科維奇也可以跟上進攻。
這樣一來,國際米蘭在前場就能形成4打4,4打3這樣的快速反擊。
很快,這樣的反製就起了效果。
第7分鐘,托蒂接裡瑟傳球,禁區前沿完成射門,隻可惜剛複出的他的第一腳射門毫無質量,被塞薩爾穩穩拿下。
隨即塞薩爾手拋球給麥孔,麥孔直接起長傳球找前場的伊布。
此時的德羅西和阿奎拉尼由於位置壓得過於靠上,不能夠快速回去組成中路屏障。
所以伊布拿球後是直接麵對中後衛,而亞洛見狀也是撒開兩條大長腿就向前狂奔。
伊布看準時機,一腳直塞,直接將球送到了亞洛前進的路上。
沒有越位,邊後衛也被自己用爆發力甩在了身後,所以現在是單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