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係統發布的這個任務,今天是完成不了了。
看了眼時間,已經11點半了。
她出了空間,打開家裡的前後門。
便在廚房裡做起了飯。
新打的兩眼灶好像比以前的導熱效果更好,也挺省柴。
而且,這個打灶的師父還挺細心。
讓沈行舟買了兩個煲水的甕。嵌在了灶台內。
做飯的時候,把甕裡裝滿水,飯菜做好後,甕裡的水也燒熱了。
隻不過,這水燒不開。
聽沈行舟說,想要甕裡的水燒開,好像要加一根鐵管還是什麼的。
材料不好弄。所以,隻能燒點熱水冬天洗手洗臉方便些。
她見範桂香家裡的灶台隻有一個甕。
範桂香家裡平時喝的開水。
是邊做飯的時候。邊用一個鐵的罐子裝一罐水,放在灶裡煨著。
水開了,就把罐子取出來,把開水倒進開水瓶裡保溫。
她喝過一次這樣燒的水,有股子煙火味。她喝不慣。
而且,這樣煨水,給灶裡添柴的時候要很小心,防止把罐子打翻了。
她平時喝的開水,要麼是在空間裡用電熱水壺燒的。
要麼就是用家裡專門燒水的陶罐,放在爐子上燒的。
中午,她決定蒸米飯吃。反正她不缺米。
淘好米,在蒸籠蒸上一大一小兩碗米飯。
沈行舟早上離開的時候說不回來吃午飯,但他最近經常中午突然回來。
她便多蒸了一碗飯,省得他回來沒飯吃還得費勁重新做。
把柴火架上,米飯放鍋裡蒸上,她就去洗點螺貝。
待到鍋裡的米飯蒸了一刻鐘後,再把洗淨的螺貝放進鍋裡蒸著。
她想起剛才看到空間裡種的菜芯能吃了。
隨著意念一動,一把嫩得能掐出水的菜芯就出現在手裡。
這菜芯跟她在滬市吃的白菜苔乍一看確實像,都是綠瑩瑩的杆兒頂著嫩綠的花苞。
但仔細一看,差彆就大了。無論是顏色和口感都不一樣。
本地菜芯的杆兒更細些,顏色呈翠綠色。
白菜苔的杆是白色的,煮熟後,杆變得綿軟。
本地菜芯顏色深一些,菜杆的口感更脆嫩。
等螺貝的鮮味從鍋裡飄出來時,預示著米飯也熟了。
揭開竹蒸籠的蓋子,一股熱氣裹著米香撲麵而來。
梁曉悅直接把整個蒸籠端到另一口灶上放著。
重新洗鍋準備白灼菜芯。
燒開水,滴幾滴食用油,撒少許鹽,把菜芯放進去。
看著它們在水裡慢慢變軟,顏色從嫩綠變成深綠,不過一兩分鐘就熟了。
撈出來瀝乾水分,整齊地碼在盤子裡。
再撒上切碎的蒜末最後淋上一勺滾燙的熱油,“滋啦”一聲,蒜香和菜香瞬間混在一起,勾得人直流口水。
就著鍋裡燙青菜的水,順便從水缸裡撈了幾隻九節蝦一並白灼。
她想起之前看徐慧琴做這道菜,比她還簡單。
做白灼菜芯時,既不放蒜,也不淋熱油。
就隻是把菜芯燙熟後,淋上一勺醬抽。
可即便這樣,味道也很不錯。
當時她還好奇地問過,徐慧琴笑著說:“這菜芯本身就鮮,加太多料反而遮了原味。”
現在自己做起來,才真正明白這話的道理。
又想起以前在視頻上看後世的人做這道菜,那步驟可就複雜多了。
不僅要特意燒蠔油汁,還要用水澱粉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