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這邊,滑雪板不叫滑雪板,叫“踏板”,也叫“木馬”。
叫踏板,是因為得牢牢踏在腳下;
叫木馬,是因為踩在雪地上滑起來,比馬跑還快,山裡人都這麼叫。
製作木馬,最好的材料是柞木板——柞木這東西,韌性大,還結實,不過不能用木心,得用去掉樹皮後那層靠近表皮的“活木層”,也就兩指厚,
這層木料密度最高,也最有韌性,滑的時候不容易斷,就算撞著石頭,也頂多裂個縫,不會碎。
至於雪杖,就得用水曲柳木棍——水曲柳比柞木還硬,還直溜,
選那種沒結子的,直徑得有小孩手腕粗,長度到胸口正好,握在手裡趁手,
既能平衡身子,還能撥開雪地裡的樹枝,試探雪坑深淺,免得掉進去。
這些都是上輩子從巴圖魯那兒學的。
巴圖魯滑雪技巧那叫一個絕——陸少楓還記得,那年冬天,巴圖魯踩著他做的木馬,在雪地裡追鹿群,木馬滑過積雪的“嗖嗖”聲,比鹿蹄子的聲音還快,沒一會兒就追上了,手裡的獵刀一揮,就放倒了一頭雄鹿。
那時候陸少楓看得眼睛都直了,巴圖魯見他感興趣,就手把手教他:
怎麼選木料,怎麼鋸斜角,怎麼用火烤定型。
聽說早年間東北戰場上的“板子隊”,就是學獵人用木馬的法子,自製滑雪板打擊小鬼子——那時候野豬皮都是戰略物資,
因為木馬的綁帶得用野豬皮,泡軟了縫在木板兩端,踩在上麵不打滑,還耐磨,比布帶子強十倍。
有時候還得用筋皮——就是鹿筋或者牛筋,煮軟了撕成條,纏在綁帶接口處,加固用,免得滑著滑著綁帶鬆了。
陸少楓那時候跟著巴圖魯練了好久,滑雪技巧早就熟透了,後來上輩子好些年沒碰,手藝都快生疏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雪下得又大,想要進山打獵,尤其是去下套子。
——那裡的溝塘子雪厚得能沒過腰,徒步根本走不了,還容易掉進雪坑,
有了木馬和雪杖就不一樣了,滑起來又快又穩,還能在滑雪的時候追獵物。
“家裡也不缺材料。”
陸少楓心裡一喜——陸勇平時整理後山,總撿些好木料回來,柞木、水曲柳都有,還都風乾好了,不用再曬,直接能用。
“做兩副,我和耗子各一副,明天進山正好用。”
還想起小時候,冬天最盼著下雪——雖然冷得能凍掉耳朵,可孩子們能玩的多了:
打雪仗、滾雪球,還能讓狗子拉著小爬犁在雪地裡跑;
要是沒爬犁,找塊木板往屁股底下一墊,或者拿把鐵鏟坐進去,從後山坡往下滑,“嗖”地一下就衝到底,就算摔在雪地裡,也不疼,還笑得滿地滾。
屯子裡的人,打小就跟雪打交道,滑雪技巧都是玩出來的,
英子小時候就滑得比他好,每次都能贏。
陸少楓越想越覺得可行,起身對英子說:“我去倉房找點木料,做兩副木馬,明天進山用,等雪小了,還能帶小雅去後山坡滑著玩。”
英子笑著點頭:“好啊,小時候你還總摔呢,每次都摔得屁股青一塊紫一塊,還是我拉你起來的。”
陸少楓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
——那時候他確實沒少摔,英子平衡感好,滑得又快又穩,每次都能贏他和耗子。
扛著鋸子、刨子去了倉房。
倉房裡堆著不少風乾好的木料,陸少楓挑了四根柞木板——每根五尺長,寬度剛好能踏在腳下,又選了兩根筆直的水曲柳木棍。
把木料搬到院子裡的屋簷下——這裡能擋風,還能曬著太陽。
先處理柞木板:用鋸子把木板兩端鋸成四十五度的斜角,這樣滑的時候不容易卡雪;
然後用刨子把木板的表麵刨光滑,連邊角都得刨圓了,避免木刺紮手——刨子是老榆木的,刨刃磨得鋥亮,
刨過木料時,木花“卷”地一下掉在地上,還帶著股木頭的清香。
喜歡重生打獵長白山都飆臟話請大家收藏:()重生打獵長白山都飆臟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