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

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1 / 2)

元順帝至順三年七月,宿州閔子鄉新豐裡的暑氣還未消散,馬家小院裡卻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打破了鄉村的寧靜。誰也沒想到,這個在茅草屋中降生的女嬰,日後會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後,用一雙“大腳”走出了一段傳奇人生。她就是馬秀英,史書上沒記載她的本名,“秀英”二字是後人感念她的賢德補上的,而民間更願意叫她“大腳馬皇後”——這稱呼裡沒有半分不敬,反倒藏著百姓對她接地氣的喜愛。

馬家祖上本是歸德府的富豪,傳到馬公這一代,家底雖不如從前,但架不住馬公是個出了名的“散財童子”。鄉裡誰家有難處,他二話不說就掏錢;遇到荒年,還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久而久之,“馬二公馬公排行老二)善舉”的名聲傳遍了宿州。可仗義疏財的代價就是家業日漸蕭條,等到馬秀英出生時,馬家已經從“富豪”變成了“殷實農戶”。更讓人唏噓的是,馬秀英的母親鄭媼生下她沒多久就病逝了,沒嘗過母愛的滋味,成了她童年最大的遺憾。

沒有女兒的馬公,把所有的疼愛都給了這個獨生女。彆的女孩從小被要求纏足,美其名曰“三寸金蓮”,馬公卻心疼女兒,說“女子立足天地間,憑的是心慧,不是腳小”,硬是沒讓馬秀英纏足。這在當時可是驚世駭俗的事,鄰裡背後議論紛紛,說馬家姑娘將來怕是嫁不出去,馬公卻不以為然,依舊把馬秀英寵得像個小公主。他請了先生教她讀書寫字,又讓她跟著鄉鄰學女紅,沒想到馬秀英天資聰穎,不僅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針線活更是做得又快又好,繡出來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連先生都稱讚“此女日後必成大器”。

可惜好景不長,元朝末年的亂世,容不下這樣安穩的小日子。馬公因為替朋友打抱不平,失手殺了當地一個為非作歹的惡霸,為了躲避官府追捕,隻能拋下年幼的女兒遠走他鄉。臨行前,他抱著哭成淚人的馬秀英,找到了自己的生死之交——濠州定遠的郭子興。此時的郭子興還是個地方豪傑,為人仗義,見老友把女兒托付給自己,當即拍著胸脯保證:“二公放心,秀英就是我郭子興的親女兒,我定當視如己出!”

就這樣,七歲的馬秀英背井離鄉,跟著郭子興夫婦來到了濠州。郭子興的妻子張氏溫柔賢淑,見馬秀英乖巧懂事,又是真心疼愛,不僅教她打理家事,還把自己的處世之道傾囊相授。在郭子興府中,馬秀英沒有恃寵而驕,反而學會了察言觀色、隱忍退讓。府裡的下人犯錯,她總是悄悄幫忙遮掩;郭子興與其他豪傑議事爭執,她也能在一旁輕聲細語地勸解,久而久之,不僅郭子興夫婦對她愈發喜愛,府裡上上下下都對這個“義女”敬重有加。

日子一天天過去,馬秀英出落得亭亭玉立,既有大家閨秀的溫婉,又有亂世女子的堅韌。她跟著郭子興讀了不少兵書戰策,還學會了整理文書、清點賬目,成了郭子興身邊的“得力助手”。而此時的天下,早已是風雨飄搖。元廷腐敗,賦稅苛重,加上黃河決堤、蝗災遍地,百姓流離失所,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至正十二年,郭子興也在濠州聚眾起義,自稱元帥,加入了紅巾軍的行列。濠州城一下子成了亂世中的是非之地,刀光劍影取代了往日的平靜,而馬秀英的人生,也將在這場亂世風雲中,迎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郭子興起義後,濠州城成了紅巾軍的據點,也吸引了各路英雄豪傑前來投奔。這一天,濠州城的城門外來了一個身材高大、麵容黝黑的年輕人,穿著破爛的僧衣,眼神卻十分堅定。他就是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朱元璋。此時的他,剛從皇覺寺逃出來,家鄉遭遇天災人禍,父母兄弟全都餓死,走投無路之下,隻能來投奔郭子興。

守門的士兵見他衣衫襤褸,以為是元軍的奸細,不由分說就把他綁了起來,準備拖去砍頭。朱重八急了,大聲喊著“我是來投奔郭元帥的,你們不能殺我!”恰巧郭子興路過,見這個年輕人雖然落魄,但眉宇間透著一股不凡的氣度,又聽他聲音洪亮,便動了惻隱之心,讓人把他帶了過來。

一番詢問之下,郭子興得知了朱重八的遭遇,也看出了他身上的勇猛與機智,當即決定把他留在軍中,做了一名普通的步卒。誰也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日後會成為攪動天下的風雲人物。朱重八作戰勇猛,每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麵,而且腦子靈活,善於用兵,沒多久就立下了不少戰功,從步卒升到了九夫長,成了郭子興身邊的得力乾將。

郭子興對朱重八越來越賞識,可也漸漸生出了猜忌之心。畢竟朱重八太有本事了,軍中不少將士都對他心悅誠服,這讓郭子興心裡很不是滋味。加上身邊一些小人的讒言,說朱重八“功高蓋主,恐有二心”,郭子興對朱重八的態度越發冷淡,甚至時不時地找機會打壓他。

馬秀英把這一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知道朱重八是個難得的人才,也知道他對郭子興忠心耿耿,可翁婿之間的嫌隙一旦產生,很容易釀成大禍。於是,馬秀英開始主動斡旋。她一方麵更加孝順郭子興夫婦,每天親自給張氏請安,把自己做的針線活送給她,還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補貼家用;另一方麵,她又時常在郭子興麵前為朱重八說好話,說他“作戰勇猛是為了元帥的大業,將士信服是因為他軍紀嚴明,絕無二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一次,郭子興聽信讒言,把朱重八關了禁閉,還下令不準給他送飯。馬秀英得知後,急得團團轉。她知道朱重八性格倔強,不會主動求饒,要是真的餓上幾天,身體肯定吃不消。於是,她趁著夥房做飯的間隙,偷偷拿了兩個剛出鍋的熱饅頭,揣在懷裡就往禁閉室跑。沒想到剛出門,就遇到了張氏。張氏見她神色慌張,便拉住她說話,問她要去哪裡。馬秀英不敢說實話,隻能硬著頭皮應付,懷裡的饅頭燙得她胸口火辣辣地疼,卻隻能強忍著不敢動彈。等好不容易擺脫張氏,跑到禁閉室把饅頭拿出來時,她的胸口已經被燙得紅腫一片,朱重八看著她狼狽的樣子,又感動又心疼,暗暗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好好待她。

這件事之後,郭子興得知了真相,心裡十分愧疚,也徹底打消了對朱重八的猜忌。他看著馬秀英和朱重八之間的情意,又想到朱重八的才乾,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萌生:不如把馬秀英嫁給朱重八,這樣既能籠絡人心,又能讓朱重八成為自己的女婿,徹底為自己所用。

當郭子興把這個想法告訴馬秀英和朱重八時,兩人都愣住了。朱重八萬萬沒想到,自己一個窮和尚出身的人,竟然能娶到元帥的義女;而馬秀英看著眼前這個雖然出身卑微,但眼神堅定、有勇有謀的年輕人,心裡也生出了幾分好感。就這樣,在郭子興的主持下,一場簡單卻意義非凡的婚禮在濠州軍營中舉行了。這一年,朱重八二十五歲,馬秀英二十歲,郭子興還特意給朱重八賜名“朱元璋”,字國瑞,寓意“誅滅元朝,平定天下”。

婚後的日子,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安穩、最幸福的時光。馬秀英沒有嫌棄朱元璋的出身,反而對他體貼入微。當時軍營裡的生活十分艱苦,每人每天的口糧都有限,馬秀英總是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留給朱元璋,自己卻經常餓肚子。朱元璋行軍打仗需要攜帶大量的文書資料和備忘錄,馬秀英就親自幫他整理分類,把這些東西打理得井井有條,哪怕朱元璋倉促之間需要,也能立刻找出來,從未出過任何差錯。

朱元璋性格急躁,容易意氣用事,而馬秀英卻溫柔賢淑,善於勸解。有一次,朱元璋因為一點小事和軍中的將領發生了衝突,氣得拔劍就要殺人,馬秀英連忙上前拉住他,輕聲說:“將軍息怒,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將帥和睦才能打勝仗,要是因為一時衝動殺了將領,不僅會寒了將士們的心,還會影響大局啊。”朱元璋聽了她的話,慢慢冷靜下來,仔細一想,確實是自己太衝動了,於是主動向那位將領道歉,化解了一場危機。

馬秀英不僅是朱元璋的賢內助,還是軍中將士的“貼心人”。她見將士們打仗辛苦,就帶領將士們的家屬,日夜不停地製作衣服和鞋襪,送到前線;遇到將士受傷,她還親自為他們包紮傷口,噓寒問暖。將士們都十分感念她的恩情,都說“朱將軍有這樣一位賢妻,是我們的福氣”。

此時的朱元璋,在馬秀英的輔佐下,勢力越來越大。他不再是那個一無所有的朱重八,而是成了紅巾軍中舉足輕重的將領。而馬秀英,也不再是那個寄人籬下的孤女,而是成了朱元璋身邊最得力的助手,為他日後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決定率軍南渡長江,攻打集慶今南京)。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集慶地理位置優越,是兵家必爭之地,拿下集慶,就等於擁有了一塊穩固的根據地。可當時的朱元璋兵力薄弱,裝備簡陋,麵對的卻是元軍和其他起義軍的雙重夾擊,形勢十分嚴峻。

馬秀英知道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她沒有像其他女子那樣哭哭啼啼地挽留朱元璋,而是堅定地說:“夫君放心去吧,後方有我,你隻管安心打仗,我會照顧好將士們的家屬,為你做好後勤保障。”臨走前,她把自己積攢多年的私房錢全部拿了出來,交給朱元璋充當軍餉,又親自為將士們縫製了戰袍和鞋襪,鼓勵他們奮勇殺敵。

朱元璋率軍出發後,馬秀英留在和州,主持後方事務。當時和州的糧食十分短缺,將士們的家屬經常吃不飽飯,馬秀英就帶頭節衣縮食,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分給大家。她還組織婦女們開墾荒地,種植糧食和蔬菜,緩解了糧食危機。有一次,元軍突然偷襲和州,城裡的百姓和將士家屬都慌作一團,馬秀英卻臨危不亂,她一麵組織婦女們拿起武器保衛城池,一麵派人快馬加鞭去給朱元璋送信。在她的沉著指揮下,和州軍民堅守城池,直到朱元璋率軍回援,擊退了元軍。

朱元璋攻打集慶的過程並不順利,幾次攻城都以失敗告終,將士們士氣低落。馬秀英得知後,特意派人給朱元璋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夫君,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將士們跟著你出生入死,無非是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家。你要善待將士,體恤他們的疾苦,這樣他們才會為你效死命。”朱元璋看了信後,深受啟發,他改變了作戰策略,不再一味地強攻,而是派人進城宣傳自己的主張,安撫百姓。百姓們早就對元軍的殘暴統治深惡痛絕,見朱元璋的軍隊軍紀嚴明,不擾百姓,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就這樣,朱元璋順利拿下了集慶,並將其改名為應天府,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隨後的幾年裡,朱元璋南征北戰,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一步步逼近元朝的統治中心。而馬秀英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無論是在刀光劍影的戰場,還是在運籌帷幄的軍帳,她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的決戰,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水戰之一。當時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戰船高大堅固,而朱元璋隻有二十萬兵力,戰船矮小簡陋,形勢對朱元璋十分不利。戰役初期,朱元璋的軍隊屢戰屢敗,朱元璋本人也在一次戰鬥中受傷,被困在一艘戰船上,陳友諒的軍隊緊追不舍,情況十分危急。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馬秀英冒著生命危險,帶領一批婦女駕駛著小船,衝進了戰場。她見朱元璋受傷無法行動,二話不說就背起他,跳進小船,拚命劃向岸邊。陳友諒的士兵見有人逃跑,紛紛射箭追擊,馬秀英的衣服被箭射中,鮮血直流,可她始終沒有放下朱元璋,硬是憑著一股韌勁,把朱元璋安全送到了岸上。朱元璋看著渾身是傷的馬秀英,感動得熱淚盈眶,說:“秀英,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你的恩情。”

這場戰役最終以朱元璋的勝利告終,陳友諒兵敗身亡,朱元璋統一了江南地區。而馬秀英在戰役中表現出的勇敢和堅韌,也讓全軍將士為之折服。大家都說,朱元璋能有今天的成就,馬秀英功不可沒。

除了在戰場上為朱元璋分憂解難,馬秀英還十分重視人才。她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沒讀過多少書,雖然有勇有謀,但在治理國家方麵還有所欠缺,因此經常勸朱元璋廣納賢才,虛心求教。朱元璋聽從了她的建議,四處招攬文人墨客,為自己出謀劃策。

有一次,朱元璋遇到了一個名叫宋濂的學者,宋濂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朱元璋想請他做自己的謀士,可宋濂性格清高,不願出山。馬秀英得知後,親自登門拜訪,她對宋濂說:“先生,如今亂世之中,百姓流離失所,我夫君一心想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可他缺少像先生這樣的賢才輔佐。希望先生能出山相助,拯救天下蒼生。”宋濂被馬秀英的誠意所打動,最終答應了朱元璋的邀請,成為了他的重要謀士。

馬秀英不僅善待謀士,還十分關心將士們的生活。她見將士們長期在外打仗,思念家鄉,就經常組織將士們的家屬到軍營探望,還為他們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她還收養了朱元璋的親侄兒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以及定遠孤兒沐英等二十多個孩子,把他們視如己出,悉心教導。這些孩子長大後,都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功臣,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馬秀英的影響下,朱元璋的軍隊軍紀嚴明,愛護百姓,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而朱元璋也從一個衝動易怒的將領,逐漸成長為一個沉穩睿智的領導者。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不僅是因為自己有勇有謀,更重要的是因為有馬秀英這樣一位賢內助,在背後默默支持著自己。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應天府的皇宮裡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朱元璋在百官的擁戴下,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秀英為皇後。這一天,馬秀英穿著華麗的皇後禮服,站在朱元璋身邊,接受百官的朝拜。她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反而神色平靜,眼神中透著溫柔與堅定。她知道,成為皇後,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而她要做的,就是當好朱元璋的賢內助,輔佐他治理好這個剛剛建立的王朝。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