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始皇:千古一帝,額嘀、額嘀、都是額嘀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6章 秦始皇:千古一帝,額嘀、額嘀、都是額嘀

第6章 秦始皇:千古一帝,額嘀、額嘀、都是額嘀(1 / 1)

要說秦始皇這一輩子,活脫脫就是一部“從質子之子到千古一帝”的逆襲爽文,隻不過結尾有點高開低走。咱們得從他那不靠譜的爹說起——秦莊襄王嬴異人,當年在趙國當質子,過得跟流浪漢似的,多虧了呂不韋這“風險投資界的鼻祖”,不僅送錢送糧,還把自己的小妾趙姬打包送給他,這才有了嬴政。所以後來總有人嚼舌根,說嬴政是呂不韋的種,《秦始皇本紀》裡沒明說,但寫了句“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算是給這段曆史留了個模糊的注腳。

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小時候過得相當憋屈。畢竟他爹是秦國質子,秦趙又老打仗,趙國人沒少給他臉色看。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估計從小就給他心裡埋下了“必須變強”的種子。直到秦昭襄王去世,他爹嬴異人被接回秦國當太子,嬴政才跟著老媽趙姬結束了“流亡生活”,這一年他9歲。三年後,嬴異人繼位,也就是秦莊襄王,可這哥們福薄,當了三年秦王就掛了,13歲的嬴政順理成章坐上了王位。

不過這時候的嬴政隻是個傀儡,朝堂大權被呂不韋和他媽趙姬牢牢攥著。呂不韋當“仲父”,一手遮天,還偷偷跟趙姬舊情複燃畢竟趙姬原本是他的人)。後來呂不韋怕東窗事發,又給趙姬找了個“大陰人嫪毐”當男寵,這嫪毐也是個能人,不光伺候太後,還生了兩個私生子,甚至自稱“秦王假父”,簡直把嬴政當成了空氣。

嬴政這時候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裡早就憋著一股火。22歲那年,他在雍城舉行加冠禮,嫪毐居然帶著一群門客和衛兵造反,想把自己的私生子推上王位。結果嬴政冷笑一聲,派昌平君、昌文君帶兵平叛,沒費多大勁就把叛軍收拾了。《秦始皇本紀》裡寫得乾脆:“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鹹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抓了嫪毐後,嬴政一點沒手軟,車裂處死,那兩個私生子直接摔死,老媽趙姬被軟禁,敢替太後說話的大臣殺了二十多個,屍體都扔到渭水裡喂魚。這一手“殺雞儆猴”,讓滿朝文武都明白:這年輕的秦王,可不是好惹的。

收拾完嫪毐,下一個就是呂不韋。嬴政本來想直接殺了他,但呂不韋畢竟是兩朝老臣,門客和諸侯求情的太多,嬴政暫時饒了他,把他貶到河南封地。可呂不韋到了河南,照樣門庭若市,六國使者天天往他府上跑,嬴政一看:“這老小子還想搞事情?”直接一封信甩過去:“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是:你對秦國有啥功勞?憑啥吃十萬戶的俸祿?跟我有啥親戚?敢叫“仲父”?趕緊帶著全家滾去蜀地!呂不韋一看這架勢,知道自己沒活路了,乾脆喝毒酒自殺了。

解決了這兩個“定時炸彈”,嬴政才算真正握緊了秦國的方向盤。接下來,他要乾的事,比他祖宗幾代加起來都猛——統一天下。

當時的天下,還剩下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就像六塊待啃的骨頭。嬴政的策略很簡單:遠交近攻,各個擊破。他手下有一批能打的將軍,王翦、王賁父子,蒙恬、蒙毅兄弟,都是能扛事的主兒。

第一個倒黴的是韓國。韓國最弱,又離秦國最近,簡直是“開胃小菜”。公元前230年,內史騰帶兵過去,沒費吹灰之力就把韓國滅了,設成潁川郡。《秦始皇本紀》就一句話:“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儘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乾脆利落,跟吃盤花生米似的。

接下來是趙國。趙國原本有李牧這樣的名將,能跟秦軍掰掰手腕。可惜趙王遷是個糊塗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殺了李牧。沒了李牧,趙國跟沒了牙的老虎似的,公元前228年,王翦一鼓作氣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遷。有意思的是,嬴政特意回了趟邯鄲,把當年欺負過他們母子的人全抓起來殺了,算是報了童年的仇。

然後是魏國。公元前225年,王賁王翦兒子)帶兵圍攻魏都大梁,這大梁城太堅固,打了半天打不下來。王賁眼珠一轉,把黃河大堤挖開,水淹大梁,三個月後城破,魏王投降,魏國也沒了。

最難啃的是楚國。嬴政一開始派年輕將領李信帶二十萬兵去打,結果被楚國大將項燕項羽他爺爺)打得大敗。嬴政隻好親自去請已經退休的王翦,王翦說:“要打楚國,非六十萬兵不可。”嬴政咬咬牙,真給了他六十萬——這幾乎是秦國的全部家底。王翦也懂事,出發前跟嬴政要了一堆田宅,說“趁現在還能打仗,給子孫留點家業”,其實是怕嬴政懷疑他擁兵自重。公元前223年,王翦果然不負所望,活捉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燕國更有意思,燕王喜和太子丹想搞“斬首行動”,派荊軻去刺秦。結果荊軻圖窮匕見,被嬴政當場砍了八條腿誇張了,其實是被砍傷)。嬴政氣得夠嗆,派王翦、辛勝猛攻燕國,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抓,燕國gg。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是齊國。齊王建這哥們是個“佛係君主”,看著其他五國被滅,居然一直跟秦國“友好往來”,以為能獨善其身。結果公元前221年,王賁大軍從燕國南下,直奔臨淄,齊王建連抵抗都沒抵抗就投降了。六國就這麼被嬴政一鍋端了,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前後九年,效率高得嚇人。

統一當天,嬴政召集大臣開會,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意思是:我滅了六國,功勞這麼大,再叫“王”太掉價了,得換個牛氣的稱號。

大臣們商量來商量去,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不如叫‘泰皇’。”嬴政聽了,覺得還不夠,說:“去掉‘泰’,留‘皇’,再采上古‘帝’位號,叫‘皇帝’吧。”還規定,以後皇帝的命令叫“製”和“詔”,自稱“朕”,彆人不許用。他自己是第一個皇帝,就叫“始皇帝”,以後兒子叫二世,孫子叫三世,想傳到千世萬世。這波操作,算是把“皇帝”這個職業給注冊專利了。

當了始皇帝,嬴政開始搞“標準化建設”。首先是“書同文”,把各國亂七八糟的文字統一成小篆,方便全國交流——總不能秦國的官吏到了楚國,連文書都看不懂吧?然後是“車同軌”,規定車輪間距一律六尺,這樣全國的道路就能通用,軍隊和物資運輸更方便。還有“統一度量衡”,尺子、秤、鬥都用一個標準,做生意、收賦稅再也沒爭議了。這些政策,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把整個國家的“神經係統”給打通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他還覺得分封製不靠譜周朝就是因為分封才亂的),乾脆把天下分成三十六郡,郡下麵設縣,郡守、縣令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定期調換,這就是“郡縣製”。相當於把全國分成三十多個“分公司”,總經理全由總部派,防止地方勢力坐大。為了怕老百姓造反,他又“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把民間的兵器全收上來,熔鑄成十二個大銅人,立在皇宮裡,跟現在的“禁止私藏武器”一個意思,就是有點太招搖了。

但嬴政這人生性多疑,又控製欲極強。他覺得儒生們老是拿古代的製度說三道四,批評他的政策,心裡不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於越又提建議恢複分封製,李斯當場反駁,說這些儒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建議把不是秦國的史書全燒了,除了博士官收藏的,民間的《詩》《書》和諸子百家書都交上來燒掉,敢私下討論這些書的,殺頭;敢借古諷今的,滿門抄斬。嬴政覺得這主意不錯,立馬批準,這就是“焚書”。

第二年,又出了檔子事。有兩個方士盧生、侯生,本來答應給嬴政找長生不老藥,結果藥沒找到,還背地裡罵嬴政“剛戾自用”“貪於權勢”,然後跑路了。嬴政氣炸了,說:“我養了這麼多方士儒生,居然敢騙我、罵我!”下令在鹹陽城裡排查,抓了四百六十多個“妖言惑眾”的方士和儒生,全部活埋了,這就是“坑儒”。其實坑的主要是方士,但後人把“焚書”和“坑儒”放一起說,成了嬴政的一大黑料。

除了搞政治,嬴政還是個“工程狂魔”。他嫌鹹陽宮殿不夠氣派,在渭河南岸修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光前殿就這麼大,後麵還想修更多,據說動用了七十多萬勞力。他還為自己修驪山墓,從繼位開始就沒停過,墓裡“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簡直是把整個天下都搬進了墳墓。

為了方便自己巡遊,他修了“馳道”,從鹹陽到各地,寬五十步,每隔三丈種棵樹,相當於當時的“高速公路”。他在位十二年,巡遊了五次,東到大海,南到會稽,北到長城,一邊炫耀武力,一邊尋求仙藥。在泰山封禪時,還跟儒生們鬨了彆扭——儒生說要用蒲草包車輪,免得損壞山神草木,嬴政覺得太麻煩,直接把他們趕走,自己按秦國的禮儀祭了天,可見他多不待見這幫酸文人。

在巡遊途中,他到處刻石立碑,吹牛表功。比如在琅琊台刻的碑上寫:“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儘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口氣大得能吞天,但也確實說出了秦朝的疆域之廣。

可惜,長生不老藥終究是找不到的。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遊時,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病倒了。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寫了封遺詔給長子扶蘇,讓他回鹹陽辦喪事,意思就是讓扶蘇繼位。可這封詔還沒發出去,他就咽氣了,享年50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跳了出來——中車府令趙高。趙高是嬴政的貼身太監,跟扶蘇的弟弟胡亥關係好,還教胡亥判案。他怕扶蘇繼位後重用蒙恬,自己沒好日子過,就攛掇李斯一起改遺詔。李斯一開始不願意,但趙高抓住他的軟肋:“你跟蒙恬比,功勞、威望、和扶蘇的關係,哪樣比得上?扶蘇當了皇帝,丞相之位肯定是蒙恬的,你想想自己的下場!”李斯被說動了,倆人合夥改了遺詔,讓胡亥繼位,還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接到遺詔,哭著就要自殺。蒙恬勸他:“陛下在外巡遊,沒立太子,讓我帶三十萬兵守長城,派您來監軍,這是多大的信任!現在一封詔書就讓您死,說不定有詐,不如請示一下再死?”可扶蘇太老實,說:“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真就自殺了,蒙恬不肯死,被關起來,後來也被逼得吞藥自殺。

胡亥就這麼稀裡糊塗當了秦二世。這小子純粹是個敗家子,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殺兄弟姐妹——“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戮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連姐妹都不放過,手段殘忍得不行。然後繼續修阿房宮,賦稅徭役比他爹還重,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

趙高這時候成了“幕後皇帝”,搞出個“指鹿為馬”的把戲,測試誰不聽話,凡是說那是鹿的,後來都被他弄死了。秦二世被蒙在鼓裡,還以為自己得了怪病,連馬和鹿都分不清。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各地紛紛響應。劉邦、項羽也起兵反秦,秦朝的天下瞬間成了一鍋亂粥。秦二世這時候才慌了,派章邯帶兵鎮壓,章邯一開始挺能打,滅了陳勝吳廣,還殺了項梁項羽他叔),但後來被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打得大敗,乾脆投降了項羽。

趙高眼看大勢已去,怕秦二世怪他,乾脆先下手為強,派女婿閻樂帶兵闖進望夷宮,逼死了胡亥。胡亥臨死前還跟閻樂討價還價:“我當郡王行不行?萬戶侯呢?當個老百姓總可以吧?”閻樂說:“趙丞相說了,你必須死。”胡亥沒辦法,隻好自殺,在位才三年。

趙高本來想自己當皇帝,結果大臣們都不搭理他,他隻好立子嬰據說是扶蘇的兒子)為秦王不敢叫皇帝了)。子嬰比胡亥聰明,知道趙高要害他,繼位那天,故意稱病不去,等趙高來請他,讓宦官韓談一刀砍死了趙高,還滅了趙高的三族,總算出了口惡氣。

但這時候的秦朝,已經是爛到根裡了。公元前207年,劉邦帶兵打到鹹陽城外,子嬰穿著白衣服,駕著白馬車,捧著玉璽和兵符,在軹道旁投降。劉邦沒殺他,把他交給官吏看管。後來項羽進了鹹陽,二話不說,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秦朝徹底完蛋。

從嬴政統一六國稱皇帝,到子嬰投降,秦朝隻存在了15年,比他預想的“千世萬世”差了十萬八千裡。

《秦始皇本紀》最後,司馬遷評價說:“秦之先伯翳,嘗有勳於唐虞之際,受土賜姓。及殷夏之間微散。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其實就是說,秦國奮鬥了幾百年才統一天下,結果被嬴政和胡亥十幾年就敗光了,實在可惜。

回頭看看秦始皇這一輩子,乾的事確實前無古人:統一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開靈渠,郡縣製影響至今。但他太急、太狠,總想一口吃成胖子,修阿房宮、驪山墓,巡遊求仙,把老回頭看看秦始皇這一輩子,乾的事確實前無古人:統一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開靈渠,郡縣製影響至今。但他太急、太狠,總想一口吃成胖子,修阿房宮、驪山墓,巡遊求仙,把老百姓逼到絕路,最後“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大概就是所有帝王都該記取的教訓——你能征服天下,卻征服不了人心。

參考《秦始皇本紀》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