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的帝王譜裡,漢平帝劉衎kan)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他登基時才9歲,駕崩時剛14歲,整個皇帝生涯加起來不過5年,說他是娃娃皇帝都算抬舉——這五年裡,他更像個擺在龍椅上的人形擺件,真正在後台操盤的,是那個後來差點改朝換代的王莽。
但你這五年,卻把西漢王朝最後的遮羞布扯得乾乾淨淨。從一個偏遠藩王的兒子,被強行推上皇位,到最後不明不白地死在未央宮,你的故事,就是一部濃縮的權臣如何架空皇帝的教科書。今天咱們就用大白話,聊聊這位可憐的少年天子,以及他那個被王莽牢牢攥在手裡的時代。
要說漢平帝劉衎能當上皇帝,純屬——當然,這運氣對他來說,更像是場災難。
公元前1年,漢哀帝劉欣駕崩了。這位皇帝一輩子沒乾什麼正經事,光顧著跟男寵董賢膩歪,臨死前甚至想把皇位傳給董賢,還好被大臣們攔住了。但他這一死,麻煩就來了:沒兒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急得團團轉,這時候,太皇太後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站出來了。老太太一把年紀,卻比誰都清醒,直接下詔把王莽召回長安,讓他主持朝政。王莽這時候已經蟄伏了好幾年,一回來就跟餓狼似的,先收拾了董賢逼得他自殺),然後開始琢磨:立誰當皇帝呢?
當時的候選人不少,漢哀帝是漢元帝的孫子,元帝這一脈除了哀帝,還有不少宗室子弟。但王莽一算賬:立個成年的,不好控製;立個小孩,自己說了算。於是他眼珠一轉,盯上了中山王劉衎。
劉衎這孩子,當時才9歲,是漢元帝的曾孫,他爹是中山孝王劉興,早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小小年紀就繼承了中山王的爵位,在河北中山國待著,跟長安這權力中心八竿子打不著。按說輪不到他,但王莽偏要選他,理由還挺冠冕堂皇:兄弟相後,經義所許《漢書·平帝紀》)——意思是,按儒家經典,兄弟的後代可以繼承皇位,合規矩。
規矩?王莽心裡的規矩隻有一條:誰好控製,誰上。
於是,公元前1年農曆九月,一道詔書送到了中山國:中山王劉衎,即日起立為皇太子,準備進京登基。
這時候的劉衎,估計還在玩泥巴呢,突然被告知要去長安當皇帝,他懂什麼?他娘衛姬更懵:好好的兒子,怎麼突然成了天子?但她沒高興多久,就被王莽潑了一盆冷水。
王莽怕衛姬進京後乾涉朝政,形成外戚乾政的勢力雖然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外戚),直接下了道命令:中山王的母親和外戚,一律不準進京,留在中山國待著。衛姬哭著鬨著想來長安看兒子,王莽就是不允許,還把幾個替衛姬說話的大臣給殺了。
《漢書》裡沒寫劉衎當時的反應,但想想也知道,一個9歲的孩子,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母親,被一群陌生人帶到一個金碧輝煌卻冷冰冰的地方,每天對著一群彎腰弓背的大臣,他能舒服嗎?但他沒得選。
公元前1年農曆十月,劉衎在長安登基,改元,史稱漢平帝。登基大典上,他穿著不合身的龍袍,被太監扶著坐上龍椅,下麵黑壓壓一片全是磕頭的人,喊著吾皇萬歲萬萬歲。他可能還不知道,這聲,對他來說,不過是五年的倒計時。
平帝登基後,王莽被封為安漢公,這頭銜聽著就嚇人——安定漢朝的公。但王莽這人,最擅長的就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他假惺惺地推辭,說要等找到合適的輔政大臣一起受封才行。大臣們一看,哎喲,安漢公真是謙虛!於是集體上書,逼著他接受。王莽半推半就,最後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封號,還順便把俸祿分給了手下,賺了一波好名聲。
這時候的朝堂,基本上成了王莽的獨角戲。平帝還是個孩子,每天除了上朝時坐一會兒,剩下的時間就是讀書估計也讀不進去),國家大事全由王莽和他的親信說了算。但王莽覺得還不夠,他要的是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周公再世,是輔佐幼主的賢臣。
於是,一場場精心設計的開始上演了。
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讓人到處散布消息,說塞外的蠻夷部落越裳氏派來了使者,給漢朝進貢了一隻白雉白色的野雞)。這白雉可不一般,按古代的說法,這是,隻有遇到聖明的君主才會出現。當年周公輔佐周成王的時候,就出現過白雉,現在又出現了,這不就是說王莽堪比周公嗎?
大臣們心領神會,立刻上書,說這都是安漢公的功勞,請求太皇太後給王莽加賞。王莽又開始推辭,說這功勞是太皇太後和皇帝的,跟自己沒關係。來回推了好幾次,最後王莽接受了賞賜,還把自己的封地分給了宗室子弟,又一次博得了的美名。
《漢書·平帝紀》裡寫這事: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看著挺正經,其實全是王莽自導自演的戲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玩祥瑞,王莽還特彆會百姓。平帝剛登基那會兒,各地鬨災荒,王莽就上書,說自己要捐錢一百萬,田三十頃,用來救濟災民。大臣們一看領導都捐了,也紛紛跟著捐,一時間搞得好像滿朝都是清官似的。他還下令,在長安城裡蓋了不少房子,給貧民居住,又減免了災區的賦稅。
這些事,《漢書》裡都有記載:罷安定呼池苑,以為安民縣,起官寺市裡,募徙貧民,縣次給食。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食。《漢書·平帝紀》)——把皇家的園林改成縣,給貧民蓋房子,還發田宅、農具、種子,聽起來簡直是活菩薩。
但老百姓不知道的是,王莽做這些事,花的都是國家的錢,賺的卻是他自己的名聲。他就像個精明的商人,用一點點小恩小惠,換來了天下人的擁護,順便把平帝這個正主徹底邊緣化了。
平帝這時候在乾嘛呢?他大概還在宮裡學習。王莽特意找了幾個給平帝當老師,教他讀經史子集,其實就是想把他培養成一個隻會讀書的傀儡。史書裡幾乎沒記載平帝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決定,他就像個透明人,存在感還不如王莽身邊的一個侍衛。
有時候,平帝可能也會想家,想他那個被留在中山國的母親衛姬。但他不敢說,因為王莽早就把他身邊的人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有一次,他偷偷跟身邊的太監打聽母親的消息,結果這事兒被王莽知道了,沒過多久,那個太監就去世了。從那以後,平帝再也不敢提母親了。
一個孩子,在本該撒嬌、玩耍的年紀,卻被囚禁在權力的牢籠裡,每天看著一個假惺惺的權臣在自己麵前表演,還要裝作很配合的樣子,這日子過得有多憋屈,可想而知。
隨著平帝慢慢長大雖然也就十一二歲),王莽覺得,光控製朝政還不夠,得把關係搞得更一點。怎麼搞?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