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曆史的星河裡,漢章帝劉炟算不上最耀眼的那顆,可他的故事,卻充滿了溫情與無奈。他的一生,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在曆史的舞台上緩緩上演。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劉炟出生在洛陽的皇宮裡,他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賈貴人。按常理來說,這老五的位置,離皇位那是相當遙遠,當個逍遙王爺,或許就是他這輩子的歸宿。可命運這玩意兒,就愛開玩笑,把他一步步推向了權力的巔峰。
劉炟小時候,就跟彆的孩子不一樣。《後漢書》裡說他“少寬容,好儒術”,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寬厚和對儒家學說的濃厚興趣。彆的皇子還在玩泥巴、鬥蛐蛐的時候,他已經捧著《論語》《詩經》讀得津津有味了。這一點,可把漢明帝劉莊高興壞了,心想:“這孩子有出息,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永平三年公元60年),對於劉炟來說,是命運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被立為皇太子,從一個普通皇子,一下子成了帝國的儲君。這消息一傳出,整個皇宮都炸開了鍋。有人羨慕,有人嫉妒,還有人在背後嘀咕:“這老五憑啥啊?前麵還有好幾個哥哥呢。”
其實,漢明帝立劉炟為太子,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來,劉炟這孩子確實聰明伶俐,討人喜歡;二來,他性格寬厚,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爭強好勝,漢明帝覺得,這樣的性格,將來能當個仁君,把國家治理好。
就這樣,年僅4歲的劉炟,踏上了他的太子之路。這一路上,他不僅要學習各種治國理政的知識,還要應對皇宮裡的明爭暗鬥。好在劉炟心態好,不管彆人怎麼說,他都一門心思地讀書學習,為將來登基做準備。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對於東漢王朝來說,是個悲痛的年份。這一年,漢明帝劉莊駕崩,年僅19歲的劉炟,正式登上了皇位,史稱漢章帝。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剛當上皇帝的劉炟,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記載:“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賜民爵,人二級,為父後及孝悌、力田人三級,脫無名數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級,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子;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這道詔書一下,可把老百姓高興壞了。該免罪的免罪,該賜爵的賜爵,就連那些鰥寡孤獨、生活困難的人,也都得到了糧食救濟。這在當時,無疑是一股溫暖的春風,吹進了老百姓的心裡。大家都紛紛誇讚:“新皇帝真是個大好人啊,一上台就給咱們這麼多好處。”
除了大赦天下,劉炟還乾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為漢明帝上廟號。他尊漢明帝為顯宗,四時進行祭祀,讓父親的功績和德行,永遠被後人銘記。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的孝心,也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對先帝的敬重和繼承先帝遺誌的決心。
在人事任命上,劉炟也展現出了他的果斷和智慧。他任命趙熹為太傅,牟融為太尉,同時負責尚書事。這兩人都是朝中的元老重臣,德高望重,有他們輔佐,劉炟的皇位更加穩固了。
這三把火一燒,劉炟在朝廷和民間的威望大增,大家都對這位年輕的皇帝充滿了期待。可劉炟心裡明白,這隻是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呢。
劉炟在位期間,始終秉持著一個理念:以仁治國。他深知,老百姓最渴望的,就是過上安穩的日子,所以他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促進經濟的發展。
在農業方麵,他多次下詔,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種植糧食。還下令減免田租、徭役,讓老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生產中。有一年,天下大旱,糧食歉收,劉炟心急如焚,他親自帶領大臣們到田間地頭視察,了解災情。回到皇宮後,他立刻下詔,免除受災地區的田租和草料,還動用儲備的穀物賑濟窮人。他在詔書中說:“朕以眇身,托於王侯之上,統理萬機,懼失厥中,兢兢業業,未知所濟。百姓是國家的根本,現在他們遭受了苦難,朕怎能坐視不管?”這一番話,讓老百姓感動得熱淚盈眶,都說:“咱們遇到了一位好皇帝啊!”
在法律方麵,劉炟也進行了改革。他感陳寵之義,除慘獄之科。當時的尚書陳寵,看到法律條文過於嚴苛,很多人因為一些小罪就被判處重刑,於是上書建議改革。劉炟采納了他的建議,廢除了五十多條殘酷的刑罰,讓法律更加人性化。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民心,也讓社會風氣變得更加和諧。
除了關注民生,劉炟還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大力推崇儒學,認為儒家思想是治國的根本。他召集全國的儒生於白虎觀,辯論五經異同,並將這些討論結果編成《白虎通義》。這本書,進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正統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劉炟的倡導下,東漢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學者和文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炟的這些舉措,讓東漢在他的統治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穩步發展,文化繁榮昌盛,他的統治時期,與明帝統治時期並稱為“明章之治”,成為東漢曆史上的黃金時代。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很高,說他“天性愷悌”“謂之長者”,意思就是他性格溫和,待人寬厚,是個仁慈的君主。
劉炟雖然在治國理政上頗有建樹,可在感情生活上,卻充滿了無奈和遺憾。他的後宮裡,最出名的兩位女子,當屬竇皇後和宋貴人、梁貴人。這三個女人之間的爭鬥,讓劉炟頭疼不已,也對他的統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先說這竇皇後,她出身名門,是大司空竇融的曾孫女。竇皇後長得漂亮,又聰明伶俐,很會討劉炟的歡心。剛入宮的時候,她就深得劉炟的寵愛,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後。可這竇皇後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嫉妒心極強。她自己不能生育,就容不得彆的妃子生孩子。
宋貴人是劉炟的另一位寵妃,她為劉炟生下了皇長子劉慶。按照常理來說,劉慶作為長子,將來肯定是要被立為太子的。這可把竇皇後給急壞了,她心裡想:“這劉慶要是當了太子,我以後還怎麼混?不行,我得想個辦法除掉他們母子。”於是,竇皇後就聯合她的母親,開始在劉炟麵前說宋貴人的壞話。她們誣陷宋貴人搞巫蠱之術,詛咒皇帝和皇後。劉炟一開始還不相信,可經不住竇皇後天天在耳邊吹枕邊風,漸漸地,他對宋貴人產生了懷疑。
最終,劉炟聽信了竇皇後的讒言,廢黜了劉慶的太子之位,將他貶為清河王。宋貴人也被打入冷宮,最後含冤而死。可憐的劉慶,從小就失去了母親和太子之位,在孤獨和痛苦中長大。
除了宋貴人,梁貴人也沒能逃過竇皇後的毒手。梁貴人給劉炟生下了皇四子劉肇,竇皇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把劉肇抱過來,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後來,竇皇後又誣陷梁貴人,說她與娘家勾結,意圖謀反。劉炟再次聽信了竇皇後的話,將梁貴人的父親梁竦下獄處死,梁貴人也憂憤而死。就這樣,劉肇成了竇皇後手中的一顆棋子,被她操縱著。
劉炟作為皇帝,本應掌控一切,可在後宮的爭鬥中,他卻顯得那麼無力。他深愛著竇皇後,卻又被她的嫉妒心所左右,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決定。他看著自己的妃子和兒子們遭受苦難,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痛苦和無奈,又有誰能體會呢?
劉炟在位期間,還有一件事,對東漢的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就是外戚勢力的崛起。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竇皇後的哥哥竇憲。
竇憲憑借著妹妹是皇後的關係,在朝廷中平步青雲,權勢越來越大。他仗著自己的權勢,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有一次,他看中了沁水公主的一塊田園,就強行低價購買。沁水公主雖然貴為公主,可也不敢得罪竇憲,隻好忍氣吞聲。這件事後來被劉炟知道了,他非常生氣,把竇憲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你知道你乾了什麼嗎?你連公主的田園都敢強買,跟秦朝的趙高指鹿為馬有什麼區彆?”竇憲嚇得趕緊磕頭認錯,這件事才暫時平息了下來。
可劉炟終究還是心軟了,他沒有對竇憲進行嚴厲的懲罰,隻是警告了他一下。這就給竇憲留下了可乘之機,他不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在劉炟死後,竇憲更是獨攬大權,成為了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控者。他操縱朝政,排除異己,把東漢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劉炟重用外戚,本意是想借助他們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可他沒想到,自己的這一做法,卻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隱患。在他死後,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東漢王朝的衰落和滅亡。
章和二年公元88年),對於東漢王朝來說,又是一個悲痛的年份。這一年,年僅33歲的漢章帝劉炟,在章德前殿病逝。他的一生,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在曆史的天空中劃過,雖然短暫,卻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劉炟在位的13年裡,他以寬厚仁德的治國理念,讓東漢迎來了“明章之治”的盛世。他重視民生,減輕百姓負擔;推崇儒學,促進文化繁榮;改革法律,讓社會更加和諧。他的這些功績,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讚譽。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無奈和遺憾。在後宮的爭鬥中,他被女人左右,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決定;在外戚問題上,他的縱容和心軟,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隱患。這些,都成為了他人生中的汙點。
劉炟死後,他的兒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可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在竇憲等外戚的把持下,逐漸走向了衰落。曾經輝煌一時的“明章之治”,也成為了曆史的回憶。
漢章帝劉炟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他告訴我們,一個好的皇帝,不僅要有治國理政的才能,還要有堅定的意誌和正確的判斷力。在麵對權力、感情和利益的誘惑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選擇。隻有這樣,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讓百姓安居樂業。
參考《後漢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