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魏文帝曹丕:激烈的競聘上崗,到開國皇帝的逆襲路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9章 魏文帝曹丕:激烈的競聘上崗,到開國皇帝的逆襲路

第29章 魏文帝曹丕:激烈的競聘上崗,到開國皇帝的逆襲路(1 / 1)

如果說三國是個超級大ip,那曹丕絕對是被低估的男主角之一。這位曹魏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爹是橫掃北方的曹操,弟是才高八鬥的曹植,自己夾在中間,愣是把一手看似穩贏的牌打成了驚險刺激的逆襲局。今天咱們就翻開《三國誌》,聊聊這位魏文帝是怎麼從曹操的兒子曹丕本人的。

曹丕的童年,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活在比較鏈底端。他爹曹操是個標準的,家裡孩子又多,光兒子就有二十五個,想在這群官二代裡脫穎而出,難度堪比現在考清北。

《三國誌》裡說他生時,有雲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終日,望氣者以為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這話聽著玄乎,說白了就是出生時有點特殊天象,算命的說是帝王相。但這玩意兒在曹操家真不算稀罕——他弟曹植小時候被稱為,七步成詩的典故至今還在語文課本裡;另一個弟弟曹衝更狠,曹衝稱象的故事連三歲小孩都知道,曹操差點就把家業傳給這小子了。

曹丕自己呢?《三國誌》記載他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按說也是個學霸級人物,可架不住家裡神仙打架。曹植十幾歲就能跟曹操討論軍國大事,張口就來論王霸之略;曹衝五六歲就有成人之智,連曹操的謀士荀彧都自愧不如。相比之下,曹丕的八歲能屬文就顯得有點泯然眾人矣。

更要命的是,他爹曹操是個典型的顏值控。曹植長得神清骨秀,曹衝容貌姿美,而曹丕呢?史書記載裡壓根沒提長相,這種不提就是默認普通的操作,在注重儀表的三國時代,簡直是公開處刑。

所以曹丕早年的日子,基本就是在你看你弟的陰影裡度過的。曹操出征帶曹植不帶他,宴會寫詩曹植技驚四座他隻能鼓掌,就連跟幕僚聊天,曹操也總念叨衝兒可惜。換作一般人,可能早就躺平當鹹魚了,但曹丕偏不——他悄悄練起了生存技能。

曹操晚年最頭疼的事,就是選繼承人。本來曹衝是內定人選,可惜十三歲就病逝了,曹操哭到差點暈厥,還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這話聽著紮心,但也給曹丕遞了個信號:機會來了。

但真正的對手是曹植。這時候的曹植已經成了文壇頂流,身邊圍著楊修、丁儀這些粉絲團,每次曹操考較學問,曹植都能應聲而對,風頭無兩。曹丕這邊呢?一開始隻有吳質、陳群幾個老臣支持,論人氣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眼看要輸,曹丕玩起了反差萌。曹植天天呼朋引伴喝酒作詩,曹丕就故意在曹操麵前表現得篤厚恭謹;曹植寫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丕就寫行行複行行,與君生彆離,主打一個接地氣;最絕的是曹操出征時,曹植寫了篇華麗的送彆賦,曹丕啥也不說,就趴在地上哭,邊哭邊說爹啊您可早點回來,把曹操感動得不行——畢竟老父親都吃這一套。

《三國誌》裡記載了個經典橋段:有次曹操要出征,曹植又準備了長篇大論,曹丕急得找吳質問計。吳質說:你彆說話,哭就行。結果曹丕泣而拜,曹操和身邊的人都覺得丕仁厚,反而覺得曹植華而不實。這波操作,簡直是把情緒價值玩明白了。

當然,光靠哭是不夠的,曹丕還懂釜底抽薪。他知道曹植的軟肋是楊修,這哥們兒聰明是聰明,但總愛耍小聰明,比如提前給曹植猜曹操的考題。曹丕就派人抓了楊修的小辮子,讓曹操覺得這小子不安分。後來曹操果然找了個借口殺了楊修,曹植的智囊團直接散架了。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終於下了決心,立曹丕為魏太子。《三國誌》裡輕描淡寫一句太祖遂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其實背後是曹丕多年的隱忍布局。那一刻,曹丕可能想起了小時候,曹操總誇曹植此兒最可定大事,而今天,他終於把字搶過來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接班成了。這時候的漢朝,早就成了空殼公司,漢獻帝劉協就是個名譽董事長,但曹丕還是覺得名不正言不順——畢竟老曹家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這麼多年,現在該把董事長的位置轉正了。

但篡位這事兒不能太直接,得講究流程正義。曹丕的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彆:

第一步,先讓大臣們。一群老臣天天上書,說漢朝氣數已儘,魏王您才是天命所歸。曹丕呢?假惺惺地推辭,說我是漢朝的臣子,怎麼能做這種事呢。一來二去,把的戲碼做足。

第二步,搞祥瑞營銷。各地突然冒出一堆:一會兒說發現了,一會兒說地裡長出了,甚至還有人說看到了。《三國誌》裡記載自魏興,至青龍末,比歲豐稔,百姓殷足,継世之良主也,反正就是怎麼吉利怎麼來,暗示曹丕稱帝是。

第三步,逼漢獻帝主動讓位。劉協也不傻,知道這戲不演不行,於是三次下詔書,說我能力不行,還是魏王你來當皇帝吧。曹丕第三次才接受,還特意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把自己比作堯舜,顯得特高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初元年十一月,曹丕在繁陽築了個受禪台,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三國誌》記載乃為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型典禮。

有意思的是,曹丕稱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漢獻帝封為山陽公,還允許他在自己的封地繼續用漢朝禮儀。這波操作比後來的司馬家厚道多了——至少沒趕儘殺絕,還留了個體麵。有人說這是曹丕心軟,其實更可能是:你看,我連前朝皇帝都善待,可見我多仁德。

很多人覺得曹丕隻會玩權術,其實他當皇帝後,乾了不少實事。《三國誌》說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誌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雖然帶點吹捧,但也不全是瞎話。

他最牛的改革是九品中正製。這玩意兒是為了取代漢朝的察舉製——以前當官靠推薦,容易被世家大族壟斷,曹丕就搞了個中正官,專門負責品評人才,分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品,按等級授官。這製度看似公平,其實是把選官權從地方收歸中央,既拉攏了士族,又加強了皇權,可謂一箭雙雕。

在軍事上,曹丕也不算弱。他在位期間,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據勢力,擊退了鮮卑的入侵,還三次南征孫權。雖然沒打贏,但也震懾了東吳,保住了曹魏的基本盤。《三國誌》記載他遂興師伐吳,至廣陵,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場麵相當壯觀,就是沒敢真渡江——畢竟孫權也不是吃素的。

他還特彆重視文化。曹操雖然也愛寫詩,但更多是業餘愛好,曹丕卻把文學當成正經事。他寫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批評專著,裡麵說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把文學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還組織人編纂典籍,整理圖書,為後來的文化傳承做了不少貢獻。

不過曹丕也有個大毛病:小心眼。他當了皇帝後,對曹植還是不放心,雖然沒殺,但天天派人監視,還把他貶來貶去,曹植最後就在鬱悶中去世了。還有那個幫助他奪嫡的吳質,後來也被曹丕疏遠——大概是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帝王通病吧。

黃初七年,曹丕在洛陽去世,年僅四十歲。他的一生,就像一場匆忙的趕路——前半生跟弟弟們爭繼承權,好不容易當上皇帝,又忙著鞏固權力、南征北戰,還沒來得及享受,就匆匆落幕了。

後世提到曹魏,總先想到曹操的本色,或者曹植的才高八鬥,曹丕反而成了背景板。有人罵他篡位,有人笑他不如弟弟有才,就連《三國誌》作者陳壽,也隻是說他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評價不算特彆高。

但平心而論,曹丕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被嚴重低估了。他結束了漢朝四百年的統治,建立了曹魏政權,穩定了北方局勢;他的九品中正製影響了後世幾百年的選官製度;他的文學成就,在三國時代也是頂尖水平。如果沒有他,曹操打下的江山可能早就分崩離析,三國的曆史恐怕要改寫。

就像現在的星二代,總被拿來跟父母比較,但曹丕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我不僅是曹操的兒子,我更是曹丕。

最後用曹丕自己的詩結尾吧: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這位被曆史忽略的魏文帝,其實早就看透了自己的命運——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隻留下一個複雜的背影。

參考《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 混沌神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