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台大戲,要是把曹操比作總導演,曹丕算個及格的執行導演,那曹叡絕對是個能把正劇演成荒誕喜劇的天才演員。這位魏明帝一手握著三國最豪華的劇本,卻把日子過成了一邊救火一邊蹦迪的魔幻現實主義——前一秒還在跟諸葛亮鬥智鬥勇,後一秒就琢磨著給宮殿貼金箔,堪稱古代版時間管理大師。
曹叡這小子能當上皇帝,純屬老天爺追著喂飯吃。他爹曹丕當年跟曹植搶儲位搶得頭破血流,到他這兒卻順風順水——畢竟曹丕總共就三個兒子,老大早夭,老三是個傻白甜,皇位之位舍我其誰?
《三國誌》裡說這孩子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意思是曹操活著的時候就把他當寶貝疙瘩,天天帶在身邊。有一回曹操摸著小曹叡的頭開玩笑:我們曹家的基業,以後就是你小子的了。我基於爾三世矣)這話雖說是長輩逗孩子,卻把曹丕聽得一激靈——合著我爹早就內定好孫子了?
不過曹叡的童年也不是全是糖。他親媽甄宓當年是袁紹的兒媳婦,被曹丕搶來當老婆,後來失寵被賜死。曹丕這人小心眼,害死甄宓還不夠,居然逼著曹叡認郭皇後當媽。這就好比搶了你媽項鏈的人,還逼著你喊她媽,換誰誰受得了?但曹叡這孩子能忍,對著殺母仇人還能朝夕定省,恪儘孝道,把曹丕哄得一愣一愣的。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臨死前拉著曹叡的手,把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四個老油條叫來當托孤大臣,語重心長地說:這孩子就交給你們了,千萬彆讓他學我爸那樣瞎折騰。其實是怕他鎮不住場子)曹叡跪在地上哭得稀裡嘩啦,心裡卻在盤算:終於輪到我當老大了!
曹叡剛登基那會兒,蜀漢的諸葛亮就發來——不是祝賀他當皇帝,而是帶著大軍殺到了祁山。這年曹叡才23歲,剛把龍椅坐熱乎,就被老諸葛逼著開啟了997模式。
《三國誌》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太守嚇得直接投降,關中響震。大臣們慌得一批,有人建議趕緊遷都避避風頭。曹叡卻拍著桌子說:慌個屁!諸葛亮以為我是軟柿子?派張合去收拾他!結果張合在街亭把馬謖揍得滿地找牙,諸葛亮隻能灰溜溜退兵。
這小子不僅會用人,還特能裝。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圍陳倉,曹叡一邊派曹真率軍救援,一邊禦駕親征到長安。其實他根本沒打算真上戰場,就是擺個姿態給將士們看。果然,等他慢悠悠走到長安,諸葛亮早就因為糧草不夠撤兵了。曹叡得意洋洋地在長安城裡溜達一圈,還不忘下詔嘲諷諸葛亮:你看你,費勁吧啦來一趟,啥也沒撈著,不如回家種紅薯。亮數犯邊鄙,邊兵疲於奔命,今因其退,得暫休息)
最絕的是第四次北伐,諸葛亮跟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曹叡在洛陽遠程操控。他知道司馬懿怕諸葛亮,特意下詔給司馬懿:你可千萬彆怕他,要是不敢打,就跟他耗著,耗到他糧食吃完自然就走了。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誌,退無與戰,久停則糧儘,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結果還真讓他說中了,諸葛亮活活被耗死在五丈原。
有人統計過,曹叡在位13年,諸葛亮一共北伐5次,平均兩年多就來一次。這就好比你剛考完試想打把遊戲,老師又抱著試卷進教室了——換誰誰不崩潰?但曹叡硬是一邊應付諸葛亮,一邊把魏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三國誌》誇他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意思是這小子看著貪玩,其實心裡門兒清。
要是評選三國最懂享受的皇帝,曹叡絕對能拿金獎。這哥們一邊跟諸葛亮死磕,一邊沒耽誤給自己蓋豪宅,堪稱古代版時間管理大師。
青龍三年235年),諸葛亮剛死兩年,曹叡就迫不及待地啟動了洛陽城建工程。他先是把太極殿擴建了一番,嫌不夠氣派,又下令建昭陽殿和總章觀。這總章觀高十幾丈,站在上麵能俯瞰整個洛陽城,曹叡天天帶著宮女在上麵喝酒蹦迪,活得比富二代還滋潤。
大臣們看不下去了,紛紛上奏勸他彆太過分。司空陳群說:當年大禹住茅草屋都能治天下,您建這麼多宮殿純屬浪費錢啊!昔大禹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湯武居茅茨而萬姓安樂)曹叡回了句:你懂啥?我建宮殿不是為了享受,是為了彰顯我大魏的國威!王者宮室,亦宜並立)
最離譜的是他修許昌宮的時候,因為缺木材,居然下令把武庫的大門拆了當建材。大臣楊阜急得跳腳:武庫是放兵器的地方,您把大門拆了,小偷來了咋辦?曹叡滿不在乎地說:有我在,誰敢來偷?結果沒過多久,武庫還真進了賊,偷走了不少兵器,把楊阜氣的差點當場退休。
不過這小子也不是完全沒腦子。他建宮殿雖然鋪張,但懂得搞形象工程。比如他下令在宮殿門口立了兩根銅柱,上麵刻著功臣的名字,告訴老百姓:看見沒?我雖然愛蓋房子,但沒忘功臣的功勞。這種操作,跟現在某些老板一邊給自己買豪車,一邊給員工畫大餅如出一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叡能在諸葛亮的和自己的享樂之間遊刃有餘,全靠他那套帝王權術玩得溜。尤其是對司馬懿,他就像放風箏——讓你飛,但線永遠攥在手裡。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率軍抵抗,卻整天龜縮不出。曹叡知道司馬懿是想保存實力,特意派辛毗去當軍師,賜給他一把相當於尚方寶劍),告訴司馬懿:你要是再敢不出戰,辛毗就代表我削你。司馬懿這才不情不願地出兵,結果還是被諸葛亮揍了一頓。曹叡心裡門兒清,卻假裝不知道,還下詔表揚司馬懿:打得好!再接再厲!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既敲打了老狐狸,又給了他台階下,這手腕比他爹曹丕高多了。
對待宗室,曹叡更是狠辣。他爹曹丕當年怕兄弟們奪權,把他們都趕到封地當吉祥物,曹叡覺得還不夠,乾脆規定宗室子弟不準互相往來,甚至不準隨便進京。有一回曹植想進京看看他,寫了好幾封信請求,曹叡愣是沒同意。曹植氣得在封地天天喝酒寫詩罵街,沒多久就鬱悶死了。曹叡得知消息,假惺惺地哭了一場,轉頭就把曹植的封地分給了自己的親信。
但這小子也不是對誰都這麼刻薄。對那些有真本事又聽話的大臣,他能做到用人不疑。比如郝昭鎮守陳倉,諸葛亮帶幾萬人都打不下來,曹叡直接把他從雜號將軍提拔為列侯,賞賜了一大堆金銀財寶。郝昭感動得當場表示要為大魏捐軀,結果沒過多久就病死了——看來有時候封賞太厚重,也不是啥好事。
人一得意就容易飄,曹叡也不例外。諸葛亮死後,沒了外部壓力,這小子徹底放飛自我,把享樂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他先是廣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光貴人、夫人、淑妃這些有封號的就有十幾個,宮女更是多達數千人。為了討美女們歡心,他下令打造各種奇珍異寶,什麼水晶屏風、白玉床,能用金子的地方絕不用銅。有個叫戴陵的大臣勸他收斂點,被他直接扔進監獄判了五年刑——看來勸諫這活兒,風險確實高。
更要命的是,他晚年迷上了算命占卜。青龍三年235年),洛陽出現一隻,長著豹子的尾巴、燕子的嘴,嚇得老百姓以為要天下大亂。曹叡趕緊召來一群方士算卦,方士們胡扯說這是,預示著大魏能統一天下。曹叡居然信了,還下令大赦天下,給每個大臣漲了工資——看來封建迷信不僅害百姓,還害皇帝。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的身體開始扛不住了。這年他才35歲,卻跟個老頭似的整天咳嗽。他知道自己活不長,開始琢磨立繼承人。本來他有三個兒子,可惜都早夭了,沒辦法,隻能從宗室裡過繼了兩個孩子,一個叫曹芳,一個叫曹詢。
彌留之際,曹叡把司馬懿和曹爽叫到床前,拉著曹芳的手交給他們,虛弱地說:這孩子就拜托你們了,千萬彆學霍光那樣專權啊。其實是怕他們架空小皇帝)司馬懿哭得鼻涕眼淚直流,保證說一定好好輔佐;曹爽則拍著胸脯說自己絕無二心。曹叡看著這倆影帝級表演,估計心裡在想:信你們個鬼!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在洛陽駕崩,享年36歲。臨終前他還惦記著洛陽宮的工程,特意下詔讓曹爽接著修——真是至死不渝的基建狂魔。
後世說起曹叡,總覺得他是個貪玩誤國的皇帝,其實這哥們乾的實事真不少。
軍事上,他不僅頂住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還派司馬懿平定了遼東公孫淵,把遼東納入魏國版圖;經濟上,他推行,減輕賦稅,讓老百姓能喘口氣;文化上,他設立太學,鼓勵儒學,還親自寫了《魏書》——要知道,皇帝親自寫史書的,整個三國也就他一個。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評價他: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凋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意思是這小子有帝王之才,可惜太能折騰,要是把蓋宮殿的心思用在治國上,說不定能成千古一帝。
其實曹叡的悲劇,在於他活得太短。36歲正是乾事業的黃金年齡,他卻早早透支了生命。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司馬懿未必有機會發動高平陵之變,魏國的曆史可能就要改寫。可惜曆史沒有如果,這位被諸葛亮逼成勞模的享樂主義者,最終還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給司馬家篡權埋下了伏筆。
說到底,曹叡就像個天賦異稟卻不愛學習的學霸——明明能考滿分,卻總想著打遊戲;好不容易認真學幾天,就能考個全班第一。這樣的皇帝,你說他昏庸吧,他乾成了不少大事;說他英明吧,他又確實荒淫無道。或許這就是人性的複雜,也是曆史的有趣之處——沒有絕對的好皇帝,也沒有絕對的壞皇帝,隻有一個個在權力遊戲中掙紮的普通人。
參考《晉書》《資治通鑒》《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