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之治,因立嗣問題被親兒子殺害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51章 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之治,因立嗣問題被親兒子殺害

第51章 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之治,因立嗣問題被親兒子殺害(1 / 1)

寄奴提劍定東南,家業傳兒未肯慚。

三次揮師征北魏,一生求治效貞觀。

倉中粟米堆成阜,殿上刑書簡似函。

最歎宮牆藏鬼蜮,白虹貫日血沾衫。

元嘉元年424年),建康城的宮牆還沾著前兩年兵變的血汙,十七歲的劉義隆正騎著馬從江陵往首都趕。路上風吹得他錦袍翻飛,心裡卻在打鼓——這皇位來得太突然,就像街頭小販突然被喊去當宰相,除了懵,還是懵。

他爹是劉裕,南朝宋的開國皇帝,江湖人稱“寄奴”,從賣草鞋的做到天子,一輩子砍人比砍瓜還勤。可惜劉裕是個“創業狂”,守業的活兒沒教明白。大兒子劉義符登基後,天天在宮裡開派對,把老爹留下的開國功臣當空氣。四位顧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看著新皇帝在龍椅上玩雜耍,終於忍無可忍:“這娃子沒法帶,換一個!”

於是劉義符被廢為營陽王,沒多久就“意外”去世。二兒子劉義真更慘,因為跟大臣吵架,直接被按了個“謀反”的罪名賜死。排行老三的劉義隆,本來在江陵當荊州刺史,每天喝喝茶、看看長江,突然就被天上掉的皇位砸中了。

《宋書·文帝紀》說他“幼而穎悟,姿顏美麗”,通俗點講就是:這小夥子不僅聰明,長得還帥。但帥不能當飯吃,麵對殺了倆哥哥的權臣,他得裝孫子。進建康城那天,徐羨之等人跪在路邊迎接,劉義隆趕緊下馬還禮,笑容比三月桃花還甜:“全靠諸位叔叔伯伯費心,小侄感激不儘。”心裡卻在默念:“你們給我等著。”

劉義隆登基後,頭三年沒乾彆的,光忙著“扮豬吃老虎”。徐羨之讓他給大臣封官,他就大手一揮:“叔叔說的是!”謝晦想繼續掌兵權,他笑眯眯地批準:“將軍勞苦功高,理應如此。”暗地裡卻在培植自己的勢力,把心腹王華、王曇首等人安插在關鍵崗位,還偷偷聯絡了檀道濟——這位是劉裕手下的猛將,當年參與廢帝是被裹挾的,心裡一直打鼓。

元嘉三年426年),劉義隆覺得翅膀硬了,某天上朝突然變臉,拍著桌子罵徐羨之:“你們殺我二哥,安的什麼心?”話音剛落,埋伏的武士就衝了出來。徐羨之嚇得魂飛魄散,跑到城外樹林裡上吊了;傅亮被當場拿下,砍了腦袋;謝晦在荊州起兵反抗,結果被檀道濟帶兵摁死。一場權力清洗,乾淨利落,十七歲的少年天子,手腕比他爹還狠。

收拾完權臣,劉義隆開始搞建設。他跟彆的皇帝不一樣,不好美女不好打獵,就喜歡看糧倉報表。《宋書》誇他“勤於為政,孜孜無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閱奏折,午飯都在朝堂上對付。他規定地方官必須種桑樹、修水利,誰家地裡糧食增產,還能拿獎金;要是讓老百姓餓肚子,直接擼官。

有個叫孔靈符的官員,上奏說會稽郡有大片荒地,建議移民開墾。劉義隆看完當場拍板:“就這麼辦!給移民發種子、分土地,免三年賦稅。”沒過幾年,江南地區“氓庶繁息,餘糧棲畝”,倉庫裡的糧食多得堆不下,連路上的乞丐都能討到白米飯。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元嘉之治”,後人說這時候“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意思是:日子不算頂好,但至少餓不死人了。

他還特彆重視教育,下令各州建學校,連偏遠的交州今越南北部)都辦起了官學。有次視察太學,看到學生們背書流利,高興得當場賞賜每人一套新衣服,還跟博士們討論《論語》到半夜。大臣勸他:“陛下龍體要緊,彆太累了。”他擺擺手:“我爹打天下靠刀,我守天下得靠書。”

劉義隆這輩子,除了搞經濟,就惦記著一件事:收複中原。他爹劉裕當年差點把北魏摁在地上摩擦,可惜沒打完就去世了。劉義隆每次看地圖,指著黃河流域就歎氣:“那是咱家的地盤啊!”

元嘉七年430年),他覺得時機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正在跟柔然打架,中原空虛。於是派大將到彥之率十萬大軍北伐,臨走前千叮萬囑:“穩著點,先把河南失地收回來就行。”到彥之剛開始挺順,沒費多大勁就占了洛陽、滑台,趕緊派人回建康報喜。劉義隆樂得大宴群臣,還寫詩紀念:“出車戒東路,弭節憩燕垂。”出兵東征要謹慎,到了北方彆浪)

沒想到拓跋燾是個狠人,轉頭就率騎兵殺了回來。北魏騎兵跑得比兔子還快,到彥之的步兵根本追不上,洛陽、滑台接連失守。到彥之嚇得連夜南逃,十萬大軍丟盔棄甲,連糧船都鑿沉了。劉義隆收到戰報,氣得把奏折摔在地上:“廢物!給我斬了!”幸虧檀道濟求情,才改成流放。第一次北伐,賠了夫人又折兵。

檀道濟是個猛人,主動請纓去收拾殘局。他帶著軍隊邊打邊退,北魏兵追得緊,他就晚上在營裡量沙子,假裝分糧食,讓敵人以為他糧草充足。這招“唱籌量沙”真把北魏兵唬住了,檀道濟得以全身而退。劉義隆握著他的手說:“保全我軍的,是將軍啊!”可他心裡卻犯嘀咕:這老小子兵權太大,會不會是第二個謝晦?後來居然找了個借口把檀道濟殺了,還滅了他滿門。檀道濟臨死前瞪著眼罵:“你這是自毀長城!”《宋書》記載他“被收時,憤怒氣盛,目光如炬”,果然,沒了檀道濟,南朝再沒像樣的大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劉義隆又要北伐。這時候北魏在拓跋燾手裡已經成了巨無霸,大臣們都勸:“陛下,咱打不過啊!”劉義隆不聽,還跟大臣算經濟賬:“我倉庫裡有幾千萬斛糧食,夠軍隊吃十年,怕啥?”他派王玄謨帶主力攻滑台,自己親率大軍在後接應,口號喊得震天響:“不掃胡塵誓不還!”

王玄謨是個“紙上談兵”的高手,平時把兵法背得滾瓜爛熟,真到了戰場就掉鏈子。他攻滑台時,不忙著攻城,先讓士兵去搶老百姓的財物,結果人心儘失。拓跋燾率幾十萬騎兵南下,王玄謨嚇得棄城而逃,北伐軍又崩了。拓跋燾一路追到長江邊,在瓜步山今南京六合)搭起帳篷,揚言要渡江。

建康城亂成一團,老百姓嚇得往南跑,劉義隆站在石頭城上,看著江北的烽火,腸子都悔青了。他歎息著說:“若檀道濟在,豈使胡馬至此!”《南史》)拓跋燾雖然沒渡江,但把江淮地區搶了個遍,“元嘉之治”攢下的家底,幾乎被折騰光了。

兩年後,劉義隆不死心,又搞了第三次北伐,結果還是大敗。三次北伐,就像三場鬨劇,不僅沒收回失地,反而把南朝打虛了。後人寫詩調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這事兒。

劉義隆晚年,治國的勁兒沒了,心思全用到了“立太子”上。他立長子劉劭為太子,卻又覺得這兒子性格暴躁,想換小兒子劉駿。這事兒被劉劭知道了,嚇得睡不著覺。

劉劭是個狠角色,偷偷跟弟弟劉濬搞到一起,還找來巫師詛咒老爹早死。《宋書》說他們“為巫蠱,以玉人為帝形像,埋於含章殿前”,用玉石刻了劉義隆的像,埋在宮殿底下紮針。這事兒後來被揭發,劉義隆氣得發抖,把劉劭叫來罵了一頓,卻沒舍得廢太子。

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終於下定決心換太子,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晚上,跟大臣徐湛之、江湛商量到半夜,堪比當年特務接頭。但他不知道是,宮裡的太監早就把消息捅給了劉劭。劉劭連夜率東宮衛隊衝進皇宮,喊殺聲驚動了整個建康城。

劉義隆正在燈下寫詔書,聽到外麵亂糟糟的,趕緊拿起桌上的佩刀反抗。叛軍衝進來的時候,他手忙腳亂,佩刀都掉地上了。一個叫張超之的士兵衝上前,一刀砍在他脖子上,劉義隆當場斃命,時年四十七歲。《宋書》記載他“五指皆落”,死得極慘。

劉劭殺了老爹,自立為帝,結果沒坐幾天龍椅,就被弟弟劉駿帶兵推翻了。劉駿即位後,給劉義隆上廟號“太祖”,諡號“文皇帝”。這位一輩子想當“明君”的皇帝,最終卻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裡,成了南朝最諷刺的悲劇。

劉義隆這一生,像極了一個努力刷題卻總考砸的優等生。他勤勤懇懇搞出“元嘉之治”,算得上南朝少有的好皇帝;可三次北伐瞎折騰,又暴露了他好大喜功的毛病;最後在繼承人問題上優柔寡斷,更是把自己坑死了。

《宋書》評價他“稟君人之德,兼列聖之姿”,誇他有帝王之才;但也說他“末年好殺,遂至顛覆”,批評他晚年猜忌嗜殺,最終導致禍亂。或許,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既想做守成的漢文帝,又想當開疆的漢武帝,結果兩邊都沒做好。

不過話說回來,在南北朝那個亂糟糟的年代,能讓老百姓安穩過幾十年好日子,已經很不容易了。至少江南的老人還記得,元嘉年間,倉裡有糧,路上有歌,那是南朝最溫柔的一段時光。

參考《宋書》《資治通鑒》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他僵屍入了編,你惹他乾嘛? 749局特聘:混沌師的通天之路 時間裁決者:從副本開始的歸零逆 撼龍秘卷 跛王爺 清歡渡:味染人間 箭神三少爺 趕山打獵守護一家 臨安風骨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