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王氣逐風消,半世傀儡半世飄。
淵明空抱登龍夢,方智終成替罪苗。
台城煙雨埋殘骨,淮水濤聲咽舊朝。
莫道帝王真命主,從來棋子任人調。
梁太清三年549年)的建康城,正被侯景的叛軍攪成一鍋粥。城頭上箭如雨下,宮牆內哭聲震野,而在幾百裡外的壽陽,有位王爺正對著棋盤唉聲歎氣——此人便是梁武帝蕭衍的侄子,後來的閔帝蕭淵明。
這位王爺的人生前半段,活脫脫是本貴族子弟摸魚指南。《南史》說他少曆顯官,性庸愚,無才能,翻譯過來就是:出身好、官位高,腦子卻像被漿糊灌過。他這輩子最擅長的事,不是治國平叛,而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早年跟著叔叔蕭衍混時,就因帶兵打仗太菜被北魏俘虜,在北方吃了十幾年牢飯。好不容易熬到兩國通好,才灰頭土臉地被放回來,結果剛到建康,就趕上侯景作亂,梁武帝被活活餓死在台城。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當時的局麵比一鍋亂燉還複雜。太子蕭綱被侯景扶成傀儡,湘東王蕭繹在江陵擁兵自重,還有個嶽陽王蕭詧投靠了西魏。就在這時候,北方的北齊突然跳出來做好事——北齊文宣帝高洋拍著胸脯說:我幫你們立個新皇帝咋樣?
他們選中的,正是蕭淵明。理由很簡單:這人傻好控製。
蕭淵明接到北齊的offer時,估計以為天上掉的是餡餅,壓根沒看清楚底下藏著的陷阱。北齊派了幾萬大軍護送他南下,一路上吹吹打打,搞得像迎娶新娘子。等他耀武揚威地進了建康城,才發現自己坐的不是龍椅,是火山口。此時蕭繹已經派大將王僧辯平定侯景之亂,正虎視眈眈盯著建康。王僧辯本來不承認這個空降皇帝,可架不住北齊威脅:不接?那我們就再打過來!這位名將權衡利弊,居然真的捏著鼻子認了。
於是在大寶二年551年),蕭淵明穿著龍袍,哆哆嗦嗦地登上了太極殿。《梁書》記載他即位,改元天成,大赦天下,可滿朝文武看他的眼神,比看侯景還彆扭。這位皇帝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龍椅上發呆——北齊要他割地,他不敢不割;大臣要他決策,他隻會說你們看著辦。有次北齊使者來催債,他居然嚇得躲在屏風後麵不敢見人,還是太監把他拽出來的。
王僧辯看著這位窩囊皇帝,心裡的火越燒越旺。他手下有個叫陳霸先的將領更直接:這姓蕭的就是北齊的傀儡,我們憑啥伺候他?兩人一拍即合,在建康城裡搞了場突襲。蕭淵明正在後宮看歌舞,突然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嚇得當場癱在地上,被士兵像拖死豬一樣拉到陳霸先麵前。
當了不到四個月,蕭淵明就被廢為建安王。他大概到這時候才明白:皇帝不是誰都能當的,尤其是被敵人推上去的皇帝。後來陳霸先為了跟北齊緩和關係,又把他抬出來當擋箭牌,結果這倒黴蛋剛走到江北,就聽說北齊要把他當祭品殺了祭旗,嚇得一病不起,沒多久就咽了氣。《南史》說他薨於鄴,連個像樣的葬禮都沒有。
蕭淵明剛被拉下馬,陳霸先就從江陵接來了新候選人——梁元帝蕭繹的兒子,時年十三歲的蕭方智。這位少年王爺坐在龍椅上時,腿還夠不著地麵,卻要麵對比蕭淵明更凶險的局麵:陳霸先握著兵權,北齊虎視眈眈,西魏在江陵殺了他爹,南方的蕭氏藩王個個想搶皇位。
《梁書》說蕭方智性聰敏,有器度,可惜這在權臣麵前屁用沒有。他剛即位時,尊陳霸先為大丞相,相當於把整個朝廷都交了出去。每天上朝,他就像個小學生,陳霸先說東,他不敢說西;陳霸先說要殺誰,他隻能點頭蓋章。有次北齊大軍南下,陳霸先帶兵出征前,故意問他:陛下覺得此戰能勝嗎?蕭方智緊張得手心冒汗,半天說不出話,最後憋出一句:全憑相爺做主。
這位少年皇帝的日子,過得比漢獻帝還憋屈。皇宮裡的侍衛都是陳霸先的人,連他想吃碗家鄉的魚羹,都得看太監臉色。有回他偷偷跟奶媽抱怨:我這個皇帝,還不如街頭賣糖人的自在。這話不知怎麼傳到陳霸先耳朵裡,第二天,奶媽就被借口衝撞聖駕給杖斃了。蕭方智嚇得三天不敢說話,見了陳霸先就像老鼠見了貓。
可就算這樣,他的皇位還是坐不穩。陳霸先平定北齊後,野心越來越大,滿朝文武都看出來:這姓陳的早晚要篡位。有個叫沈炯的大臣想給蕭方智留條後路,上奏說:陛下年紀還小,不如讓陳丞相加九錫,權當曆練。這話其實是想給陳霸先戴高帽,讓他彆做得太絕。可陳霸先冷笑一聲:加九錫?我要的是整個天下!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覺得差不多了,派部將侯安都去。侯安都帶著幾百士兵闖進皇宮,直接衝到蕭方智麵前,把刀往桌子上一拍:陛下,天下已經不是蕭家的了,您還是禪位吧!蕭方智嚇得躲在龍椅後麵哭,侯安都不耐煩,伸手就把他拽了下來,連推帶搡地弄到彆宮。《南史》記載這一幕:安都引王就彆宮,遷於江陰,封為江陰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被廢後的蕭方智,日子更難過了。他被軟禁在江陰的一座破廟裡,身邊隻有兩個老太監伺候。有天他看到牆上有前朝皇帝題的詩,忍不住哭著說:我爺爺梁武帝)當年建了那麼多寺廟,怎麼就沒給自己留條後路呢?這話傳到陳霸先耳朵裡,這位新皇帝心裡咯噔一下:這小子還惦記著蕭家天下?留著是個禍害。
永定二年558年)的一個深夜,幾個蒙麵人闖進破廟,給蕭方智灌了一杯毒酒。這位十六歲的少年在痛苦中死去,臨死前還在喊:我不是皇帝了,放過我吧......《梁書》用字記載他的死,卻沒敢寫得太詳細——畢竟,殺死前朝皇帝這種事,總得遮遮掩掩。
蕭方智的一生,就像一場醒不來的噩夢。他三歲封王,十三歲登基,十六歲被殺,從來沒真正掌握過一天權力。他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隻是個生錯了時代的孩子。梁朝的滅亡,早在侯景之亂時就已成定局,他不過是被推到前台,替蕭家王朝背了最後一口黑鍋。
把蕭淵明和蕭方智放在一起看,就像看一場荒誕劇的上下集。一個是被敵人推上台的糊塗蛋,一個是被權臣捏在手裡的少年郎,他們都頂著的頭銜,卻連自己的命運都握不住。
《二十四史》裡寫南朝皇帝,總愛用天命所歸之類的詞粉飾太平,可翻開蕭淵明和蕭方智的本紀,滿紙都是身不由己。蕭淵明當皇帝,靠的是北齊的刀槍;蕭方智坐穩位置,憑的是陳霸先的臉色。他們的存在,不過是各方勢力博弈的棋子——北齊想通過蕭淵明控製南朝,陳霸先需要蕭方智過渡權力,就連那些蕭氏藩王,也把他們當爭奪正統的工具。
最諷刺的是,這兩位皇帝連個像樣的年號都沒留下。蕭淵明的用了四個月,蕭方智的和加起來不到兩年。梁朝的年號到他們這裡,就像快熄滅的蠟燭,忽明忽暗,最後徹底被陳朝的火焰吞沒。
梁亡於太平二年,陳霸先取而代之。
參考《南史》《梁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