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起風雲,小吏雄心。
聚兵抗晉誌淩雲。
可惜霸業剛有影,夢碎兵臨。
一生任俠行,功過難評。
亂世梟雄留姓名。
若得天時加地利,或改乾坤。
公元301年,蜀地的空氣裡都飄著躁動的味兒。西晉朝廷亂得像一鍋粥,趙王司馬倫廢了晉惠帝自立,各地藩王打得頭破血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比黃連還苦。就在這亂糟糟的當口,一個叫劉雄的蜀人站了出來——按《晉書》記載,這主兒“少以才學知名,仕晉為武職”,說白了就是個有文化的武官,擱當時蜀地的小吏堆裡,算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劉雄這人生得魁梧,性格還特仗義,早年在蜀地當差時,見著欺負百姓的貪官汙吏,敢直接擼袖子理論,因此在當地攢了不少人氣。用《華陽國誌》裡的話說,就是“雄輕財好施,得士民心”——簡單講,就是大方、講義氣,底下人願意跟著他混。
那會兒蜀地有個大麻煩,就是流民問題。西晉滅吳後,把蜀地當成了“提款機”,賦稅收得比山還高,又趕上連年災荒,不少老百姓隻能背井離鄉當流民。這些流民裡有個叫李特的,帶著族人從略陽跑到蜀地,見朝廷不管流民死活,乾脆就拉起隊伍造反了。
劉雄本來是西晉的官,按說該跟李特對著乾,可他看著流民們餓得麵黃肌瘦,再想想西晉朝廷的腐敗,心裡犯了嘀咕:“這晉朝怕是撐不了多久了,跟著它混,早晚得掉坑裡。”於是他乾脆辭了官,帶著自己的親信,也加入了流民隊伍——這波“棄暗投明”,擱現在叫“及時止損”,在當時可是要掉腦袋的風險活。
李特見劉雄來了,高興得不行——劉雄是本地人,熟悉蜀地的山川地理,還懂兵法,簡直是“送上門的人才”。他立馬任命劉雄為部將,讓他跟著自己打天下。劉雄也沒讓人失望,第一次打仗就立了功:在綿竹一帶跟西晉軍隊對峙時,他出了個“聲東擊西”的主意,假裝攻打敵軍左翼,實則派精銳偷襲右翼,把西晉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晉書·李特載記》裡雖然沒直接寫劉雄的功勞,但提了句“特屢破晉軍,威震蜀地”,這裡麵少不了劉雄的功勞。
可好景不長,李特後來因為輕敵,被西晉軍隊偷襲,戰死了。他的兒子李雄跟劉雄不是一家人)接過老爹的擔子,繼續帶領流民軍作戰。劉雄這會兒已經成了流民軍裡的“老資格”,李雄對他很是敬重,凡事都跟他商量。劉雄也夠意思,幫著李雄穩定軍心,還勸他“少殺掠,多安撫百姓”——畢竟蜀地老百姓已經夠苦了,再折騰下去,就算打贏了,也沒人支持。
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建立了成漢政權十六國之一)。按說劉雄跟著李雄出生入死,至少能混個大官當當,可李雄登基後,重用自己的宗室子弟,劉雄隻得了個“侍中”的虛職——聽起來是皇帝身邊的人,實則沒什麼實權。劉雄心裡有點不是滋味,但也沒說啥,畢竟李雄是老大,自己隻是個“打工的”。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劉雄徹底忍不了了。李雄的侄子李期,是個野心勃勃的主兒,見李雄老了,就想搶皇位。公元334年,李雄病逝,李期果然發動政變,殺了李雄的兒子李班,自己當了皇帝。李期上台後,怕劉雄這樣的老臣不服,就開始找借口打壓他,先是把他的兵權奪了,後來又想捏造罪名殺了他。
劉雄這會兒已經五十多歲了,半輩子都在刀尖上過日子,哪能坐以待斃?他私下裡聯係了同樣被李期打壓的李雄堂弟李壽,跟他說:“李期這小子殺兄奪位,還殘害忠良,咱們要是不把他趕下來,早晚得死在他手裡!”李壽本來就對李期不滿,聽劉雄這麼一說,立馬拍板:“乾!咱們一起反了!”
公元338年,劉雄和李壽帶著心腹士兵,趁夜突襲皇宮。李期的禁衛軍本來就對他不滿,見有人造反,乾脆倒戈相向。李期見大勢已去,隻能自殺。李壽登基後,感念劉雄的功勞,封他為“成都王”,還讓他掌管蜀漢舊地的兵權——這時候的劉雄,才算真正實現了“逆襲”,從一個小吏成了手握重兵的王爺。
可劉雄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發現李壽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李壽登基後,一開始還挺勤政,後來見成漢國力漸強,就開始變得奢侈起來,不僅大修宮殿,還加重賦稅,老百姓又開始怨聲載道。劉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多次勸李壽“節儉愛民”,可李壽根本聽不進去,還嫌劉雄多管閒事,漸漸疏遠了他。
劉雄心裡那個憋屈啊——自己一輩子想找個靠譜的老大,跟著他好好乾,讓蜀地老百姓過幾天好日子,可先是李期亂政,後是李壽變質,這亂世裡,想乾點正事就這麼難嗎?他越想越鬱悶,再加上常年打仗落下的舊傷複發,沒過多久就病倒了。
公元341年,劉雄在成都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華陽國誌》裡對他的評價是“雄有將略,性忠直,然逢亂世,終未展其誌”——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劉雄有本事、講義氣,也有一顆為民的心,可生在了十六國那個亂糟糟的時代,跟著的老大要麼短命,要麼變質,最後隻能帶著遺憾離開。
有人說劉雄是“生不逢時”,要是早幾十年,說不定能跟著劉備乾一番大事;也有人說他“不夠狠”,要是當初自己稱帝,說不定成漢能走得更遠。可劉雄就是劉雄,他沒那麼大的野心,也沒那麼狠的心腸,隻是想在亂世裡,憑著自己的本事,保護點老百姓,混個好名聲。
就像開篇詞裡寫的“若得天時加地利,或改乾坤”,劉雄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卻有著亂世梟雄的無奈與堅守。他或許不是最厲害的,卻是最真實的——畢竟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能守住本心,已經很不容易了。
參考《華陽國誌》《晉書·李特載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