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漠狂飆起赫連,匈奴驕子舞長鞭。
叛秦立國風雲湧,築城稱雄歲月遷。
鐵騎縱橫驚敵膽,殘民以虐毀坤乾。
嘉平陵下英魂寂,青史留痕話霸篇。
公元381年,赫連勃勃出生在一個匈奴部落,原名劉勃勃。他的家族在匈奴中也算有點來頭,是匈奴左賢王劉去卑的後人,跟漢趙光文帝劉淵同族。他爹劉衛辰,在前秦末年占據了朔方之地,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可命運這東西,說翻臉就翻臉。公元391年,北魏的魏太祖拓跋珪帶著大軍打了過來,劉衛辰根本不是對手,兵敗被殺,他的子弟宗黨五千多人也慘遭屠戮。當時年僅10歲的赫連勃勃,卻奇跡般地逃了出來,投奔到鮮卑叱乾部。
本以為能在叱乾部尋得一絲安寧,可叱乾部首領叱乾他鬥伏害怕北魏的責罰,竟然打算把赫連勃勃送給北魏。好在叱乾他鬥伏的侄子叱乾阿利是個仗義人,他偷偷把赫連勃勃藏了起來,還對叔叔說:“這孩子是個英雄,你要是把他送出去,將來肯定後悔。”就這樣,赫連勃勃又逃過一劫。
後來,赫連勃勃輾轉來到後秦,後秦皇帝姚興見到他後,驚為天人,《晉書》記載“見而奇之,深加禮敬”,還封他為安北將軍、五原公,讓他統率五部鮮卑兩萬餘戶鎮守朔方。從流亡少年到手握重兵的將軍,赫連勃勃似乎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可他心裡,卻藏著更大的野心。
在朔方的日子裡,赫連勃勃的勢力逐漸壯大。他看著後秦,心裡琢磨著:“我憑什麼要給你打工?我要自己當老大!”正巧,姚興派遣使者與北魏講和,這讓與北魏有殺父之仇的赫連勃勃極為不滿。
公元407年,26歲的赫連勃勃決定脫離後秦,重建鐵弗部自己的勢力。他先是擄掠了柔然部落社侖可汗送給姚興的八千匹良馬,然後集結部眾三萬餘人,偽裝成田獵的樣子,對自己的嶽父沒奕於發動突然襲擊。可憐沒奕於,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女婿會對自己下手,就這樣被赫連勃勃打敗並殺掉,他的軍隊和部眾也被赫連勃勃吞並。
有了實力之後,赫連勃勃覺得是時候亮出自己的旗號了。當年6月,他宣稱自己是大禹的苗裔,建國號“大夏”史稱“胡夏”),建年號“龍升”,自稱大夏天王、大單於,還仿照漢製設立朝廷、百官,正式脫秦自立。
這消息傳到姚興耳朵裡,可把他氣壞了。姚興心想:“我這麼看重你,你居然背叛我!”於是屢次親率大軍討伐赫連勃勃,想要除掉這個忘恩負義的叛徒。可赫連勃勃豈是那麼好對付的?他深知自己與後秦之間實力懸殊,於是采用了遊擊戰術,放棄正麵抵抗,避實就虛,依靠騎兵快速突襲後秦的薄弱環節。
這一招還真管用,不到10年時間,赫連勃勃就消滅了後秦軍隊近10萬人,搶掠積累了無數的財物,蠶食了本屬於後秦的大片領土,把控製區域從鄂爾多斯地區向南推進到今陝西黃陵一線。《晉書》評價他“性辯慧,美風儀,而雄略過人”,這軍事才能,還真不是蓋的。
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後,那野心就像吹氣球一樣,越來越大。他的目光盯上了周邊的國家,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南涼。
赫連勃勃最初向南涼君主禿發傉檀請求娶他的女兒為妻,本以為這門親事能成,畢竟自己現在也是一國之君了。可沒想到,禿發傉檀嚴詞拒絕了他。這可把赫連勃勃給氣壞了,他心想:“你居然不給我麵子,那就彆怪我不客氣!”
公元408年,赫連勃勃率領二萬騎兵攻打禿發傉檀,從楊非打到支陽,深入南涼境內三百多裡,殺傷一萬多人,搶掠二萬七千人和數十萬牛馬羊回來。禿發傉檀咽不下這口氣,率領軍隊追趕。赫連勃勃聽到消息後,不但不害怕,反而非常高興,他早就料到禿發傉檀會追來,於是設下埋伏,把禿發傉檀打得大敗,追趕八十多裡,死傷數以萬計,還殺死南涼十多員大將。為了炫耀戰功,赫連勃勃把這些戰死的士兵屍首堆成了封土的高台,取名為“骷髏台”,這手段,夠狠!
打敗南涼後,赫連勃勃又把矛頭指向了老對手後秦。他多次出兵討伐後秦,在青石原大敗秦將張佛生,俘殲五千七百人;在河曲擊敗秦將齊難,俘殲七千餘人,獲戎馬兵杖無數;還追擊齊難到木城,生擒齊難,俘其士卒一萬三千人,戎馬萬匹,嶺北夷夏之眾,降附者數萬人。這一係列的勝利,讓後秦元氣大傷,也讓赫連勃勃的威名傳遍了四方。
姚興實在受不了了,決定親自出馬,率領大軍討伐赫連勃勃。可赫連勃勃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趁秦軍集結未穩,發起突襲。姚興被嚇得不輕,隻能堅守不出。後來姚興派遣大將姚文宗出戰,赫連勃勃假裝撤退,設下埋伏,把姚文宗、姚榆生等人都給擒獲了。這一仗,讓姚興徹底見識到了赫連勃勃的厲害,也讓後秦對赫連勃勃更加忌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領地的增長,財富的增多,軍隊數量的增大,赫連勃勃不滿足於先前單純的遊牧生活和遊擊作戰的方式,他開始策劃修築一座宏偉堅固的都城,作為大夏國進一步發展的根據地。
他帶著人四處尋找合適的地方,終於,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找到了一處讓他滿意的位置。赫連勃勃站在這片土地上,感慨道:“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於是,他決定在這裡修築都城,並取名為統萬城,寓意“統一天下,君臨萬邦”。
公元413年,赫連勃勃改年號為鳳翔,任命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叱乾阿利為將作大匠,全權負責築城事宜。這叱乾阿利聰明工巧,對築城的勞工卻極為苛刻殘暴。他采用蒸土築城的方法,如果錐子能插入一寸,就殺死修築的工匠一並築入牆中。就這樣,動用十萬民眾,曆時六年,統萬城終於建成。
建成後的統萬城規模宏大、氣勢雄渾,整個建築“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台榭高大,飛閣相連,堪稱當時的一座雄偉巨城。當時,夏國政權周邊南有宋公劉裕,北有朔方重鎮,東有北魏,西有北涼。赫連勃勃將西城南門稱為朝宋門,北門為平朔門,東門為招魏門,西門為服涼門,這足以可見他一統天下的野心。
可是,為了修築這座城,不知道有多少勞工丟了性命,民間對赫連勃勃的怨恨也越來越深。但赫連勃勃不在乎,在他眼裡,隻要能實現自己的野心,犧牲再多的人也無所謂。
赫連勃勃特彆注重人才的籠絡,對於敵國投奔來的人才,他注意招降重用,對於漢族歸降的文人也不吝惜,給予適當的官職。除了招攬人才,他還主動派遣使者與北涼結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公元417年,東晉的劉裕滅掉了後秦,晉軍主帥劉裕進入長安後,派使者給赫連勃勃送書信,請求和好,約為兄弟。赫連勃勃心裡明白,劉裕這是想穩住自己,好回去爭權奪利。於是他表麵上答應和好,實際上卻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劉裕果然留下自己的兒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自己則返回東晉謀權篡位去了。赫連勃勃聽聞後心中大喜,立刻出兵大舉進攻關中。他的軍隊勢如破竹,擊敗晉軍,攻占了長安。
公元418年,在“群臣固請”下,赫連勃勃於灞上築壇,祭告天地,正式稱帝,改年號為“昌武”。此時的赫連勃勃,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夏朝疆土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薄於河,國勢達到全盛。
可登上皇位後的赫連勃勃,卻逐漸迷失了自己。他變得驕橫起來,統治極端殘暴,嗜殺戮,視民如草芥。他常常站在城牆上,將弓箭放置左右,心有嫌怨,便動殺機,“群臣忤視者毀其目,笑者決其唇,諫者謂之誹謗,先截其舌而後斬之”。在他的統治下,人人自危,忠良卷舌,人心儘喪,儒士寒胸,軍將失信。
赫連勃勃的殘暴統治,不僅讓百姓受苦,也讓他的兒子們之間矛盾重重。公元424年,赫連勃勃想把太子赫連璝廢掉,立其幼子酒泉公赫連倫為太子。這一下,可引發了一場大亂。
赫連璝聽到消息後,不甘坐以待黜,他心想:“我好好的太子之位,憑什麼說廢就廢?”於是他由長安發兵七萬,北上討伐其弟赫連倫。雙方在高平展開大戰,結果赫連倫兵敗被殺。
赫連倫的胞兄、太原公赫連昌,一看兩個弟弟打起來了,也想趁機撈點好處。他率騎一萬,襲擊其兄、太子赫連璝,赫連璝敗被殺,其眾八萬五千人,儘歸赫連昌所有。
赫連昌帶兵回到統萬城,赫連勃勃雖然悲憤不已,但也無可奈何,隻得封赫連昌為太子。這場太子之爭,連損夏朝兩根頂梁柱,令夏朝大傷元氣。
公元425年,“落落神武,恢恢聖姿”的赫連勃勃因諸子爭奪王位,手足相殘而積鬱成疾,最後鬱鬱而終,時年45歲,諡號武烈皇帝,葬於嘉平陵,廟號世祖。
赫連勃勃死後,他的兒子赫連昌即位。可赫連昌根本不是北魏的對手,僅僅過了兩年,北魏便攻取了統萬城,赫連昌被擒。之後,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雖然做了皇帝,但也沒能挽救大夏的命運,最終也被北魏所擒,夏國至此滅國。
參考《晉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