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裡龍椅冷,少年天子披甲。
禪位非因戀煙霞,刀光裁史冊,稚氣染霜花。
十三臨朝誅權宦,廿三魂斷誰家?
可憐英主誤芳華,史書留一筆,功過任人誇。
公元454年,北魏皇宮的產房裡傳出一聲啼哭,差點沒把整個平城今山西大同)震塌。這孩子就是拓跋弘,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長子,未來的獻文帝。
《魏書·顯祖紀》開篇就說:“顯祖獻文皇帝,諱弘,文成皇帝之長子也,母曰李貴人。”翻譯過來就是:這小子根正苗紅,爹是皇帝,自己是嫡長子——但千萬彆以為他含著金湯匙出生,實際上他嘴裡叼著的是把匕首。
為啥這麼說?看看他所處的時代就知道了。北魏那會兒是鮮卑人當老板,漢人當高管,朝堂上天天上演“胡漢版宮心計”。更要命的是,他爹拓跋濬登基時才13歲,朝中大權被權臣乙渾牢牢攥著,小皇帝跟個提線木偶似的。拓跋弘出生那年,他爹剛17歲,還在跟乙渾鬥智鬥勇,壓根沒空管他這個“皇長孫”。
這孩子從小就顯得跟彆的皇族不一樣。彆的王子在學怎麼吟詩作對時,他在看兵書;彆的孩子在玩蹴鞠時,他在練騎射。《魏書》說他“聰睿機悟,幼而有濟民神武之規”,翻譯成人話就是:這小子打小就賊聰明,還自帶一股“老子要乾大事”的氣場。
公元465年,拓跋弘的人生迎來第一個大坎——他爹拓跋濬駕崩了,年僅26歲。《魏書》記載:“和平六年五月甲辰,文成皇帝崩。丙午,太子即皇帝位於太華前殿,大赦,改元天安。”
這時候的拓跋弘才11歲,放在現在剛上小學五年級,卻要接手一個爛攤子。更坑的是,他爹剛咽氣,權臣乙渾就跳出來搞事情。乙渾先是殺了尚書楊保年,又把司徒陸麗關起來弄死,朝堂上搞得血雨腥風,號稱“事無大小,皆決於渾”。
小皇帝拓跋弘表麵上啥也不說,天天按時上朝,該磕頭磕頭,該蓋章蓋章,活像個乖巧的傀儡。但暗地裡,他卻在偷偷聯絡老臣。有一次乙渾在朝堂上耀武揚威,說要給自己加個“丞相”頭銜,拓跋弘笑眯眯地說:“乙大人勞苦功高,該加!該加!”轉頭就讓人給鎮守邊關的大將尉元遞了張紙條,上麵寫著:“速來,有大瓜。”
公元466年,尉元帶著大軍悄悄回了平城。《魏書》裡寫得特刺激:“詔元入侍,乙渾謀反伏誅。”就這七個字,背後卻是刀光劍影。據說那天拓跋弘在朝堂上突然拍桌子:“乙渾,你昨天是不是偷看宮女洗澡了?”乙渾還沒反應過來,兩邊埋伏的刀斧手就衝了出來,哢嚓一下就把他剁了。12歲的拓跋弘,用一場教科書級彆的“扮豬吃老虎”,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力。
搞定乙渾後,拓跋弘才算真正開始當皇帝。但他乾的第一件事就讓所有人驚掉下巴——13歲那年,他的兒子拓跋宏後來的孝文帝)出生了。
《魏書》記載:“皇興元年八月戊申,皇子宏生,大赦,改元。”這意味著拓跋弘比現在很多高中生都早當爹。更絕的是,他當爹後更拚了,天天熬夜批改奏折,早上天不亮就上朝,大臣們都快被他卷哭了。
他乾的第一件大事是整頓吏治。當時北魏的官員貪腐成風,有個叫李洪之的刺史,居然把老百姓的糧食全搶了,自己建了個彆墅。拓跋弘知道後,親自帶著人衝到李洪之家裡,當著所有人的麵把他揍了一頓,還喊話說:“以後誰再敢貪,就不是揍一頓這麼簡單了!”《魏書》裡說他“躬親聽斷,賞罰嚴明”,那段時間官員們嚇得連肉都不敢多吃,生怕被皇帝說奢侈。
接著他又搞軍事改革。以前北魏打仗全靠鮮卑騎兵,他覺得不夠,就把漢人也編入軍隊,還發明了“步兵方陣”,專門克製南朝的騎兵。公元467年,南朝宋派兵來搶地盤,拓跋弘親自帶兵出征,才14歲的小屁孩,在戰場上居然比老將還勇猛,一刀把宋將的頭盔都劈了。《魏書》誇他“有軍事才略,每戰必克”,後來連南朝的皇帝都怕他,說“拓跋家這小子,比他爹還狠”。
就在所有人以為拓跋弘要大展拳腳時,他突然拋出一個重磅炸彈——要退位!
公元471年,17歲的拓跋弘在朝堂上宣布:“我不乾了,讓我兒子拓跋宏當皇帝!”大臣們當場懵了,有人哭著說:“陛下,您才17歲啊,再乾幾十年沒問題!”拓跋弘卻擺擺手:“我累了,想歇歇。”
為啥好好的皇帝不當?有人說他是因為他媽馮太後太強勢,母子倆天天吵架;也有人說他信佛,想找個地方念經。《魏書》裡寫得含糊:“帝雅薄時務,常有遺世之心。”翻譯過來就是:這皇帝看透了官場,想當隱士。
但他這“退休”搞得很有意思。雖然讓位給了5歲的兒子拓跋宏,但他這個“太上皇”比皇帝還忙。國家大事全得他點頭,還經常穿著軍裝去打仗。有一次柔然來犯,他直接帶著軍隊衝上去,把柔然人打跑了還不算,居然一路追到漠北,把人家的帳篷都給燒了。《魏書》記載:“太上皇帝親討,大破之,虜獲牲口及馬牛羊數十萬。”這哪是太上皇,分明是“超級皇帝pus”。
更絕的是,他退休後還管起了教育。專門建了個“皇宗學”,讓皇族子弟都去讀書,誰要是逃課,他就親自拿著板子去揍。有個王爺偷懶不去,被他罰在太陽底下站了一天,還說:“我們鮮卑人不能光會打打殺殺,還得學文化!”這波操作,為後來孝文帝漢化改革打下了基礎。
公元476年,拓跋弘突然死了,年僅23歲。《魏書》裡就一句話:“承明元年六月,太上皇帝崩於永安殿,年二十三。”但這背後的水可深了。
關於他的死因,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被他媽馮太後毒死的,因為他退休後還抓著權力不放,馮太後覺得礙事;另一種是說他是病死的,畢竟常年征戰,身體早就垮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位11歲登基、17歲退位、23歲去世的少年天子,在北魏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整頓吏治,讓北魏官場乾淨了不少;他改革軍事,讓北魏的軍事實力蹭蹭往上漲;他重視教育,為後來的漢化改革埋下了種子。
《魏書》評價他:“聰睿夙成,兼資文武,克除僭逆,綏靖四方。”雖然隻活了23年,但他乾的事比很多活了七八十歲的皇帝都多。就像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照亮了整個北魏的天空。
參考《魏書·顯祖紀》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