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座空懸傀儡,朝堂暗布刀兵。
一生俯仰看權臣,末路無非廢殞。
魏祚風中殘燭,宇文掌上棋枰。
史書幾筆記浮沉,都是興亡縮影。
如果給中國古代皇帝搞個“戀愛腦”排行榜,西魏廢帝元欽大概率能衝進前三。這位老兄一輩子就乾了兩件事:當傀儡,和隻愛一個女人。
元欽的老爹是西魏文帝元寶炬,而他能順利繼位,全靠一個人的點頭——宇文泰。這位西魏的實際掌權者,堪稱南北朝版“曹操”,《周書》裡說他“性嚴明,果於斷決,用法嚴峻”,簡單講就是:說一不二,殺人不眨眼。
元欽當太子時,宇文泰就給他安排了門親事,把自己的女兒宇文氏嫁過去當太子妃。這操作跟當年曹操把女兒嫁給漢獻帝如出一轍,明著是聯姻,實則是安插眼線。可誰也沒料到,元欽這小子居然動了真感情。繼位後他直接立宇文氏為皇後,而且一輩子沒設過其他妃嬪,《北史》裡明明白白寫著“後獨得幸,帝寵之,後宮莫得進”。在皇帝圈裡,這絕對是“一股清流”,隻不過這清流背後,全是宇文泰的眼線。
當了幾年皇帝,元欽看著宇文泰在朝堂上呼風喚雨,自己像個提線木偶,終於坐不住了。他拉上幾個心腹——尚書元烈、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讚,打算搞場政變。結果還沒動手,元烈就被宇文泰發現,哢嚓一刀斬了。
按說這時候元欽該消停了,可他偏不。《資治通鑒》記載,元烈死後,元欽“益不自安,密謀誅泰”。他找的幫手是誰呢?幾個文官和宗室,手裡沒一兵一卒。這就好比拿著菜刀去砍坦克,純屬送人頭。
宇文泰是什麼人?在爾朱榮手下混過,跟高歡打了一輩子仗,這點小動作根本瞞不過他。公元554年,宇文泰直接帶兵闖進宮,把元欽廢為“略陽王”,沒多久就給了一杯毒酒,送他上路。可憐元欽到死可能都沒想明白:為啥我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元欽死後,他的皇後宇文氏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殉情。《北史·後妃傳》裡寫她“遂以忠於魏室,泰殺之”,其實更可能是她自己選擇了追隨丈夫。作為宇文泰的女兒,她本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卻偏偏選了一條死路。這對夫妻,一個執著於反抗,一個執著於愛情,在冰冷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最悲壯的一幕。
元欽被廢後,宇文泰需要再找個傀儡。這次他選中了元寶炬的第四子——元廓。
元廓繼位時,宇文泰覺得“元”這個姓太紮眼畢竟是北魏皇族的姓),乾脆下令讓他改回鮮卑姓“拓跋”。《周書》裡輕描淡寫地記了一句“魏帝廓改封宋公,尋殂”,連他的名字都懶得提。想想也是,一個連姓都保不住的皇帝,誰還在乎他叫啥?
元廓當皇帝的兩年,基本就是個蓋章機器。宇文泰說啥他乾啥,連反抗的念頭都不敢有。可命運這東西,躲是躲不過的。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他的侄子宇文護接班。這哥們比宇文泰還直接,第二年就逼著元廓禪位給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
西魏就這麼亡了。元廓被降為“宋公”,沒過多久也被悄悄乾掉。《北史》裡就一句話:“後月餘,護弑之,時年二十一。”連具體怎麼死的都沒寫,大概在史官眼裡,這種末代皇帝的死,實在不值一提。
元欽和元廓這對兄弟,其實都是宇文泰手裡的棋子。這位西魏的實際掌權者,玩起“挾天子以令諸侯”來,比曹操還熟練。
宇文泰是鮮卑化的漢人,他能掌權,靠的是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持。可當時的人講究“正統”,他要是直接稱帝,肯定有人不服。所以他得找個北魏皇族當幌子,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發號施令。《周書》裡說他“事孝武,儘心匡弼”,其實就是把皇帝當成了遮羞布。
元欽和元廓能當上皇帝,不是因為他們有本事,而是因為他們“聽話”。元欽早期還算懂事,可後來居然想殺宇文泰,這就犯了大忌。相比之下,元廓就“識時務”多了,讓改名字就改名字,讓禪位就禪位,可即便這樣,還是沒能保住小命。
這說明啥?在權臣眼裡,傀儡的價值就在於“有用”。一旦沒用了,或者可能成為隱患,就會被毫不猶豫地扔掉。元欽和元廓,不過是驗證了這個道理而已。
元欽和元廓這兩位皇帝,在曆史上連個正經的本紀都沒有,《魏書》《周書》《北史》裡加起來也就幾百字。可就是這幾百字,寫儘了傀儡皇帝的悲哀。
他們一個想當“真皇帝”,一個想當“乖傀儡”,最後卻落得同樣的下場。這大概就是命運的諷刺:在權力的遊戲裡,要麼當棋手,要麼當棋子,而棋子的命運,從來都不由自己決定。
參考《魏書》《周書》《北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