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唐高祖李淵:大唐開國國君,被逼出來的“反賊”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24章 唐高祖李淵:大唐開國國君,被逼出來的“反賊”

第124章 唐高祖李淵:大唐開國國君,被逼出來的“反賊”(1 / 2)

七歲襲爵承祖蔭,半生韜晦藏鋒。

太原風起趁雷動,揮師平亂世,談笑定關中。

豈料功成身後事,兒孫爭位匆匆。

貞觀碑上字朦朧,若非開國主,何來盛世紅?

公元566年,長安城裡的唐國公府添了個男娃,哭聲不大,眉眼間卻帶著股子貴氣——這孩子就是李淵。說起來,李淵的家世能甩當時長安城裡九成以上的貴族八條街:爺爺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跟宇文泰、獨孤信這些大佬稱兄道弟;爹李昞襲了唐國公,還娶了獨孤信的女兒——沒錯,就是隋文帝楊堅老婆獨孤伽羅的親姐姐,至於獨孤信的女兒,我這就不囉嗦了,前麵已經介紹過了。

按說生在這種家庭,要麼像楊堅那樣從小就憋著當“卷王”,要麼像宇文護那樣滿腦子“搞事情”,可李淵偏不。《舊唐書·高祖本紀》裡說他“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翻譯過來就是:這人不鑽營、不矯情,對誰都客客氣氣,活脫脫一個貴族圈裡的“佛係青年”。

七歲那年,李淵爹沒了,他順理成章襲了唐國公。彆的勳貴子弟忙著學騎馬射箭、鑽營官場時,李淵卻愛在府裡養養鳥、跟下人嘮嘮嗑,連楊堅當了皇帝後,都沒怎麼把這個“佛係”的外甥放在眼裡。有次楊堅見他臉上有皺紋,還開玩笑說:“阿淵啊,你這臉怎麼跟老太婆似的?”換彆人早羞愧得找地縫鑽了,李淵卻嘿嘿一笑:“陛下說的是,臣這臉能給陛下解悶,也是臣的福氣。”

就這麼“混”到隋煬帝楊廣登基,李淵才算慢慢有了差事。先是當岐州刺史,後來又調去滎陽、樓煩,管的都是地方軍政。可他還是老樣子,不跟人爭功,也不跟人結仇。楊廣征高句麗時,李淵負責督運糧草,彆人都想著趁機撈點好處,他卻把賬目算得清清楚楚,一粒糧食都沒多拿;後來楊玄感起兵反隋,李淵又被派去平叛,打了勝仗也不邀功,隻說“都是將士們拚命,臣沒做什麼”。

有人說他慫,有人說他傻,可李淵心裡跟明鏡似的。《新唐書》裡記載,他曾對兒子李世民說:“隋室氣數未儘時,咱們得像鬆柏似的,耐住性子等風來。”這話沒錯,楊廣這人猜忌心重,連親弟弟都殺,李淵要是敢露頭,早成了刀下鬼。就這麼忍到公元617年,機會終於來了——楊廣把李淵派去了太原,當了太原留守。

太原這地方,說是“龍興之地”,其實就是個“火藥桶”。北邊有突厥天天來搶東西,南邊有曆山飛、甄翟兒這些反賊鬨事,楊廣把李淵派到這,明著是重用,暗地裡說不定是想讓他“背鍋”——要是守不住,正好拿他開刀。

李淵剛到太原,就遇上了麻煩。先是突厥入侵,他派兵去打,結果輸了;接著曆山飛率幾萬叛軍來攻,李淵帶著幾千人硬扛,差點沒回來。消息傳到江都,楊廣果然火了,下了道聖旨:“太原留守李淵禦敵不力,著即押赴江都問罪!”

這道聖旨一到,李淵才算徹底醒了:再忍下去,命都沒了!可他還是沒立刻翻臉,而是把兒子李世民、心腹劉文靜、裴寂叫來,關起門來商量。李世民年輕氣盛,一進門就喊:“爹!楊廣這昏君都要殺咱們了,還忍什麼?反了他!”劉文靜也跟著勸:“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公若舉兵,百姓必響應,不出半年就能拿下關中!”

李淵摸了摸胡子,沒說話,轉頭看裴寂。裴寂是李淵的老哥們,當時任晉陽宮監,手裡管著楊廣在太原的行宮和宮女。他知道李淵的顧慮,慢悠悠地說:“明公要是怕擔‘反賊’的名聲,我倒有個主意。”

什麼主意?裴寂偷偷把晉陽宮的宮女叫了兩個,趁李淵喝醉,送到了他床上。第二天李淵醒了,一看身邊躺著的是楊廣的宮女,臉都白了——這可是“穢亂宮闈”的大罪,殺頭都夠了!裴寂這才說:“明公現在就算想回頭,也晚了。要麼反,要麼等著被楊廣砍頭,您選一個?”,這劇情和我們小時候看的《隋唐英雄傳》的劇情是如出一轍。李淵拍了下大腿:“你這老小子,這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啊!”嘴上這麼說,心裡卻鬆了口氣——終於有個“不得不反”的理由了。《舊唐書》裡寫這段時,說得挺含蓄:“寂乃進宮女,因說淵曰:‘今盜起天下,遍於四海,明公若但守小節,下有寇盜,上有嚴刑,危亡無日矣。’”其實說白了,就是裴寂用“美人計”把李淵架上了反隋的船。

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李淵先是假傳楊廣聖旨,說要征調太原百姓去打高句麗,把人心攪亂;接著又派人去突厥求和,說“要是我當了皇帝,願意跟突厥平分天下”,穩住了北邊的威脅;然後把李建成、李元吉從河東召回來,又派人去長安接家眷,一家子湊齊了,就差正式動手了。

公元617年七月,李淵在太原誓師,號稱“義兵”,還發表了篇檄文,說自己不是反隋,是“為天下除暴亂,複君父之仇”。檄文裡寫:“煬帝無道,虐害百姓,豺狼當道,寰宇沸騰。吾等奉天承運,舉義兵以清君側,救萬民於水火!”《全唐文·李淵·為晉陽起兵檄文》)這話聽著冠冕堂皇,其實誰都知道——李淵反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淵起兵時,手裡也就三萬多人,可他這一路走得,簡直跟開了掛似的。

第一站是霍邑,守將叫宋老生,是個猛人,手裡有兩萬隋軍。當時天降大雨,李淵的糧草快斷了,突厥又在北邊蠢蠢欲動,手下人都勸他退兵。李淵也有點猶豫,可李世民不乾了,他拉著李淵的袖子說:“爹!宋老生就是個有勇無謀的家夥,咱們隻要誘他出城,就能打敗他!要是現在退兵,將士們一散,咱們就徹底完了!”

李淵一想,對啊,不能退!他就派李建成、李世民帶幾百人到霍邑城下罵陣,故意說宋老生是“楊廣的狗腿子”“不敢出來打仗”。宋老生也是個暴脾氣,一聽就火了,打開城門就衝了出來。結果剛出城,李淵的伏兵就從兩邊殺了出來,把隋軍截成兩段。宋老生想回城,可城門早就被李淵的人堵住了,最後被李世民一刀砍了腦袋。

拿下霍邑後,李淵的大軍就跟開了閘的洪水似的,一路南下,臨汾、絳郡這些地方,要麼開門投降,要麼一攻就破。到了河東,遇上了隋將屈突通。屈突通是個硬骨頭,死守城池不投降。李淵打了幾天,沒打下來,就跟手下商量:“河東這地方難打,咱們彆在這耗著了,直接去長安!長安是隋朝的都城,拿下長安,天下就定了一半!”

於是李淵留一部分人繼續圍河東,自己帶著主力西進,渡過黃河,直奔長安。一路上,老百姓聽說李淵來了,都拿著糧食來投奔,隊伍很快就從三萬多人漲到了十幾萬。《舊唐書》裡說:“百姓聞義兵至,莫不夾道歡迎,日獻牛酒者不可勝數。”這可不是瞎寫的,當時楊廣把老百姓折騰得太苦了,李淵“寬仁”的名聲又好,大家都盼著他來救自己。

到了長安城外,李淵沒立刻攻城,而是先派人勸隋恭帝楊侑楊廣的孫子,當時在長安留守)投降。楊侑才十三歲,哪懂這些,全靠手下大臣拿主意。可那些大臣要麼早就想投降李淵,要麼不敢跟李淵作對,沒人敢說“不”。就這樣,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率軍進入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自己當了大丞相,封唐王,總攬朝政。

這時候的李淵,離皇帝寶座就差一步了。可他還是沒急著稱帝,而是等著楊廣那邊的消息。公元618年三月,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了,消息傳到長安,李淵知道——時候到了。他先是讓楊侑下了道“禪位詔書”,說自己“德薄才疏,不足以承大統,唐王李淵聖德廣被,宜登大位”《隋書·恭帝紀》),然後又假模假樣地推辭了三次,最後才“勉為其難”地接受了禪位。

公元618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國號“唐”,年號“武德”,這就是唐高祖。從太原起兵到登基稱帝,前後也就十個月,這速度,在曆代開國皇帝裡,都能排進前三。

李淵當了皇帝,可日子並不好過。當時天下還沒統一,東邊有王世充的鄭,北邊有竇建德的夏,西邊有薛舉的西秦,南邊有蕭銑的梁,個個都想當皇帝。李淵的首要任務,就是把這些“競爭對手”一個個乾掉。

第一個被收拾的是薛舉。薛舉在蘭州稱帝,手下有十萬大軍,還曾打敗過李世民,氣焰挺囂張。公元618年八月,薛舉病死,兒子薛仁杲繼位。李淵派李世民去打,李世民知道薛仁杲驕傲自大,就故意堅守不出,耗了兩個月,把薛仁杲的糧草耗光了,然後一戰定乾坤,活捉了薛仁杲,平定了西秦。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