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唐玄宗李隆基:一騎紅塵妃子笑,盛唐的過山車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29章 唐玄宗李隆基:一騎紅塵妃子笑,盛唐的過山車

第129章 唐玄宗李隆基:一騎紅塵妃子笑,盛唐的過山車(1 / 1)

開元盛世耀九州,霓裳羽衣醉風流。

馬嵬坡下紅顏碎,漁陽鼙鼓斷笙謳。

親賢臣,遠佞侯,半生明主半生愁。

功過是非留青史,一任江河萬古流。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的長安,空氣裡飄著兩股味兒——一股是武則天去世後,李唐宗室還沒散乾淨的驚魂未定;另一股是韋皇後想學婆婆當女皇帝,把皇宮搞得烏煙瘴氣的脂粉權謀味。這時候的李隆基,還是個頂著“臨淄王”頭銜的閒散王爺,每天看似在府裡喝酒聽曲,實則眼睛跟雷達似的,盯著宮裡那點破事。

沒人把這小子當盤菜。畢竟當時的長安城,王爺多如狗,皇子遍地走,李隆基他媽竇氏早年間被武則天賜死,他自己也沒個硬靠山,誰能想到這主兒是個扮豬吃虎的狠角色?

轉折點出在韋皇後毒殺唐中宗李顯。《舊唐書·玄宗紀》裡寫“韋庶人潛圖逆亂,乃與太平公主謀誅之”,這話翻譯過來就是:韋老婆子想篡位,李隆基瞅準機會,拉上他姑姑太平公主,要乾票大的。

那夜的長安城,燈籠都沒敢點太亮。李隆基帶著心腹葛福順、陳玄禮,還有三百來號萬騎營士兵,跟摸黑偷雞似的往玄武門摸。守門的禁軍將領本來是韋皇後的人,結果李隆基一嗓子“韋氏弑君,今誅逆黨,敢動者夷三族!”,再加上葛福順當場砍了兩個韋黨將領的腦袋扔地上,禁軍立馬倒戈,跟著李隆基往宮裡衝。

韋皇後嚇得連鞋都跑丟了,躲進飛騎營想求救,結果被一個小兵認出來,一刀捅死——你說這皇後當的,死得還沒個富家翁體麵。她女兒安樂公主更慘,正對著鏡子畫眉呢,叛軍闖進來,腦袋直接搬了家。《新唐書》裡寫“斬安樂公主於右延明門”,連個求饒的機會都沒有。

這就是唐朝曆史上有名的“唐隆政變”。李隆基憑這一仗,從閒散王爺變成了太子,再後來逼得他爹唐睿宗李旦退位,自己坐上了龍椅,改元“開元”。登基那天,李隆基站在太極殿上,看著底下跪著的文武百官,估計心裡在想:這大唐的江山,以後老子說了算了!

李隆基剛上台的時候,那股子乾勁兒,比現在996的打工人還猛。他知道武則天和韋皇後折騰了這麼多年,唐朝早就是個空架子,所以一上來就乾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戳在點子上。

第一件是選賢任能。他把姚崇、宋璟這倆“大唐名相天花板”請出來當宰相。姚崇這人有“救時宰相”的名號,剛上任就給李隆基提了“十事要說”,核心就是“不許宦官乾政”“不許皇親國戚亂當官”“少打仗多搞生產”,李隆基聽完拍桌子:“就按你說的辦!”宋璟呢,是個出了名的“鐵麵包公”,誰送禮給他都不收,連皇子求情都不好使。有一次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想給一個親信求個官,宋璟直接懟回去:“官是朝廷的官,不是王爺您家裡的傭人,想給就給?”寧王嚇得再也不敢提這事兒。《舊唐書·姚崇宋璟傳》裡說“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這倆人搭檔,一個會變通,一個守規矩,把朝廷治理得明明白白。

第二件是搞經濟改革。當時唐朝有個毛病,很多農民因為戰亂丟了土地,變成了流民,而貴族豪強又占著大片土地不交稅。李隆基讓宇文融搞“括戶政策”,就是挨家挨戶查戶口、查土地,把隱瞞的土地和流民都登記在冊。結果這一查,查出了八十多萬戶流民,還查出了幾百萬頃隱瞞的土地。流民有了地,就有了飯吃;朝廷有了戶籍,就能收上稅,國庫一下子就鼓了起來。那時候的長安,簡直就是國際大都市,波斯的商人在街上賣香料,日本的遣唐使跟著唐朝官員學禮儀,新羅的留學生在國子監裡讀書,連非洲來的昆侖奴都能在酒樓裡當保鏢。《通典》裡記載,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朝的人口達到了四百八十多萬戶,糧食多到糧倉都裝不下,甚至出現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景象——這可不是詩人瞎吹,是真真切切的富庶。

第三件是整軍備戰。李隆基把原來的府兵製改成了募兵製,讓士兵成為職業軍人,不用再一邊種地一邊當兵。還在邊境設立了十個節度使,讓他們負責守衛邊疆,同時管理當地的軍政事務。這招一開始挺管用,唐朝的軍隊戰鬥力直線上升,先後打敗了吐蕃、突厥、契丹,把唐朝的疆域拓展到了最大:東到朝鮮半島,西到中亞鹹海,南到越南,北到貝加爾湖。那時候的唐朝軍隊,往邊境一站,周邊的小國都得乖乖進貢,比現在的超級大國還威風。

開元年間的唐朝,要是有gdp排行榜,絕對是全球第一;要是有“最宜居城市”評選,長安能甩第二名十條街。李隆基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盛世,估計心裡美滋滋的:朕這皇帝,當得比唐太宗還牛吧?

李隆基當了二十多年皇帝,慢慢就飄了。他覺得天下太平了,不用再那麼辛苦,於是開始放飛自我——先是把年號改成了“天寶”,意思是“天賜珍寶”,然後就一頭紮進了溫柔鄉,還把朝政交給了一群奸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個把他帶偏的,是李林甫。這哥們是個“口蜜腹劍”的祖師爺,表麵上對誰都客客氣氣,背地裡能把人坑死。他為了當上宰相,先是巴結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幫著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把太子和另外兩個皇子都搞死了,然後又設計把競爭對手張九齡擠走,自己獨占了宰相之位。當上宰相後,李林甫最怕有本事的人上來搶他的位置,所以凡是有才華的官員,他都想方設法打壓。《舊唐書·李林甫傳》裡說他“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這幾句話把李林甫的奸臣本質寫得明明白白。

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而李隆基呢,根本不管這些,因為他遇到了一個讓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女人——楊玉環。

楊玉環本來是李隆基的兒媳婦,是他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有一次李隆基在宮裡辦宴會,看到楊玉環長得漂亮,跳舞又好,一下子就動心了。這事兒要是放在彆的皇帝身上,可能還會顧及點臉麵,可李隆基不管,先讓楊玉環去當道士,改名叫“太真”,過了幾年,直接把她接進宮裡,封為貴妃。

自從有了楊貴妃,李隆基就徹底不管朝政了。他跟楊貴妃每天在宮裡喝酒、唱歌、跳舞,還專門讓人從嶺南快馬運送荔枝給楊貴妃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奢靡勁兒,比當年的隋煬帝還過分。楊貴妃的家人也跟著雞犬升天,她的三個姐姐分彆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弟弟楊國忠更是被提拔成了宰相。

楊國忠比李林甫還壞,而且更蠢。他當上宰相後,不僅貪汙受賄,還到處樹敵,尤其是跟安祿山不對付。安祿山是個胡人,長得又胖又黑,肚子大得跟懷孕似的,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可肚子裡裝的不是油水,是壞水。他很會討好李隆基和楊貴妃,甚至認楊貴妃當“乾娘”,每次見了楊貴妃,都先給“乾娘”行禮,再給李隆基行禮,還說“我們胡人都是先母而後父”,哄得李隆基哈哈大笑。李隆基覺得安祿山忠誠,就把範陽、平盧、河東三個節度使的位置都給了他,讓他手握十五萬大軍,占了唐朝邊防軍的三分之一。

楊國忠看安祿山不順眼,老是在李隆基麵前說安祿山要謀反,安祿山也怕楊國忠害他,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反了。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範陽起兵造反,打著“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的旗號,率領十五萬大軍南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

剛開始的時候,李隆基還不信安祿山會反,以為是有人造謠,直到安祿山的軍隊打下了博陵、槁城,他才慌了神,趕緊派兵去抵擋。可這時候的唐朝軍隊,早就不是開元年間的精銳了,很多士兵都是臨時招募的農民,沒經過訓練,根本打不過安祿山的鐵騎。安祿山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洛陽,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

接下來,安祿山又率軍攻打潼關。潼關是長安的東大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時守潼關的是哥舒翰,他知道安祿山的軍隊雖然凶猛,但長途奔襲,糧草不足,隻要守住潼關,等叛軍糧草耗儘,自然就會退兵。可楊國忠卻在李隆基麵前瞎指揮,說哥舒翰擁兵自重,不敢出戰,逼著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沒辦法,隻能哭著領兵出關,結果中了安祿山的埋伏,十幾萬大軍全軍覆沒,哥舒翰也被俘虜了。

潼關一破,長安就暴露在叛軍麵前。李隆基這時候徹底慌了,再也沒有了當年的帝王氣概,帶著楊貴妃、楊國忠,還有少數親信,偷偷從長安出逃,往四川方向跑。《舊唐書·玄宗紀》裡寫“甲午,將謀幸蜀,乃下詔親征,仗下後,士庶恐駭,奔走於路”,說的就是李隆基假稱要親征,其實是偷偷逃跑的事兒。

跑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的時候,隨行的士兵嘩變了。士兵們又餓又累,心裡滿是怨氣,都覺得這場戰亂是楊國忠和楊貴妃引起的,於是在陳玄禮的帶領下,圍住了李隆基的營帳,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李隆基看著底下憤怒的士兵,知道自己要是不答應,彆說當皇帝了,小命都保不住。他隻能下令處死楊國忠,楊國忠被士兵們亂刀砍死,腦袋還被掛在馬背上示眾。

可士兵們還不罷休,說“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也不能留著”。李隆基看著哭成淚人的楊貴妃,心裡舍不得,可他也沒辦法。《新唐書》裡記載“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死佛室”,李隆基隻能賜給楊貴妃一條白綾,讓她在佛堂裡自縊身亡。那一年,楊貴妃才三十八歲。《新唐書·楊貴妃傳》裡寫“玄宗幸蜀,貴妃從,至馬嵬坡,六軍不發,請誅賊臣國忠、貴妃,乃賜貴妃死,年三十八”。

殺死楊貴妃後,士兵們才肯繼續前進。李隆基看著楊貴妃的屍體,心裡不知道是啥滋味——他曾經擁有天下,擁有最愛的女人,可現在,天下大亂,愛人慘死,他這個皇帝,當得真夠窩囊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隆基逃到四川後,長安很快就被安祿山的叛軍占領了。而他的兒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登基稱帝,就是唐肅宗,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得知這個消息後,心裡肯定不好受,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回天,隻能默認了這個事實。

後來,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率領唐軍,在回紇軍隊的幫助下,開始反攻叛軍。經過幾年的苦戰,唐軍終於收複了長安和洛陽,安史之亂也逐漸平息。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隆基被接回了長安。可這時候的長安,已經不是他當年熟悉的長安了,皇宮也不是他當年的皇宮。他被安置在興慶宮,雖然還是太上皇,但手裡沒有一點權力,身邊隻有幾個老宮女和老太監陪著。他經常一個人坐在宮裡,看著楊貴妃的畫像發呆,回憶著開元盛世的繁華,回憶著和楊貴妃在一起的日子,可這些都已經成了過眼雲煙。

有一次,李隆基想出去逛逛,結果被士兵攔住了,說“陛下指唐肅宗)有令,太上皇不能隨便出宮”。李隆基隻能無奈地回到宮裡,心裡充滿了淒涼。《舊唐書·玄宗紀》裡說他“晚年多疾,遷居西內甘露殿,不甚出見,左右惟高力士、陳玄禮等數人”,可見他晚年的生活有多孤獨。

同年四月,李隆基在孤獨和悔恨中去世,享年七十八歲。他死後,唐肅宗也在一個月後去世了。

李隆基的一生,就像一場過山車,從低穀爬到巔峰,又從巔峰摔回低穀。他開創了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最輝煌的時刻,可他晚年的昏庸,又親手毀了這個盛世,讓唐朝從此由盛轉衰。《舊唐書》評價他“玄宗以雄才大略,再清內難,遂踐大位,開元之際,勵精政事,海內殷盛”,但也批評他“天寶之後,稍怠庶政,耽於聲色,寵任奸佞,以致禍亂”。

功過是非,自有青史評說。但不管怎麼說,李隆基都是唐朝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悲壯的史詩,永遠留在了曆史的長河裡。

參考《舊唐書·玄宗紀》《新唐書·楊貴妃傳》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