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唐穆宗李恒:坑爹又坑兒的“糊塗皇帝”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35章 唐穆宗李恒:坑爹又坑兒的“糊塗皇帝”

第135章 唐穆宗李恒:坑爹又坑兒的“糊塗皇帝”(1 / 1)

生在帝王家,懶理桑麻。登基先把酒杯拿。

藩鎮烽煙皆不管,隻戀繁華。

丹藥誤年華,病體難遮。一場春夢落塵沙。

若問穆宗功與過,笑罵由他。

讀到此,唐朝的故事已過去一半,史學家都稱唐朝的衰敗是從“安史之亂”開始,“安史之亂”的根本,便是唐朝的“久病”——藩鎮。殊不知,自肅宗李享到憲宗李純開始多多少少都有“中興”“削藩”的意識,尤其是憲宗時期。可不巧,曆史就是興亡更替,接下來有請穆宗李恒同誌登場,哎哎,李湛同誌把你的馬球撿到一邊,還沒輪到你登場呢!

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長安大明宮的皇子居所裡,一聲啼哭打破了午後的寧靜——唐德宗的孫子、順宗的兒子、後來的憲宗李純,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取名李宥。這孩子,就是咱們接下來要嘮的唐穆宗李恒。

按大唐那會兒的規矩,皇位繼承講究“立嫡立長”,李恒既不是老大,媽郭貴妃後來的郭皇後)雖說出身名門郭子儀的孫女),但他前頭還有兩個哥哥:老大李寧、老二李惲。照理說,這皇位跟他八竿子打不著,他這輩子頂多混個王爺,住著大宅子,喝喝小酒,日子過得滋潤就行。

可架不住這小子運氣好,簡直是“天選之子”級彆的幸運。

首先是老大李寧。憲宗早年立李寧為太子,這孩子也還算靠譜,可惜命短,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就病死了,年僅十九歲。《舊唐書·穆宗紀》裡寫這事兒:“六年十二月,太子寧薨,諡曰惠昭。”太子一死,儲君之位就空了出來,這下輪到憲宗犯難了——老二李惲和老三李宥,該立誰呢?

老二李惲他媽出身低,沒什麼後台;老三李宥他媽郭貴妃,可是郭子儀的孫女,郭家在朝廷裡勢力大得很,滿朝文武一半都跟郭家沾親帶故。大臣們紛紛上書,說“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勸憲宗立李宥為太子。憲宗一開始還猶豫,可架不住郭貴妃吹枕邊風,加上大臣們天天念叨,最後隻能點頭:行,就立李宥。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憲宗下旨,立李宥為太子,還給他改了個名——李恒。《新唐書·穆宗紀》記載:“七年,立為皇太子,改名恒。”就這麼著,李恒沒費一兵一卒,沒玩任何心機,稀裡糊塗就成了大唐的儲君。

當了太子的李恒,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瀟灑。他不像彆的太子那樣,天天苦哈哈地讀書、學治國,而是把心思全放在了“享受”上。白天跟宮裡的太監一起打馬球,晚上召集一群歌女舞姬喝酒作樂,有時候還偷偷跑出宮,去長安城裡的酒樓、妓院廝混。

憲宗知道了,氣得吹胡子瞪眼,好幾次把他叫到跟前訓斥:“你是太子,以後要當皇帝的!天天就知道玩,以後怎麼治理國家?”李恒表麵上點頭認錯,轉過身該怎麼玩還怎麼玩。為啥?因為他媽郭貴妃護著他,大臣們也捧著他,憲宗就算想管,也拉不下臉來真罰他。

更有意思的是,憲宗晚年迷上了煉丹,想長生不老,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殺宮女、太監,連宰相都怕他。李恒見老爹這副樣子,不僅不勸,反而心裡偷偷高興——老爹越糊塗,自己以後登基就越順利。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憲宗吃了太多丹藥,中毒死了。《舊唐書·憲宗紀》裡寫得隱晦:“十五年正月庚子,上崩於大明宮中和殿,年四十三。”其實當時宮裡人都知道,憲宗的死,跟丹藥脫不了乾係,甚至有人說,是李恒身邊的人怕憲宗醒過來收拾他們,偷偷加了料。

憲宗一死,李恒的機會來了。郭貴妃立刻聯合大臣,把李恒扶上了皇位,改元“長慶”。這一年,李恒才二十五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可誰也沒想到,這個靠運氣當上皇帝的年輕人,會把大唐的江山,當成自己的“遊樂場”。

李恒登基那天,滿朝文武都以為,新皇帝會像太宗、玄宗那樣,一上來就搞點新政,比如減免賦稅、整頓吏治、打擊藩鎮之類的。可他們等啊等,等到的卻是一道讓人大跌眼鏡的聖旨:“赦天下,賜文武官階、勳、爵,高年粟帛,孝子順孫旌表門閭。”《新唐書·穆宗紀》)——簡單說就是:大家都有賞,好好玩,彆客氣。

接下來的日子,李恒更是把“擺爛”發揮到了極致。他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擴建皇宮裡的娛樂設施。以前的馬球場太小,他讓人拆了旁邊的幾間宮殿,把馬球場擴大了好幾倍;宮裡的戲台不夠華麗,他讓人用黃金、珠寶裝飾戲台,連欄杆都是用象牙做的;甚至還在宮裡建了個“夜市”,讓宮女、太監假扮成小販,自己穿著便服去“逛街”,玩得不亦樂乎。

他最癡迷的,是打馬球。每天早上起來,彆的皇帝都在處理朝政,他卻穿著馬球服,帶著一群太監、宮女去馬球場打球。有時候打得起勁,能從早上打到晚上,連飯都忘了吃。《資治通鑒》裡記載:“上遊戲無度,狎昵群小,好擊鞠馬球)、手搏,又好深夜自捕狐狸。”除了馬球,他還喜歡摔跤、捉狐狸當時叫“打夜狐”),總之就是不乾正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一次,他打馬球的時候,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胳膊。大臣們趕緊上書勸他:“陛下,您是萬金之軀,可不能再這麼玩了!要是傷了龍體,國家怎麼辦?”李恒滿不在乎地說:“這點小傷算什麼?明天我還能打!”結果第二天,他真的綁著繃帶,又去打馬球了。

除了玩,李恒還特彆能喝酒。他宮裡的酒,全是最好的貢酒,每天都要擺好幾桌宴席,邀請大臣、太監、宮女一起喝。有時候喝到興頭上,他還會親自下場跳舞,或者讓歌女唱自己編的曲子。有個叫柳公權的大臣,為人正直,看他這麼荒唐,就上書勸他:“陛下,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您要是再這麼沉迷酒色,國家就危險了!”李恒看了奏折,不僅不生氣,反而笑著說:“柳愛卿說得有道理,不過今天先喝了這頓,明天再改。”結果,“明天再改”成了他的口頭禪,改來改去,從來沒真改過。

他還特彆喜歡花錢。以前憲宗在位的時候,省吃儉用,攢了不少國庫。李恒登基沒幾年,就把國庫花得差不多了。他給宮裡的宮女、太監發高額獎金,給寵妃買珠寶首飾,給馬球場買最好的馬,甚至還花錢讓工匠給他做了個“黃金馬球杆”,光材料費就花了幾十萬貫。大臣們勸他省錢,他卻說:“國庫的錢,就是用來花的!不花留著乾嘛?”

當時的長安城裡,老百姓都私下裡議論:“這新皇帝,比以前的昏君還能玩!再這麼下去,大唐遲早要完!”可李恒根本不在乎這些議論,他覺得,自己是皇帝,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彆人管不著。

李恒光顧著玩,卻忘了大唐還有個最大的隱患——藩鎮。憲宗在位的時候,花了十幾年時間,好不容易把藩鎮的氣焰壓了下去,河北三鎮幽州、成德、魏博)也表麵上歸順了朝廷。可李恒登基後,不管不問,藩鎮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去世,他的弟弟王承元想把節度使的位置讓給彆人,自己回長安當京官。這本來是朝廷收回成德兵權的好機會,可李恒卻犯了糊塗。他聽了宰相崔植、杜元穎的建議,派了個叫田弘正的人去當成德節度使。田弘正是魏博節度使,以前跟成德打過仗,成德的士兵都恨他。大臣們勸李恒:“田弘正去成德,肯定會出事!還是派個當地人去吧!”可李恒正在打馬球,根本沒心思聽,擺擺手說:“沒事,田弘正有本事,肯定能鎮住!”

結果,田弘正到了成德沒幾個月,就被成德的士兵殺了。《舊唐書·穆宗紀》裡寫:“長慶元年七月,成德軍亂,殺節度使田弘正。”成德一亂,河北其他藩鎮也跟著反了。幽州節度使朱克融囚禁了朝廷派去的觀察使,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也宣布獨立,河北三鎮再次脫離朝廷控製。

消息傳到長安,李恒正在宮裡喝酒,一聽藩鎮反了,嚇得酒都醒了。他趕緊召集大臣開會,問他們怎麼辦。大臣們都說:“陛下,趕緊派兵鎮壓啊!再晚就來不及了!”李恒這才慌慌張張地下令,派裴度、李光顏等大將率軍出征。

可李恒根本沒把心思放在打仗上。軍隊出征前,他不親自送行,反而還在宮裡舉辦馬球比賽;軍隊在前線打仗,他天天在宮裡喝酒、看戲,連戰報都懶得看。大將們在前線浴血奮戰,他卻在後方吃喝玩樂,士兵們都寒了心。

更荒唐的是,他還派了個叫崔潭峻的宦官去監軍。崔潭峻根本不懂軍事,卻天天指手畫腳,瞎指揮。有一次,李光顏想趁夜色偷襲敵軍,崔潭峻卻覺得太危險,非要讓他白天進攻,結果中了敵軍的埋伏,損失了好幾千士兵。李光顏氣得差點吐血,可崔潭峻有皇帝撐腰,他也沒辦法。

這場仗打了一年多,朝廷花了幾百萬貫軍費,死了幾萬士兵,最後還是沒能平定藩鎮。李恒見打不過,就乾脆認輸,承認了藩鎮的獨立地位,還封朱克融、史憲誠等人當節度使。《新唐書·穆宗紀》裡說:“長慶二年二月,赦朱克融,以為幽州節度使;史憲誠為魏博節度使。”就這樣,憲宗十幾年的心血,全被李恒給毀了。

藩鎮的事還沒解決,長安又出了事。長慶二年公元822年),長安城裡發生了地震,房屋倒塌了好幾千間,死傷了很多人。老百姓都說,這是上天對皇帝的警告,因為皇帝太荒唐了。李恒聽說後,不僅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讓人在宮裡舉辦“祈福大會”,請了一群和尚、道士來念經,希望能消災解難。結果,祈福大會剛辦完,長安又下了一場大暴雨,引發了洪水,把皇宮的大門都淹了。

這時候的李恒,終於有點害怕了。他問大臣:“為什麼上天總是降災?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大臣們趁機勸他:“陛下,您要是想消災,就趕緊停止玩樂,專心治理國家吧!”李恒嘴上答應,可沒過幾天,又忘了自己說的話,繼續在宮裡喝酒、打馬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恒天天喝酒、玩樂,身體早就被掏空了。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冬天,他打馬球的時候,突然覺得頭暈目眩,從馬上摔了下來。這次摔得比上次嚴重,不僅胳膊斷了,還傷到了脊椎,從此落下了病根,經常腰酸背痛,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

按理說,身體不好就該好好休養,可李恒偏不。他聽人說,吃丹藥能長生不老,還能治好自己的病,就像他老爹憲宗那樣。大臣們勸他:“陛下,憲宗皇帝就是因為吃丹藥才死的!您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啊!”李恒卻不聽,說:“我爹是吃錯了丹藥,我找的都是好道士,肯定沒問題!”

於是,他派人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得道高人”,還在宮裡建了個煉丹房,讓道士們日夜煉丹。這些道士其實都是江湖騙子,他們煉出來的丹藥,裡麵全是鉛、汞、硫磺等有毒物質。李恒吃了丹藥後,一開始覺得精神好了很多,其實是中毒的初期反應。他以為丹藥真的有效,就吃得更勤了,一天要吃好幾顆。

吃了幾個月丹藥後,李恒的身體越來越差。他開始出現幻覺,經常看到鬼怪在宮裡遊蕩;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殺宮女、太監;有時候還會突然昏迷,半天醒不過來。《舊唐書·穆宗紀》裡記載:“上餌金石之藥,處士張皋上疏切諫,上不悅。”有個叫張皋的隱士,寫信勸他彆吃丹藥,他反而很生氣,把信扔到了一邊。

他的皇後郭氏,看著他這副樣子,心裡很著急,天天勸他:“陛下,彆再吃丹藥了!再吃下去,你的命就沒了!”李恒卻不耐煩地說:“你懂什麼?這是長生不老藥,吃了就能活一百歲!”說完,又拿起一顆丹藥,吞了下去。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正月,李恒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他躺在床上,呼吸困難,連話都說不清楚了。郭皇後趕緊召集大臣和皇子,想讓他立太子。李恒迷迷糊糊中,點頭同意立長子李湛為太子。《新唐書·穆宗紀》裡寫:“四年正月,上不豫,詔立皇太子湛。”

沒過幾天,李恒就因為丹藥中毒太深,死在了大明宮的清思殿裡。這一年,他才二十九歲,當了四年皇帝。他死的時候,嘴裡還念叨著:“丹藥……長生……”真是至死都執迷不悟。

李恒的葬禮辦得很隆重,但老百姓都不買賬。長安城裡的人,提起李恒,都忍不住歎氣:“這皇帝,一輩子就知道玩,把國家搞成這樣,還害了自己的兒子,真是個糊塗蛋!”

史書上對李恒的評價,更是毫不客氣。《舊唐書·穆宗紀》裡說他:“穆宗童昏,成德旋叛,河朔複失,蓋由君德不修,臣謀匪臧故也。”說他像個不懂事的孩子,導致成德叛亂,河朔丟失,都是因為他沒德行,大臣也沒本事。

《新唐書·穆宗紀》的評價更狠:“穆宗以荒淫怠政,紀綱大壞,禍及後世。”說他荒淫無道,懈怠朝政,把朝廷的綱紀都搞壞了,還把災禍留給了後代。

後世的曆史學家,也大多把李恒當成大唐衰落的“加速器”。憲宗好不容易給大唐續了口氣,結果李恒一上台,就把這口氣給泄了。從他開始,大唐的皇帝一個比一個荒唐,宦官越來越專權,藩鎮越來越囂張,黨爭越來越激烈,大唐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有人說,李恒就是個“幸運的昏君”。他靠運氣當上太子,靠運氣當上皇帝,卻把所有的運氣都用在了玩樂上,從來沒想過要對國家、對百姓負責。他的一生,就像一場荒唐的夢——醒了,就什麼都沒了,隻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大唐。

參考《新唐書·穆宗紀》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