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困淺三十年,裝癡賣傻避刀光。
一朝龍椅加身日,鐵血丹心定大唐。
平藩鎮,整朝綱,宵衣旰食複榮昌。
可憐天不假長命,空留遺恨付殘陽。
大和六年的長安,春寒還沒褪儘,十六宅裡卻比外頭還冷。
一群衣著光鮮的王爺圍著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起哄,有人把沾了泥的點心往他手裡塞,有人故意把茶水潑在他衣擺上,那年輕人卻隻是嘿嘿傻笑,手裡攥著半塊涼透的胡餅,眼神裡透著股子“不通人事”的憨態。
這就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李忱。
自打記事起,李忱就沒過上幾天舒坦日子。他娘鄭氏原是叛將李錡的小妾,李錡謀反被斬後,鄭氏沒入宮中當宮女,偶然被憲宗臨幸才生下他。母家沒勢力,自己排行又靠後,在皇子堆裡,他就是個沒存在感的“小透明”。
更要命的是,這孩子打小就不愛說話。彆的皇子忙著學騎射、練詩文,盼著在父皇麵前露臉,他卻總躲在角落,要麼發呆,要麼對著牆角的螞蟻能看一下午。宮裡人都說:“十三郎怕是個癡兒。”
《舊唐書·宣宗紀》裡明明白白寫著:“帝外晦而內朗,嚴重寡言,視瞻特異。幼時宮中以為不慧。”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李忱表麵上看著糊塗,內裡比誰都精明,隻是不愛說話,眼神跟常人不一樣,宮裡人都覺得他不聰明。
這“不聰明”的名聲,成了李忱的護身符。
憲宗之後,穆宗、敬宗、文宗、武宗連著換了四個皇帝,個個都是李忱的侄子或侄孫。皇室裡的爭鬥向來血雨腥風,皇子王爺們今天還在一塊兒喝酒,明天可能就因為一句“僭越”的話掉了腦袋。可李忱呢?因為“傻”,沒人把他當對手。
文宗在位時,總愛拿李忱取樂。有次在十六宅辦宴席,文宗指著李忱對眾人說:“誰能讓光王李忱當時的封號)開口說話,朕就賞他黃金百兩!”王爺大臣們一聽,立馬圍上去逗李忱,有人扮鬼臉,有人說俏皮話,可李忱要麼低頭傻笑,要麼乾脆扭過頭去看柱子,硬是半個字沒說。眾人笑得前仰後合,文宗也拍著桌子笑:“這光王,真是塊木頭!”
隻有武宗李炎,心裡犯嘀咕。
武宗是個精明人,他總覺得這叔叔不像是真傻。有次打獵回來,武宗故意把李忱落在冰天雪地裡,心想:要是真傻,說不定就凍斃在野外了;要是裝的,肯定會想辦法回來。結果第二天一早,李忱居然拖著凍得僵硬的腿,一瘸一拐地回了宮,見到武宗還嘿嘿笑著說:“昨兒個走丟了,在雪地裡睡了一覺,多虧老天保佑,沒凍死。”
武宗更懷疑了。他又找了個機會,把李忱騙進宮裡的一間偏殿,然後讓人鎖上門,還在外麵堆了柴火,想把他活活燒死。可等衛兵們第二天開門一看,偏殿裡空空如也,隻有地上留著幾個腳印。後來才知道,是一個忠心的老太監偷偷把李忱救了出去,還送他逃出了長安,躲進了一座寺廟裡。
《新唐書·宣宗紀》記載:“武宗數戲侮之,及監國,疾益甚,殆不知人。”這話裡的“殆不知人”,多半是李忱演給武宗看的。他心裡跟明鏡似的:在這吃人的皇宮裡,隻有“傻”,才能活下去。
會昌六年三月,武宗病重,躺在床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這時候,宮裡的宦官們慌了。
唐朝中後期的宦官,那可是能左右皇帝廢立的主兒。武宗沒立太子,一旦駕崩,皇子們爭起皇位來,他們這些宦官的好日子可能就到頭了。得找個好控製的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富貴。
找誰呢?
宦官頭子馬元贄眼珠子一轉,想到了那個“傻叔叔”李忱。
在馬元贄看來,李忱又傻又沒背景,要是把他扶上皇位,還不是任由他們拿捏?到時候朝政大權,還不是他們宦官說了算?
於是,馬元贄帶著一群宦官,連夜派人去寺廟裡把李忱接了回來。此時的李忱,剛在寺廟裡當了沒幾個月和尚,穿著一身破舊的僧袍,頭發還沒長全,看上去比以前更“憨”了。
武宗駕崩後,馬元贄召集大臣們開會,說要立光王李忱為皇太叔,主持朝政。大臣們一聽,都愣住了:立一個“傻子”當皇太叔?這不是胡鬨嗎?可宦官們手握兵權,大臣們敢怒不敢言,隻能點頭同意。
《資治通鑒》裡寫得很清楚:“武宗疾篤,諸宦官密於禁中定策,以皇太叔光王忱監國。”這裡的“密於禁中定策”,說白了就是宦官們私下裡拍板,根本沒跟大臣們商量。
可誰也沒想到,這個“傻子”一上台,就露出了獠牙。
李忱剛坐上監國的位子,第二天就召集文武百官上朝。隻見他穿著一身整齊的朝服,端坐在龍椅旁的禦座上,眼神銳利,說話條理清晰,跟以前那個“嘿嘿傻笑”的光王判若兩人。
大臣們都看傻了眼:這還是那個“木頭”光王嗎?
李忱先是下了一道聖旨,把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貶為荊南節度使。李德裕是武宗的寵臣,也是“牛李黨爭”裡李黨的領袖,權勢滔天。李忱一出手就拿李德裕開刀,就是要告訴所有人:朝政,現在我說了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著,他又開始整頓宦官。馬元贄原以為自己立了大功,能當“攝政王”,可李忱表麵上給了他一些賞賜,暗地裡卻收回了他的兵權,還把他的幾個心腹發配到了外地。馬元贄這才明白,自己撿回來的不是個“傻子”,而是個比武宗還狠的主兒,可後悔也晚了。
會昌六年四月,李忱正式登基,改元“大中”,史稱唐宣宗。
登基那天,長安城裡的百姓都擠在大街上看熱鬨,有人小聲議論:“聽說新皇帝以前是個傻子,真的假的?”可當他們看到李忱穿著龍袍,騎著禦馬,神態威嚴地從朱雀大街走過時,都閉上了嘴——這哪兒是傻子,分明是個真龍天子!
宣宗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複早朝。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皇帝們越來越懶,早朝要麼取消,要麼遲到早退。宣宗卻不一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完畢後就去大殿等著大臣們上朝,比雞起得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