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宋神宗趙頊:壯誌未酬,抱憾而終,變法風雲中的孤獨君主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60章 宋神宗趙頊:壯誌未酬,抱憾而終,變法風雲中的孤獨君主

第160章 宋神宗趙頊:壯誌未酬,抱憾而終,變法風雲中的孤獨君主(1 / 1)

誌欲強國挽頹勢,力推新法破沉屙。

無奈朝堂紛爭起,半生心血付蹉跎。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趙頊出生於濮王宮,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氣成雲,仿佛預示著這個孩子未來將擁有不凡的命運。他自幼好學,求知欲極其旺盛,常常請教問題到日晏忘食,英宗不得不常派內侍去製止他。他的舉止言行都符合禮儀規範,哪怕是在炎熱的大暑天,也始終正衣冠拱手,從未用過扇子。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趙頊跟隨英宗進入慶寧宮,他曾夢到神人將自己捧上天空,這一奇異的夢境似乎更加堅定了他心中潛藏的壯誌。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趙頊被封為潁王,三年後,英宗病重,一連幾十天不能上朝。在輔臣韓琦的上奏下,趙頊被立為皇太子。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英宗去世,趙頊順利即位,成為北宋第六位皇帝,史稱宋神宗。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按慣例對皇室、大臣進行了一係列的加封和賞賜。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立向氏為皇後。任命宰相韓琦為山陵使,群臣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官進爵。彼時的朝堂,看似一片祥和,然而宋神宗心裡卻清楚,這個傳承百年的王朝,早已是危機四伏。

北宋開國百餘年,表麵上歌舞升平,實則內裡早已千瘡百孔。冗官、冗兵、冗費問題日益嚴重,龐大的官僚體係和軍隊開支,使得國家財政不堪重負;舊有的製度也早已不適應社會現實,政治效率低下,民生問題頻發。宋神宗深知,若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北宋的未來岌岌可危。

在即位之前,宋神宗就對王安石的《上萬言書》讚賞有加,彼時王安石在地方為官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他在書中對國家現狀的深刻剖析以及提出的改革主張,與宋神宗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數月後又召他入京任翰林學士兼侍講。王安石隨後寫了《本朝百年無事劄子》呈給宋神宗,進一步分析了曆代皇帝的得失,這更加堅定了宋神宗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的決心。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專門創置三司條例司,負責製定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一場震撼北宋朝堂的變法運動就此拉開帷幕。

王安石提出並推行的新法,涵蓋了富國、強兵和改革科舉製度三個主要部分,試圖從經濟、軍事、人才選拔等多個方麵對北宋進行全麵革新。

富國部分的青苗法,本意是在青黃不接之時,由政府貸款給農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同時也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可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卻出現了地方官員強行攤派貸款的情況,本應是惠民之舉,卻成了百姓的負擔;市易法旨在平抑物價、限製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可這一舉措卻觸犯了官僚、地方和商人的利益,遭到了強烈反對。

強兵方麵,將兵法改變了過去兵將分離的局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保甲法讓農民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既節省了軍費開支,又能維護地方治安。然而,這些改革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同樣麵臨著重重阻力。

科舉製度改革主張以經義取士,廢除詩賦及明經諸科,試圖改變以往考生閉門學作詩賦,入官後卻對社會事務一無所知的情況。同時,王安石還對太學進行改革,實行三舍法,將學生按舍分等級進行教學,培養實用型人才。

變法初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國家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軍隊戰鬥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問題和反對聲音接踵而至。舊黨勢力以司馬光為首,對新法展開了猛烈抨擊,他們列舉實施新法的諸多弊端,要求廢除新法,恢複舊製。而王安石則據理力爭,對司馬光的異議一一反駁。

朝堂之上,新舊兩黨針鋒相對,爭吵不斷;朝堂之外,百姓對新法的態度也褒貶不一。太皇太後、皇太後和皇後也站在了反對變法的陣營,她們在宋神宗麵前哭訴新法的危害,使得變法的推行愈發艱難。

熙寧七年公元1073年)春,天下大旱,這場天災更是給了反對變法的勢力一個有力的借口,他們紛紛將旱災歸咎於變法。宋神宗也開始動搖,想要廢除某些法令。王安石卻認為大旱與變法無關,天災無法避免,隻要積極治理即可。但此時的王安石,已然獨木難支。

熙寧八年公元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辭去宰相之職。儘管不久後,宋神宗再次任命他為相,但新法依舊得不到廣泛支持,王安石最終還是在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辭官,此後再也沒有返朝任職。

王安石離開後,宋神宗並沒有放棄改革的決心。熙寧九年的第二年,宋神宗改年號為元豐,親自主持變法。此時的變法重點,從前期的理財為主,轉為改革官製和強化軍兵保甲為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元豐三年1080年)八月,宋神宗正式啟動官製改革,向天下頒布了《寄祿格》。這次改革的核心是精簡辦事機構、減少官員層級、裁汰冗員、提高辦事效率。旨在解決官員虛職多實職少的弊端,使官員名實相符、有職有權,同時統一官員的薪俸,加大對官員的考核。

元豐改製同樣聲勢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弊端,比如恢複宰相三省製,使得辦事過程變得複雜;改製後入仕途徑眾多,冗官的源頭並未堵塞,且隻對文官進行了整頓,武官及其它官階未做改革。

然而,宋神宗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完善這些改革了。在西北邊境的戰事中,宋軍屢次失利,這對宋神宗的精神造成了沉重打擊。他一心想要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收複失地,可現實卻一次次讓他失望。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宋神宗一病不起,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在多年的變法和戰事壓力下被徹底拖垮。大臣王珪等人勸他早立太子,宋神宗立第六子趙傭為太子,改名趙煦。在生病期間,朝政大事暫由皇太後處理。

同年三月,這位年僅三十八歲的皇帝駕崩於福寧殿,葬於永裕陵。他的一生,都在為改變北宋的命運而努力,卻最終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死後,初諡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經過多次增諡、改諡,最終諡號為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廟號“神宗”。

《宋史》評價宋神宗:“天性孝順友善,侍奉宋英宗和皇太後,會一整天站著,就算是酷暑或是嚴寒,都是如此。即位以後,小心謙恭,尊重宰相大臣;詔求直言勸諫,考察民間疾苦,撫恤喪失父母的孩子,奉養年紀高邁的老人,救濟貧困家庭。不大興土木興修宮室,不嗜好遊山玩水。勵精圖治,將大有一番作為。”然而,他的改革過於激進,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在舊勢力的強烈反對下,最終功虧一簣。

宋神宗趙頊,他是一位有抱負、有理想的皇帝,卻也是一個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孤獨者。他的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勇氣和決心,卻永遠銘刻在了北宋的曆史長河中,成為後人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對象。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萬帝獨尊 假太監:我替女帝照顧後宮 道宗大師兄 銅火 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 爹不疼娘不愛,下鄉後我一胎雙寶 重生之羊毛女王 穿成惡毒妻主後,夫郎們拿命寵 魂穿1970 她的權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