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宋孝宗趙昚:英雄遲暮,中興之路上的孤勇與擔當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64章 宋孝宗趙昚:英雄遲暮,中興之路上的孤勇與擔當

第164章 宋孝宗趙昚:英雄遲暮,中興之路上的孤勇與擔當(1 / 1)

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偏安一隅愁。

高宗南渡家國亂,幼主蒙塵歲月憂。

勵誌圖強興偉業,殫精竭慮解民愁。

奈何壯誌難酬願,青史長留淚幾眸。

趙昚,字元永,乃太祖七世孫。想當初,太祖趙匡胤以神武平定天下,可誰能料到,他的子孫在皇位傳承這件事上,卻走得無比坎坷。到了南宋高宗趙構這一代,命運似乎又開了個大玩笑。趙構唯一的親生兒子元懿太子早早離世,而他自己又在顛沛流離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一時間,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成了南宋朝廷上下頭疼的大事。

這邊高宗正發愁呢,那邊昭慈聖獻皇後從江西回來,跟高宗分享了一個奇異的夢,也不知這夢到底是啥內容,反正高宗聽後大受觸動。再加上右仆射範宗尹、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參知政事張守等人紛紛上奏,建議從太祖後裔中挑選繼承人,而上虞丞婁寅亮那封言辭懇切的上書,更是讓高宗下定決心。紹興二年五月,趙昚這個原本在宗室中不太起眼的孩子,就這麼被幸運地選中,育於禁中,開啟了他充滿變數的人生旅程。

剛進皇宮的趙昚,就像一隻被放進金絲籠的小鳥,雖說生活條件一下子從普通宗室子弟躍升為皇帝重點培養對象,但這其中的壓力與挑戰也隻有他自己清楚。三年二月,他被授為和州防禦使,賜名瑗,不久又改為貴州防禦使。五年五月,高宗采納左仆射趙鼎的建議,在宮中立書院教育趙昚,這書院建成後就成了資善堂。趙昚深知機會難得,讀書那叫一個勤奮刻苦,記憶力超強,天資更是出類拔萃,把周圍的老師和侍從都驚得不行。二十六日,他被授為保慶軍節度使,封為建國公,後來又一路加官進爵,封普安郡王,出閣住進宮外府第。

可在這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趙昚也經曆了不少明槍暗箭。秦檜那可是南宋朝廷裡的大奸臣,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紹興二十四年,衢州盜賊興起,秦檜派殿前司將官辛立率領一千人去抓捕,這麼大的事兒居然不報告朝廷。趙昚瞅準機會,趁著入侍高宗的時候把這事說了出來,高宗一聽,大驚失色。第二天質問秦檜,秦檜這老狐狸還狡辯說不值得報告皇上,等盜賊平定後再上奏。退朝之後,秦檜一打聽,原來是趙昚告的狀,從此就把趙昚記恨上了。後來秦檜病重,還想著讓自己的兒子秦熺代替自己當宰相,又是趙昚秘密致信高宗,才識破了秦檜的奸計。這一來二去,趙昚算是徹底得罪了秦檜一黨,在宮中的日子愈發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時光匆匆,轉眼到了紹興三十年,局勢又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年的二月二十四日,趙昚被立為皇子,改名瑋,二十五日下詔昭告天下,二十七日,被授為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為建王。這一係列的操作下來,趙昚離皇位越來越近,但他心裡清楚,這隻是萬裡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當時南宋麵臨的外部壓力巨大,金國屢屢犯邊。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再度南下,高宗下詔親征,可兩淮地區很快就失守了,朝臣們嚇得紛紛獻上退避之計。趙昚年輕氣盛,哪受得了這個,義憤填膺地請求率軍為前鋒,去和金人拚個你死我活。還好直將史浩頭腦清醒,趕緊入朝勸阻高宗,說太子不宜率軍出征,還幫忙起草奏章,通過中宮遞上,請求讓趙昚以衛從身份儘人子之職。高宗也想著讓趙昚多見識見識各路將領,十二月就帶著他扈蹕到金陵。

在金陵的這段日子,趙昚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南宋軍隊的種種問題,也更加堅定了他日後改革強軍的決心。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趙昚終於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昚。其實高宗很早就有禪位的想法,也跟趙昚提過,可趙昚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再加上當時邊事緊張,就流著淚堅決推辭。等到從金陵回到臨安,陳康伯請求離職,高宗再次表達了倦勤之意。中書舍人唐文若建議先彆急著禪位,於是先下了建儲的詔書,還賜名燁,結果監察禦史周必大跟陳康伯一商量,說這名字和唐昭宗同音,不吉利,這才又重新擬定,最終確定為“昚”。後來學士承旨洪遵為太子擇字,擬了四個都不合高宗心意,直到六月初九,高宗禦筆賜字元永。

六月初十,內降禦劄:“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皇後稱太上皇後。”這突如其來的詔書,讓趙昚既驚喜又惶恐。十一日,中使召他入宮麵諭,趙昚還是本能地推辭不受,甚至想跑回東宮,高宗再三勸諭,他才勉強留下。於是高宗出禦紫宸殿,輔臣奏事完畢後回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完畢又入班殿廷。內侍扶著趙昚來到禦榻前,他側立不坐,內侍連扶了七八次,他才稍微就座。宰相率百官稱賀,趙昚趕忙起身,一臉憂慮地說:“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此大位,懼不克當。”等朝班結束,太上皇帝前往德壽宮,趙昚穿上衣服,冒雨扶輦送行,一直到宮門都不肯停下。太上皇帝感動得不行,揮揮手讓他回去,還欣慰地說:“吾付托得人,吾無憾矣。”左右侍從見狀,都高呼萬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昚正式即位後,南宋朝廷就像一潭被攪動的深水,開始泛起層層波瀾。他深知南宋積弊已久,內有秦檜餘黨把持朝政,貪汙腐敗成風;外有金國虎視眈眈,邊境戰事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想要改變這一局麵,唯有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剛一即位,他就雷厲風行地開展了一係列舉措。首先,任命張浚為少傅、江淮宣撫使,封魏國公,把抗金的重任托付給他,希望借助張浚的威望和能力,整頓軍隊,收複失地。同時,派遣劉珙等出使金國,報告自己即位的消息,表明南宋新君的態度。接著,追複嶽飛原官,以禮改葬,這一舉動可謂是大快人心。嶽飛乃南宋名將,一生精忠報國,卻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此事在南宋百姓心中一直是個巨大的傷痛。趙昚為嶽飛平反,不僅是為了告慰嶽飛的在天之靈,更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勵誌圖強、整頓朝綱的決心,一時間,民心大振,朝野上下對這位新皇帝充滿了期待。

在朝堂之上,趙昚大力提拔重用主戰派大臣,打壓秦檜餘黨。他深知這些奸臣在朝中盤根錯節,是南宋發展的巨大阻礙,必須連根拔起。於是,一場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在暗中展開,趙昚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果敢,逐步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為後續的改革鋪平了道路。他還詔令朝臣舉堪監司、郡守者,希望能選拔出一批有才能、有操守的官員,充實到地方治理中,改變地方官場的不良風氣。

在經濟方麵,趙昚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恢複和發展經濟。他詔令免除四川積年拖欠的債務,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同時,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使得南宋的農業經濟逐漸恢複生機。此外,他還注重商業的發展,采取了一些寬鬆的商業政策,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經濟的繁榮。

然而,改革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趙昚的這些舉措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朝堂上反對聲不斷,一些保守派大臣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計地阻撓改革。而外部的金國也不甘心看到南宋強大起來,不斷在邊境製造事端,給南宋施加壓力。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趙昚並沒有退縮,他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各方勢力進行周旋,努力推動改革的進行。

對於趙昚來說,收複北方失地,迎回徽、欽二帝,恢複大宋的昔日榮光,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後,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在隆興元年,毅然決定發動北伐。

這場北伐戰爭,趙昚寄予了厚望,他任命張浚為統帥,集結了南宋的精銳部隊,滿懷信心地向北方進軍。戰爭初期,宋軍進展順利,收複了一些失地,這讓趙昚和南宋軍民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戰爭的深入,宋軍內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將領之間不和,指揮不協調,再加上後勤補給跟不上,宋軍的攻勢逐漸減弱。

在關鍵的符離之戰中,宋軍遭遇了慘敗,軍隊士氣低落,北伐陷入了困境。趙昚得知前線戰敗的消息後,痛心疾首,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一麵安撫將士,穩定軍心,一麵重新調整戰略部署,試圖挽回敗局。然而,此時朝堂上的主和派卻趁機發難,他們紛紛上書,要求與金國議和,停止北伐。在主和派的壓力下,趙昚不得不做出妥協,最終與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的簽訂,對南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南宋不僅要向金國稱臣,還要每年繳納大量的歲幣,這讓南宋的財政負擔進一步加重。趙昚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屈辱,他的北伐夢想就這樣破滅了,曾經的壯誌豪情也被現實的冷水澆滅。但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依然默默地為南宋的中興努力著,等待著下一次機會的到來。

北伐失敗後的趙昚,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外部,金國的威脅依然存在,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內部,主和派勢力抬頭,朝廷上下彌漫著一股悲觀消極的情緒。但趙昚並沒有被困難打倒,他深知南宋不能就這樣沉淪下去,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在外交上,趙昚采取了一種相對靈活的策略。他一方麵維持著與金國的和議,避免大規模戰爭的爆發,為南宋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另一方麵,積極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關係,拓展南宋的外交空間。他派遣使者出使高麗、日本等國,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提升了南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國內,趙昚繼續推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他設立了“審官院”和“考課院”,分彆負責考核京官和地方官的政績,對於那些貪汙腐敗、無能之輩,毫不留情地予以罷免。同時,他還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鼓勵科舉考試,選拔出了一批有識之士,為南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趙昚的這些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南宋的命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改革的阻力越來越大,朝廷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再加上太上皇高宗時不時地對朝政進行乾涉,讓趙昚在處理政務時處處受到掣肘。在這種情況下,趙昚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疲憊,他的身體也逐漸垮了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淳熙十六年,趙昚終於決定禪位於太子趙惇,自己退居重華宮,做起了太上皇。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立誌中興大宋的皇帝,如今已英雄遲暮,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也消磨了他的壯誌豪情。

在重華宮的日子裡,趙昚時常回憶起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從一個普通宗室子弟被選入宮中的那一刻,想起了在宮中的艱難求學和成長,想起了即位後的雄心壯誌和改革舉措,想起了北伐失敗時的痛苦和無奈,想起了在內外交困中苦苦支撐的那些歲月……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雖然充滿了波折和遺憾,但他已經儘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南宋的中興奮鬥過。

紹熙五年,趙昚在重華宮病逝,享年六十八歲。他的離去,讓南宋百姓悲痛不已,他們紛紛自發地為這位皇帝送行,表達對他的敬意和懷念。趙昚雖然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的功績和精神卻永遠地銘刻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他的改革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宋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他的北伐行動,雖然失敗了,但卻激發了南宋軍民的愛國熱情,讓人們看到了南宋的希望;他的一生,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的一生,他的故事,將永遠被後人傳頌。正如《宋史》中對他的評價:“孝宗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他就像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卻在南宋的曆史天空中留下了最璀璨的光芒。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當鋪通陰陽,顧客皆權貴 白袍與骨 天眼建築師 學貸壓身?我靠捉鬼實現財富自由 假扮臣妻的丈夫 春風驟 日曜南明 寧得歲歲吵 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 逍遙縣男:開局被塞了七個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