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登基承大統,幼齡怎敵亂權洶。
忍觀外戚專朝政,暗蓄雄心待勢濃。
聯遼和宋謀發展,興文重教啟儒風。
開疆拓土功勳著,聖文英名史冊封。
西夏天安禮定二年公元1086年),這一年,對於西夏來說,發生了一件大事。年僅三歲的李乾順,在父親夏惠宗李秉常病逝後,懵懵懂懂地登上了皇位。你想想,一個三歲的小娃娃,能懂啥國家大事啊?可沒辦法,誰讓他生在帝王家呢,這皇位就這麼稀裡糊塗地砸到了他頭上。
這時候的李乾順,還處在“奶娃子”階段,連話都說不利索,更彆說處理朝政了。於是乎,朝政大權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他的母親梁太後和舅舅梁乙逋手裡。這梁氏一族,可算是找到了掌權的好機會,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在朝堂上作威作福。
梁太後和梁乙逋掌權之後,西夏可就熱鬨了。這倆人野心勃勃,整天想著打仗擴張領土,今天跟宋朝打,明天跟吐蕃打,把個國家攪得雞飛狗跳。而且他們還重用自己的親信,搞得朝堂上烏煙瘴氣,貪汙腐敗成風,政治那叫一個黑暗。軍隊呢,也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戰鬥力直線下降。老百姓就更慘了,整天生活在戰火之中,吃不飽穿不暖,苦不堪言。
李乾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雖然年紀小,但他心裡可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就是個擺設,權力都在母親和舅舅手裡。他看著國家被他們搞得亂七八糟,心裡彆提多著急了,可自己又沒有實權,隻能乾著急沒辦法,每天都在盼著能快點長大,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好不容易,李乾順熬到了十六歲。這十六歲,在古代可算是成年了,也該親政了。可梁氏一族哪能輕易把權力交出來啊,他們還想繼續掌權呢。不過,老天爺好像站在了李乾順這邊,給了他一個機會。
西夏天佑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梁乙逋和梁太後之間居然起了內訌。這梁乙逋覺得自己功勞大,想獨攬大權,梁太後可不樂意了,畢竟她才是太後,哪能讓梁乙逋騎到自己頭上。這倆人就開始明爭暗鬥,最後梁乙逋竟然陰謀發動叛亂。結果,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被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撒辰等人聚集部眾給誅殺了。這一下,梁氏一族的勢力可算是被削弱了不少,李乾順也看到了親政的希望。
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梁太後還不死心,帶著李乾順禦駕親征,統領40萬兵力攻打宋朝的平夏城。這梁太後也是夠自信的,覺得自己能拿下平夏城,可現實卻給了她狠狠一巴掌。宋軍防守嚴密,再加上西夏軍隊運氣不好,遭遇了狂風飛沙,這仗根本沒法打,隻能退兵。這一戰,讓梁太後的威望大減,也讓李乾順更加看清了梁氏一族的無能。
西夏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正月,遼國也看不下去梁太後的所作所為了。這遼國一直和西夏關係密切,梁太後這麼瞎折騰,對遼國也沒好處。於是,遼國派遣使者前往西夏,用毒酒把梁太後給毒死了。這下,李乾順終於擺脫了梁氏一族的控製,在遼國的支持下,開始親理朝政。
李乾順親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吏治。他深知,朝堂上那些貪汙腐敗、無能的官員,是國家發展的絆腳石,必須得清理掉。於是,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把那些靠關係上位、不辦實事的官員統統撤職,選拔了一批有才能、正直的官員來充實朝堂。這一下,朝堂上的風氣為之一新,官員們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胡作非為了。
在經濟方麵,李乾順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他降低賦稅,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種地。同時,他還重視農桑,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在他的努力下,西夏的經濟逐漸恢複,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除了內政,李乾順還特彆注重文化建設。他深知,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隻有文化繁榮了,國家才能真正強大。於是,他大力倡導漢族文化,在蕃學之外,特地創建“國學”即漢學),設置教授職位,招收三百名弟子,並設立養賢屋以提供給他們糧食。這一舉措,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也促進了西夏文化的發展。
不過,李乾順的改革之路可並不順利。他的這些改革措施,觸動了一些貴族的利益,他們紛紛跳出來反對。有的貴族說:“咱們西夏一直都是按老祖宗的規矩辦事,你現在搞這些改革,這不是瞎折騰嗎?”還有的貴族直接在朝堂上和李乾順頂嘴,說他崇洋媚外,隻知道學漢族的東西,忘了自己是黨項人。麵對這些反對聲音,李乾順並沒有退縮,他耐心地給貴族們講道理,告訴他們改革的重要性。他說:“咱們西夏現在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如果不改革,國家就會越來越弱,到時候連生存都成問題。我們學漢族的文化和製度,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不是忘了自己的根。”在李乾順的堅持下,改革還是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外交方麵,李乾順也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謀略。當時的局勢,那叫一個複雜。北宋雖然日漸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力還是不容小覷。遼國呢,一直是西夏的靠山,但也對西夏有一定的控製欲。後來,金國崛起,更是攪亂了局勢。
李乾順深知,西夏夾在這些大國之間,必須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滅國。於是,他采取了靈活的外交政策。一開始,他施行“依附遼朝與對宋和解”的方針,即“附遼和宋”。他接受遼國號令,還替遼國出兵攻打拔恩母粘拔恩)部落,作為回報,遼朝也派遣使臣前往北宋進行調停,促使兩國休兵止戰。為了進一步拉近與遼國的關係,他還派人向遼國求婚。西夏貞觀五年公元1105年),遼天祚帝將宗室女南仙封為成安公主嫁給了李乾順,遼夏關係由此更為密切。
與此同時,李乾順也沒有忘記和宋朝修好。在遼國的調解之下,他遣使臣向宋呈上誓表,夏國承認“兩經母黨之擅權,累為奸人之竊命”。宋哲宗隨即頒詔許和,恢複“歲賜”。自此,西夏外部環境得以安定,李乾順也能騰出手來專心發展國內經濟和文化。
可是,好景不長。宋朝權臣蔡京、童貫集團對西夏用兵,以開邊求攻為方針,又開始對西夏發動戰爭。從西夏雍寧二年公元1115年)至西夏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宋軍多次進擊西夏。李乾順也不是吃素的,他命令晉王察哥率領步騎萬餘人進行迎戰。這晉王察哥也是一員猛將,在他的帶領下,西夏軍隊將劉法所部全部殲滅,宋軍傷亡數萬人。西夏軍隊乘勝攻克宋朝統安城,進而圍攻震武城。
不過,李乾順也知道,西夏和宋朝長期打下去,對誰都沒好處。於是,在對宋作戰取得勝利的情形下,他又憑借遼國的名義再次向宋朝求和,宋朝無奈被迫接受與西夏議和。這一番操作下來,李乾順可算是在宋遼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讓西夏在夾縫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後來,金國崛起,實力越來越強大。這金國就像一個凶猛的野獸,到處擴張領土,先是把遼國打得節節敗退,接著又把目標對準了北宋。李乾順一看這局勢,知道又到了關鍵時刻。他心裡明白,遼國已經靠不住了,如果還繼續和遼國綁在一起,西夏肯定也得跟著遭殃。於是,他果斷調整國策,決定聯合金國。
西夏元德五年公元1124年)正月,李乾順向金國稱臣。金朝把原本屬於遼國的下寨以北、陰山以南、吐祿泊以西的土地割讓給了西夏。李乾順嘗到了甜頭,開始跟著金國一起攻打北宋和遼國。西夏軍隊四處出擊,攻占了不少城池和土地。
西夏元德六年公元1125年),遼國滅亡。
西夏正德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俘虜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也滅亡了。金國把原本屬於北宋的陝西北部之地割給西夏,以河為界,從而確定了西夏的疆域。
在這一係列的戰爭中,李乾順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巧妙地利用金國和北宋、遼國之間的矛盾,在戰爭中撈取好處,讓西夏的領土不斷擴大。而且,他還善於用人,晉王察哥等一批將領在他的領導下,為西夏立下了赫赫戰功。
西夏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李乾順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終年五十七歲。他在位長達五十四年,在他的統治下,西夏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達到了鼎盛,後人將其統治時期稱為乾順盛世。
李乾順逝世後,諡號為聖文皇帝,廟號崇宗,安葬於顯陵。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三歲登基的傀儡皇帝,到親政後大展宏圖,開創盛世的一代雄主,他的經曆讓人感歎。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複雜的局勢中為西夏找到了生存和發展的道路,讓西夏在西北的土地上屹立不倒。
參考《西夏書事》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