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施惠政,萬民念仁明!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11章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施惠政,萬民念仁明!

第211章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施惠政,萬民念仁明!(1 / 1)

龍潛燕邸負重名,監國多年政有聲。

一載登基施惠政,萬民戴德念仁明。

寬刑薄賦休生息,納諫容言聚俊英。

可惜天年催早逝,洪熙遺澤映丹青。

在明朝皇帝圈裡,明仁宗朱高熾絕對是個非主流。他爹朱棣是馬上天子,五征漠北打遍草原;他兒子朱瞻基是蟋蟀天子,能文能武活得瀟灑。唯獨他,是個體重超標的重量級選手,走路得靠人扶,騎馬能把馬壓垮。可就是這麼個看似弱不禁風的胖皇帝,卻用短短十個月的在位時間,硬生生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好底子,成了明朝口碑最好的皇帝之一。

朱高熾出生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是朱棣的大兒子。按說嫡長子這身份,在古代就是妥妥的皇位繼承人預備役,可到了他這兒,卻成了實打實的甜蜜負擔。

問題就出在他這體型上。史書記載他體肥重,且足疾,簡單說就是又胖又瘸。他爹朱棣是個天生的戰將,一輩子騎馬打仗,看見兒子這模樣,心裡就倆字:嫌棄。有一次朱棣讓他和二弟朱高煦一起去拜祭孝陵,朱高熾走得慢,朱高煦在旁邊陰陽怪氣: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意思是大哥你慢點摔,我好學著點。換作彆人早炸了,可朱高熾隻是回頭笑笑:更有後人知警也。這反應,夠淡定,也夠憋屈。

他這太子之位,簡直是在刀尖上搶來的。二弟朱高煦是個戰爭機器,靖難之役時跟著朱棣出生入死,好幾次救了老爹的命。朱棣甚至拍著他的背說:你大哥身體不好,你多努力。這話簡直是給朱高煦遞刀子,讓他覺得太子之位唾手可得。

朱高煦為了搶位,天天在朱棣麵前說朱高熾的壞話,還陷害太子身邊的大臣。解縉因為幫朱高熾說話,被朱高煦誣陷,最後凍死在雪地裡;楊士奇被關入獄,差點丟了性命。朱高熾自己也被朱棣多次敲打,好幾次差點被廢。

朱高煦是名武將,像他老子一樣,能征善戰。但是覬覦太子之位,仁宗皇帝朱高熾有幾個他所不具備的條件:

一、長子身份:古代嫡長子繼承製是鐵律,大臣們都認這個理,楊榮、楊士奇這些老臣拚死保他。

二、監國能力:朱棣五次北伐,每次都讓朱高熾在南京監國。他把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稅收沒少,冤案沒增,連朱棣都挑不出大錯。《明史》說他決庶政,以寬仁稱,這能力擺在那兒,不服不行。

三、好兒子朱瞻基:朱棣特彆喜歡這個孫子,覺得他有自己的影子。解縉曾說好聖孫,一句話點醒了朱棣——傳位給朱高熾,才能讓朱瞻基將來繼位。

就這麼著,朱高熾在太子位上熬了二十年,硬生生把自己熬成了明朝最能忍的太子。彆人是儲君風光無限,他是儲君如履薄冰,每天活得比誰都小心。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途中去世。這個消息被張輔、楊榮等大臣死死瞞住,一路護送著朱棣的遺體和朱高熾的使者對接,直到朱高熾在北京繼位,才算沒出亂子。這年朱高熾已經四十六歲,熬了半輩子,終於坐上了龍椅。

彆看他當太子時唯唯諾諾,當了皇帝那叫一個雷厲風行。他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給靖難之役的冤假錯案平反。方孝孺被誅十族,他下旨家屬有存者赦之;齊泰、黃子澄這些建文舊臣,他恢複了他們的名譽,讓流放的後代回來。有人勸他:這些人是先帝定的罪,您這麼乾不合適吧?朱高熾說:先帝是先帝,朕是朕。治國要講公道,不能搞株連。這一手,瞬間贏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接著,他又把矛頭對準了老爹的麵子工程。朱棣五征漠北、遷都北京、下西洋,雖然風光,但把國庫折騰空了。朱高熾大手一揮:停!下西洋的船隊全部召回,邊境的大規模用兵暫停,各地的土木工程除了必要的,一律停工。他說:老百姓太累了,該歇歇了。

他還特彆重視民生。登基剛一個月,就下令減免災區賦稅,給貧困百姓發糧食。有地方鬨水災,他讓夏原吉親自去賑災,還說:彆等上奏,先把糧食發下去,出了問題朕擔著。對於貪官汙吏,他沒老爹那麼狠,但處理起來絕不手軟。有個官員虛報災情騙補貼,被他發現後,不僅砍了頭,還把案子寫成告示全國張貼,嚇得官員們不敢亂來。

更難得的是,朱高熾特彆能聽進去意見。他設立弘文館,讓楊士奇、楊榮這些大臣輪流值班,隨時給他提建議。有一次,一個小官上書罵他處理政務太慢,措辭特彆衝。大臣們都覺得這官活膩了,朱高熾卻笑著說:他說得對,朕確實有時候猶豫。不僅沒罰,還升了那官的職。《明史》記載他即位後,罷采買,減逋賦,恤災荒,民大悅,這評價,比他爹朱棣可高多了。

朱高熾這人,脾氣是真的好,好到不像朱家子孫。他爹朱棣動不動就殺人,他卻一輩子沒怎麼動過刀。有一次,一個太監仗著是朱棣舊人,在外麵作威作福,被人告到他這兒。他沒殺,也沒打,就是把太監叫來罵了一頓:先帝用你是看你老實,你咋學壞了?滾回去反省,再犯就廢了你!那太監嚇得再也不敢亂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對家人也夠意思。二弟朱高煦、三弟朱高燧這輩子沒少坑他,朱高煦甚至想過謀反。可朱高熾登基後,不僅沒收拾他們,還加了他們的俸祿,給他們的兒子封了官。大臣們都說:陛下也太仁厚了,這倆人可是狼子野心啊。朱高熾卻說:都是親兄弟,隻要他們不造反,朕就容得下。雖然這仁厚後來差點坑了兒子朱瞻基,但就當時而言,確實穩住了宗室。

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對下屬的態度。有一次開朝會,他看見一個老臣站在寒風裡瑟瑟發抖,立馬讓太監給老臣披了件衣服,還說:老人家年紀大了,以後不用早朝站這麼久,有事可以晚點來。還有一次,他夜裡批閱奏折,覺得肚子餓了,想吃碗羊肉湯,但一想廚房早就下班了,彆折騰人了,硬是餓著肚子看完了奏折。

他的,不是裝出來的,是真的懂民間疾苦。小時候他跟著爺爺朱元璋住過一陣子,親眼見過農民種地有多辛苦。當了太子監國時,他微服私訪,看見有百姓吃不上飯,當場就把自己的乾糧分給人家,還下旨減免了當地三年賦稅。他常說:皇帝就像種樹的人,老百姓是樹根,根養好了,樹才能長得旺。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當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突然駕崩,享年四十八歲。關於他的死因,說法很多:有人說他太胖,得了心臟病;有人說他被人下毒朱高煦嫌疑最大);還有人說他吃丹藥中毒。但不管怎麼說,這位剛有點起色的好皇帝,就這麼匆匆離開了。

他臨終前,召來楊士奇、楊榮等大臣,拉著他們的手說:朕不行了,太子朱瞻基)還在南京,你們一定要把他平安接回來繼位。國家大事,就拜托你們了。還留下遺詔,說自己的喪事一切從簡,不許擾民,不許大興土木。

朱高熾在位雖然隻有十個月,卻乾了不少影響深遠的事:

一、他確立了內閣製度,讓內閣大臣有了票擬權,給明朝的政治體係定了調;

二、他減輕賦稅,鼓勵生產,讓老百姓從朱棣時代的中喘了口氣,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三、他平反冤獄,廣開言路,讓明朝的政治風氣變得寬鬆,讀書人終於敢說真話了。

朱瞻基繼位後,完全繼承了他的政策,父子倆聯手打造了明朝最舒服的一段日子。後世評價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意思是朱高熾、朱瞻基這對父子,能比得上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這評價,夠高了。

朱高熾的一生,就像一場逆襲。論出身,他是嫡長子,占儘優勢;論條件,他又胖又瘸,被爹嫌棄,被弟算計,簡直是地獄開局。可他憑著自己的隱忍、智慧和仁厚,不僅保住了太子之位,還在短短十個月裡,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沒有朱棣的雄才大略,也沒有朱瞻基的多才多藝,但他有一樣最寶貴的東西——同理心。他知道老百姓要什麼吃飽飯、不被欺負),知道官員要什麼能說話、有奔頭),知道國家要什麼安穩、發展)。他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大動作,就踏踏實實做實事,反而比那些好大喜功的皇帝更得人心。

有人說他太軟弱,對朱高煦心慈手軟,差點釀成大禍。但換個角度想,正是他的仁厚,才讓經曆了朱棣鐵血時代的明朝,有了一個緩衝的機會,沒在無休止的內鬥中耗死。

就像他自己說的:治國如治家,苛責隻會離心,寬厚才能聚氣。他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不是缺點,不是軟弱——好皇帝,從來不是看身材,而是看心。

參考《明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