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驚變帝蒙塵,南宮複辟再臨宸。
寵宦誤國空餘恨,釋建顯仁留史痕。
一生起伏如棋局,半世糊塗半世真。
功過是非難定論,龍椅冷暖自心知。
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裡,明英宗朱祁鎮絕對是最的一個——他是唯一一個兩次當皇帝的主兒。第一次登基時還是個毛孩子,被太監忽悠著禦駕親征,結果成了蒙古人的俘虜,創造了明朝曆史上最大的軍事笑話;後來靠著南宮複辟重新上位,殺了功臣,也做了點暖心事。他的一生,就像坐過山車,os到過穀底,荒唐事不少,卻也讓人恨不起來,反倒有點唏噓。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年號。這孩子打小就沒了爹,親媽孫太後又不太懂朝政,一群大臣看著年幼的皇帝,心裡直發慌——這麼小的娃,能管好國家嗎?
還好,宣宗臨終前留了後手,讓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這三位都是曆經四朝的老狐狸,政治經驗豐富,辦事靠譜。有他們在,正統初年的朝政還算清明,老百姓日子過得安穩,史稱仁宣之治的餘溫還在。
可朱祁鎮這孩子,偏偏不喜歡跟老臣打交道,反倒跟一個太監走得特彆近——這人就是王振。王振本是個教書先生,後來覺得考功名太難,乾脆自閹入宮,憑著能說會道,成了朱祁鎮的。朱祁鎮從小就跟他親,稱帝後直接把他提拔成司禮監秉筆太監,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權力大得沒邊。
王振這貨,是個典型的小人得誌。以前在鄉下當窮秀才時看人臉色,現在成了皇帝紅人,就想把失去的麵子全找回來。他先是攛掇朱祁鎮搞點大動作,比如征討麓川今雲南西部),明明是小打小鬨,非要搞得興師動眾,耗了不少錢糧。接著又開始排擠,老楊們年紀大了,鬥不過這個精力旺盛的太監,沒過幾年就陸續退休或去世了。
沒了老臣製衡,王振徹底放飛自我。他在京城建豪宅,收受賄賂,連王公大臣見了他都得磕頭送禮。有個叫劉球的禦史看不慣,上書彈劾他,結果被他偷偷派人弄死在監獄裡。朱祁鎮呢?對這一切要麼視而不見,要麼幫著王振說話,還親切地喊他王先生——在他眼裡,這個太監比那些板著臉的大臣靠譜多了。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王振覺得還不夠威風,又把主意打到了蒙古人身上。這時候的蒙古瓦剌部出了個厲害角色,叫也先,統一了蒙古各部,經常帶兵騷擾明朝邊境。按說這種小衝突,派個邊將處理就行,可王振不這麼想——他想讓皇帝禦駕親征,自己跟著風光一把,順便在軍中樹立威信。
朱祁鎮這時候已經二十三歲,當了十幾年皇帝,早就想乾點證明自己。一聽,眼睛都亮了,覺得自己能像太爺爺朱棣那樣橫掃漠北。大臣們紛紛反對:陛下,蒙古人狡猾,您不能去!朱祁鎮被王振灌了迷魂湯,大手一揮:朕意已決,誰也彆攔著!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朱祁鎮湊了五十萬大軍號稱),帶著文武百官和王振,浩浩蕩蕩向大同進發。這哪裡是親征,簡直是組團旅遊——大軍裡有樂隊,有廚子,還有王振的一堆老家親戚,活脫脫一個移動的皇家馬戲團。
走到半路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濘,士兵們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糧草沒跟上,好多士兵餓得直哭。這時候,前線傳來消息:也先太能打,明軍前鋒輸得很慘。朱祁鎮和王振這才有點慌,決定撤兵。
撤兵就撤兵吧,王振又出幺蛾子——他想讓大軍繞道自己的老家蔚州,顯擺顯擺自己的權勢。走到半路,他又怕大軍踩壞了老家的莊稼畢竟是農民出身,這點覺悟還有),居然又下令原路返回。就這麼一折騰,時間全耽誤了,也先的騎兵追了上來。
八月十四日,大軍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這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沒有水源,五十萬大軍擠在一個小山坳裡,渴得嗓子冒煙。也先一看,樂了:這簡直是送上門的肥肉啊!他假裝議和,麻痹明軍,然後趁明軍放鬆警惕,突然發動進攻。
明軍本來就又餓又渴,加上指揮混亂,一觸即潰。五十萬大軍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跑,被蒙古人砍瓜切菜般屠殺。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幾十位大臣戰死,王振也被憤怒的明軍將領樊忠一錘子砸死——吾為天下誅此賊!
而我們的主角朱祁鎮呢?在亂軍之中,居然異常冷靜。他沒有逃跑,也沒有反抗,乾脆盤腿坐在地上,等著蒙古人來抓。也先的士兵見這人氣度不凡,不像一般士兵,就把他帶到了也先麵前。
也先一看,差點嚇跪了:這不是大明天子嗎?怎麼成了俘虜?《明史》裡寫辛酉,次土木,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英國公張輔等皆死,帝北狩——一個,把皇帝被俘的丟人事兒說得這麼文雅,也是沒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祁鎮就這麼成了明朝曆史上唯一一個被外敵俘虜的皇帝。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震動,大臣們哭的哭,鬨的鬨,有人甚至提議遷都南京。多虧了於謙站出來大吼一聲:誰再敢說遷都,就斬了誰!京城是天下根本,丟了京城,大明就完了!這才穩住了局麵。
朱祁鎮被抓到蒙古後,日子過得很魔幻。也先本來想殺了他泄憤,可一看這皇帝長得眉清目秀,說話還挺客氣,居然有點下不去手。更神奇的是,朱祁鎮自帶好人緣光環,跟看守他的蒙古兵聊得火熱,甚至跟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成了好哥們。
有一次,伯顏帖木兒陪他喝酒,喝嗨了說:大哥,等將來你回了大明,可彆忘了我啊!朱祁鎮拍著胸脯保證:放心,到時候一定請你去北京喝酒!——這心態,估計也是曆代俘虜裡獨一份的。
但也先沒那麼傻,他把朱祁鎮當成了搖錢樹,帶著他到大同、宣府城下叫門,想讓明朝守軍開門投降。可於謙早就跟邊關將領打了招呼:社稷為重,君為輕,誰也不許開門!朱祁鎮這人肉擋箭牌,居然成了擺設。
也先一看這招沒用,又琢磨著把朱祁鎮送回去,讓明朝內亂。這時候,明朝已經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明代宗,年號景泰),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鈺一聽要把哥哥送回來,頭都大了——這回來個太上皇,我這皇帝還怎麼當?
但架不住大臣們勸說,加上朱祁鎮畢竟是親哥,朱祁鈺最終還是派人去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當了一年俘虜的朱祁鎮終於回到了北京。可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弟弟的冷漠和軟禁——他被安排住進了南宮紫禁城東南角的一處宮殿),一住就是七年。
南宮這地方,又小又破,朱祁鈺還派人把宮門的鎖灌上鉛,派錦衣衛日夜看守,連食物都得從牆上的小洞裡遞進去。朱祁鎮從皇帝到俘虜,再到南宮囚徒,這落差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好在他身邊還有個不離不棄的錢皇後,兩人相依為命,靠著變賣皇後的首飾度日。
有一年夏天,南宮的樹長得太茂盛,朱祁鈺怕有人爬樹跟朱祁鎮聯絡,居然讓人把樹全砍了。朱祁鎮看著光禿禿的院子,心裡五味雜陳——這弟弟,也太不地道了。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朱祁鈺病重,沒兒子唯一的兒子早夭了),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這時候,幾個野心家看到了機會——石亨武將)、徐有貞文臣)、曹吉祥太監),他們決定搞一場政變,把朱祁鎮從南宮接出來,重新扶上皇位。
正月十六夜裡,石亨帶著一千多士兵,偷偷打開南宮宮門。朱祁鎮正睡覺呢,被外麵的動靜吵醒,還以為是弟弟派人來殺他,嚇得直哆嗦。石亨等人跪地高呼:請太上皇複位!朱祁鎮這才明白過來,趕緊穿上龍袍,跟著他們往皇宮跑。
到了東華門,守門的士兵攔著不讓進。朱祁鎮大喊一聲:朕是太上皇!士兵們一看,還真認識,嚇得趕緊開門。一行人衝到奉天殿,徐有貞把朱祁鎮推上龍椅,敲響上朝的鐘鼓。
大臣們聽到鐘聲,趕緊跑來上朝,一進殿就懵了——龍椅上坐的怎麼是太上皇?這時候徐有貞大喊:太上皇複位了,還不快拜!大臣們愣了半天,隻能紛紛跪地磕頭。就這樣,朱祁鎮兵不血刃地重新當上了皇帝,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鈺正在病床上躺著,聽說哥哥複位了,半天說不出話,最後歎口氣:哥哥做皇帝,挺好的。沒過幾天,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有人說是被害死的),年僅三十歲。
朱祁鎮複位後,改年號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複——把於謙和大學士王文抓起來,以的罪名處死。於謙可是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人,殺了他,天下人都不服。徐有貞勸朱祁鎮:不殺於謙,奪門之變就師出無名啊!朱祁鎮咬咬牙,還是下了殺手。直到多年後,他才後悔地說:於謙是被冤枉的啊。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這三個,一開始被封官加爵,風光無限。可沒過多久,他們就開始內鬥。石亨驕橫跋扈,最後被抄家下獄;徐有貞被曹吉祥排擠,貶到外地;曹吉祥後來想謀反,被淩遲處死。朱祁鎮這才明白,這些人幫他複位,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
第二次當皇帝,朱祁鎮已經三十歲了,經曆了太多起起落落,總算有點成熟了。他不像正統年間那樣寵信太監,也開始明白當皇帝的責任。
有一次,他跟大臣李賢聊天,問:奪門之變到底是怎麼回事?李賢說:陛下,這說法就不對。景皇帝病重,又沒兒子,天下人本來就盼著您複位,您根本不用搞政變。石亨他們是為了自己邀功,才編造出這些事。朱祁鎮恍然大悟,下令以後不許再提二字,還為被冤殺的大臣平反。
他做的最讓人點讚的一件事,是廢除了製度。明朝自朱元璋起,皇帝去世後,沒有生育的妃嬪要被迫殉葬,太殘忍了。朱祁鎮臨終前留下遺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複為。就憑這一點,他就比不少明朝皇帝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一件事,能看出他的人情味。當年他被俘虜時,有個叫袁彬的錦衣衛一直跟著他,陪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後來袁彬被曹吉祥陷害,關進監獄。朱祁鎮聽說後,親自去監獄看他,還把他放了出來,官複原職。他說:袁彬對我有恩,誰也不能害他。
當然,他的糊塗勁兒偶爾還會發作。比如他重用太監曹吉祥,差點鬨出叛亂;又比如他聽信讒言,把一些正直的大臣貶斥。但總體來說,天順年間的朝政還算平穩,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天順八年1464年),朱祁鎮病重,他召來兒子朱見深後來的憲宗),囑咐道:我死了以後,錢皇後要跟我合葬。還反複叮囑兒子要善待百姓,任用賢臣。這年正月,朱祁鎮去世,年僅三十八歲。
朱祁鎮的一生,實在太難評價了。
他乾過荒唐事:寵信王振,導致土木堡之變,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自己成了俘虜,差點讓明朝滅亡。《明史》裡說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這評價夠狠,直接把鍋扣在了他和王振頭上。
他也乾過暖心事:廢除殉葬,釋放了被朱元璋囚禁了五十多年的建文帝後代,對身邊人重情重義。尤其是錢皇後,他知道自己死後皇後可能受委屈,特意在遺詔裡安排好一切,這份夫妻情分,在帝王家實屬難得。
他不是個好皇帝,沒有雄才大略,甚至有點昏庸;但他也不是個壞人,本性不算壞,隻是容易被人忽悠,經曆了大起大落後,也懂得了反思。就像一個普通人,年輕時犯了錯,摔了跟頭,老了才明白道理,可惜為時已晚。
有人說他是,有人說他本性善良。或許,他隻是一個被推上龍椅的普通人,沒有駕馭天下的能力,卻不得不承擔帝王的責任。他的一生,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人性的複雜,也照出了皇權的冰冷。
參考《明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