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明思宗朱由檢:嘔心瀝血為社稷,可憐煤山一根繩!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23章 明思宗朱由檢:嘔心瀝血為社稷,可憐煤山一根繩!

第223章 明思宗朱由檢:嘔心瀝血為社稷,可憐煤山一根繩!(1 / 2)

紫禁登基承爛局,宵衣旰食,欲挽狂瀾去。

誅宦平冤親政事,奈何天不隨人許。

外患內憂無斷處,良將難留,糧草空如縷。

煤山孤魂悲日暮,江山易主誰能訴?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紫禁城的空氣裡飄著一股說不出的壓抑。剛滿二十三歲的天啟帝朱由校,在乾清宮龍床上咽了氣——這位愛做木工活的皇帝,一輩子沒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把大明折騰得隻剩半條命,臨終前,他拉著弟弟朱由檢的手,斷斷續續說了句:“吾弟當為堯舜”。

這話聽著是囑托,實則是把一個燙手山芋扔給了朱由檢。

彼時的朱由檢,還是個十七歲的信王。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軌跡跟“皇帝”二字半毛錢關係沒有——天啟帝有兒子雖然沒活下來),按規矩輪不到他;再者,魏忠賢把持朝政,朝堂上到處是閹黨親信,他平日裡連王府大門都不敢多出,生怕被魏忠賢盯上。可現在,哥哥沒了,皇位砸到了他頭上,他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明史·莊烈帝本紀》裡寫“天啟七年八月,熹宗崩,無嗣,遺詔召王入繼大統”,短短一句話,藏著朱由檢的茫然與無奈。當太監們簇擁著他走進乾清宮,看著哥哥冰冷的遺體,再看看殿外虎視眈眈的魏忠賢黨羽,他甚至不敢坐下——怕椅子上有機關,不敢喝水——怕茶水有毒,連夜把自己帶來的乾糧拿出來啃,就這麼熬了一整夜。

登基那天,朱由檢穿著不合身的龍袍,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看著底下黑壓壓的大臣,腿肚子都在打顫。可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個能躲在王府裡讀書的信王,而是大明的崇禎帝,要扛起這個千瘡百孔的江山。

此時的大明,早就不是朱元璋、朱棣時代的模樣了:

朝堂上,魏忠賢的閹黨一手遮天,東林黨被打壓得奄奄一息,大臣們要麼依附閹黨混日子,要麼明哲保身不敢說話,沒人真正關心國事;

地方上,旱災、蝗災連年不斷,陝西、河南等地的老百姓吃樹皮、啃草根,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狀,流民遍地都是,農民起義的火苗已經燒了起來;

邊境上,後金的鐵騎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帶領下,一次次突破長城,搶了就跑,遼東的土地丟了一大半,明軍根本擋不住;

國庫更是空得能跑老鼠,萬曆、天啟兩朝揮霍無度,加上連年打仗,朝廷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士兵們餓得直罵娘,逃跑的比打仗的還多。

有個老臣私下裡跟朱由檢說:“陛下,現在的大明,就像一棟快塌的房子,外麵下著大雨,裡麵還著著火,您要是想修,難啊!”朱由檢聽完,沒說話,隻是攥緊了拳頭——他不信命,他覺得隻要自己努力,總能把這棟“房子”修好。

朱由檢剛登基的時候,魏忠賢根本沒把這個毛頭小子放在眼裡。在魏忠賢看來,崇禎跟天啟一樣,都是可以被他操控的傀儡——他手裡有閹黨,有東廠、錦衣衛,朝堂上到處是他的人,崇禎要是敢不聽話,他有的是辦法收拾。

一開始,魏忠賢還想試探崇禎。他故意遞上奏折,說自己“年老體弱,想辭掉東廠提督的職位”,其實是想看崇禎的反應。崇禎心裡恨得牙癢癢,可表麵上卻笑著說:“廠公是父皇天啟帝)留下的重臣,朕還需要廠公輔佐,怎麼能讓你走呢?”不僅沒同意,還賞了魏忠賢不少金銀珠寶。

魏忠賢一看,覺得崇禎果然好拿捏,就更加放肆了。他的黨羽們也跟著起哄,有的給魏忠賢建“生祠”活著的時候建的祠堂),有的甚至喊魏忠賢“九千歲”,比崇禎這個“萬歲”還風光。有個叫崔呈秀的閹黨成員,更是直接在朝堂上替魏忠賢發號施令,根本不把崇禎放在眼裡。

可崇禎不是天啟,他表麵上裝慫,暗地裡卻在偷偷布局。他知道,要收拾魏忠賢,不能硬來——閹黨勢力太大,要是打草驚蛇,自己可能先被乾掉。他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穩住魏忠賢,麻痹閹黨。崇禎不僅不反對魏忠賢的黨羽建生祠,甚至還親自去生祠裡祭拜當然,心裡罵了一萬遍);魏忠賢推薦的官員,他大多照批不誤;閹黨成員犯錯,他也隻是輕描淡寫地批評幾句,不深究。魏忠賢和他的黨羽們漸漸放鬆了警惕,覺得崇禎真的是個“軟柿子”。

第二步,悄悄提拔親信,收集證據。崇禎把自己在信王府時的太監王承恩提拔為司禮監秉筆太監,讓他負責宮裡的安全,監視魏忠賢的動向;他還秘密召見那些被閹黨打壓的東林黨大臣,比如錢謙益、劉鴻訓等人,讓他們收集魏忠賢及其黨羽的罪證——貪汙受賄的賬本、陷害忠良的奏折、私下勾結外敵的書信,隻要能扳倒魏忠賢的,越多越好。

第三步,抓住時機,一擊致命。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一月,崇禎覺得時機成熟了。他先是找了個借口,把魏忠賢的頭號黨羽崔呈秀革職查辦,崔呈秀知道自己沒活路,在家中自殺。崔呈秀一死,閹黨成員慌了神,紛紛開始撇清自己跟魏忠賢的關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趁熱打鐵,讓大臣們遞奏折彈劾魏忠賢。一開始,大臣們還不敢太直白,隻敢說魏忠賢“專權跋扈,應該收斂”,後來見崇禎態度堅決,膽子就大了起來,有人直接列舉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說他“謀害先帝、陷害忠良、貪汙軍餉、私通後金”,條條都是死罪。

魏忠賢這才慌了,他跑到崇禎麵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想要求饒。可崇禎這次沒再裝了,他冷冷地看著魏忠賢,說:“你犯下的罪,罄竹難書,朕念你是先帝舊臣,不殺你,你自己去鳳陽守皇陵吧。”

魏忠賢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可他還不死心,離開北京的時候,帶了幾百個親信,幾十車金銀珠寶,一路上依舊擺著“九千歲”的架子。崇禎得知後,龍顏大怒,下旨讓錦衣衛去追魏忠賢,要把他押回北京治罪。魏忠賢在半路上聽到消息,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在客棧裡上吊自殺了。

《明史·宦官傳》裡記載:“崇禎元年二月,命戍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魏忠賢死後,崇禎下令把他的屍體剁成肉醬,腦袋掛在河間府的城樓上示眾,閹黨成員也被一網打儘——有的被處死,有的被流放,有的被革職,囂張了多年的閹黨終於垮台了。

十七歲的崇禎,用一場漂亮的“反殺”,除掉了魏忠賢這個毒瘤,讓大臣們看到了他的決心和能力。朝堂上一片歡呼,大臣們紛紛說:“大明有救了,陛下是堯舜之君!”崇禎自己也很得意,覺得自己邁出了拯救大明的第一步。可他不知道,除掉魏忠賢隻是開始,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麵等著他。

除掉魏忠賢後,崇禎把目光投向了遼東——後金的威脅一天不除,大明就一天不得安寧。可此時的遼東,明軍已經被打得沒了士氣,將領們要麼貪生怕死,要麼互相拆台,沒人能扛起抗金的大旗。

就在崇禎發愁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袁崇煥。

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進士,本來是個文官,可後金崛起後,他主動請纓去遼東打仗,成了一名“文官帶兵”的將領。在遼東期間,他修築了寧遠城,還在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的寧遠之戰中,用紅衣大炮打敗了努爾哈赤,讓後金軍隊第一次嘗到了慘敗的滋味,史稱“寧遠大捷”。

可後來,袁崇煥因為得罪了魏忠賢,被魏忠賢的黨羽陷害,辭官回了老家。崇禎知道袁崇煥的本事,就下旨把他召回北京,親自在平台召見他。

平台召對的時候,崇禎問袁崇煥:“袁愛卿,遼東的事,你有什麼辦法嗎?多久能把後金打退,收複失地?”

袁崇煥當時信心滿滿,拍著胸脯說:“陛下放心,隻要給臣足夠的兵權、軍餉和糧草,臣保證五年之內,收複遼東所有失地,把後金趕回老巢!”

崇禎一聽,高興得不行,當場就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把遼東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他,還賞賜了他尚方寶劍,說:“袁愛卿,朕把遼東交給你了,你可以便宜行事,要是有將領不聽指揮,你可以先斬後奏!”

《明史·袁崇煥傳》裡記載:“崇禎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煥入都,帝召見平台,慰勞甚至,谘以方略。崇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複。’帝曰:‘複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

可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其實是個“畫餅”。他心裡清楚,以大明當時的實力,彆說五年收複遼東,能守住現有的城池就不錯了——明軍戰鬥力差,軍餉不足,士兵逃亡嚴重,而後金軍隊驍勇善戰,還控製了遼東的大片土地。他之所以說“五年平遼”,一是想讓崇禎放心,二是想拿到更多的資源。

袁崇煥到了遼東後,確實做了不少事:他整頓軍紀,把那些貪生怕死的將領革職,提拔了祖大壽、趙率教等有能力的將領;他加固城池,補充武器,尤其是紅衣大炮,讓寧遠、錦州等城池成了後金軍隊難以攻克的堡壘;他還安撫百姓,鼓勵流民開墾荒地,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

一開始,效果還不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軍進攻錦州,袁崇煥派祖大壽率軍支援,在錦州城外與後金軍展開激戰,最後打退了後金軍,史稱“寧錦大捷”。消息傳到北京,崇禎很高興,又賞賜了袁崇煥不少金銀珠寶。

可皇太極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袁崇煥不好對付,就改變了策略——不打遼東的堅城,而是繞過山海關,從蒙古草原南下,進攻北京。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領十萬大軍,繞過山海關,突破長城,直逼北京。

北京城裡一片恐慌,崇禎也慌了,趕緊下令讓袁崇煥率軍回師救援。袁崇煥接到命令後,率軍星夜兼程,趕到北京城外,在廣渠門、左安門等地與後金軍展開激戰,總算把後金軍擋在了城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使出了“反間計”。他故意讓兩個被俘的明朝太監聽到“袁崇煥與後金勾結,想獻出北京”的假消息,然後又故意把這兩個太監放了回去。這兩個太監回到北京後,趕緊把聽到的消息告訴了崇禎。

崇禎本來就多疑,加上之前袁崇煥“五年平遼”的承諾沒兌現,還有人彈劾袁崇煥“擁兵自重,不遵聖旨”,他立馬就信了太監的話,認為袁崇煥真的背叛了大明。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崇禎以“議餉”為由,把袁崇煥召進皇宮,然後下令把他抓起來,關進了詔獄。大臣們紛紛為袁崇煥求情,說“袁崇煥是忠臣,他不可能背叛大明,陛下一定是誤會了”,可崇禎根本不聽。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崇禎下旨,把袁崇煥淩遲處死。淩遲是最殘忍的刑罰,要把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一共要割三千多刀。袁崇煥被處死那天,北京城裡的老百姓不知道真相,還以為他是叛徒,紛紛衝上去搶他的肉吃,場麵慘不忍睹。

袁崇煥死後,遼東的明軍徹底沒了主心骨,祖大壽等將領心灰意冷,有的甚至投降了後金。崇禎親手毀掉了自己的“救命稻草”,遼東的局勢變得更加糟糕。多年後,當崇禎知道袁崇煥是被冤枉的,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可一切都晚了——大明再也沒有像袁崇煥這樣能扛得起抗金大旗的將領了。

除掉魏忠賢,殺了袁崇煥,崇禎本以為能喘口氣,可沒想到,麻煩越來越多,簡直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先說外患。袁崇煥死後,皇太極更加肆無忌憚。他不僅經常率軍進攻遼東、河北等地,還在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清”,正式跟大明分庭抗禮。清軍先後五次繞過山海關,進入中原地區,搶了大量的人口、糧食和財物,甚至還打到了山東,攻占了濟南,俘虜了德王朱由樞。


最新小说: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 混沌神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