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清高宗乾隆:“康乾盛世”安社稷,文治武功任評說!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29章 清高宗乾隆:“康乾盛世”安社稷,文治武功任評說!

第229章 清高宗乾隆:“康乾盛世”安社稷,文治武功任評說!(1 / 2)

康乾盛世續華章,弘曆登基綻曙光。

寬政仁和安社稷,武功赫赫拓封疆。

編書立典千秋業,寵佞藏奸百弊彰。

禪位歸休餘韻在,興衰功過任評量。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在那雍親王府邸之中,一聲清脆的啼哭,打破了府邸的寧靜,弘曆誕生了。他的父親是彼時的雍親王胤禛,母親則是鈕祜祿氏。這孩子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聰慧,仿佛天生就帶著一股靈動之氣,在王府的眾多子嗣之中,猶如鶴立雞群。

胤禛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先後為弘曆延請了庶吉士福敏、署翰林院掌院學士朱軾、徐元夢、翰林院編修蔡世遠等一眾名士,為他講授儒家經典及曆史典籍。在這些名師的悉心教導之下,弘曆如同一棵茁壯成長的樹苗,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他天資聰慧,對知識的領悟力遠超常人,總是能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僅僅12歲以前,就已“熟讀四書,背誦不遺一字”,讓一同學習的弟弟弘晝時常落在後麵。這些名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塑造了弘曆深厚的學識,更對他的性格、誌向、愛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多年以後,弘曆曾評價說,自己“於軾得學之體,於世遠得學之用,於福敏得學之基”,足見這些老師在他心中的分量。

康熙六十一年春天,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康熙帝駕臨胤禛的圓明園賞花,這一次偶然的相聚,讓12歲的弘曆走進了康熙帝的視線。康熙帝初見弘曆,便被他那聰慧的模樣和不凡的氣質所吸引,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這位閱人無數的帝王,心中湧起一股彆樣的喜愛之情,當即決定將弘曆帶回宮中養育。從那以後,祖孫二人幾乎形影不離。康熙帝不僅親自教導弘曆讀書識字,還讓他跟隨皇二十一子允禧學習弓箭,跟隨皇十六子允祿學習火器。在皇家的精心培養下,弘曆的騎射本領日益精湛,他的身姿在獵場上愈發矯健,眼神中也多了幾分堅毅與自信。

這一年的木蘭秋獮,成為了弘曆人生中的又一個高光時刻。康熙帝帶著弘曆來到永安莽喀圍場打獵,康熙帝一箭射倒一隻熊後,興致勃勃地命弘曆再射,想看看孫兒的膽量與技藝。弘曆毫不畏懼,迅速上馬,然而,意外卻突然發生。那隻已經倒地的熊竟然突然立起,張牙舞爪地撲向弘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弘曆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沉著,他穩穩地控住馬匹,巧妙地避開了熊的攻擊。康熙帝看到這一幕,心中滿是讚賞,他深知,這個孫兒有著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日後必成大器,不禁感歎道:“是命貴重,福將過予”,認為弘曆的福氣將會超過自己。

康熙帝的格外寵愛,如同為弘曆的未來鋪就了一條金色的道路,為他日後被立為儲君埋下了重要的伏筆。多年後,雍正帝傳位給弘曆的詔書中還曾提到:“聖祖仁皇帝於諸孫之中最為鐘愛,撫育宮中,恩逾常格。”可見,康熙帝的這一偏愛,對弘曆的命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雍正帝即位後,秘密立儲的大幕悄然拉開。雍正元年,弘曆的名字被寫入傳位詔書,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儘管名義上是秘密立儲,但雍正帝的一些行為卻隱隱透露出對弘曆的青睞。這一年正月的祈穀禮,是雍正帝正式登基後的重要典禮,結束後,雍正帝單獨召見弘曆,賜予他祭祀中的胙肉。

這胙肉看似普通,實則意義非凡,在古代祭祀文化中,能得到祭祀後的胙肉,是一種特殊的榮耀,這無疑是雍正帝對弘曆的一種特殊暗示。同年年底,康熙帝逝世一周年,按照常理,雍正帝本應親自前往景陵祭拜,但他卻命弘曆代自己前去。這一安排,讓朝中大臣們心中都有了猜測,也讓弘曆在眾人眼中的地位愈發特殊。此外,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早年位份並不高,但雍正帝登基後,她先是被封為熹妃,隨後又進封熹貴妃,位份僅在皇後之下,高於其他皇子的生母。這一係列的舉動,都讓弘曆在皇位繼承的道路上,逐漸占據了優勢地位。

雍正十一年,弘曆迎來了人生的又一個重要時刻,他被封為和碩寶親王。從這以後,他開始頻繁地奉命主持祭陵、祭孔、祭社稷等重大祭祀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是對他身份地位的認可,更是對他能力的一種鍛煉。雍正十三年,貴州苗民為反對改土歸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政府。雍正帝命弘曆與弘晝、鄂爾泰等人共同辦理苗疆事務,這是弘曆第一次真正接觸實際政治。在處理苗疆事務的過程中,弘曆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冷靜的決策能力,他認真聽取各方意見,積極參與謀劃,雖然年輕,但卻有著老成的政治眼光,為日後登基治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圓明園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壓抑的氣氛。雍正帝在處理政務時偶感不適,起初眾人並未太過在意,然而,到了二十二日深夜,雍正帝的病情卻突然加劇。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重臣應召匆匆進入寢宮,他們的臉上滿是焦急與憂慮。二十三日子時,雍正帝在眾人的悲痛與不舍中離開了人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關鍵時刻,鄂爾泰、張廷玉當機立斷,提議總管太監取出雍正十年藏於圓明園的傳位詔書。弘曆得知消息後,迅速趕到,他神情莊重,緩緩跪地,接過詔書,跪拜受命。隨後,弘曆宣布遵雍正帝遺旨,任命莊親王、果親王、鄂爾泰、張廷玉為輔政大臣。這幾位大臣都是朝中的元老重臣,他們在雍正帝時期就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又成為輔佐弘曆的重要力量。

九月三日,太和殿上莊嚴肅穆,弘曆正式即皇帝位於此,以明年為乾隆元年。新帝登基,天下矚目,人們都在期待著這位年輕的皇帝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變化。

弘曆一登基,便提出了“寬嚴相濟”的施政方針,這一方針猶如一陣春風,吹進了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心中。他深知,康熙帝時期崇尚“寬”,但到了晚年,由於臣下“奉行不善”,導致出現了很多弊端;雍正帝即位後,為了整治這些弊端,不得不采取“嚴”的政策,但臣下們卻誤解了雍正帝的本意,以為皇帝本心嚴厲,結果又造成了政令繁苛的局麵。如今自己登基,必須要修正這些問題,找到一個平衡的治國之道。他巧妙地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為政方針統一起來,認為隻是因時製宜的具體手段不同,這樣既為自己改變雍正帝的一些政策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又避免了“違反祖製”的嫌疑,展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在“寬嚴相濟”的指導思想下,弘曆大力推行仁政,與民休息。即位當年,他便大手一揮,免去了雍正十二年以前百姓所欠的錢糧。這一舉措,讓無數百姓歡呼雀躍,他們感受到了新皇帝的仁慈與關懷。此後,弘曆又陸續減輕了多項農業和商業賦稅,讓百姓的生活壓力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同時,他對雍正帝時期一些過於嚴苛的政策進行了調整,改革了耗羨歸公、攤丁入畝、墾田升科中的弊端,停止了清丈土地、契紙契根法、營田水利等多項不合理政策。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逐漸變得安穩,社會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的緩和。

弘曆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他積極興修水利,開展了浙江海塘、黃河治理等多項重大水利工程。浙江海塘關乎沿海地區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多年來一直存在隱患。弘曆親自過問工程進展,調配人力物力,確保海塘工程順利進行。在治理黃河時,他廣納賢才,聽取各方意見,采用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法,使得黃河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製。這些水利工程的實施,不僅保障了農業生產,也為國家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傳統的輕商思想不同,弘曆十分重視商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他清楚地認識到,商業的繁榮能夠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於是,他有計劃地采取措施,禁止官府勒索商人,保護商業資本的發展。他鼓勵商人開展貿易活動,為商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他的支持下,商業活動日益活躍,各地的集市貿易蓬勃發展,城市中的商業街區也變得熱鬨非凡,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除了經濟方麵的舉措,弘曆在吏治上也下足了功夫。他重視官員選拔,通過京察大計等形式對官員進行嚴格考核,對官吏不稱職的考核標準進行了細致的規定,一旦發現官員貪汙腐敗,絕不姑息,嚴加懲治。對於王室宗親,為了避免宗室乾政的弊端,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其徹底排斥在最高權力機構之外,從此形成了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的製度,這一製度相沿近120年,有效地維護了朝廷的政治穩定。

然而,在乾隆初年的朝堂之上,存在著兩大政治集團,分彆是以鄂爾泰為首的滿族官員集團和以張廷玉為首的漢族官員集團。這兩大集團之間矛盾重重,經常產生衝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滿漢官僚之間的矛盾。弘曆身處兩黨之間,猶如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和分裂。但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采取抑製手段,不讓一派打壓另一派,努力保持著兩黨之間的平衡。他巧妙地利用兩黨之間的矛盾,讓他們相互製約,從而達到鞏固自己統治的目的。後來,隨著鄂爾泰的去世和張廷玉的致仕,弘曆抓住時機,通過一係列手段,逐漸清除了鄂張兩黨的勢力,徹底掌控了朝堂局勢。

乾隆六年正月十三,紫禁城的朝堂之上,氣氛熱烈而莊重。弘曆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堅定,緩緩開口宣布:“朕今年進木蘭行圍。”這一決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眾人紛紛議論,有人讚賞皇帝的英明決策,認為這是恢複祖宗舊製,彰顯國威的好機會;也有人心存疑慮,擔心行圍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弘曆心意已決,他深知木蘭秋獮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一次圍獵活動,更是一次軍事檢閱和演習,對於提高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製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木蘭”,滿語意為“哨鹿”,多在秋天舉行,所以稱為木蘭秋獮。這一活動以圍獵為名義,實則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在曆次木蘭秋獮活動中,弘曆總是親作表率,他身著戎裝,騎著一匹矯健的駿馬,穿梭在山林之間,展現出了高超的騎射技藝。他的身影在獵場上顯得格外英姿颯爽,讓隨行的將士們心生敬佩。在圍獵過程中,弘曆不僅注重對獵物的捕殺,更注重對軍隊的指揮和調度。他會根據地形和獵物的分布情況,合理地安排軍隊的陣型,下達精準的指令,讓整個圍獵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這些實戰演練,八旗軍士們逐漸熟悉了塞外的地理環境,提高了戰鬥技能,他們的協作能力和戰鬥意誌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木蘭秋獮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演習,更是弘曆與蒙古王公貴族增進交流的重要契機。每次秋獮,弘曆都會邀請蒙古王公貴族一同參加,他們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烤羊肉,喝著香醇的馬奶酒,暢談著草原上的風土人情和國家大事。在這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弘曆向蒙古王公貴族展示了清朝的強大實力和友好態度,同時也了解了他們的需求和想法。通過這種方式,弘曆加強了對蒙古地區的巡視和震懾,密切了邊疆地區和中央政府的關係,使得多民族統一國家更加安定團結。在木蘭秋獮的影響下,蒙古地區對清朝的歸屬感越來越強,邊疆地區的局勢也更加穩定,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雍正年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本意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促進民族融合。然而,由於官府在執行過程中濫征錢糧,激起了貴州地區苗民的強烈反抗。這場苗亂如同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迅速蔓延開來,給當地的社會秩序和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在即位前,弘曆就奉雍正帝之命參與辦理苗疆事務,登基後,他更是將平定苗亂視為“目前第一要務”。當時的朝堂上,對於如何處理苗疆問題,大臣們意見不一。有的主張停止“改土歸流”,甚至放棄苗疆,認為這樣可以避免更多的衝突和損失;而弘曆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深知苗疆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絕不能輕易放棄。經過深思熟慮,弘曆力排眾議,堅持出兵平亂。他任命湖廣總督張廣泗為貴州巡撫,總理苗疆事務,賦予他全權處理苗疆事務的權力。

為了規範清軍紀律,避免不必要的殺戮,弘曆特意下令禁止清軍濫殺無辜,提倡以德濟威,爭取民心。他深知,單純的武力鎮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隻有贏得苗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實現苗疆的長治久安。張廣泗接到命令後,深知責任重大,他精心製定作戰計劃,充分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對苗民起義軍進行了有力的打擊。同時,他也嚴格執行弘曆的命令,儘量避免傷害無辜苗民,對於投降的苗民,給予寬大處理。

在清軍的強大攻勢下,苗民起義軍逐漸陷入困境。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戰鬥,乾隆三年,張廣泗終於平定了整個苗疆。弘曆得知消息後,心中十分欣慰,他下令“永除苗賦”,並奉行“以苗治苗”的政策。在當地的爭訟處理上,按照苗例辦理,不必一概以官法處理,充分尊重了苗民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同時,弘曆還對派往苗疆的官吏進行了嚴格審核,確保他們能夠公正廉潔地為苗民服務。為了改善苗民的生活條件,他在貴州推行屯田製度,讓苗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能夠安居樂業。這些措施的實施,弱化了苗疆的社會矛盾,減輕了苗民的負擔,使得苗疆地區在之後的近60年時間裡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瞻對,這個位於四川省西部邊疆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宛如一顆神秘的明珠,卻也隱藏著諸多不安定因素。當地部落處於原始社會狀態,民風極為強悍,由於地處交通要道,經常發生聚眾搶劫行旅的事件,那些劫匪被稱為“夾壩”。過往的商人和行人常常談之色變,這片地區也因此成為了西南地區的一個治安難題。

乾隆九年,一支途經瞻對的小股官兵竟然也遭到了搶劫,這一事件引起了弘曆的高度重視。堂堂大清官兵,竟然在自己的領土上被劫匪搶劫,這簡直是對朝廷威嚴的公然挑釁。弘曆拍案而起,決心要徹底解決瞻對的問題。

乾隆十年四月,弘曆果斷命川陝總督慶複出兵進剿瞻對。慶複接到命令後,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調集兵馬,製定作戰計劃。他深知瞻對地區地勢複雜,部落眾多,想要平定並非易事。然而,在弘曆的嚴令和期望下,他隻能勇往直前。

清軍進入瞻對地區後,麵臨著諸多困難。高原地區的惡劣環境讓許多士兵出現了高原反應,戰鬥力大打折扣;當地部落的抵抗也十分頑強,他們熟悉地形,常常利用山林和峽穀進行伏擊。但是,清軍並沒有退縮,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強大的戰鬥力,與當地部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經過一年的艱苦作戰,清軍終於取得了勝利,平定了瞻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這場勝利卻留下了一個隱患。下瞻對首領班滾在清軍的圍剿下,竟然成功逃脫。慶複為了早日結束戰事,向弘曆報稱班滾燒死於戰火之中,屍體難以辨認。弘曆雖然對此心存疑慮,但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也隻能同意班師。戰後,弘曆對瞻對實行了一係列加強管轄和巡查的政策,嚴禁搶劫行為,這使得該地區迎來了長期的穩定。但班滾的逃脫,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為日後的危機埋下了伏筆。他的存在,讓鄰近土司對中央政府的實力產生了懷疑,間接推動了第一次金川之役的爆發。

大小金川,這片位於大渡河上遊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宛如一塊美麗卻又充滿紛爭的土地。這裡的部落之間曆來衝突不斷,矛盾錯綜複雜。乾隆十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野心勃勃,他發兵襲取小金川,並多次進攻鄰近土司,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四川巡撫紀山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兵彈壓,然而,他低估了莎羅奔的實力和金川地區的複雜地形,清軍初戰失利,這讓朝堂上下一片嘩然。

弘曆意識到,金川雖小,但地理位置關鍵,若任由莎羅奔囂張,不僅會破壞西南邊疆的穩定,還可能引發其他土司的效仿,動搖朝廷對該地區的統治。於是,他決定再次啟用張廣泗——這位在平定苗疆中立下大功的老將,命其為川陝總督,前往金川平叛。

張廣泗抵達金川後,才發現事情遠比想象中棘手。金川地區山高穀深,土司們利用險峻的地形修建了大量戰碉,這些碉樓依山而建,高達數十米,牆體堅固,易守難攻,堪稱天然的防禦工事。清軍的火炮對其難以造成實質性損傷,士兵們仰攻時更是暴露在對方的火力之下,傷亡慘重。

更讓張廣泗頭疼的是,當地土司之間關係盤根錯節,時而聯合抗清,時而互相攻伐,清軍很難摸清他們的真實動向。莎羅奔更是狡猾,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斷襲擾清軍,讓張廣泗的大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戰局僵持不下,消息傳到京城,弘曆的耐心也逐漸耗儘。


最新小说: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 混沌神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