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齊宣王:問政孔孟儒法道,西摧強魏揚威名!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10章 齊宣王:問政孔孟儒法道,西摧強魏揚威名!

第10章 齊宣王:問政孔孟儒法道,西摧強魏揚威名!(1 / 1)

稷下學宮客似雲,濫竽充數也容身。

問政孟子空嗟歎,見顏斶始悟貴民。

西摧強魏揚威名,北救燕邦顯義仁。

一生功過誰評說?留與青史笑或顰。

齊宣王田辟疆,這名字聽著就挺有氣勢,跟他那一輩子跟魏國死磕的老爹齊威王比,開局可算有點驚險刺激。

齊威王晚年,齊國宗室跟菜市場搶攤位似的,都盯著那把龍椅。按說田辟疆是嫡子,繼位本該順理成章,可架不住他那幾個兄弟跟打了雞血似的,天天在老爹麵前表現。有回齊威王生病,老三田嬰愣是抱著藥罐子在床邊守了三天三夜,差點把自己熬成藥渣,那演技,放現在高低得拿個影帝。

田辟疆呢?他沒跟著湊這熱鬨,天天要麼去稷下學宮跟老頭們嘮嗑,要麼帶著人在臨淄城外打獵,活脫脫一個佛係皇子。有人勸他:公子,再不上點心,龍椅就成彆人的了!他倒好,擺擺手說:該是我的跑不了,不是我的搶不來,急啥?

沒想到這招以靜製動還真管用。齊威王看著幾個兒子為了皇位快打起來了,反而覺得田辟疆沉穩。臨死前,老爺子拉著田辟疆的手說:齊國這攤子交給你,彆學你那幾個兄弟,眼睛就盯著眼前這點東西。公元前320年,齊威王駕崩,田辟疆順利繼位,成了齊宣王。

剛坐上龍椅那會兒,滿朝文武都在嘀咕:這新老板看著不像能打架的,怕是鎮不住場子。畢竟當時的戰國江湖,秦國正忙著掃黑除惡擴張領土),魏國雖然剛被齊威王揍過,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更是仗著人多勢眾,天天在南邊耀武揚威。齊宣王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得乾點實事,不然這的頭銜,可能還沒捂熱就得易主。

齊宣王乾的第一件漂亮事,就是把稷下學宮打造成了戰國版雙一流大學。

這稷下學宮是他爺爺齊桓公田午創辦的,相當於齊國的人才儲備庫。到了齊威王時期,雖然也招了些人,但規模不大。齊宣王一上台,直接下了道命令:天下有本事的人,不管你是儒家、道家還是法家,隻要來齊國,管吃管住還給錢,想罵我兩句隻要有道理,絕不追究!

這政策一出來,各國學者跟趕廟會似的往臨淄跑。孟子來了,荀子來了,就連整天琢磨白馬非馬的公孫龍,也帶著弟子投奔過來。最多的時候,稷下學宮光級彆的學者就有上千人,學生更是不計其數。齊宣王每天處理完政務,就往學宮跑,跟這幫人天南海北地聊,有時候聊到興頭上,還會留大家在宮裡吃飯,場麵那叫一個熱鬨。

有回孟子跟他聊,說:大王要是能施行仁政,天下諸侯都會來朝拜您。齊宣王聽得眼睛發亮,趕緊問:那您說說,這仁政具體咋搞?孟子掰著手指頭說:少打仗,輕賦稅,讓老百姓好好種地,學校裡多教點孝悌忠信......齊宣王越聽越覺得有道理,拍著大腿說:先生說得對!回頭我就安排!可轉頭一碰到打仗的事,早把孟子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過齊宣王也不是來者不拒。有個叫淳於髡的學者,一天之內給他推薦了七個賢士。齊宣王有點懷疑:你這一天就找七個能人,怕不是糊弄我吧?淳於髡嘿嘿一笑:大王您看,鳥要是同類,總能聚到一塊兒;獸要是同類,也總在一塊兒跑。我淳於髡就是個賢人,找幾個feo還不容易?齊宣王一聽樂了,全給安排了官職。

這稷下學宮不僅幫齊國網羅了人才,還成了齊國的文化名片。彆的國家一提齊國,都說:人家那兒不光有錢有兵,還有文化,得敬重著點。齊宣王這波操作,算是把軟實力玩明白了。

齊宣王這人,優點不少,缺點也挺明顯,比如有點愛麵子,還喜歡搞點形式主義。

最有名的就是濫竽充數這事兒。他特彆喜歡聽吹竽,還得是三百人一起吹,覺得這樣才有排麵。有個叫南郭先生的,壓根不會吹竽,見有機可乘,就混進了樂隊。每次演奏,他都裝作很投入的樣子,鼓著腮幫子晃腦袋,混在人群裡濫竽充數。齊宣王也沒細看,反正人多熱鬨,工資照發不誤。直到後來齊湣王繼位,人家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這才露了餡,連夜卷鋪蓋跑路了。這事兒後來成了笑話,不過也說明齊宣王有時候確實有點抓大放小,容易被表麵現象迷惑。

但你要說他完全糊塗,也不對。有回一個叫顏斶的隱士被請到宮裡,齊宣王坐在龍椅上,大大咧咧地說:顏斶,過來!換作彆人,早就顛顛地跑過去了,可顏斶站在原地沒動,反而說:大王,您過來!

旁邊的大臣們嚇壞了,指著顏斶罵:你膽子也太大了!大王叫你過來,你還敢叫大王過去?顏斶不急不慢地說:我要是過去,那是我趨炎附勢;大王要是過來,那是他尊重賢士。您說,是讓大王落個尊重賢士的名聲好,還是讓我落個趨炎附勢的名聲好?

齊宣王臉一下子就紅了,心裡有點不爽,但又覺得這話有道理。他歎了口氣說:先生說得對,是我錯了。您要是肯留下來輔佐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出門還有車坐,咋樣?顏斶擺擺手:我還是回我的鄉下吧,晚吃不如早吃踏實,步行不如坐車自在,清靜日子過著舒坦。說完,真就轉身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齊宣王愣在那兒半天,後來對大臣們說:這顏斶是個有骨氣的人啊,咱們以前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從那以後,他對有本事的人,確實多了幾分尊重,不像以前那樣隻看重排場了。

光有文化不行,戰國江湖,拳頭硬才是硬道理。齊宣王在打仗這事上,雖然不如他爹齊威王那麼猛,但也乾了幾件露臉的事。

當時魏國雖然元氣大傷,但還霸占著趙國的邯鄲,時不時欺負一下周邊小國。趙國打不過魏國,就來齊國求救。齊宣王召集大臣開會,有人說:彆管閒事,免得得罪魏國。田忌就是跟孫臏搭檔的那位)說:必須管!魏國要是太強了,next就該欺負咱們了。齊宣王拍板:

他派田忌和孫臏率軍救趙。孫臏這老狐狸,不直接去邯鄲,反而帶著人直奔魏國都城大梁。魏軍主帥龐涓一聽老家被圍,趕緊從邯鄲撤軍回援,結果在桂陵被齊軍打了個埋伏,輸得一塌糊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齊宣王接到捷報,高興得在宮裡擺了三天宴席,連平時舍不得喝的好酒都拿出來了。

後來魏國又跟韓國掐了起來,韓國也來求齊國幫忙。齊宣王又派孫臏出馬。孫臏故技重施,先是按兵不動,等魏韓兩國打得兩敗俱傷了,才率軍出擊。這一次,齊軍在馬陵道設下埋伏,不光打敗了魏軍,還把魏國太子申給俘虜了,龐涓也自殺了。經此一役,魏國徹底失去了霸主地位,齊國成了東方的扛把子。

最讓齊宣王得意的,是救燕國那回。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燕王噲腦子一抽,居然把王位禪讓給了大臣子之,太子平不服,帶著人造反,燕國一下子亂成了一鍋粥。旁邊的中山國趁機占了燕國不少地盤,齊國大臣們都勸齊宣王:燕國亂了,正是咱們擴張的好機會!

齊宣王一開始有點猶豫,怕落下趁火打劫的名聲。後來孟子勸他:燕國老百姓現在正受苦呢,您去討伐亂臣賊子,就像救他們於水火,他們會歡迎您的。齊宣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派匡章率軍討伐燕國。

齊軍一到燕國,還真跟孟子說的似的,燕國老百姓提著酒肉來迎接,有的還主動給齊軍帶路。齊軍沒費多大勁就平定了燕國之亂,殺了子之和燕王噲。齊宣王這下飄了,想把燕國並入齊國版圖。孟子勸他:大王還是把燕國還給人家,立個新國君吧,不然人家會恨你的。齊宣王不聽,結果沒過多久,燕國人就起來反抗齊軍,其他諸侯國也準備聯合起來打齊國,齊宣王這才趕緊下令撤軍,到手的鴨子就這麼飛了。

齊宣王在位十九年,說他是明君吧,他乾過不少糊塗事,比如差點吞並燕國弄巧成拙,聽不進孟子的勸告搞仁政;說他是昏君吧,他又把齊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稷下學宮成了文化聖地,軍事上也打了不少勝仗。

他就像個天賦很高但不夠勤奮的學生,有時候能考全班第一,有時候又會因為粗心大意掉鏈子。他知道人才重要,就把稷下學宮辦得紅紅火火;知道軍事重要,就重用田忌、孫臏這樣的名將;可他又改不了愛麵子、好排場的毛病,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誘惑。

有回他問孟子:我跟周文王比,咋樣?孟子說:大王要是能施行仁政,就能超過周文王。齊宣王歎了口氣:難啊,這世上的誘惑太多了。其實他心裡清楚,啥是對啥是錯,就是有時候忍不住想走捷徑。

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兒子齊湣王繼位。他留給兒子的,是一個強大但也危機四伏的齊國——西邊的秦國越來越強,南邊的楚國虎視眈眈,燕國因為之前的事,跟齊國成了死對頭。後來齊湣王瞎折騰,把齊國搞得差點亡國,人們這才想起齊宣王在位時的好,至少那會兒齊國不管是文化還是軍事,都讓人不敢小瞧。

總的來說,齊宣王算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甚至比一般的守成之君做得好。他沒有像秦孝公那樣徹底變法,也沒有像楚威王那樣一味擴張,但他懂得發揮齊國的優勢,把文化牌軍事牌打得有模有樣。雖然有缺點,但在那個亂世,能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

就像有人評價的:齊宣王這人,可愛又可氣。可愛的是他真性情,不裝;可氣的是他有時候明明知道該咋做,偏不按常理出牌。或許,這就是真實的齊宣王——一個在戰國亂世裡,努力想做好大王,卻又難免犯錯的普通人。

參考《史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盜墓:開局古神奪舍,我反手煉化 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 全球輪回之我自帶劇情庫 背叛後從鄉鎮到封疆大吏 特事科麻了,這人比鬼還邪性 殺手重生從六零年開始 都穿越了,你還叫我節製一點 綜武:長太帥,被邀月擒回移花宮 江湖奇聞記 光冕與混沌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