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蟄伏半生忙,力推新法強楚邦。
可惜天不假年壽,身喪功成血未涼。
要說戰國時期最能忍的君主,楚悼王熊疑絕對能排進前三。這哥們一輩子就乾了兩件大事:一是默默忍受窩囊氣,二是重用吳起搞改革,可惜改革剛見成效,自己就咽了氣,還被舊貴族射成了刺蝟。
楚悼王上台時,楚國的處境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這就好比接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外麵欠著一屁股債,內部員工還天天摸魚搗亂。
當時的楚國,看似疆域遼闊,實則外強中乾。北邊被三晉韓、趙、魏)摁著打,尤其是魏國,仗著有吳起這樣的猛人,把楚國的南陽地區搶了不少;東邊的越國也時不時來騷擾,西邊的秦國虎視眈眈,南邊的蠻族還沒完全臣服。用《史記·楚世家》裡的話說,就是楚久不競於諸侯,簡單說就是楚國在國際上已經很久抬不起頭了。
更要命的是內部。楚國的貴族勢力大得嚇人,這些人拿著國家的俸祿,住著豪華的封地,卻啥事也不乾,還天天跟國君唱反調。朝堂上,大臣們不是想著怎麼強國,而是忙著拉幫結派、爭權奪利;軍隊裡,將領多是貴族子弟,本事沒有,架子倒是不小,打起仗來跑的比誰都快。
楚悼王看著這一切,心裡急得冒火,可剛繼位的他沒啥實權,隻能把火壓在肚子裡。每次上朝,看著那些貴族們唾沫橫飛地爭論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想拍桌子罵人,可最後隻能硬生生憋回去,臉上還得擠出笑容:各位說的都有道理。
這一忍,就是好幾年。
就在楚悼王快憋出內傷的時候,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吳起跑來了。
吳起這人名氣大,脾氣更大,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打工皇帝。他先在魯國打工,幫魯國打退了齊國;又跑到魏國,在魏文侯手下當大將,把秦國揍得滿地找牙,還創建了聞名天下的魏武卒。可魏文侯死後,新老板魏武侯不信任他,加上同事們嫉妒,吳起在魏國待不下去了,聽說楚國在招賢納士,就背著包袱投奔了楚悼王。
楚悼王早就聽說過吳起的大名,跟撿到寶似的,連夜把他召進宮。倆人一見如故,聊了三天三夜。
楚悼王問:先生,你看咱楚國這攤子,還有救不?
吳起一捋袖子:咋沒救?隻要你敢放權,我就能讓楚國變強,彆說打退三晉,就是稱霸天下都不是夢!
楚悼王眼睛一亮:我信你!你要啥我給啥,隻要能讓楚國變強,彆說權力,就是我這王位分你一半都行當然是說說而已)!
就這樣,吳起成了楚國的,相當於宰相,總攬全國軍政大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
吳起知道,楚國的問題根在貴族,要改革就得拿他們開刀。這就好比給病人做手術,不切掉爛肉,病永遠好不了。他推出的改革措施,條條都戳在貴族的心窩子上:
一、減爵祿:貴族的爵位和俸祿不能世襲了,傳了三代就得收回;那些沒本事的貴族子弟,一律開除公職,剝奪封地。這一下就斷了好多人的財路,貴族們氣得直罵娘。
二、強軍隊:把節省下來的錢,全部用來打造軍隊,特彆是訓練精銳步兵,學魏國的魏武卒搞職業化軍隊。士兵待遇提高了,打仗積極性也上來了。
三、明法度:製定嚴格的法律,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犯法一律嚴懲。以前貴族殺個人跟玩似的,現在不行了,得按法律來。
四、遷貴族:把那些不聽話的貴族,一股腦遷到楚國南邊的蠻荒之地,讓他們去開荒。美其名曰支援邊疆建設,實際上就是流放。
這些改革措施一出台,楚國就像炸了鍋。貴族們白天在朝堂上哭哭啼啼地反對,晚上在家裡磨著刀想砍吳起。楚悼王啥也不說,就一句話:吳起說的都對,誰敢反對,先問問我手裡的劍答應不!
有一次,一個叫屈宜臼的老貴族跳出來罵吳起:你這是亂國!祖宗之法能隨便改嗎?吳起還沒說話,楚悼王就把臉一沉:屈老將軍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來人,送他回家養老去!直接把老頭給擼了。
有了楚悼王撐腰,吳起的改革順風順水。沒過幾年,楚國就像換了個樣:軍隊戰鬥力直線上升,國庫也鼓了起來,以前那些吊兒郎當的官員,現在也不敢摸魚了。
改革見了成效,楚悼王和吳起就開始報仇雪恨了。
公元前381年,趙國被魏國欺負,派人向楚國求救。楚悼王大手一揮:乾他!派吳起親自率軍北上。
吳起帶著楚國的新軍隊,那叫一個威風。以前楚國軍隊打仗,貴族將領衝在最後,士兵跑在最前;現在不一樣了,職業化的士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將領帶頭衝鋒,一下子就把魏軍打懵了。這一仗,楚國不僅救了趙國,還順便把魏國占的南陽地區給搶了回來,算是報了當年的仇。
接著,吳起又率軍南下,收拾那些不聽話的蠻族部落,把楚國的疆域往南擴了一大塊,一直打到洞庭湖一帶。西邊還跟秦國掰了掰手腕,秦國也不敢硬碰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時間,楚國威震天下,諸侯們再也不敢小看這個曾經的病秧子。楚悼王坐在朝堂上,看著各國送來的賀禮,心裡那叫一個舒坦。他拍著吳起的肩膀說:先生,咱楚國終於揚眉吐氣了!
吳起也挺得意:這才剛開始,再給我幾年,保證讓楚國一統天下!
可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楚悼王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
楚悼王一病,那些被吳起收拾得夠嗆的貴族們就蠢蠢欲動了。他們私下裡串聯:吳起這小子太不是東西,等老王一死,看我們怎麼收拾他!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他死的當天,貴族們就帶著家丁和私兵衝進了王宮,目標隻有一個——殺吳起。
吳起正在給楚悼王守靈,聽到外麵亂糟糟的,知道大事不好。他也是個機靈人,一看跑不掉,乾脆撲到了楚悼王的屍體上,緊緊抱著不放。
貴族們殺紅了眼,管不了那麼多,搭弓射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吳起被射死了,可楚悼王的屍體上也插滿了箭。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裡記載得很清楚: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就這麼短短幾句,道儘了這場鬨劇的慘烈。
楚悼王的兒子楚肅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這事。他看著老爹屍體上的箭,氣得渾身發抖:敢射先王的屍體,這是大逆不道!下令把所有參與射箭的貴族全部抓起來,一口氣殺了七十多家。
那些貴族本來想殺吳起報仇,沒想到最後把自己也搭進去了,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楚悼王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給楚國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他重用吳起搞改革,雖然因為觸動了貴族利益而引發了叛亂,但改革的成果卻保留了下來。楚國的軍隊戰鬥力一直保持到戰國後期,成為能跟秦國掰手腕的少數強國之一。後來楚國能成為的核心,能在長平之戰後還能給秦國造成威脅,都得歸功於楚悼王和吳起打下的基礎。
有人說楚悼王太冒險,重用吳起得罪了所有貴族,最後落得個屍體被射的下場,不值。可要是他不改革,楚國隻會越來越弱,最後被其他國家吞並,下場可能更慘。
楚悼王就像一個勇敢的醫生,明知病人的爛肉有毒,還是敢下刀去割,哪怕自己可能被感染。他雖然死了,但病人卻活了下來,這就夠了。
楚悼王的墓在今天的湖北荊州,兩千多年過去了,墳頭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很少有人知道,這座不起眼的土堆裡,埋著一個曾經讓楚國煥發新生的君主。
參考《史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