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惠文王:車裂商君安舊貴,重用張子破“合縱”!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1章 秦惠文王:車裂商君安舊貴,重用張子破“合縱”!

第21章 秦惠文王:車裂商君安舊貴,重用張子破“合縱”!(2 / 2)

除了東邊和南邊,惠文王還沒忘了西邊的。義渠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經常在秦國西邊搗亂,搶秦國的糧食和牲畜,有時候還會跟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惠文王繼位後,對義渠采取了打拉結合的策略:先是派兵打敗義渠,搶了義渠的二十五座城,讓義渠不敢再隨便搗亂;後來又趁著義渠內亂,派使者去義渠,說服義渠王跟秦國結盟,還把秦國的公主嫁給了義渠王——這一招,讓義渠老實了幾十年,為秦國解除了西邊的後顧之憂。

北邊的趙國也沒逃過秦軍的。公元前325年,秦軍攻打趙國的中都、西陽等地,趙國雖然派兵抵抗,但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最後隻能割地求和。公元前317年,趙國跟韓國、魏國聯合起來,想重新搞對付秦國,惠文王派庶長樗裡疾率軍迎戰,在修魚現在的河南原陽)大敗三國聯軍,斬殺了八萬多士兵——這一戰,徹底打怕了趙國,讓趙國再也不敢輕易跟秦國作對。

惠文王在位的二十多年裡,秦國的版圖就像開了濾鏡一樣,越變越大:從原來的關中平原,擴展到了河西、上郡、漢中,還控製了巴蜀之地巴蜀是在惠文王時期被秦國攻占的,為秦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成為戰國七雄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當時的人都說:秦國現在就像一頭猛虎,誰要是惹了它,肯定沒好果子吃!

惠文王不僅會搞外交、打硬仗,治理內政也是一把好手。他知道,要想讓秦國長期變強,光靠打仗搶地盤不行,還得把國內的基礎建設搞上去——比如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整頓吏治,這些都是讓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

首先是搞定巴蜀。公元前316年,巴蜀兩國互相攻打,都派人來秦國求救。惠文王本來想派兵去打韓國,張儀卻勸他:巴蜀之地肥沃,號稱天府之國,要是能攻占巴蜀,秦國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士兵,比打韓國劃算多了。惠文王覺得有道理,就派張儀、司馬錯率軍攻打巴蜀。秦軍沒費多大勁就攻占了巴蜀,把巴蜀變成了秦國的兩個郡。

可巴蜀之地離關中平原太遠,而且經常發生水災,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惠文王派李冰去巴蜀當蜀郡太守,讓他治理水患。李冰到了巴蜀後,修了著名的都江堰,這都江堰可不是簡單的水利工程,放到現在就是堪比“雅魯藏布江工程”。它把岷江的水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來灌溉農田,一部分用來排洪,不僅解決了巴蜀的水患,還讓成都平原變成了“沃野千裡”的糧倉。《史記·河渠書》裡說“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意思是有了都江堰,巴蜀地區不管旱澇都能豐收,再也不用擔心饑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天府之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巴蜀這個“糧食基地”,秦國再也不用愁打仗沒糧食了。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巴蜀提供的糧食支撐的——從這個角度說,惠文王當年決定攻占巴蜀,簡直是“投資回報率拉滿”的神操作。

除了搞水利,惠文王還特彆重視“農業生產”。他延續了商鞅的“獎勵耕織”政策,而且比商鞅更“卷”:不僅給種糧多的百姓免徭役,還專門派官員去田間地頭教老百姓種莊稼,推廣新的農具和耕種技術。有個叫趙過的農官,發明了一種“三腳耬”一種播種工具),能一次播三行種子,比以前的人工播種快了三倍。惠文王聽說後,立刻下令在全國推廣,還賞了趙過十斤黃金——這要是放在現在,就是給技術創新者發“國家科技獎”。

在“整頓吏治”方麵,惠文王也有自己的一套。他知道,官員要是貪贓枉法,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所以他製定了嚴格的“官員考核製度”,每年都派人去各地考察官員的政績,要是發現有官員貪汙受賄或者不作為,輕則罷官,重則砍頭。

有一回,鹹陽令相當於首都的市長)因為收了商人的賄賂,把本該分給老百姓的土地偷偷給了商人。惠文王知道後,不僅把鹹陽令砍了頭,還把他的家產全部沒收,分給了受損失的老百姓,並且昭告全國:“以後誰要是敢貪贓枉法,就跟這個鹹陽令一個下場!”這一下,全國的官員都嚇得不敢亂來,吏治清明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

惠文王還特彆重視“人才”。他不像有些國君那樣,隻重用本國人,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你是魏國人、楚國人,還是趙國人,隻要有本事,就能在秦國得到重用。除了張儀,他還重用了公孫衍魏國人)、司馬錯秦國人)、樗裡疾秦國王族)等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人才濟濟”的局麵。

其中樗裡疾是惠文王的弟弟,這人不僅會打仗,還特彆有謀略,被老百姓稱為“智囊”。公元前313年,楚國派大軍攻打秦國,樗裡疾率軍迎戰,在丹陽大敗楚軍,還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後來他又率軍攻打魏國,攻占了魏國的曲沃等地,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惠文王對樗裡疾特彆信任,不僅封他為“嚴君”,還讓他參與朝政,和張儀一起輔佐自己——這種“重用親人卻不任人唯親”的做法,在當時的諸侯裡可不多見。

惠文王在位期間,秦國雖然強勢,但也遇到過不少“危機”。不過他厲害的地方在於,總能把“爛攤子”變成“加分項”,不僅化解了危機,還能趁機擴大秦國的勢力。

最典型的就是“五國伐秦”。公元前318年,公孫衍這會兒已經從秦國跳槽到了魏國)牽頭,聯合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五國,組成“五國聯軍”攻打秦國。這是秦國第一次麵對六國中的五國聯合進攻,朝野上下都慌了,有大臣勸惠文王:“要不咱們跟五國議和吧,把之前搶的地盤還給他們,免得他們打進來。”

惠文王卻一點不慌,他跟大臣們說:“五國聯軍看著人多,其實是‘烏合之眾’——楚國想搶漢中,趙國想搶河西,魏國想搶上郡,他們各懷鬼胎,根本不可能一條心。咱們隻要對症下藥,就能把他們拆散開。”

他的應對策略堪稱“教科書級”:

1.拉攏燕國和楚國:燕國離秦國最遠,本來就不想打仗,惠文王派使者給燕王送了不少金銀珠寶,說“隻要燕國不派兵,秦國以後就跟燕國友好往來,還能幫燕國對付齊國”。燕王一看有好處,立刻就撤兵了。楚國雖然想搶漢中,但楚懷王怕秦國報複,也不想真的跟秦國拚命,惠文王又派張儀去楚國,說“隻要楚國撤兵,秦國就把之前占領的楚國兩座城池還給楚國”,楚懷王一聽,也撤兵了。

2.集中兵力打韓趙魏:燕國和楚國撤兵後,五國聯軍就剩下韓、趙、魏三國。惠文王派樗裡疾率軍迎戰,在修魚現在的河南原陽)跟三國聯軍展開大戰。秦軍本來就能打,再加上三國聯軍沒了楚國和燕國的支援,士氣低落,很快就被秦軍打得大敗。這一戰,秦軍斬殺了八萬多聯軍士兵,還俘虜了韓國的大將申差。

3.趁勝追擊:打敗三國聯軍後,惠文王沒見好就收,而是派秦軍趁勝追擊,先後攻占了韓國的濁澤、趙國的觀澤等地,把韓國和趙國打得服服帖帖。魏國更是嚇得趕緊派使者去鹹陽求和,還把魏國的河陽、姑密等地獻給了秦國。

就這樣,一場看似凶險的“五國伐秦”,不僅沒傷到秦國分毫,反而讓秦國趁機擴大了地盤,還讓六國再也不敢輕易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惠文王這波操作,要是放在現在,絕對能上“危機公關”的熱搜,標題就是看秦惠文王如何把五國伐秦變成秦國秀肌肉現場。

還有一次危機是“義渠叛亂”。公元前314年,義渠王趁著秦國跟韓國打仗,偷偷派兵攻打秦國的西部邊境,搶了秦國不少糧食和牲畜。有大臣勸惠文王:“要不咱們先撤兵回來打義渠吧,免得西邊的地盤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惠文王卻搖了搖頭:“義渠隻是小打小鬨,要是咱們撤兵回來打義渠,韓國肯定會趁機反撲,到時候咱們就腹背受敵了。不如先派少量兵力守住西邊的邊境,等咱們打敗了韓國,再回頭收拾義渠。”

他派庶長嬴疾率軍繼續攻打韓國,同時派使者去義渠,說“隻要義渠王撤兵,秦國就給義渠送去一千匹好馬和一百個美女”。義渠王本來就沒打算跟秦國拚命,隻是想搶點東西,一看秦國給了這麼多好處,立刻就撤兵了。等秦軍打敗韓國,攻占了韓國的宜陽後,惠文王立刻派樗裡疾率軍攻打義渠,不僅搶回了之前被義渠搶走的東西,還攻占了義渠的二十多座城池,讓義渠徹底臣服於秦國。

惠文王雖然在朝堂上是個“鐵腕君主”,但在家庭生活中,也有“柔情”的一麵。他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嬴蕩也就是後來的秦武王),次子嬴稷也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兩個兒子性格迥異:嬴蕩力大無窮,喜歡跟人比力氣,性格比較魯莽;嬴稷則比較沉穩,喜歡讀書,有謀略。

惠文王對兩個兒子都很疼愛,但也沒少“教育”他們。有一回,嬴蕩跟宮裡的侍衛比舉鼎,把侍衛的胳膊給弄折了。惠文王知道後,把嬴蕩叫到麵前,嚴厲地說:“你是未來的國君,應該好好學習治國之道,怎麼能天天跟人比力氣?要是傳出去,彆人會說秦國的太子是個‘莽夫’,丟的是秦國的臉!”說完,還罰嬴蕩在書房裡抄了一百遍《商君書》。

對嬴稷,惠文王則比較“放養”,經常讓他跟著張儀、樗裡疾等人學習外交和謀略。公元前307年,惠文王派嬴稷去燕國當“人質”——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做法,主要是為了跟燕國結盟。有人勸惠文王:“嬴稷是您的兒子,讓他去燕國當人質,太危險了。”惠文王卻笑著說:“讓他去燕國曆練曆練,看看外麵的世界,對他以後治國大有好處。”

事實證明,惠文王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嬴稷在燕國待了幾年,不僅學會了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還磨練了自己的意誌,後來回到秦國繼位後,成了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除了教育兒子,惠文王還特彆重視“傳承”。他知道,自己打下的基業,需要有靠譜的人來繼承,才能讓秦國繼續變強。所以他在位期間,不僅培養了兩個兒子,還為他們留下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比如張儀、樗裡疾、司馬錯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了輔佐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的重要大臣。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病倒了。這一年,他才四十六歲,本來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卻因為常年操勞國事,積勞成疾,躺在床上起不來了。彌留之際,他把張儀、樗裡疾等人叫到床邊,拉著他們的手說:“我不行了……秦國就交給你們和太子了。你們一定要輔佐太子,把秦國的變法堅持下去,把秦國的地盤繼續擴大,千萬彆讓咱們老秦家的基業毀在你們手裡……”

張儀、樗裡疾等人跪在床邊,流著淚說:“君上放心,我們一定不負您的重托,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讓秦國稱霸諸侯!”

惠文王又把長子嬴蕩叫到麵前,囑咐他:“你繼位後,一定要聽張儀、樗裡疾等人的話,不要輕易跟六國打仗,要先把國內的事情搞好,再慢慢圖謀天下……”嬴蕩雖然性格魯莽,但也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點了點頭說:“兒臣記住了。”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駟在鹹陽宮去世,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這位殺了商鞅卻守住了商鞅變法的君主,用二十多年的時間,把秦國從一個“強國”變成了一個“超級強國”,為後來的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鋪平了道路。

惠文王去世後,秦國百姓為了紀念他,在鹹陽城外修了一座“惠文王祠”,每年都有人去祭拜。直到秦朝滅亡後,這座祠堂還存在了很長時間。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專門去鹹陽考察,還去了惠文王祠,聽當地百姓講述惠文王的故事,最後在《秦本紀》裡,給了惠文王極高的評價:“秦惠文王元年,楚、韓、趙、蜀人來朝。二年,天子賀。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七年,樂池相秦。八年,魏納河西地。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義渠君為臣。更名少梁曰夏陽。十二年,初臘。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為王,韓亦為王。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十四年,更為元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魏。五年,王遊至北河。七年,樂池死。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複相秦。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伐取趙中都、西陽。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伐敗趙將泥。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醿裡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燕君讓其臣子之。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張儀相楚。十三年,庶長章擊楚於丹陽,虜其將屈匄,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裡,置漢中郡。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惠王卒,子武王立。”

這段話,不僅是對惠文王一生功績的總結,更是對他“戰國操盤手”身份的最好證明。

參考《史記》《戰國策》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 殺死這個走陰人 這個仙尊很愛國 殺機重重,以血還血 拜金女友?我高冷男神慣的 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 1975,彆賣我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