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袁紹:四世三公討董起,官渡一敗儘煙消!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7章 袁紹:四世三公討董起,官渡一敗儘煙消!

第27章 袁紹:四世三公討董起,官渡一敗儘煙消!(1 / 1)

四世三公名望高,少年英氣震中朝。

討董盟起稱盟主,據冀吞幽勢若潮。

謀不斷,禍先招,官渡一敗儘煙消。

可憐河北千軍銳,付與秋風作寂寥。

東漢末年,汝南袁氏是響當當的redn代——從袁紹的曾祖父袁安開始,袁家連續四代人都做到了東漢最高官職,太尉、司徒、司空的統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四代都當過大領導,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紹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妥妥的官n代,含著金湯匙長大。

不過袁紹的童年有點小插曲:他是父親袁逢的庶子小妾生的),一開始過繼給了早死的叔叔袁成。在講究嫡庶有彆的古代,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可架不住袁家勢力大,再加上袁紹長得帥、會來事,從小就被當成家族繼承人培養。《後漢書·袁紹傳》裡說他姿貌威容,愛士養名。賓客輻湊,莫不爭赴其庭,意思是袁紹長得英俊威嚴,還喜歡招攬人才、樹立名聲,各地的人才都爭先恐後地去投奔他,放到現在就是頂流網紅級彆的人氣。

年輕時候的袁紹,那可是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他二十歲就當了濮陽縣令,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口碑特彆好;後來因為母親去世,他辭官回家守孝,一守就是六年——這在當時是的表現,讓他的名聲更響了。守孝結束後,袁紹本來可以回朝廷當官,可那會兒正是宦官專權的黑暗時期,他看不上那些宦官的所作所為,乾脆拒絕當官,躲在家裡招攬天下名士。

當時的宦官頭子張讓、趙忠等人,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還迫害正直的官員和名士,史稱黨錮之禍。袁紹雖然沒當官,卻暗中給那些被迫害的名士提供幫助,比如偷偷給他們送錢送糧,幫他們躲避宦官的追捕。久而久之,袁紹就成了反宦官陣營的精神領袖,天下的名士都把他當成,覺得他能帶領大家推翻宦官的統治。

不過袁紹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宦官背後有皇帝撐腰,硬碰硬肯定不行。他一邊暗中積蓄力量,一邊等待時機。直到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大將軍何進漢少帝的舅舅)想趁機消滅宦官,派人邀請袁紹和他的弟弟袁術來洛陽幫忙——袁紹等待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

袁紹接到何進的邀請後,立刻動身前往洛陽。他一到洛陽,就給何進出了個主意:將軍,宦官專權這麼多年,早就天怒人怨了,咱們不如趁機把他們全殺了,永絕後患!何進覺得袁紹說得有道理,可他的妹妹何太後漢少帝的母親)不同意——何太後當年能當上皇後,多虧了宦官的幫忙,她不想忘恩負義。

何進猶豫不決,袁紹又給他出了個餿主意將軍要是怕太後反對,不如召外地的軍閥進京,用武力逼迫太後同意殺宦官!何進覺得這個主意好,就下令讓董卓、丁原等軍閥率軍進京。袁紹的這個主意,簡直是引狼入室——他隻想到了用軍閥逼迫太後,卻沒料到董卓是個野心家,進京後會把洛陽搞得天翻地覆。

果然,董卓還沒到洛陽,何進就被宦官殺了。袁紹和袁術一看何進死了,立刻率軍衝進皇宮,把宮裡的宦官殺了個精光,連那些沒長胡子的官員都被當成宦官殺了,《後漢書·袁紹傳》裡記載: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一口氣殺了兩千多人,可見當時的混亂程度。

就在袁紹忙著殺宦官的時候,董卓率領大軍進了洛陽。董卓一看洛陽群龍無首,就想趁機掌控朝政。他先是廢掉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漢獻帝),然後自封為相國,獨攬大權,還縱容士兵在洛陽城裡燒殺搶掠,老百姓苦不堪言。袁紹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當麵跟董卓吵了起來。

董卓生氣地說:天下的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你敢反對我?袁紹毫不示弱,說:天下的英雄好漢,難道就你一個人嗎?說完,袁紹拔出劍,橫著向董卓作了個揖,轉身就離開了洛陽。董卓想殺袁紹,可又怕袁紹的家族勢力大,殺了他會引起天下人的反對,隻能眼睜睜看著袁紹逃走。

袁紹逃出洛陽後,跑到了冀州今河北一帶)。他利用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和反董卓先鋒的身份,號召天下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各地的諸侯早就看不慣董卓了,紛紛響應袁紹的號召,組成了關東聯軍,推舉袁紹為。袁紹一下子從一個逃亡的官員,變成了統領幾十萬大軍的聯軍盟主,達到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峰。

關東聯軍雖然聲勢浩大,可諸侯們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不想真的跟董卓拚命,隻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所以聯軍成立後,除了曹操、孫堅等人主動率軍攻打董卓,其他人都按兵不動,天天在軍營裡喝酒吃肉,等著坐收漁翁之利。袁紹作為盟主,雖然想帶領大家討伐董卓,可也管不了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最後關東聯軍隻能不了了之。

聯軍解散後,袁紹開始為自己謀劃未來。他知道要想在亂世中立足,必須有自己的地盤。當時的冀州牧韓馥是袁紹的老熟人,而且性格懦弱,袁紹就想奪取冀州。他先是派人說服韓馥,讓韓馥把冀州讓給自己,韓馥一開始不同意,可後來被袁紹的勢力嚇得沒辦法,隻能把冀州牧的位置讓給了袁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袁紹接管冀州後,立刻開始擴張勢力。他任命田豐、沮授、審配等人為謀士,招募了大量的人才;又任命顏良、文醜為大將,訓練軍隊,增強實力。當時冀州一帶還有很多割據勢力,比如公孫瓚、張燕等人,袁紹花了幾年時間,先後打敗了這些勢力,占據了冀州、青州、幽州、並州四個州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山東、山西、遼寧等省份),成為了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被稱為河北霸主。

袁紹占據河北後,實力達到了頂峰——他有幾十萬大軍,手下有田豐、沮授這樣的頂級謀士,有顏良、文醜這樣的猛將,還有廣袤的土地和充足的糧食,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袁紹會是最後統一天下的人,就連曹操都得對他客客氣氣的。

不過袁紹也有自己的煩惱:他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這三個兒子都想繼承他的家業,互相明爭暗鬥。袁紹的謀士們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袁譚,一派支持袁尚,內部矛盾越來越深。沮授等人多次勸袁紹早點確定繼承人,解決內部矛盾,可袁紹優柔寡斷,一直沒下定決心,這也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公元200年,袁紹覺得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了,就決定率軍攻打曹操,奪取中原地區。當時曹操占據了兗州、豫州等地,實力比袁紹弱很多,很多人都覺得曹操肯定會輸。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勸他:曹操雖然實力弱,但他很會打仗,而且手下的軍隊紀律嚴明,咱們不能輕敵。不如先堅守不出,跟曹操打持久戰,慢慢消耗他的實力,等他糧草耗儘了,再趁機攻打他。

可袁紹覺得田豐的主意太保守,他覺得自己人多勢眾,隻要一鼓作氣,就能打敗曹操。他不僅拒絕了田豐的建議,還因為田豐多次勸他,把田豐關進了監獄。然後,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曹操的根據地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進發,官渡之戰正式爆發。

一開始,袁紹的軍隊占據了優勢。他派顏良率軍攻打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曹操親自率軍去救白馬。曹操知道顏良勇猛,就采用了謀士荀攸的計策,假裝要攻打袁紹的後方,引誘顏良分兵,然後派關羽率軍突襲顏良的軍隊。關羽在萬軍之中斬殺了顏良,袁軍大亂,曹操趁機率軍打敗了袁軍,解了白馬之圍。

袁紹聽說顏良被殺,氣得火冒三丈,又派文醜率軍去追擊曹操。曹操知道文醜也是一員猛將,就故意把糧草和武器丟在路邊,引誘袁軍搶奪。袁軍士兵看到糧草和武器,都爭先恐後地去搶,亂作一團。曹操趁機率軍發起進攻,殺了文醜,又一次打敗了袁軍。

連續損失了顏良、文醜兩員大將,袁軍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可袁紹依然沒有醒悟,他還是覺得自己人多勢眾,能打敗曹操。他率軍繼續向官渡推進,跟曹操的軍隊對峙了幾個月。曹操的軍隊糧草越來越少,士兵們也很疲憊,很多人都想投降袁紹,曹操甚至都想放棄官渡,退回許昌。

就在曹操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因為跟袁紹鬨矛盾,背叛了袁紹,投靠了曹操。許攸給曹操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消息:袁紹的糧草都囤積在烏巢今河南封丘西),而且防守很薄弱,隻要派人去燒掉袁紹的糧草,袁軍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一聽,大喜過望,立刻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冒充袁軍,連夜趕往烏巢。曹操的軍隊到達烏巢後,立刻放火燒糧,袁軍的糧草瞬間變成了火海。袁紹聽說烏巢被燒,不僅沒有派大軍去救烏巢,反而覺得這是攻打曹操大營的好機會,他派張合、高覽率軍去攻打曹操的大營,結果被曹操的守軍打得大敗。

張合、高覽一看袁紹大勢已去,就率軍投降了曹操。袁軍聽說糧草被燒,又失去了張合、高覽兩員大將,頓時軍心大亂,士兵們紛紛逃跑。曹操趁機率軍發起總攻,袁軍大敗,十萬大軍隻剩下幾千人,袁紹帶著殘餘的士兵逃回了河北。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勝利、袁紹的失敗而告終。

官渡之戰失敗後,袁紹的實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手下的很多謀士和將領都投降了曹操,各地的割據勢力也趁機反叛,袁紹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更讓袁紹傷心的是,他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不僅沒有團結一致,反而因為爭奪繼承權,互相攻打起來,把河北搞得雞犬不寧。

袁紹看著自己一手建立的河北霸業漸漸崩塌,又想到自己曾經的輝煌,心裡又氣又急,很快就病倒了。公元202年,袁紹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病逝,享年四十六歲。袁紹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繼續互相攻打,曹操趁機率軍北上,先後打敗了袁譚、袁熙、袁尚,奪取了河北四州,徹底消滅了袁家的勢力。

袁紹的一生,堪稱一手好牌打稀爛的典範。他出身頂級豪門,有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有幾十萬大軍,有頂級的謀士和猛將,本來有機會統一天下,可最後卻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聽勸諫,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失敗,最後落得個兵敗病逝、家業覆滅的下場,實在讓人惋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漢書·袁紹傳》裡評價袁紹: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然矯情任算,不由雅度,內懷貳誌,外示相從,故不能遂兼天下也。這段話很客觀——既承認了袁紹早期的威望和能力,也指出了他的缺點,解釋了他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對於袁紹,曆史上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他是,手握一手好牌,卻因為自己的無能,最後打輸了官渡之戰,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也有人說他是悲情英雄,他雖然失敗了,但他在漢末亂世中,憑借自己的家族名望和能力,建立了強大的河北霸業,也曾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做出過貢獻,隻是因為運氣不好和一些失誤,才導致了失敗。

袁紹的失敗,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他自己的缺點,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失敗;客觀原因是曹操確實很有能力,曹操的謀士和將領也很厲害,而且曹操能團結內部,不像袁紹那樣內部矛盾重重。所以,袁紹的失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地說他是。

袁紹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教訓,這些教訓直到現在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

第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袁紹手下有田豐、沮授這樣的頂級謀士,他們多次給袁紹提出過正確的建議,可袁紹卻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不聽他們的建議,最後導致了失敗。這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於聽取彆人的意見,尤其是那些有經驗、有才華的人的意見,不能一意孤行。

第二,團結就是力量。袁紹的內部矛盾很嚴重,他的三個兒子互相攻打,謀士們也分成了兩派,不能團結一致。而曹操的內部則很團結,謀士和將領們都能齊心協力,為曹操出謀劃策。這告訴我們,不管是一個家庭、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團隊,團結都很重要,隻有團結一致,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第三,不要輕視對手。袁紹因為自己實力強大,就輕視曹操,覺得自己能輕鬆打敗曹操,結果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得大敗。這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對手,不管對手的實力有多弱,都要認真對待,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很可能會因為輕視對手而失敗。

第四,要學會果斷決策。袁紹在很多事情上都優柔寡斷,比如在是否發動官渡之戰、是否確定繼承人等問題上,總是猶豫不決,錯過了很多好機會。比如,在官渡之戰前,田豐勸他打持久戰,他卻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選擇了貿然進攻;在確定繼承人的問題上,他因為偏愛小兒子袁尚,又不想得罪大兒子袁譚,一直沒下定決心,導致兒子們互相殘殺。這告訴我們,在麵對重要選擇時,要學會果斷決策,不能拖拖拉拉,否則很可能會因為猶豫而錯失良機,甚至引發更大的問題。

第五,要懂得管理團隊。袁紹雖然招攬了很多人才,卻不懂得如何管理他們。他手下的謀士們因為支持不同的繼承人,互相排擠、互相拆台;將領們也因為袁紹的偏心,心生不滿。而曹操則懂得如何管理人才,他能根據謀士和將領的特長,給他們安排合適的崗位,還能平衡各方利益,讓大家齊心協力為他效力。這告訴我們,不管是管理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團隊,都要懂得如何識人、用人、留人,要能平衡各方利益,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否則再優秀的人才也發揮不出作用。

袁紹死後,他的故事並沒有被遺忘。在民間,人們會用他的例子告誡後人:不要學袁紹,一手好牌打稀爛;在史書裡,他被寫成一個有野心卻無能力的軍閥,但也承認他在漢末亂世中曾經的輝煌。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沒人能否認,他是那個動蕩時代裡,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

參考《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宗武世界,遊曆江湖 天闕歸來 穿越淚海:輪回終章 幽魂重生:殺戮就能變強 偵察兵攜犬逃荒建桃源 荒古,我助姐姐成荒帝 玄幻:我的係統選項愛整活 撿破爛成神,我靠廢鐵橫掃諸天 刀問天下 每日仙緣:開局撿漏長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