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竇建德:輕賦寬刑收眾誌,虎牢一敗風雲改!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35章 竇建德:輕賦寬刑收眾誌,虎牢一敗風雲改!

第35章 竇建德:輕賦寬刑收眾誌,虎牢一敗風雲改!(1 / 2)

少小行俠名鄉裡,隋亡振臂興河北。

輕賦寬刑收眾誌,真仁義,夏王建業稱雄峙。

虎牢一敗風雲改,鐵骨丹心終不屈。

青史留名憑正氣,誰能替?英雄落幕多悲戚。

隋末那陣子,要是搞個“民間好感度排行榜”,竇建德絕對能穩居前三。這人生在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家裡是普通農民,沒什麼背景,卻憑著“熱心腸”和“講義氣”,在鄉裡圈了一大波粉。

《舊唐書·竇建德傳》裡說他“少尚氣俠,膽力過人,重然諾,喜振人患難”,翻譯過來就是:這小夥子年輕的時候就愛打抱不平,膽子大、力氣也大,說話算話,還總愛幫彆人解決困難。擱現在,就是個“社區活雷鋒”,誰家有事兒喊一聲,他準到。

有一次,竇建德的同鄉家裡有人去世,沒錢辦喪事,蹲在門口哭。竇建德正好路過,一問情況,當場就把自己家裡僅有的幾畝地賣了,把錢送給同鄉辦喪事。同鄉感動得直哭,鄉裡人也都誇他:“建德這孩子,真是個好人!”還有一次,有個小偷半夜偷了竇建德家的東西,被他抓住了。按說一般人早把小偷送官了,可竇建德一看小偷麵黃肌瘦,不像壞人,就問他為啥偷東西。小偷說家裡實在沒吃的,孩子快餓死了。竇建德聽完,不僅沒怪他,還把家裡的糧食拿了一些給小偷,讓他趕緊回家照顧孩子。這事兒一傳出去,竇建德的“仁義”名聲就更響了,鄉裡人都願意跟他打交道。

本來竇建德隻想當個“老實本分的農民”,可楊廣的折騰,硬是把他逼上了反隋的路。公元611年,楊廣第一次征高句麗,在全國抓壯丁,竇建德也被選中了,還當了個“二百人長”相當於現在的小隊長)。可他心裡清楚,這仗打下去,老百姓肯定沒好日子過,就偷偷跟身邊的人說:“皇上這麼折騰,咱們就算去了前線,也未必能活著回來,不如找個機會逃了,還能保住一條命。”

沒過多久,竇建德的同鄉孫安祖也被抓了壯丁。孫安祖家裡剛被洪水淹了,老婆孩子都死了,不想去打仗,就跟縣官吵了起來,失手殺了縣官。孫安祖走投無路,就來找竇建德幫忙。竇建德二話不說,把孫安祖藏了起來,還勸他:“現在天下大亂,不如咱們拉起一支隊伍,找個地方占山為王,總比去前線送死強!”孫安祖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跟著竇建德一起,召集了幾百個不願意去打仗的農民,在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落了草,當了“反隋小組長”。

可竇建德這“反隋小組”剛成立沒多久,就出了岔子。當時漳南縣令知道竇建德跟孫安祖有來往,就派人把竇建德的家人都殺了。竇建德得知消息後,哭得當場暈了過去,醒來後發誓:“我跟隋朝不共戴天!”他帶著手下的人,投奔了當時河北最大的反隋勢力——高士達的隊伍。高士達早就聽說過竇建德的“仁義”名聲,立馬讓他當了“司兵”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參謀),後來又提拔他當了“軍司馬”,把軍隊的指揮權都交給了他。

竇建德投奔高士達後,很快就展現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和“管理才能”。他知道,要想讓隊伍發展壯大,光靠打仗不行,還得靠“口碑”——畢竟隋末的反隋勢力多如牛毛,老百姓願意跟著誰,全看誰能給他們好日子過。

首先,竇建德嚴格要求手下的士兵,不準搶劫老百姓。當時很多反隋勢力,打了勝仗後就縱容士兵搶劫,老百姓恨之入骨。可竇建德不一樣,他規定:“誰敢搶老百姓的東西,立馬砍頭!”有一次,一個士兵偷偷拿了老百姓一個窩頭,竇建德知道後,當場就把那個士兵殺了,還對全軍說:“咱們是為了救老百姓才反隋的,要是欺負老百姓,跟楊廣有什麼區彆?”士兵們嚇得再也不敢搶劫,老百姓也都願意跟竇建德的隊伍打交道,甚至主動給他們送糧食。

其次,竇建德特彆會“收買人心”。每次打了勝仗,他都會把繳獲的金銀財寶分給士兵,自己一點都不留;士兵受傷了,他親自去看望,還讓醫生好好治療;士兵犧牲了,他就把士兵的家人接到自己身邊,好好照顧。有一次,竇建德的隊伍打了個敗仗,很多士兵都受傷了,他就把自己的帳篷讓出來,給受傷的士兵住,自己則睡在帳篷外麵。士兵們感動得直哭,都願意為他賣命。

《資治通鑒》裡記載,竇建德的隊伍“每獲士人,必加恩遇”,意思就是:每次抓到隋朝的官員或讀書人,竇建德都會好好對待他們,不會隨便殺人。有一次,竇建德抓住了隋朝的饒陽縣令宋正本。宋正本是個讀書人,很有才華,竇建德就親自給他鬆綁,還請他當自己的“軍師”,讓他幫自己出謀劃策。宋正本很感動,就留在了竇建德身邊,幫他製定了很多好政策,比如減輕賦稅、鼓勵農民種地等等。在宋正本的幫助下,竇建德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很快就發展到了幾萬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616年,隋朝派涿郡通守郭絢率領一萬大軍,來攻打高士達的隊伍。高士達知道郭絢很厲害,心裡有點害怕,就跟竇建德商量:“兄弟,郭絢不好對付,咱們該怎麼辦?”竇建德說:“大哥,彆擔心,我有辦法。”他讓高士達留在營裡,假裝害怕不敢打仗,自己則帶著一部分士兵,假裝投降郭絢,還跟郭絢說:“高士達這個人太殘暴了,我不願意跟著他乾,想投靠您,幫您殺了高士達!”

郭絢一開始還有點懷疑,可竇建德演技太好,不僅給郭絢送了很多金銀財寶,還故意帶著士兵在郭絢麵前“表忠心”。郭絢漸漸放下了戒心,帶著軍隊跟著竇建德去攻打高士達的營寨。結果走到半路上,竇建德突然率領士兵發動襲擊,郭絢的軍隊毫無防備,很快就被打敗了,郭絢也被竇建德殺了。

這一仗,讓竇建德徹底打響了名聲,高士達也更加信任他。可沒過多久,高士達就因為驕傲自滿,被隋朝大將楊義臣打敗,戰死沙場。高士達死後,他的部下都願意跟著竇建德,竇建德就成了這支隊伍的“老大”,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河北爭霸之路”。

竇建德成為隊伍“老大”後,第一件事就是整頓隊伍,繼續推行自己的“仁義政策”。他率領隊伍攻占了河間郡今河北河間),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竇建德製定了一係列政策:

—減輕賦稅:老百姓隻需要交很少的糧食,比隋朝的時候少了一半還多;

—鼓勵種地:凡是願意種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種子和農具,要是遇到天災,還能免交賦稅;

—重視人才:不管是隋朝的官員、讀書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隻要有才華,都能得到重用;

—嚴明法律:不管是誰,隻要犯了法,都要受到懲罰,就算是竇建德的親戚,也不例外。

這些政策一推出,老百姓都高興壞了,紛紛說:“竇將軍真是咱們的救星啊!”很多老百姓主動加入竇建德的隊伍,還有很多隋朝的官員和讀書人,也都來投奔他。竇建德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了十幾萬人,成為了河北地區最強大的反隋勢力。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殺了楊廣後,率領十萬大軍北上,準備返回關中。竇建德知道後,對部下說:“宇文化及殺了皇上,是天下的罪人,咱們一定要殺了他,為皇上報仇!”他率領大軍,在魏縣今河北魏縣)跟宇文化及展開了一場大戰。宇文化及的軍隊雖然人多,但都是些烏合之眾,根本不是竇建德的對手。最後,竇建德打敗了宇文化及,還活捉了他的弟弟宇文智及等人。

竇建德殺了宇文化及後,不僅得到了很多金銀財寶和武器裝備,還得到了很多隋朝的官員和宮女。他把宮女都放了,讓她們回家跟家人團聚;把隋朝的官員,隻要願意為他做事的,都委以重任。有一次,竇建德抓住了隋朝的禦史大夫裴矩。裴矩是個很有才華的人,竇建德就請他當自己的“左仆射”相當於現在的宰相),讓他幫自己製定法律和政策。在裴矩的幫助下,竇建德的“夏”政權越來越規範,治理得井井有條。

公元619年,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帝,建立了“夏”政權,改元“五鳳”。他封自己的妻子曹氏為皇後,兒子竇建德為太子,還設置了百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體係。竇建德稱帝後,並沒有像王世充那樣貪圖享樂,反而更加勤奮,每天都要處理政務到很晚,還經常親自去民間考察,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最新小说: 誰家正經爹媽會玩強製愛啊 寂靜城池裡的暖陽 梅家三朵花 慘死老太重生後,每天盼著當寡婦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 殺死這個走陰人 這個仙尊很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