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奸雄起範陽,妄圖霸業亂朝綱。
半生詐偽終成夢,身死名滅笑荒唐。
公元703年,安祿山出生在營州今遼寧朝陽)這個地方。他的出身,真的是不怎麼拿得出手。父親是粟特族的一個小軍官,沒啥大出息,早早地就去世了;母親呢,是個突厥人,還是個靠給人跳大神、搞迷信活動來維持生計的巫師。這樣的家庭環境,換現在的話說,就是妥妥的“單親家庭困難戶”。但安祿山這小子從小就不一般,雖然生活條件艱苦,可他的腦子就像裝了個小馬達,轉得飛快,特彆機靈,還對語言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靠著自己的努力,居然學會了六種胡語,這在當時的邊境地區,那可是一項相當厲害的技能,就好比現在你要是能熟練掌握好幾門外語,那不得被人高看一眼?
小時候的安祿山,因為沒有父親的管教,再加上母親忙著到處“跳大神”,根本沒時間管他,他就像個沒人管的野孩子,在邊關市集上到處瞎混。他整天在市集裡穿梭,看著來來往往做買賣的人,心裡也開始琢磨著怎麼賺錢。一開始,他乾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經常偷羊拿去賣,換點錢來填飽肚子。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有一回,他偷羊的時候,被當場抓住了,人贓並獲,那場麵,要多尷尬有多尷尬。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知道了這件事,氣得火冒三丈,心想這小子太無法無天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東西,必須得嚴懲,就下令要把安祿山拉出去砍了,以正軍法。
就在安祿山以為自己的小命要交代在這兒的時候,他突然靈機一動,扯著嗓子大聲喊道:“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契丹嗎?為什麼要殺我這個壯士?”這一嗓子喊得那叫一個響亮,張守珪一聽,心裡不禁犯起了嘀咕:這小子看著白白胖胖的,膽子倒不小,還敢在這時候跟我喊口號。再仔細打量了一下安祿山,張守珪發現這小子雖然看著有點不靠譜,但身上確實有一股子機靈勁,說不定以後能派上用場。於是,張守珪大手一揮,就把安祿山給放了,還讓他當了捉生將,專門負責去抓俘虜。
安祿山這下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心裡暗自發誓一定要好好表現。他對邊境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每次出去執行任務,都能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語言優勢,成功抓到不少俘虜,而且數量還不少,常常是彆人的好幾倍。張守珪看到安祿山這麼能乾,心裡非常滿意,漸漸地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心腹,還收他做了養子。就這樣,安祿山這個原本在街頭混日子的小混混,搖身一變,成了節度使的乾兒子,正式踏入了唐朝的官場,開啟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自從成了張守珪的乾兒子,安祿山就像開了掛一樣,在官場上一路飆升。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乾爹的提拔,所以對張守珪那是言聽計從,表現得比親兒子還親。每次打仗,他都衝在最前麵,表現得異常勇猛,仿佛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其實啊,安祿山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他知道隻有立下更多的戰功,才能獲得更大的權力和財富。
為了能在戰場上多立戰功,安祿山那可真是絞儘了腦汁。他每次出征,都會提前打聽好敵軍的情況,專挑那些實力比較弱的敵人下手。要是遇到打不過的,他就趕緊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然後回來還厚著臉皮把敗仗說成是勝仗,虛報戰功。反正當時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朝廷也很難核實他說的是真是假。就這樣,安祿山靠著這種投機取巧的手段,獲得了不少戰功,官職也越升越高。
除了在戰場上“耍心眼”,安祿山還特彆擅長討好上級。他知道唐玄宗是大唐的最高統治者,隻要能得到唐玄宗的賞識,那自己的前途可就一片光明了。於是,他開始想儘辦法巴結唐玄宗。他經常給唐玄宗送各種奇珍異寶,什麼珍珠瑪瑙、金銀玉器,隻要是能討皇帝歡心的東西,他都毫不吝嗇地送。而且,他還特彆會揣摩唐玄宗的心思,每次見到唐玄宗,都表現得無比忠誠,把唐玄宗哄得那叫一個開心。
有一次,安祿山進宮拜見唐玄宗,故意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對唐玄宗說:“臣是胡人,隻知道有陛下,不知道太子是何物。”唐玄宗聽了,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就問他:“太子是儲君,朕百年之後,可是要把皇位傳給他的。”安祿山聽了,連忙裝作驚恐萬分的樣子,跪在地上說:“臣愚笨,隻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臣罪該萬死。”說完,還真的在地上使勁磕頭,磕得額頭都紅腫了起來。唐玄宗看著安祿山這副滑稽的樣子,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他特彆憨厚老實,對他更加信任了。
為了進一步討好唐玄宗,安祿山還做出了一件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他竟然認了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為乾媽。這可真是把“厚臉皮”發揮到了極致。每次進宮,他都先去拜見楊貴妃,然後才去拜見唐玄宗,還美其名曰“胡人先母後父”。楊貴妃也覺得安祿山這個乾兒子特彆有趣,經常和他一起玩耍。有一次,楊貴妃突發奇想,要給安祿山舉行“洗三”儀式,也就是嬰兒出生三天後舉行的洗禮儀式。這安祿山都多大歲數了,可他為了討好楊貴妃,竟然真的像個嬰兒一樣,被宮女們抬進大木桶裡洗澡,洗完澡後還裹著繈褓,在宮裡讓人抬著到處走,逗得楊貴妃哈哈大笑。唐玄宗看到這一幕,也覺得十分有趣,不僅沒有責怪,還賞賜了安祿山很多財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這樣,安祿山靠著自己的“演技”和各種討好手段,在唐玄宗麵前越來越得寵。他的官職也一路飆升,從最初的捉生將,到後來的平盧節度使、範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身兼三鎮節度使,手握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成為了唐朝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他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在他所管轄的地區,他就是土皇帝,說一不二,無人敢違抗他的命令。
隨著權力越來越大,安祿山的野心也開始急劇膨脹。他不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節度使,他的目標是要推翻唐朝,自己當皇帝。為了實現這個野心,他開始暗中積蓄力量,準備發動叛亂。
安祿山表麵上對唐玄宗畢恭畢敬,實際上卻在背地裡乾著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他在範陽修築了一座雄武城,對外宣稱是為了防備敵軍入侵,實際上卻是在裡麵囤積糧草、兵器,招募士兵。他還養了很多胡人作為自己的心腹,這些胡人對他忠心耿耿,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同時,安祿山還派了很多間諜到長安,專門收集朝廷的情報,了解唐朝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動態,以便為自己的叛亂做好充分的準備。
就在安祿山緊鑼密鼓地準備叛亂的時候,唐朝的朝廷裡也有人察覺到了他的野心。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就多次向唐玄宗進諫,說安祿山必定會謀反,讓唐玄宗早做準備。唐玄宗一開始並不相信,他覺得安祿山對自己那麼忠誠,怎麼可能會謀反呢?但是,楊國忠不停地在他耳邊說,再加上安祿山的一些行為確實有些可疑,漸漸地,唐玄宗也開始對安祿山產生了懷疑。
為了試探安祿山,唐玄宗多次召他進京。安祿山心裡明白,這是唐玄宗在懷疑自己了,如果自己貿然進京,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於是,他就裝病推脫,找各種借口不去長安。有一次,唐玄宗派人去請安祿山,安祿山故意躺在床上,裝作病得很重的樣子,連行禮都很困難。使者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唐玄宗,唐玄宗雖然心裡還是有些懷疑,但也沒有辦法。
楊國忠見安祿山不肯進京,就更加堅信他要謀反了。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就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派人去搜查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想找出他謀反的證據。這一搜,還真的搜出了一些兵器和鎧甲。楊國忠這下可抓住了把柄,他立刻向唐玄宗報告,說安祿山謀反的證據確鑿,必須要立刻將他鏟除。
安祿山得知自己的府邸被搜查後,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於是,他決定孤注一擲,提前發動叛亂。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率領十五萬大軍在範陽起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安祿山的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唐軍紛紛望風而逃。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安祿山的軍隊訓練有素,而且都是胡人,個個驍勇善戰;二是唐朝內地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士兵們都缺乏戰鬥經驗,武器裝備也很落後。再加上安祿山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對唐朝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所以他的叛軍在初期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叛軍很快就攻占了洛陽,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建立了大燕政權。這下,他可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此,他的目標是要攻占長安,徹底推翻唐朝。於是,他繼續率領叛軍向西進軍,直逼長安。
唐玄宗得知安祿山叛亂後,驚慌失措。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那麼信任的安祿山,竟然真的會謀反。他急忙調兵遣將,派高仙芝、封常清等將領前去抵擋叛軍。可是,這些將領根本不是安祿山的對手,很快就被叛軍打敗了。唐玄宗一怒之下,竟然聽信了宦官的讒言,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這無疑是自毀長城,讓唐朝的局勢更加危急了。
就在安祿山的叛軍快要打到長安的時候,唐玄宗嚇得帶著楊貴妃等人倉皇出逃。他們逃到馬嵬坡的時候,士兵們發生了嘩變,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唐玄宗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忍痛賜死了楊貴妃。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馬嵬坡之變”。
雖然安祿山在叛亂初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他也逐漸陷入了困境。首先,他的軍隊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人數畢竟有限,而且長期在外作戰,士兵們都很疲憊,士氣也開始低落。其次,唐朝各地的節度使紛紛起兵勤王,他們組成了聯軍,對安祿山的叛軍形成了包圍之勢。最後,安祿山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暴躁,他經常打罵手下的將領,搞得人心惶惶,很多將領都對他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安祿山晚年,身體越來越差。他因為過於肥胖,身上長滿了毒瘡,疼得他整天嗷嗷亂叫。再加上他又患上了眼疾,幾乎失明,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時候的他,脾氣變得更加暴躁,動不動就對身邊的人發火,甚至還會動手打人。他的手下們都對他又怕又恨,隻是敢怒不敢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安祿山有好幾個兒子,其中他最喜歡的是小兒子安慶恩,甚至有了廢掉長子安慶緒,立安慶恩為太子的想法。安慶緒知道後,心裡非常不滿和恐懼。他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將來還會被父親和弟弟殺害。於是,在這種恐懼和野心的驅使下,安慶緒決定先下手為強。
公元757年,安慶緒聯合了安祿山的近臣嚴莊和宦官李豬兒,一起策劃了一場謀殺。一天夜裡,李豬兒拿著一把刀,悄悄地走進了安祿山的臥室。此時的安祿山正躺在床上,因為毒瘡的疼痛和眼疾的折磨,他睡得很不踏實。李豬兒走到床邊,毫不猶豫地舉起刀,狠狠地刺向了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還是感覺到了危險。他拚命掙紮著,想要反抗,可是他的身體太肥胖了,根本動彈不得。就這樣,安祿山在自己的睡夢中,被自己的兒子和手下殘忍地殺害了,結束了他那充滿爭議和荒誕的一生。
安祿山死後,他的叛亂並沒有立刻結束。他的兒子安慶緒繼承了他的皇位,繼續與唐朝對抗。但是,安慶緒遠遠沒有他父親的能力和威望,很快就被唐朝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後來,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背叛了安慶緒,重新起兵叛亂。這場安史之亂,一直持續了長達八年之久,給唐朝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讓曾經繁華昌盛的大唐盛世從此走向了衰落。
參考《新唐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