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紛爭起,豪傑展鋒芒。
漆園燃怒火,義旗風中揚。
六州烽火漫,聖公威名彰。
壯誌雖未酬,青史永流芳。
北宋末年,那是一個表麵歌舞升平,實則內裡千瘡百孔的時代。宋徽宗趙佶這位藝術造詣頗高的皇帝,在治國理政方麵卻一塌糊塗,整天一門心思都撲在琴棋書畫、奇花異石上。他重用蔡京、童貫、朱勔這些奸臣,任由他們在朝堂上翻雲覆雨,把國家攪得烏煙瘴氣。這些人狼狽為奸,拚命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改變了東南局勢的人物——方臘,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誰?方臘!讀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對這位朋友非常熟悉,但這本書為了塑造水泊梁山正麵大義凜然的形象,將方臘塑造成割據一方的反叛,殊不知真實曆史上的方臘,真英雄也。
方臘,出生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家中世世代代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靠著幾畝薄田和那座漆園勉強維持生計。方臘從小就聰明伶俐,還特彆勤勞,跟著父母在漆園裡沒日沒夜地忙活,對漆樹的種植、生漆的采集和加工等技術那是門兒清,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宋徽宗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搞出了一個臭名昭著的“花石綱”。朱勔這個家夥在蘇州設立了“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各種奇花異石,然後運往京城開封。這一折騰,可把老百姓害慘了,無數家庭因此家破人亡。青溪這個地方,因為自然資源豐富,自然也成了他們重點搜刮的對象。
方臘家的漆園,那可是他們全家的命根子,如今卻被這些官吏盯上了。他們三天兩頭就跑來,不是強征生漆,就是索要各種名貴木材,稍微有點不如意,就對方臘一家又打又罵。方臘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漆園被這幫人肆意掠奪,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但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不能衝動行事,隻能暫時把這口氣咽下去。
有一回,方臘的嫂子實在看不慣官吏們的惡行,就和他們理論了幾句。結果,這些官吏竟然惱羞成怒,把她倒吊在漆樹上,用皮鞭蘸著鹽水狠狠地抽打,活生生把人給折磨死了。方臘得知這個噩耗後,悲痛欲絕,他跪在嫂子的屍體前,雙手緊緊地攥著拳頭,指甲都摳進了肉裡,鮮血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從那一刻起,方臘心中反抗的種子徹底生根發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嫂子報仇,要讓這些貪官汙吏付出慘痛的代價。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方臘接觸到了摩尼教。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分高下”,倡導教徒之間互幫互助,團結一心。這一教義,就像一道光照進了方臘黑暗的世界,讓他看到了希望。方臘覺得,這正是他一直在尋找的能夠凝聚人心、反抗壓迫的力量。於是,他開始積極投身於摩尼教的傳教活動,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出色的口才,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信徒。這些信徒大多都是和他一樣,被官府壓迫得走投無路的貧苦百姓,他們對方臘那是打心眼裡信任和擁護。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的那個十月,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青溪的漆園裡,一群人正圍坐在一起,氣氛緊張而又熱烈。方臘站在眾人中間,目光堅定,聲音洪亮地說道:“鄉親們!看看我們現在過的都是什麼日子?我們累死累活地乾活,種出來的糧食、織出來的布,都被那些當官的搶走了。他們花天酒地,我們卻連飯都吃不飽,這公平嗎?”眾人聽了,紛紛搖頭,臉上滿是憤怒和無奈。
“如今,我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隻有死路一條!”方臘頓了頓,接著大聲喊道,“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我們要反抗,要為自己爭取活下去的權利!”他的話音剛落,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對,我們要反抗!聽方大哥的,跟他們拚了!”
就這樣,方臘以誅朱勔為名,正式揭竿起義。他自稱“聖公”,建立年號“永樂”,寓意著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他要推翻腐朽朝廷、建立一個太平盛世的決心。起義軍以頭巾的顏色來區分等級,從紅巾往上一共有六等,大家雖然沒有什麼精良的武器裝備,隻有一些鋤頭、柴刀、竹槍之類的簡陋兵器,但他們士氣高昂,心中充滿了對自由和公平的渴望。
起義的消息就像一陣風,迅速傳遍了四方。那些早就對方臘的摩尼教有所耳聞,或是被官府欺壓已久的百姓們,紛紛響應號召,成群結隊地趕來加入起義軍。短短幾天時間,起義軍的隊伍就發展到了數千人。他們在方臘的帶領下,先是攻打了附近的一些村莊和城鎮,奪取了官府的糧倉和武器庫,不僅解決了自身的溫飽問題,還獲得了一批較為像樣的武器裝備。
首戰告捷後,起義軍的士氣更加高漲,他們乘勝追擊,向著更大的目標進發。這一天,他們來到了青溪縣的息坑,在這裡,他們遭遇了宋軍的主力部隊——兩浙路都監蔡遵、顏坦率領的5000精兵。這蔡遵和顏坦,平日裡仗著自己手中有點兵權,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無惡不作,百姓們對他們恨之入骨。如今,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起義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衝上去將他們碎屍萬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方臘站在陣前,看著對麵的宋軍,心中並沒有絲毫畏懼。他深知,這是一場硬仗,但他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他鎮定自若地指揮著起義軍,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設下了埋伏。當宋軍進入埋伏圈後,方臘一聲令下,起義軍將士們如猛虎下山般從四麵八方衝了出來,喊殺聲震天動地。宋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頓時亂作一團,四處逃竄。蔡遵和顏坦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起義軍將士們團團圍住,最終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一戰,起義軍大獲全勝,不僅殲滅了宋軍的5000精兵,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糧草和馬匹。這一勝利,讓起義軍的威名傳遍了整個東南地區,更多的百姓慕名而來,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起義軍就發展到了數萬人,他們接連攻克了睦州、杭州、歙州、婺州、衢州、處州等六州五十二縣,一時間,東南半壁江山都被方臘的起義軍所掌控。
隨著起義軍的勢力不斷壯大,方臘的威望也越來越高,他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任命了各級官吏將帥,開始對占領的地區進行有效的管理。在他的統治下,起義軍內部實行平等製度,大家不分上下尊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宋軍。經濟上,他們開倉放糧,把從官府和富豪那裡繳獲來的財物分給窮苦百姓,百姓們對他們感恩戴德,紛紛稱讚方臘是“活菩薩”轉世。
然而,就在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們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首先,起義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大多都是未經訓練的普通百姓,缺乏戰鬥經驗和軍事素養。在與宋軍的戰鬥中,往往隻能憑借著一腔熱血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去衝鋒陷陣,一旦遇到宋軍的精銳部隊,就很容易陷入被動。其次,起義軍內部缺乏統一的指揮和協調,各個將領之間有時會出現意見不合、各自為戰的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起義軍的戰鬥力。
而此時的北宋朝廷,在得知方臘起義的消息後,一開始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們覺得這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可是,當起義軍接連攻克了六州五十二縣,勢力範圍不斷擴大時,宋徽宗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最終,他任命童貫為宣撫製置使,率領十五萬禁軍和秦、晉二地的蕃、漢兵,浩浩蕩蕩地南下鎮壓起義軍。
童貫,這個在北宋朝堂上呼風喚雨的人物,雖然在軍事方麵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但他卻深諳官場之道,善於玩弄權術。他深知此次任務艱巨,如果不能順利平定方臘起義,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將會受到嚴重威脅。於是,他一到江南,就采取了一係列殘酷的鎮壓手段,對起義軍進行瘋狂的圍剿。
麵對宋軍的強大攻勢,起義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們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許多城池相繼失守。杭州,這座起義軍占領的重要城市,也在宋軍的猛烈攻擊下岌岌可危。方臘親自率領起義軍將士們堅守杭州城,與宋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然而,由於城中缺糧,而且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方臘最終不得不率領起義軍突圍,退回到老家青溪幫源洞一帶。
幫源洞,這個位於深山之中的天然洞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方臘帶領著起義軍殘部退到這裡後,本以為可以憑借著地形優勢與宋軍進行最後的抵抗。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宋軍在童貫的指揮下,竟然不惜一切代價,對幫源洞展開了瘋狂的進攻。他們先是用火炮對洞口進行猛烈轟擊,然後又派遣大量士兵向洞內發起衝鋒。
起義軍將士們雖然頑強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傷亡慘重。方臘看著身邊的將士們一個個倒下,心中充滿了悲痛和無奈。他知道,這場戰鬥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果不能想出有效的應對辦法,起義軍必將全軍覆沒。
就在這危急關頭,方臘的一個手下為了活命,竟然背叛了他,向宋軍泄露了幫源洞的內部結構和防禦弱點。宋軍得知這個消息後,如獲至寶,他們立刻調整戰術,集中兵力,對起義軍的薄弱環節發起了致命一擊。
在宋軍的猛烈攻擊下,幫源洞的防線終於被突破了。方臘見大勢已去,隻好帶著少數親信,躲進了洞中的一個隱秘角落裡。然而,宋軍並沒有放過他們,他們在叛徒的帶領下,四處搜尋方臘的蹤跡。最終,方臘和他的妻子邵氏、兒子方亳、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澗中被宋軍俘虜。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這是一個讓所有起義軍將士和百姓們痛心疾首的日子。方臘被押解到了京城開封,在汴京的刑場上,他昂首挺胸,麵帶微笑,絲毫沒有畏懼死亡。他看著周圍那些對他指指點點的人,心中充滿了不屑。他知道,自己雖然失敗了,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他無怨無悔。
隨著劊子手的大刀落下,方臘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他的鮮血,染紅了刑場的土地,也讓無數人記住了這個為了正義和自由而戰的英雄。方臘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卻給北宋朝廷敲響了一記沉重的警鐘,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腐朽王朝的虛弱本質。同時,方臘的事跡也激勵著後世無數的仁人誌士,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勇往直前。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