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楊幺:生逢亂世起蒿萊,卻歎末路亦堪哀!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42章 楊幺:生逢亂世起蒿萊,卻歎末路亦堪哀!

第42章 楊幺:生逢亂世起蒿萊,卻歎末路亦堪哀!(1 / 1)

生逢亂世起蒿萊,義舉湖湘誌未衰。

大聖天王威赫處,卻歎末路亦堪哀。

這首詩,便是楊幺跌宕起伏一生的縮影。在南宋那個風雲變幻、內憂外患的時代,楊幺從一個平凡雇工崛起,攪弄風雲,成為令朝廷頭疼不已的義軍首領,最終卻在權力與命運的旋渦中走向悲壯結局,他的故事,猶如一部精彩絕倫的傳奇大劇。

公元1108年,楊幺出生在龍陽今湖南漢壽)祝家崗的一個貧苦家庭,本名楊太。小時候,父母咬著牙送他去私塾讀了兩年書,可生活的重擔實在太重,家裡連飯都快吃不上了,哪還有餘錢供他讀書呢?沒辦法,楊幺隻能輟學,跟著家人艱難度日。

為了生計,楊幺去商船上當了雇工。在船上,他每日起早貪黑,乾著最累最臟的活,不僅要忍受船主的嗬斥,還要麵對惡劣的天氣和未知的風浪。但這些磨難並沒有磨滅他的意誌,反而讓他見識到了世間的種種不公和百姓的困苦。在閒暇之餘,他總會聽商人們談論各地的奇聞軼事,其中宋江在水泊梁山的故事讓他熱血沸騰,心中暗暗向往著有一天也能像宋江一樣,為受壓迫的百姓出一口氣。

南宋初年,朝廷偏安一隅,對百姓橫征暴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鐘相瞅準時機,在湖南一帶振臂一呼,發起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瞬間就點燃了廣大百姓心中反抗的火焰。楊幺聽聞後,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鐘相的義軍。

在義軍中,楊幺雖然年紀小,可他腦子靈活、身手敏捷,還特彆有膽識,很快就嶄露頭角,成了鐘相的得力助手。鐘相也十分看重他,常常對身邊人說:“楊幺這小子有謀略,能擔大任,日後繼承我誌向的,肯定是他。”楊幺也沒辜負這份信任,每次作戰都衝鋒在前,出謀劃策時也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在義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好景不長,公元1130年三月,起義軍遭到了南宋朝廷的殘酷鎮壓,鐘相不幸被俘犧牲。義軍群龍無首,一時陷入混亂。楊幺站了出來,他聯絡龍陽的夏誠、楊欽、楊廣,以及慈利的陳寓信、鬆滋的李合戎、澧陽的英宣等數十名首領,重新舉起義旗。他們集結了8萬起義將士,在洞庭湖區利用河湖港汊的險要地形,伐木為船,壘土成寨,構建起了堅固的防線,繼續與朝廷抗爭。《宋史》中雖未對這一集結場景有詳細記載,但從後續義軍的行動來看,這次凝聚人心的舉措至關重要,讓農民軍的聲威再度振作起來。

南宋朝廷自然不會對義軍坐視不管,頻繁派兵圍剿。公元1130年6月,朝廷任命程昌寓為鼎、澧州鎮撫使兼鼎州知府,讓他去鎮壓楊幺起義軍。程昌寓帶著大軍氣勢洶洶地趕來,結果在鼎口被楊幺的水寨義軍打得落花流水,他自己差點都沒能逃掉。這一戰,讓楊幺和義軍的名聲更響亮了,也讓朝廷意識到,這群農民軍可不好對付。

吃了敗仗的程昌寓不甘心,回去後就琢磨著怎麼報仇。說來也巧,他偶然得到水手木匠高宣獻上的車船圖樣這車船可是個厲害玩意兒,以腳踏木製機輪為動力,大型的戰船高兩三層樓,能容納近千人,在當時的水戰中優勢巨大),立馬就下令按圖打造,還招募水軍,訓練水戰,準備一雪前恥。

公元1131年正月,程昌寓覺得準備得差不多了,就率領新造車船及海鰍船隊向下沚江夏誠水寨發起進攻。可他沒想到,夏誠早就嚴陣以待。下沚江地形複雜,窄狹不說,江水漲落還不定。程昌寓急於炫耀車船威力,不顧這些危險,督軍疾進。到了寨前,夏誠大開寨門,程昌寓心裡直發毛,搞不清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愣是不敢進去。結果天公也不作美,突然下起陰雨,士兵們在泥淖裡泡了好幾天,等天晴的時候,都疲憊不堪了。程昌寓一看這情況,想撤軍,可下沚江水已經漸落,沚江口灘淺,車船根本出不去。楊幺和義軍抓住機會,奮力衝殺,打得官軍大敗。程昌寓隻能灰溜溜地乘海鰍船逃脫,他辛苦打造的車船和工匠高宣都被義軍繳獲了。

這下,義軍可撿到寶了。他們利用鼎州、德山、澧州、欽山、藥山、夾山盛產的木材,在高宣的幫助下,改製創新出十餘種車樓大船,還配上輕便的海鰍船,在洞庭湖區神出鬼沒,把官軍打得暈頭轉向。每次水戰,義軍的車船就像威風凜凜的水上巨獸,踏車擊水,往來飛快,再加上拍竿、木老鴉、魚叉、弩拿子等各種厲害的武器,官船根本就靠近不了。《宋史紀事本末》雖未詳細描述車船的戰鬥細節,但對義軍憑借車船在水戰中取得優勢有所提及,足見這些戰船在當時的威懾力。

公元1133年,楊幺的勢力越來越大,洞庭湖區各縣起義軍一致推舉他為總首領,稱“大聖天王”,還立鐘相的少子鐘子義為太子,封黃誠為軍師、左仆射,楊欽為軍馬太尉,在寶台山設立總寨,在關口要隘分置水寨70餘個,建立起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政權。這可把南宋朝廷嚇得不輕,宋高宗趕忙啟用李綱為帥,四路合擊楊幺。李綱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可麵對楊幺精心布置的防線和英勇善戰的義軍,他的“四路圍剿”就像紙糊的一樣,被輕易粉碎。宋高宗又改派龍圖閣直學士折彥質及荊南製置使王燮率兵鎮壓,結果還是被楊幺打得丟盔棄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年十月,王燮卷土重來,率領水軍到嶽州,打算從水路下遊進兵,還派統製官右世達率2000兵去鼎州,和程昌寓在上遊會合,想兩麵夾擊義軍。楊幺可不是吃素的,他將計就計,先把上遊諸寨的民眾、牲畜轉移到酉港隱蔽起來,然後用部分水軍牽製上遊宋軍,自己則帶著數千人潛乘車船數隻,偃旗息鼓,放流東下。王燮一看湖中飄流著幾隻車船,以為義軍潰敗了,高興得不得了,趕忙讓崔增、吳全率領舟船數百,爭相入湖。等宋軍到了陽武口,水麵寬闊,義軍突然擂鼓呐喊,踏車回旋,車船橫衝直撞,把宋軍的舟船全部撞沉,崔增、吳全及屬下萬餘人被儘數殲滅。這一戰,楊幺巧施疑兵之計,利用車船的水上優勢,大獲全勝,成為義軍擊敗官軍的一次經典水上戰役,在洞庭湖區威名遠揚。

公元1134年正月至八月,在社木寨之戰中,楊幺的義軍再次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當時,南宋荊南、潭鼎澧嶽製置使王燮圍剿義軍失敗後,留統製官王渥、趙興等四軍,轉隸程昌寓節製,移駐上讓江口。義軍乘勝出擊,集結8隻車船,滿載精銳鐵甲士卒出酉港進擊上遊宋軍,雙方在金風口交戰,宋軍潰逃。程昌寓害怕義軍攻打鼎州,就在德山沅水對岸、社木寨、船場寨各派兵500人戍守。

七月,江水暴漲,社木寨地勢低平,水被灌進寨中,還衝斷了新陂橋,守寨宋軍沒船轉移,被困在裡麵。楊欽率領車船水軍趁機直入寨中猛攻,守將許筌被殺,守寨官兵五六百人疲憊無援,被全部殲滅。這一戰讓南宋朝廷顏麵儘失,王燮也因為出戰無功,屢戰屢敗,連貶三官。而楊幺的義軍則士氣大振,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東越嶽陽,西至鼎澧,北抵公安,南至長沙界內,席卷洞庭湖區7州19縣,擁眾達到20萬,成了南宋朝廷的心腹大患。

隨著義軍勢力的不斷壯大,南宋朝廷坐不住了,決定下血本剿滅楊幺。1135年2月,宋高宗任命右仆射張浚為監軍,把嶽飛從抗金前線調回來,擔任荊湖南北襄陽府路置使,發起對義軍的第七次“圍剿”。

嶽飛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深知強攻不是辦法,就采用了招安和軍事威脅雙管齊下的策略。他先是派降人楊華為間諜,潛入義軍內部,暗中結交楊幺的部下,誘降義軍。同時,他在湖區各要道屯駐重兵,縮小包圍圈,加緊經濟封鎖,還在夏季進兵,踐踏義軍的莊稼,讓起義地區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這一招確實厲害,義軍內部開始出現動搖。

在嶽飛的引誘下,黃佐、楊欽等義軍將領先後叛變投敵。楊欽還獻上毒計,建議嶽飛掘閘放水,伐木塞港,再把雜草漂浮在水麵上。這樣一來,義軍的車船就失去了往日的威力,無法在水中自由行駛。

公元1135年6月11日,寶台山總寨被攻破,楊幺拒不降宋,他跳進水裡企圖突圍。可惜,他還是被牛皋抓獲。麵對敵人,楊幺寧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曾經威風凜凜的“大聖天王”,就這樣落下了人生的帷幕,他所領導的起義也隨之失敗。

楊幺領導的這次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提出的“等貴賤,均貧富”口號,反映了當時廣大百姓對公平正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勵著無數受壓迫的百姓奮起反抗。在起義過程中,他采用“陸耕水戰”“兵農相兼”的政策,豁免義區錢糧賦稅,發展生產,讓境內百姓過上了一段相對安穩富足的日子,使得洞庭湖區出現了“田蠶興旺,生理豐富”的景象,深受百姓擁戴。他和義軍在水戰中展現出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對車船等先進武器的運用,也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然而,楊幺的起義也並非完美無缺。隨著權力的增長,他和一些領導層漸漸背離了“等貴賤,均貧富”的初衷。他們開始追求奢華的生活,衣食住行無不窮奢極欲,連睡覺的床都要金玉鑲嵌,可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卻依舊困苦潦倒。這種反差,讓不少人感到失望,也為起義的失敗埋下了隱患。而且,在戰爭過程中,義軍的一些行為也給洞庭湖地區帶來了一定的破壞。他們焚燒宅院廟宇,濫殺官吏書生僧道,把濫殺無辜稱為“行法”,將反抗朝廷壓迫和野蠻燒殺混為一談,使得民不聊生。直到嶽飛平定楊幺軍後,當地才漸漸恢複元氣。

楊幺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充滿爭議的一生。他是那個亂世中的英雄,為了百姓的利益挺身而出,與腐朽的朝廷抗爭;他也是權力和欲望的犧牲品,在成功和失敗之間徘徊。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