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張士誠:十八好漢義高舉,錯將佛係當安閒!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44章 張士誠:十八好漢義高舉,錯將佛係當安閒!

第44章 張士誠:十八好漢義高舉,錯將佛係當安閒!(1 / 1)

鹽船搖碎江淮月,義旗高舉破元關。

坐擁姑蘇稱霸主,錯將佛係當安閒。

龍爭虎鬥終成夢,身死名留史冊間。

若問元末真性情,此公最是耐尋看。

公元1321年,泰州白駒場今江蘇大豐)的鹽灘上,多了個哭哭啼啼的嬰兒——張家老幺出生了,爹娘給他取名“士誠”,盼著這娃能少遭罪、多成事。可誰能想到,這娃後來靠賣私鹽起家,在元末亂世裡殺成了“東吳王”,坐擁江南富庶地,卻因為太“佛係”,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在應天的牢房裡自縊身亡,成了曆史書裡“可惜”與“遺憾”的代名詞。

張士誠的童年,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苦到掉渣”。元朝把鹽管得比黃金還嚴,正經鹽價能逼死老百姓,可白駒場的人除了曬鹽啥也不會——張家祖祖輩輩靠給官府曬鹽糊口,累死累活乾一天,賺的錢連買個窩頭都不夠。小張士誠打記事起,就跟著爹娘在鹽灘上跑,曬得黢黑,手上全是裂口,連雙正經的鞋都沒穿過。

這娃打小就講義氣。有次鄰居家的娃餓暈在鹽灘上,張士誠偷偷把家裡僅有的半塊餅分給他,自己餓了一天肚子;還有次鹽工被惡霸欺負,他拎著曬鹽的木耙就衝上去,雖然被打得鼻青臉腫,卻硬是把惡霸趕跑了。久而久之,鹽灘上的人都服他,喊他“張大哥”——這為他後來拉隊伍,攢下了第一波“人氣值”。

長大後的張士誠,沒彆的出路,隻能跟著哥哥張士義、張士德一起賣私鹽,要知道前麵的程咬金同誌當時就是搞私鹽的。這活在當時是“高危職業”,抓到就是殺頭的罪,可利潤高——一擔私鹽能賺普通鹽工半年的工錢。張士誠腦子活,膽子也大:他跟鹽場的衙役搞好關係,給點好處就能打通關節;還跟江湖上的好漢搭上線,遇到劫道的,報上“張士誠”的名字,大多能放行。

沒過幾年,張士誠就成了白駒場的“私鹽行業大佬”,手下跟著幾十號兄弟,有自己的鹽船和倉庫。《明史·張士誠傳》裡說他“輕財好施,得群輩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張老板仗義疏財,員工都願意跟他乾”。可樹大招風,當地的鹽霸和官府盯上了他,不僅搶他的鹽,還想把他抓起來邀功。

有次,鹽場的小吏丘義故意找事,把張士誠的鹽船扣了,還罵他“賤民也敢賣私鹽,活膩歪了”。張士誠忍了,想花錢贖船,結果丘義得寸進尺,把他的哥哥張士義打得吐血。這下張士誠徹底火了:“老子忍你很久了!”當晚,他帶著十八個兄弟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拿著菜刀、扁擔衝進丘義的家,把丘義和幾個惡霸全砍了。

殺了人,張士誠知道官府不會放過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在鹽灘上豎起大旗,喊出“殺儘貪官,為民除害”的口號。附近的鹽工、農民一聽,全來投奔他,沒幾天就聚了幾千人——張士誠的“創業之路”,就這麼從一場“複仇”開始了。

張士誠拉起隊伍後,第一站就打泰州。當時的泰州城,守軍就幾百人,還都是些混日子的老弱殘兵。張士誠的兄弟張士德是個“軍事天才”,他讓人假裝成運糧的百姓,混進城裡,半夜裡突然發難,守軍瞬間亂了套。沒半天,泰州城就被拿下了——張士誠第一次嘗到了“掌權”的滋味,當場宣布“廢除元朝苛捐雜稅”,老百姓歡呼雀躍,紛紛來參軍。

接下來的日子,張士誠的隊伍像開了掛一樣:打興化,守軍望風而降;打高郵,他親自帶頭爬城牆,把元軍打得落花流水。公元1354年,張士誠在高郵稱帝,國號“大周”,年號“天佑”——從私鹽販子到皇帝,他隻用了不到兩年,這速度在元末起義軍裡,堪稱“火箭式晉升”。

可稱帝沒幾天,麻煩就來了。元朝丞相脫脫帶著百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水陸並進”,把高郵圍得水泄不通。當時的人都覺得張士誠要完了,連他手下的兄弟都有想投降的。可張士誠偏不,他站在城樓上對士兵說:“咱們退無可退,要麼打贏,要麼戰死,沒第三條路!”

這一戰,張士誠打了三個月。他跟士兵同吃同住,親自守城,還發明了“火油桶”——把火油裝進桶裡,點燃後扔向元軍的攻城梯,燒得元軍哭爹喊娘。《元史·脫脫傳》裡記載這場仗:“城堅不下,脫脫乃麾兵急攻之,勢甚危急。”可就在元軍快攻破城門的時候,元朝內部出事了——脫脫被奸臣陷害,皇帝下旨把他召回,百萬大軍瞬間沒了指揮,亂作一團。

張士誠抓住機會,開城反擊,把元軍打得大敗而逃,還繳獲了無數糧草和武器。經此一役,張士誠的名聲傳遍了天下,連朱元璋都得喊他“前輩”。後來有人問他當時怕不怕,張士誠笑著說:“怕有啥用?越怕越輸,不如拚一把!”

高郵之戰後,張士誠的勢力越來越大。他率軍南下,一路打到蘇州當時叫姑蘇)。姑蘇是江南的富庶之地,糧食多、有錢,還有很多讀書人。張士誠一眼就看中了這裡,決定把都城遷到姑蘇,改國號為“吳”,史稱“東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為“東吳王”後,張士誠沒像陳友諒那樣忙著擴張,反而開始“搞建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複蘇州城的城牆,把城牆加高加厚,還挖了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後來朱元璋打蘇州,打了八個月都沒打下來,全靠這堅固的城牆。

他還特彆重視農業和商業。當時江南因為戰亂,很多田地都荒了,張士誠就下令“減免賦稅,鼓勵種田”,還給農民發種子、農具;蘇州的商鋪因為戰亂關門不少,他就出台政策“降低商稅,保護商人”,沒幾年,蘇州就恢複了往日的繁華,街上人來人往,商鋪林立,老百姓都誇他“是個好皇帝”。

張士誠還特彆愛才。他聽說有讀書人因為戰亂躲在鄉下,就派人去請,給他們官做,還建了“弘文館”,讓讀書人編書、講學。當時很多有名的文人,比如施耐庵、羅貫中,都曾在他手下做事——有人說,《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江”,原型就是張士誠,因為他跟宋江一樣,都講義氣、愛交朋友。

可就是這份“佛係”,讓張士誠慢慢失去了“野心”。他覺得“有姑蘇這塊寶地就夠了,沒必要跟朱元璋、陳友諒爭天下”。手下的大將勸他“趁朱元璋還沒強大,先打應天”,他卻搖搖頭說:“打打殺殺多累啊,咱們守著自己的地盤,過好日子不好嗎?”

更要命的是,張士誠手下的一些大臣,開始變得驕奢淫逸。他的弟弟張士信,仗著自己是王爺,到處搜刮錢財,還搶老百姓的土地;一些文官也開始貪汙受賄,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有人向張士誠告狀,他卻不忍心處罰,隻是說“都是自家兄弟,算了算了”——這就像公司裡的老板,對員工太寬容,最後把公司的風氣都帶壞了。

就在張士誠在姑蘇“歲月靜好”的時候,朱元璋和陳友諒已經打得不可開交了。公元1363年,鄱陽湖之戰爆發,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想拉張士誠結盟。陳友諒給張士誠寫信,說“咱們一起打朱元璋,打下應天後,江南歸你,江北歸我”;朱元璋也派人給張士誠送信,說“隻要你不幫陳友諒,等我打贏了,給你好處”。

這時候的張士誠,要是能果斷一點,無論是幫陳友諒還是幫朱元璋,都能改變局勢。可他卻犯了“選擇困難症”,既不幫陳友諒,也不幫朱元璋,就坐在姑蘇城裡“看戲”。他覺得“讓他們倆打,兩敗俱傷後,我再出手,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可他沒想到,朱元璋打贏了鄱陽湖之戰後,實力大增,轉頭就把矛頭對準了他。公元1365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攻打張士誠的地盤。張士誠的地盤,從蘇北到浙江,一個個被朱元璋攻破,很快就隻剩下蘇州一座孤城了。

這時候的張士誠,才慌了神。他趕緊調兵遣將,死守蘇州。蘇州城的老百姓也念著張士誠的好,紛紛幫著守城——有的送糧食,有的幫著修城牆,有的甚至拿起武器跟士兵一起打仗。徐達打了八個月,都沒能把蘇州城攻下來。

朱元璋見蘇州久攻不下,就派人勸張士誠投降,說“隻要你投降,我保你全家平安,還能給你官做”。張士誠卻搖搖頭說:“我當年起兵,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現在我打不過你,但我不能投降,我要對得起跟著我的兄弟和老百姓。”

可蘇州城的糧食越來越少,士兵也越來越疲憊。公元1367年,徐達終於找到了蘇州城的一個缺口,率軍攻破了城門。張士誠帶著殘兵,在城裡跟朱元璋的軍隊展開了巷戰。他的弟弟張士信,在戰鬥中被射死;他的妻子劉氏,為了不被俘虜,帶著家裡的女眷自焚而死。

張士誠見大勢已去,想拔劍自刎,結果被手下攔住,最後被朱元璋的士兵俘虜了。

張士誠被押到應天後,朱元璋親自見了他。朱元璋想勸他投降,說“你要是肯歸順我,我可以封你為侯,讓你安享晚年”。可張士誠卻梗著脖子說:“我張士誠一生,要麼當皇帝,要麼當死鬼,絕不會當你的臣子!”

朱元璋見他不肯投降,就把他關在了牢房裡。在牢房裡,張士誠不吃不喝,每天隻是坐著發呆。他想起了小時候在鹽灘上曬鹽的日子,想起了跟十八個兄弟起義的時光,想起了在姑蘇城裡跟老百姓一起過年的場景——他覺得自己這輩子,雖然沒贏到最後,但也沒白活。

幾天後,張士誠在牢房裡自縊身亡,年僅四十七歲。朱元璋聽說後,歎了口氣說:“張士誠是個漢子,就是太固執了。”後來,朱元璋下令,把張士誠的屍體葬在了蘇州城外——或許,這也是對這位“東吳王”最後的尊重。

張士誠死了,他的“大周”政權也滅亡了。後人說起張士誠,總是又可惜又遺憾。有人說他是“元末的一股清流”——他不像陳友諒那樣心狠手辣,也不像朱元璋那樣猜忌多疑,他統治江南的時候,老百姓過了幾年好日子,這在亂世裡是很難得的。《明史》裡也說他“為政寬簡,吳人愛之”。

可也有人說他“太佛係,沒野心”——要是他在鄱陽湖之戰時幫陳友諒一把,朱元璋未必能贏;要是他早點擴張地盤,也不會最後被朱元璋圍在蘇州城裡。其實,張士誠的問題,就出在“性格”上。他太講義氣,太寬容,把“江山”當成了“家業”來管,卻忘了在亂世裡,“守成”是守不住的,隻有主動出擊,才能活下去。

現在去蘇州,還有很多關於張士誠的傳說。有人說,蘇州的“五香豆”,就是當年張士誠帶兵打仗時發明的;還有人說,蘇州人過年吃“年糕”,是為了紀念張士誠——因為“年糕”的“糕”,跟“高”諧音,寓意著“懷念張士誠”。這些傳說真假難辨,但都能看出,蘇州老百姓一直沒忘記這位“東吳王”。

參考《明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 醫道:中醫傳人在火影 無限世界:開局俘獲劍之聖女 重生官場之權力巔峰 三世輪回之涅盤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