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周邑薑:若言巾幗真豪傑,佐政賢名軼古賢!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7章 周邑薑:若言巾幗真豪傑,佐政賢名軼古賢!

第7章 周邑薑:若言巾幗真豪傑,佐政賢名軼古賢!(1 / 2)

約公元前1050年前後,西岐渭水邊上的空氣都跟彆處不一樣——不是因為這兒魚多,是因為有個叫呂尚的老頭,天天在河邊用直鉤釣魚。這事兒在當時的西岐朋友圈裡傳得比瘟疫還快,有人說這老頭是老年癡呆,有人說他是想“碰瓷”權貴,直到周文王姬昌坐著馬車路過,倆人嘮了三句就手拉手回宮,大夥兒才反應過來:哦,原來這是高端“求職”現場啊!

而咱們故事的主角邑薑,就是這“求職成功人士”呂尚的親閨女。按現在的話說,她可不是啥普通“富二代”,是正兒八經的“權二代”加“智二代”。她爹呂尚,也就是後來的薑子牙,那可是能在軍帳裡畫地圖、在戰場上定乾坤的主兒。

你以為邑薑從小是被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錯了。那時候的西岐還沒統一全國,薑子牙天天忙著幫周文王搞“基建”建城邑、練軍隊),沒空跟閨女玩“過家家”,乾脆把她當半個徒弟帶。彆的小姑娘在學織布縫衣的時候,邑薑在看《兵書》;彆的姑娘在聊誰家小夥兒長得帥的時候,邑薑在跟她爹討論“怎麼用三十個人打贏三百個人”。《大戴禮記·保傅》裡後來寫她“胎教之始,即明禮教”,說白了就是打娘胎裡就開始接受“精英教育”,這起點,比當時大多數諸侯的兒子都高。

更絕的是,邑薑還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有一回,薑子牙帶部將在府裡演兵布陣,擺了個“八卦陣”讓大夥兒破,幾個武將繞了半個時辰還沒摸清門道,旁邊的邑薑才十五六歲,端著茶盞站在廊下看了會兒,突然開口:“爹,西邊那個旗子挪半尺,南邊的人退三步,這陣就破了。”

薑子牙愣了一下,讓部將照著做,果然陣形瞬間亂了。當場就有個武將紅著臉說:“小姐這腦子,比俺們這些舞刀弄槍的強十倍!”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周文王耳朵裡。老文王正愁給二兒子姬發找個靠譜的媳婦,一聽薑子牙的閨女這麼厲害,立馬就動了心思。古代婚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文王直接派了個能說會道的大臣去提親,薑子牙也不扭捏,倆人一拍即合——畢竟姬發這小夥子也不是等閒之輩,年紀輕輕就跟著爹打仗,勇猛又穩重,跟邑薑那是“強強聯合”的最佳配置。

成婚那天,西岐的老百姓都擠在路邊看熱鬨,有人說:“這哪是娶媳婦啊,這是文曲星嫁武曲星!”還有人說:“以後咱們西岐的江山,怕是要靠這對小夫妻撐起來了!”

沒人知道,這些看熱鬨的老百姓,還真說對了——這樁婚事,不僅改變了邑薑的人生,更給後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埋下了最關鍵的一顆“種子”。

邑薑嫁給姬發的時候,正是西岐和商朝矛盾最尖銳的時候。商紂王帝辛在朝歌瞎折騰,又是建鹿台又是殺忠臣,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而周文王這邊,一邊安撫百姓一邊擴張勢力,早就成了商朝的“眼中釘”。沒過多久,周文王去世,姬發繼位,成了周武王,邑薑也從“王妃”變成了“王後”。

按說當了王後,就該安心在後宮享清福,管管宮女太監,處理處理後宮瑣事。可邑薑偏不——她跟彆的王後不一樣,老公要去打仗,她不哭鬨著阻攔,反而幫著收拾行囊,還把自己這些年記的“兵法筆記”塞給姬發:“這上麵記了爹教我的一些行軍布陣的法子,你帶著,說不定能用上。”

姬發看著手裡的筆記,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各種地形分析、敵軍特點,還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辦法,感動得不行:“有你在,我心裡就踏實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決定跟商朝“攤牌”,率領八百諸侯的軍隊,從西岐出發,直奔朝歌。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而邑薑,雖然沒跟著上戰場,卻成了周武王最靠譜的“後方總指揮”。

當時的西岐都城豐京,大部分青壯年都跟著軍隊走了,城裡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邑薑擔心有人趁虛而入,一邊組織婦女成立“巡邏隊”,拿著木棍在城牆上值班,一邊開倉放糧,安撫百姓。有個老臣勸她:“王後,這些事讓下人去做就行了,您何必親自操勞?”

邑薑笑著說:“現在前線的將士們在拚命,咱們在後方要是亂了,他們怎麼能安心打仗?我是王後,更得帶好這個頭。”

《尚書·牧誓》裡記載,武王伐紂的關鍵戰役“牧野之戰”,商朝軍隊“前徒倒戈”,周武王的軍隊隻用了一天就打贏了。消息傳到豐京,老百姓都歡呼雀躍,邑薑卻沒閒著——她早就準備好了糧草和藥品,派快馬送到前線,還特意囑咐送糧的人:“告訴將士們,打完仗好好休息,家裡有我們在,不用擔心。”

等周武王帶著軍隊凱旋,回到豐京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邑薑站在城門口等他。她穿著樸素的布裙,臉上帶著疲憊,卻笑得特彆燦爛。周武王下馬走過去,握住她的手,發現她的手上磨出了繭子——那是這些天組織巡邏、搬運糧草磨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辛苦你了。”周武王的聲音有點沙啞。

邑薑搖搖頭:“你打贏了仗,平定了天下,才是真的辛苦。以後,咱們還要一起把這個國家建好呢。”

這時候的邑薑,還不到二十歲,卻已經展現出了一個“國母”該有的擔當。她不隻是周武王的妻子,更是他的“戰友”——在打天下的路上,他們並肩作戰,一個在前線衝鋒陷陣,一個在後方穩固根基,缺一不可。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建立了周朝,定都鎬京。按說這下可以鬆口氣了,可周武王卻天天愁眉苦臉——不是因為當了天子壓力大,是因為他跟邑薑還沒有兒子。古代帝王講究“嫡長子繼承製”,沒有嫡子,將來國家很可能會亂。

邑薑看著老公天天唉聲歎氣,心裡也著急,但她沒表現出來,反而勸周武王:“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順其自然就好。再說,現在國家剛建立,還有很多事要做,你可不能分心。”

話雖這麼說,邑薑自己卻很注意調理身體,還特意找了懂醫術的人請教。沒過多久,好消息就來了——邑薑懷孕了!

這個消息讓周武王高興得差點跳起來,立馬下令:“從今天起,王後的飲食起居都要按最高規格來,誰要是敢怠慢,我饒不了他!”

可邑薑卻不樂意了,她跟周武王說:“我懷孕是好事,但不能因為這個搞特殊。再說,孕婦要保持心情平和,要是天天被人圍著伺候,反而不自在。”

更讓人驚訝的是,邑薑還給自己定了一套“胎教準則”,這在當時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戴禮記·保傅》裡詳細記載了這套準則:“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不看難看的東西,不聽亂七八糟的聲音,不說傲慢無禮的話,用這些來進行胎教。

你可能覺得這有點“矯情”,但邑薑是真的說到做到。有一回,宮裡有個太監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玉碗,嚇得大喊大叫,邑薑正好路過,趕緊捂住肚子,轉身回了房間,還吩咐宮女:“以後宮裡要是有吵鬨的事,先彆讓我知道,免得影響孩子。”

還有一次,周武王跟大臣們在朝堂上討論事情,涉及到商朝的酷刑,說得很血腥。邑薑知道了,晚上就跟周武王說:“以後這種殘忍的事,彆在我麵前說,我怕孩子聽了會受影響。”

周武王一開始還覺得有點小題大做,後來聽薑子牙說:“胎教很重要,孩子在娘胎裡受到的影響,會伴隨他一輩子。你媳婦這麼做,是為了咱們周朝的未來啊!”周武王這才明白邑薑的用心,之後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特意避開那些不好的內容。

十個月後,邑薑順利生下了一個兒子,周武王給孩子取名叫“誦”,也就是後來的周成王。姬誦剛生下來,邑薑就開始教他——不是教他讀書寫字,是教他“規矩”。比如喂奶的時候要讓他坐直,睡覺的時候要讓他平躺,不能養成壞習慣。

等姬誦稍微大一點,邑薑就親自教他說話、走路,還給他講周文王、周武王創業的故事。有一回,姬誦問邑薑:“娘,爹為什麼要打紂王啊?”

邑薑沒有直接說紂王的壞話,而是說:“因為紂王不愛護老百姓,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你爹打他,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以後你長大了,也要像你爹一樣,做個愛護老百姓的好天子。”

姬誦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後來他真的成了周朝的賢君,這跟邑薑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除了姬誦,邑薑後來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姬虞,也就是後來的唐叔虞。傳說邑薑生姬虞的時候,周武王做了個夢,夢見天帝對他說:“我給你個兒子,取名叫虞,以後讓他住在唐地。”後來姬虞真的被封到了唐地,也就是後來的晉國,這就是“桐葉封弟”的故事來源。

不管是周成王還是唐叔虞,後來都成了周朝的棟梁之材。有人說,邑薑是“教出兩個好兒子的母親”,但其實,她教給兒子們的不隻是知識和規矩,更是“愛民如子”的治國理念——這才是周朝能延續八百年的根本原因。

周成王姬誦三歲那年,出了一件大事——周武王突然病重,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這個消息像一顆炸彈,在周朝炸開了鍋。當時的周成王還是個隻會哭鼻子的小孩,根本沒法處理國家大事;而商朝的殘餘勢力還在蠢蠢欲動,幾個諸侯也有點不服氣,隨時可能發動叛亂。

就在所有人都慌了神的時候,邑薑站了出來。她穿著黑色的喪服,抱著年幼的周成王,走到朝堂上,看著底下的大臣們,聲音雖然有點沙啞,卻特彆堅定:“大王雖然走了,但周朝不能亂。成王還小,以後國家的事,就由我和周公旦一起打理,直到成王長大成人。”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當時最有能力的大臣之一。他本來還擔心邑薑會因為是女人而不敢擔責,沒想到她比自己還果斷。周公旦立馬站出來,對著邑薑行了個禮:“王後放心,我一定儘心儘力輔佐成王,絕不讓周朝出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邑薑和周公旦的“組合拳”,大臣們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但麻煩很快就來了——周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和蔡叔度,看到周公旦和邑薑掌權,心裡不服氣,就到處散布謠言,說“周公旦要篡位”“邑薑想當女皇帝”。

這些謠言傳到老百姓耳朵裡,很多人都開始恐慌。有個老臣勸邑薑:“王後,要不您讓周公旦暫時避一避,免得再生事端?”

邑薑卻搖搖頭:“周公旦是忠臣,我相信他。那些造謠的人,就是想讓咱們內部不和,好趁機作亂。咱們要是退縮了,就中了他們的計了。”

為了平息謠言,邑薑特意在宮裡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邀請了所有諸侯和大臣參加。她抱著周成王,站在高台上,對大家說:“周公旦是成王的叔叔,這些天他為了國家的事,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怎麼可能篡位?我是成王的母親,隻想把成王撫養長大,讓他將來能好好治理國家,絕沒有彆的心思。”

然後,邑薑又拿出了周武王生前寫給周公旦的信,信裡說希望周公旦能好好輔佐成王。大臣們看完信,都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再也沒人相信管叔鮮和蔡叔度的謠言了。

可管叔鮮和蔡叔度不死心,竟然聯合了商朝的殘餘勢力,發動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這個消息傳來,朝堂上又亂了起來——很多大臣都覺得,現在兵力不足,要是跟叛軍打仗,勝算不大。

邑薑卻很冷靜,她跟周公旦商量:“叛軍雖然人多,但他們是烏合之眾,隻要咱們團結一心,一定能打贏。你負責領兵出征,我在後方給你提供糧草和兵源。”

周公旦點點頭,帶著軍隊出發了。而邑薑,則開始了她的“後勤保障工作”。她一方麵派人去各個諸侯國征兵,一方麵組織百姓開墾荒地,增加糧食產量。有個地方官向她訴苦,說老百姓不願意當兵,怕戰死沙場。

邑薑就親自去那個地方,跟老百姓說:“現在叛軍要造反,要是他們打贏了,咱們又會回到以前的苦日子,吃不飽穿不暖。現在當兵,不是為了我,也不是為了周公旦,是為了你們自己,為了你們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

老百姓聽了,都被感動了,紛紛報名參軍。沒過多久,邑薑就征集到了足夠的兵力和糧草,送到了前線。

周公旦在前線打仗,邑薑還經常寫信給他,告訴他後方的情況,讓他不用擔心。信裡還會寫一些應對叛軍的建議,比如“叛軍糧草不足,咱們可以打持久戰”“某個地方地形險要,可以在那裡設埋伏”。

周公旦每次收到信,都覺得特彆安心。他跟身邊的將領說:“王後雖然在後方,但她的智慧和勇氣,比咱們這些在前線打仗的人還強。有她在,咱們一定能打贏這場仗。”

經過三年的苦戰,周公旦終於平定了“三監之亂”,把管叔鮮和蔡叔度抓了起來,商朝的殘餘勢力也被徹底消滅了。當周公旦帶著軍隊凱旋歸來的時候,邑薑親自到城門口迎接他。她看著周公旦身上的傷疤,眼裡含著淚說:“辛苦你了,周朝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沒。”

周公旦搖搖頭:“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要是沒有王後在後方支持,我也打不贏這場仗。”

這時候的周成王,已經六歲了。他看著母親和周公旦,雖然還不太懂發生了什麼,但他知道,是母親和叔叔一起,保住了父親留下的江山。

平定“三監之亂”後,周朝終於迎來了穩定的日子。而周成王也慢慢長大了,從一個隻會哭鼻子的小孩,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少年。邑薑知道,是時候讓成王學著處理國家大事了。

但邑薑沒有一下子把所有權力都交給成王,而是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開始,她讓成王坐在朝堂上,看著大臣們討論事情,自己則坐在旁邊,時不時給成王提個醒。比如有個大臣上奏,說某個地方發生了旱災,請求朝廷撥款賑災。成王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看向邑薑。

邑薑小聲對成王說:“你先問問他,那個地方有多少老百姓受災,需要多少糧食和錢財,然後再跟其他大臣商量,看看怎麼解決最合適。”


最新小说: 誰家正經爹媽會玩強製愛啊 寂靜城池裡的暖陽 梅家三朵花 慘死老太重生後,每天盼著當寡婦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 殺死這個走陰人 這個仙尊很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