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蘿溪邊一浣紗,忍辱負重入吳霞。
巧施妙計傾吳國,功成身退逐浪花。
千古風流誰堪比,唯有西施冠中華。
莫道紅顏多禍水,丹心一片照天涯。
公元前494年,吳國軍隊把越國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踐成了吳國的“階下囚”,天天給吳王夫差喂馬、牽馬,活脫脫一個“皇家馬夫”。越國百姓也跟著遭了殃,糧食被搶,房子被燒,日子過得比黃連還苦。
就在這滿國愁雲的時候,苧蘿村今浙江諸暨一帶)出了個轟動全村的姑娘——西施。這姑娘有多美?《莊子·齊物論》裡說她“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把她跟當時的另一位美人毛嬙相提並論;民間更誇張,說她去河邊浣紗,水裡的魚兒見了她,都忘了遊水,直接沉到河底——這就是“沉魚”的由來。放在現在,她要是開個直播,光靠顏值就能圈粉千萬,帶貨能把諸暨的紗賣斷貨。
西施家裡是普通農戶,爹砍柴,娘浣紗,她從小就跟著娘在溪邊洗衣服。可她跟彆的姑娘不一樣,不光長得美,腦子還特彆靈光。有一回,村裡的地主想霸占她家的浣紗石,西施沒跟地主硬剛,反而笑著說:“大伯,這石頭要是歸您,您天天來浣紗,萬一水裡的魚兒都沉底了,沒人幫您清理河道,您的紗豈不是越洗越臟?”地主被她說得一愣,再看看周圍村民的眼神,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這事兒很快傳到了越國大夫範蠡耳朵裡。當時勾踐剛從吳國放回來,一門心思想“複仇”,可越國國力遠不如吳國,硬打肯定不行。範蠡就想了個“美人計”——找個絕世美女,送到吳國迷惑夫差,讓他沉迷美色、荒廢朝政,越國再趁機發展實力。
範蠡帶著人去苧蘿村找美女,一見到西施,眼睛都直了:“這姑娘要是送到吳國,夫差指定得迷糊!”可西施一聽要去吳國當“間諜”,當場就拒絕了:“我就是個洗衣妹,哪會什麼勾心鬥角?再說,我爹娘就我一個女兒,我走了他們怎麼辦?”
範蠡也不著急,天天去西施家串門,給她講越國百姓的苦難,講勾踐臥薪嘗膽的決心:“姑娘,現在越國就像快滅的火,您要是願意去吳國,就是那能救火的水。等越國強大了,您就是越國的大功臣,您爹娘也會為您驕傲!”
西施聽著聽著,眼淚就下來了。她想起村裡被吳國士兵搶走糧食的老人,想起被燒毀房子的鄰居,終於點了點頭:“我去!隻要能讓越國好起來,我什麼都願意做!”
就這麼著,西施從一個浣紗女,成了越國“頂級間諜培養計劃”的核心選手。範蠡專門給她找了老師,教她琴棋書畫、宮廷禮儀,還有“攻心術”——怎麼說話能讓夫差開心,怎麼做事能讓夫差信任,怎麼不動聲色地挑撥吳國大臣的關係。
西施學得特彆快,沒過三年,就從一個青澀的村姑,變成了知書達理、風情萬種的“人間富貴花”。範蠡看著她,心裡又欣慰又有點複雜:“這姑娘,要是生在太平年代,本該嫁個好人家,過安穩日子,可現在……”
公元前485年,範蠡親自把西施送到吳國。夫差一見到西施,當場就挪不開眼了——他後宮裡的女人雖然多,可跟西施比起來,簡直就是“丫鬟見小姐”。夫差立馬下旨,給西施建了座豪華宮殿,叫“姑蘇台”,裡麵的裝修比自己的寢宮還講究,珍珠鋪地,玉石做柱,光宮女就配了一百多個。
西施知道,這隻是“試用期”,要想在吳宮站穩腳跟,還得靠“演技”。她的第一步,是“裝柔弱”。有一回,夫差帶她去打獵,她故意騎不穩馬,嚇得臉色發白,撲進夫差懷裡:“大王,臣妾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野獸,好害怕。”夫差一看她這模樣,心疼得不行,趕緊把她抱下來,還下令:“以後再也不帶你去這麼危險的地方了!”
可光靠柔弱還不夠,西施還得會“搞事情”。她知道吳國大夫伍子胥是個硬骨頭,一直勸夫差警惕越國,要是不把他除掉,越國的計劃就很難成功。於是,西施就開始在夫差麵前“吹耳邊風”。
有一回,夫差跟西施抱怨伍子胥太固執,老是跟他唱反調。西施趁機說:“伍大夫也是為了吳國好,隻是他年紀大了,想法難免有點守舊。大王您這麼英明,肯定知道什麼對吳國最好,不用太在意彆人的看法。”這話聽著是在幫伍子胥說話,實際上是在暗示夫差,伍子胥的意見已經跟不上他的思路了。
後來,越國給夫差送了很多財寶,還特意給西施送了一條用夜光珠串成的項鏈。西施戴上項鏈,在夫差麵前故意歎氣:“大王,越國現在這麼窮,還不忘給臣妾送禮物,真是有心了。可伍大夫總說越國心懷不軌,您說,越國要是真有壞心思,怎麼會對臣妾這麼好呢?”
夫差本來就有點煩伍子胥,被西施這麼一說,更覺得伍子胥是“杞人憂天”。再加上後來伍子胥反對夫差攻打齊國,夫差徹底爆發了,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殺。《史記·吳太伯世家》裡記載:“子胥諫曰:‘越在腹心,今得誌於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商之以興。’吳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子胥屬其子於齊鮑氏,還報吳王。吳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伍子胥一死,吳國朝堂上再也沒人敢反對夫差,西施的“間諜工作”進展得越來越順利。她還故意勸夫差大修宮殿、加重賦稅,說:“大王您是天下霸主,就得有霸主的排場,這樣彆的國家才會服您。”夫差被她哄得暈頭轉向,真的開始大興土木,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吳國的國力也慢慢衰退。
可西施心裡也不好受。她看著夫差對自己越來越好,甚至願意為了自己殺忠臣、耗國力,有時候會忍不住想:“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但一想到越國百姓的苦難,想到勾踐臥薪嘗膽的決心,她又把心一橫:“我不能心軟,這是我的使命。”
公元前478年,越國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遠超吳國。勾踐覺得“複仇”的時機到了,率領軍隊攻打吳國。這時候的吳國,因為常年征戰、大興土木,早就沒了往日的威風,士兵們士氣低落,根本抵擋不住越國的進攻。
夫差趕緊派人去越國求和,勾踐一開始有點猶豫,範蠡卻勸他:“大王,您忘了當年在吳國受的苦嗎?現在是消滅吳國最好的機會,要是錯過了,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勾踐聽了,下定決心,繼續攻打吳國。
夫差被困在姑蘇城裡,糧食越來越少,士兵也越來越少。他這時候才想起伍子胥的話,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可一切都晚了。他派人去找西施,想讓西施跟他一起自殺,可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西施的影子——西施早就趁著戰亂,偷偷離開了吳宮。
公元前473年,吳國滅亡,夫差自殺身亡。勾踐終於報了當年的仇,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裡記載:“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裡。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越國的百姓都在歡呼雀躍,可西施卻消失了。有人說她跟著範蠡一起走了,範蠡帶著她泛舟五湖,過上了隱居的日子;有人說她覺得自己害死了夫差,心裡愧疚,投江自殺了;還有人說她被勾踐賜死了,因為勾踐覺得她是“禍水”,留著她會影響越國的名聲。
這些說法裡,最讓人願意相信的,是“泛舟五湖”。據說範蠡在滅吳之後,就看透了勾踐“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本性,偷偷帶著西施離開了越國。他們坐著小船,沿著太湖漂流,一會兒打魚,一會兒經商,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後來,範蠡還成了有名的富商,被人稱為“陶朱公”。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結局,但《越絕書》裡有一句“西施亡吳後,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給了人們一個美好的想象。不管西施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她都用自己的方式,為越國的複興做出了貢獻,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參考《史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