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聯姻助霸業,鳳冠初戴意飛揚。
一朝色衰恩先斷,萬裡宮寒淚未央。
四子難留君心改,百僚空歎舊情亡。
雲台不見紅顏影,獨向青燈憶故王。
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人生劇本裡,有兩個女人的戲份最重——一個是讓他說出“娶妻當得陰麗華”的白月光,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女主角郭聖通。如果說陰麗華是劉秀心甘情願的“愛情劇本”,那郭聖通就是他不得不選的“事業劇本”。可惜這事業劇本演到最後,還是成了悲劇。她從助力劉秀登基的“合夥人”,到被廢黜的皇後,再到東漢唯一一位“王太後”,一生像坐過山車,起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疼。
要聊郭聖通,得先從劉秀的“創業低穀期”說起。公元23年,劉秀剛打完昆陽之戰,正準備跟大哥劉演一起大展拳腳,結果大哥被更始帝劉玄給殺了。劉秀嚇得大氣不敢喘,隻能裝孫子,主動申請去河北“招撫”——說白了就是被排擠到偏遠地區,手裡沒兵沒權,跟流放差不多。
當時的河北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到處都是割據勢力,有個叫王郎的還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在邯鄲稱帝,懸賞十萬戶要劉秀的腦袋。劉秀帶著幾個隨從在河北東躲西藏,吃了上頓沒下頓,好幾次差點被王郎的人抓住,堪稱“東漢版絕地求生”。《後漢書·光武帝紀》裡寫他當時的慘狀:“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時寒,麵皆破裂。至呼沱河,無船,適遇冰合,得過,未畢數車而冰解。”連過河都得靠老天爺賞臉結冰,可見有多狼狽。
就在劉秀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轉機”——真定王劉揚。劉揚是河北的老牌宗室,手裡有十萬大軍,是王郎和劉秀都想拉攏的對象。劉秀派人去遊說劉揚,劉揚倒是看得明白,覺得劉秀比王郎靠譜,但也不白幫忙,提了個條件:想讓我出兵?行,先娶我外甥女郭聖通。
郭聖通可不是普通姑娘,她出身真定郭氏,是當地的豪門望族,父親郭昌早逝,但母親是劉揚的親妹妹,妥妥的“宗室+豪強”雙重背景。劉揚把她嫁給劉秀,說白了就是“政治聯姻”,用外甥女的婚姻換劉秀的承諾,以後跟著劉秀混,郭家也能雞犬升天。
劉秀當時啥情況?前有追兵後無退路,要是不答應劉揚,彆說當皇帝了,能不能活過明天都難說。至於他心裡的白月光陰麗華,早就被他娶回南陽老家了,但現在遠水救不了近火。一邊是愛情,一邊是活命和事業,換誰都會選後者。於是劉秀一口答應,親自去真定王府迎親。
這場婚禮辦得相當風光,劉揚不僅送了郭聖通豐厚的嫁妝,還當場拍板出兵幫劉秀打王郎。《後漢書·皇後紀》裡記載:“世祖遂納後,與俱擊邯鄲,破之。”就這麼著,郭聖通成了劉秀的第二任妻子,也成了他平定河北的“敲門磚”。婚後的郭聖通表現得很懂事,沒因為自己是“政治聯姻”就鬨脾氣,反而跟著劉秀南征北戰,有時候劉秀打仗去了,她還得幫忙照顧隨從的家眷,妥妥的“賢內助”人設。
更重要的是,郭聖通很快就給劉秀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疆。這對劉秀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之前跟陰麗華結婚好幾年,一直沒孩子,現在有了長子,不僅穩定了軍心,還讓劉揚等河北豪強更放心地支持他。畢竟在古代,“母憑子貴”的同時,“子也憑母貴”,劉疆身上流著真定郭氏和劉氏宗室的血,河北的勢力自然更願意擁護劉秀。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當了皇帝,就得立皇後了,這時候問題來了——該立原配陰麗華,還是立幫自己打下江山的郭聖通?
劉秀心裡其實是偏向陰麗華的。當年他沒發跡的時候就說過“娶妻當得陰麗華”,現在功成名就了,自然想讓心愛的女人當皇後。於是他派人去南陽,把陰麗華接到洛陽,準備冊立她為皇後。
可陰麗華也是個聰明人,她剛到洛陽就知道了郭聖通的情況——人家不僅是劉秀的“患難夫妻”,還生了長子劉疆,背後還有真定郭氏和河北豪強的支持。要是自己當了皇後,郭聖通那邊肯定不樂意,河北的勢力說不定會因此叛亂,剛建立的東漢就會陷入危機。於是陰麗華主動找到劉秀,哭著說:“皇後之位不能給我,郭貴人跟著陛下受苦,還生了皇子,她才更適合當皇後。”《後漢書·皇後紀》裡原文是:“帝以後雅性寬仁,欲崇以尊位,後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後。”
陰麗華這一招“以退為進”,不僅博得了“賢德”的名聲,還幫劉秀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劉秀本來還在糾結,見陰麗華這麼懂事,也就順水推舟,冊立郭聖通為皇後,立長子劉疆為太子,封陰麗華為貴人。
郭聖通終於當上了皇後,按理說應該高興才對,可她心裡總覺得不踏實。她知道劉秀對陰麗華的感情不一般,現在陰麗華雖然沒當皇後,但劉秀天天往陰麗華宮裡跑,對她卻越來越冷淡。有時候她想跟劉秀說說心裡話,劉秀要麼說“國事繁忙”,要麼就乾脆找借口躲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更讓郭聖通難受的是,陰麗華也開始生孩子了,而且一連生了好幾個兒子,其中就有後來的漢明帝劉莊。陰麗華越是受寵,郭聖通就越焦慮,她總覺得自己的皇後之位和兒子的太子之位早晚要被陰麗華搶走。於是她開始變得敏感多疑,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跟宮女發脾氣,甚至在劉秀麵前抱怨陰麗華。
劉秀本來就對郭聖通沒多少感情,隻是礙於政治因素才立她為後,現在見她越來越“善妒”,心裡就更厭煩了。有一次郭聖通因為陰麗華的兒子劉莊比自己的兒子劉疆聰明,就跟劉秀鬨脾氣,說“陛下是不是覺得劉莊比劉疆強,以後要廢太子?”劉秀當場就火了,罵道:“皇後怎麼能說這種話!太子是嫡長子,江山早晚是他的,你彆胡思亂想!”
其實劉秀這時候還沒廢後的想法,畢竟郭聖通背後的河北勢力還在,要是貿然廢後,可能會引起動蕩。但郭聖通的“作”,已經在他心裡埋下了不滿的種子,就等著一個爆發的機會。
郭聖通當上皇後之後,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沒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她總以為自己是因為“功勞”當上皇後的,卻忘了劉秀對她的“恩寵”本質上是“政治投資”。一旦劉秀的政權穩定了,她的“投資價值”就會越來越低。
東漢建立初期,劉秀忙著平定天下,還需要河北豪強的支持,所以對郭聖通還算客氣。可到了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劉秀終於平定了所有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這時候的劉秀,再也不需要看河北豪強的臉色了,對郭聖通的態度也就越來越差。
而郭聖通呢,不僅沒收斂自己的脾氣,反而變本加厲。她見劉秀越來越寵陰麗華,就把氣撒在宮裡的下人身上,有時候甚至會故意刁難陰麗華宮裡的人。有一次陰麗華生病,劉秀讓郭聖通幫忙照看一下陰麗華的兒子劉莊,結果郭聖通不僅沒好好照顧,還讓劉莊餓了肚子。劉秀知道後,氣得差點廢了她的皇後之位,最後還是陰麗華求情,才饒過她這一次。
更要命的是,郭聖通的娘家人也不給力。她的舅舅劉揚,早在劉秀稱帝初期就因為謀反被劉秀殺了,真定郭氏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她的哥哥郭況雖然被封為綿蠻侯,但為人老實,沒什麼政治手腕,根本幫不了她。反觀陰麗華的家族,陰家雖然也是南陽豪強,但一直很低調,陰麗華的哥哥陰識、陰興都是劉秀的得力助手,還從不仗勢欺人,深得劉秀信任。
就在郭聖通越來越焦慮的時候,她又乾了一件“神操作”——在劉秀麵前抱怨陰麗華“霸占”皇帝,說“陛下天天在陰貴人宮裡,難道忘了當年在河北是誰幫你打天下的嗎?”這話可把劉秀徹底惹火了。劉秀當場就翻了舊賬:“當年要不是劉揚逼我,我會娶你嗎?現在天下太平了,你還不知足,天天鬨脾氣,哪有一點皇後的樣子!”
劉秀這話算是把窗戶紙捅破了——他從來沒愛過郭聖通,娶她隻是權宜之計。郭聖通聽到這話,如遭雷擊,她終於明白,自己在劉秀心裡,從來都隻是一個“工具人”。從那以後,她徹底心灰意冷,也不再跟劉秀爭吵,隻是天天在皇後宮裡哭,有時候甚至連朝會都懶得參加。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秀覺得時機成熟了,終於下了廢後的詔書。詔書裡把郭聖通罵得狗血淋頭,說她“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意思就是郭聖通心懷怨恨,不遵守規矩,不能好好照顧其他皇子,還像呂雉、霍成君那樣善妒,根本不配當皇後,更不能托付幼主。
這道詔書一發布,滿朝文武都驚呆了。畢竟郭聖通是東漢的開國皇後,還是太子劉疆的母親,就這麼廢了,會不會引起動蕩?但劉秀態度堅決,誰勸都沒用。郭聖通就這樣,從皇後的寶座上摔了下來,成了東漢第一位被廢的皇後。
郭聖通被廢後,按照慣例,她的兒子劉疆的太子之位也該保不住了。可劉秀一開始並沒有廢太子的想法,畢竟劉疆沒犯什麼錯,而且是嫡長子,貿然廢太子,可能會引起朝臣不滿。
但劉疆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的母親被廢,自己這個太子也坐不穩了。要是等到劉秀主動廢他,不僅自己會遭殃,可能還會連累郭氏家族。於是劉疆主動找到劉秀,哭著說:“我母親已經不是皇後了,我也不配當太子,懇請陛下廢掉我的太子之位,讓我去當一個藩王吧。”
劉秀一開始還假意挽留,說“太子沒犯錯,不用廢”。可劉疆鐵了心要辭掉太子之位,連續好幾次上書請求,甚至還故意稱病不上朝。劉秀見劉疆這麼識時務,也就順水推舟,在廢後兩年後,也就是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下詔廢黜劉疆的太子之位,改立陰麗華的兒子劉莊為太子,封劉疆為東海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疆雖然被廢了太子之位,但劉秀對他還算不錯,不僅給了他豐厚的封地,還允許他兼食魯郡,食邑達到二十九縣,是當時藩王中封地最大的。劉疆也很懂事,到了封地後,從不乾預朝政,安心當個富貴王爺,最後得以善終。
而郭聖通呢,她被廢後並沒有像其他廢後那樣被打入冷宮,反而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待遇”——劉秀封她為“中山王太後”,讓她跟著兒子劉輔去中山國養老。後來劉輔改封為沛王,郭聖通又成了“沛王太後”。這在曆史上是很少見的,畢竟廢後通常下場都很慘,比如西漢的陳阿嬌、衛子夫,不是被打入冷宮就是自殺,而郭聖通卻能以“王太後”的身份安享晚年,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劉秀之所以對郭聖通這麼“寬容”,一方麵是因為她畢竟是自己的“患難夫妻”,還幫自己生下了五個兒子劉疆、劉輔、劉康、劉延、劉焉),算是對東漢有“功勞”;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安撫河北豪強,畢竟郭聖通是真定郭氏的代表,要是對她太苛刻,可能會引起河北勢力的不滿。
郭聖通在沛王府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她不再關心朝堂上的事情,每天隻是看看書、種種花,偶爾跟兒子劉輔聊聊天。雖然她心裡還是有些遺憾,沒能跟劉秀走到最後,但相比於其他廢後的下場,她已經很滿足了。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郭聖通在沛王府去世,享年大約五十歲。劉秀得知消息後,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悲傷,隻是下詔將她葬在北芒山。值得注意的是,她的陵墓雖然在北芒山,但並沒有跟劉秀的原陵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原陵的西側,這也暗示了她“廢後”的身份——雖然她曾是皇後,但終究沒能跟劉秀“合葬”,隻能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陪伴在劉秀的陵墓旁邊。
參考《後漢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