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陰麗華的人生劇本,放在今天絕對是頂流大女主劇——出身豪門卻低調務實,年少時被未來皇帝一眼相中,婚後遭遇分離卻不離不棄,最終不僅奪回正妻之位,還和丈夫一起開創盛世,活成了“愛情與事業雙豐收”的典範。更難得的是,她一輩子沒搞過宮鬥,沒害過一個人,連史書提起她,都得豎起大拇指誇一句“賢哉”。
要講陰麗華,就得先從她的“迷弟”劉秀說起。劉秀雖然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他這一輩,家道早就中落了——父親隻是個小小的南頓縣令,還死得早,劉秀隻能跟著叔叔過日子,年輕時靠種地、賣糧食謀生,活脫脫一個“農村創業青年”。
但劉秀這人,看著老實巴交,心裡卻藏著大夢想。他年輕時去長安求學,看到執金吾相當於京城九門提督)出行的排場,當場就立下兩個fag:“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話後來成了千古名言,《後漢書·皇後紀》裡白紙黑字記著,可見陰麗華在劉秀心裡的分量有多重。
那時候的陰麗華,可不是普通姑娘。她出身新野陰氏,是當地有名的豪門望族——家裡有錢有勢,祖上還是輔佐齊桓公稱霸的名相管仲。更關鍵的是,陰麗華本人長得那叫一個漂亮,用現在的話說是“顏值天花板”,而且性格溫柔,知書達理,在新野一帶是出了名的“女神”。
劉秀第一次見到陰麗華,是在新野的一場宴會上。當時陰麗華跟著家人出席,穿著素雅的衣裙,安靜地坐在角落,卻還是被人群中的劉秀一眼看到。據劉秀後來回憶,當時他手裡的酒杯都差點掉地上,心裡隻有一個念頭:“這姑娘也太好看了吧!我要是能娶她當老婆,這輩子值了!”
但那時候的劉秀,跟陰麗華比起來,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是沒權沒勢的破落貴族,一個是眾星捧月的豪門千金,兩人之間隔著十萬八千裡。劉秀也知道自己配不上,隻能把這份喜歡藏在心裡,默默努力搞事業,想著等自己有出息了,再回來提親。
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來了亂世。王莽篡漢後,推行的改革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紛紛崛起。劉秀和哥哥劉演也趁機在南陽起兵,加入了反抗王莽的隊伍。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勢力弱小,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劉秀甚至騎著牛上戰場後來被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但劉秀打仗勇猛,腦子又靈活,很快就打出了名氣,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一戰成名——他率領幾千人馬,打敗了王莽的四十二萬大軍,創下了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一戰,不僅讓劉秀聲名鵲起,也讓他終於有了底氣去追求自己的“白月光”。
昆陽之戰後,劉秀趁著戰亂間隙,回到新野,親自上門向陰家提親。此時的劉秀,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賣糧食的窮小子,而是手握兵權、前途無量的義軍將領。陰家見劉秀一表人才,又有勇有謀,當即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就這樣,29歲的劉秀,終於娶到了19歲的陰麗華,圓了自己年少時的夢想。
新婚燕爾,兩人感情好得蜜裡調油。劉秀走到哪都想帶著陰麗華,陰麗華也溫柔體貼,把劉秀照顧得無微不至。那段日子,是劉秀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是陰麗華人生中最安穩的一段日子。但好景不長,亂世之中,幸福從來都是奢侈品。
就在劉秀和陰麗華結婚才三個月的時候,噩耗傳來——劉秀的哥哥劉演,因為功高蓋主,被更始帝劉玄殺害了。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把劉秀打懵了。他知道,劉玄殺了哥哥,下一個就可能輪到自己。為了保命,劉秀隻能強忍悲痛,主動向劉玄請罪,說自己哥哥不懂事,犯了死罪,自己也有責任。他還故意裝作對哥哥的死毫不在意,每天該喝酒喝酒,該吃肉吃肉,甚至連哥哥的葬禮都不敢辦。
但隻有劉秀自己知道,他心裡有多痛苦。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躲在被子裡偷偷哭,枕頭都被眼淚打濕。陰麗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沒有抱怨丈夫冷落自己,反而每天安慰劉秀,幫他分析局勢,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定要忍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劉玄見劉秀這麼“聽話”,又念及他昆陽之戰的功勞,暫時沒有對他下手,但也不敢再重用他,而是派他去河北地區“鎮慰州郡”。這名義上是讓他去安撫地方,實際上就是把他打發到偏遠地區,讓他自生自滅——當時的河北,豪強割據,盜匪橫行,還沒有被更始政權控製,劉秀去了,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個問題。
更殘忍的是,劉玄還不讓劉秀帶家屬。劉秀沒辦法,隻能把剛結婚三個月的陰麗華送回新野娘家,自己孤身一人帶著幾個隨從前往河北。離彆那天,陰麗華拉著劉秀的手,眼淚止不住地流,卻隻說了一句話:“你一定要保重自己,我在新野等你回來。”劉秀看著妻子淚眼婆娑的樣子,心裡像刀割一樣,卻隻能硬著頭皮點頭,轉身踏上了前往河北的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誰也沒想到,這一彆,就是三年。
陰麗華回到新野後,日子並不好過。當時天下大亂,新野也經常遭到亂兵騷擾,陰家為了躲避戰亂,隻能帶著她四處逃難,有時候甚至要躲在山洞裡,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陰麗華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她每天都在祈禱劉秀能平安歸來。有時候聽到彆人說劉秀在河北打了勝仗,她就會偷偷開心好幾天;有時候聽到彆人說劉秀戰敗了,甚至戰死了,她就會躲在被子裡哭,卻還是堅信劉秀不會有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個有大本事的人,一定能逢凶化吉。
而劉秀在河北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他剛到河北的時候,手裡沒兵沒糧,到處碰壁,甚至被當地豪強王郎追殺,一度到了“衣食斷絕,夜宿荒野”的地步。有一次,他被困在饒陽,餓了好幾天,隻能冒充王郎的使者,去驛站騙吃的,結果差點被識破,嚇得魂飛魄散。
就在劉秀走投無路的時候,河北的大豪強真定王劉揚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劉揚手裡有十萬大軍,要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劉秀就能在河北站穩腳跟。但劉揚有個條件:讓劉秀娶他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
劉秀當時心裡隻有陰麗華,根本不想再娶彆人。但他身邊的謀士們都勸他:“現在是生死關頭,要是不答應劉揚,我們遲早會被王郎消滅。郭聖通背後有真定軍的支持,娶了她,才能平定河北,才有機會報仇,才有機會回去接陰麗華啊!”
劉秀糾結了很久,一邊是自己心愛的妻子,一邊是自己的事業和前途,還有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最終,他還是咬了咬牙,答應了劉揚的條件,娶了郭聖通。
婚後,劉揚果然派出十萬大軍幫助劉秀。劉秀有了兵力,如虎添翼,很快就打敗了王郎,平定了河北,成為了河北地區最強大的勢力。隨後,他又陸續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勢力越來越大,終於在公元25年,在鄗城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是為漢光武帝。
劉秀稱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新野接陰麗華。他知道,自己這些年虧欠陰麗華太多了,現在自己當了皇帝,一定要給她最好的補償。
當使者找到陰麗華的時候,她正在鄉下躲避戰亂,穿著粗布衣服,頭發也有些淩亂,跟當年那個豪門千金判若兩人。但當她聽到劉秀稱帝,還要接她去洛陽當皇後的時候,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三年了,她終於等到丈夫了!
陰麗華跟著使者來到洛陽,見到了劉秀。此時的劉秀,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溫柔的新郎,而是身穿龍袍、威嚴十足的皇帝。兩人相見,千言萬語都化作了眼淚,劉秀拉著陰麗華的手,不停地道歉:“麗華,讓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
但陰麗華很快就發現,事情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劉秀身邊,多了一個女人,還有一個孩子。這個女人,就是郭聖通;這個孩子,就是她和劉秀的兒子劉疆。
劉秀也知道瞞不住,隻能如實告訴陰麗華,自己當年在河北娶郭聖通,是為了大局著想,也是為了能活著回來見她。他還告訴陰麗華,自己已經決定立她為皇後,郭聖通雖然有孩子,但隻能當貴人。
換做彆的女人,遇到這種情況,恐怕早就鬨翻天了——自己是原配,苦等三年,結果丈夫不僅另娶他人,還有了孩子,現在雖然說要立自己為皇後,但心裡肯定會有疙瘩。但陰麗華卻沒有鬨,她平靜地聽完劉秀的話,然後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她主動辭讓皇後之位,勸劉秀立郭聖通為皇後。
陰麗華對劉秀說:“陛下,我知道你心裡有我,但是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郭貴人背後有真定軍的支持,她的家族對陛下平定河北幫助很大。如果立我為皇後,不僅會讓真定軍寒心,還可能引起朝堂動蕩,不利於國家穩定。而且,郭貴人已經有了皇子,母憑子貴,立她為皇後,才是眼下最好的選擇。我不在乎皇後的位置,隻要能在陛下身邊,看著陛下平定天下,我就滿足了。”
劉秀沒想到陰麗華會這麼懂事,既感動又愧疚。他還想再勸,但陰麗華態度堅決,一再推辭。最後,劉秀沒辦法,隻能聽從陰麗華的建議,在公元26年,立郭聖通為皇後,立她的兒子劉疆為太子,而陰麗華,則被封為貴人。
《後漢書·皇後紀》裡詳細記載了這件事:“帝以後雅性寬仁,欲崇以尊位,後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後。”從這裡就能看出,陰麗華不僅長得漂亮,還特彆有大局觀——她知道,在亂世剛定的時候,穩定比什麼都重要,自己的個人榮辱,跟國家安危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就這樣,陰麗華從劉秀的“原配妻子”,變成了後宮中的“陰貴人”。雖然沒有皇後的名分,但劉秀對她的寵愛,卻一點都沒減。他走到哪都想帶著陰麗華,後宮的賞賜,也總是先給陰麗華挑最好的。有時候郭聖通看到了,心裡難免會嫉妒,偶爾會跟劉秀鬨點小脾氣,但陰麗華總是主動避讓,從不跟郭聖通爭風吃醋,也從不在劉秀麵前說郭聖通的壞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一次,劉秀要去征討彭寵,想帶著陰麗華一起去。陰麗華卻勸他:“陛下,打仗太危險了,我不能給你添麻煩。而且郭皇後剛生完孩子,身體還沒恢複,你應該留在宮裡照顧她和太子,這樣才能讓朝臣放心。”劉秀聽了,更加覺得陰麗華懂事,對她也更加愧疚。
陰麗華雖然不爭不搶,但命運似乎總在眷顧她。隨著時間的推移,郭聖通的處境越來越尷尬,而陰麗華的地位,則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提升。
首先是郭聖通的娘家出了問題。當年支持劉秀的真定王劉揚,在劉秀稱帝後,覺得自己功勞很大,開始變得驕橫跋扈,甚至想謀反。劉秀得知後,派人殺了劉揚,雖然沒有牽連郭聖通,但郭聖通背後的勢力,卻已經名存實亡了。沒有了娘家的支持,郭聖通在後宮的底氣,自然就弱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