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那個英雄輩出、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多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些梟雄身上,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一位身處深宮的女子——漢獻帝的皇後曹節。
她的人生劇本,堪稱“史上最尷尬皇家聯姻”:父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丈夫是傀儡皇帝劉協,自己夾在娘家與夫家之間,一邊是步步緊逼想篡漢的兄長曹丕,一邊是無依無靠的丈夫,最終隻能用自己的方式,為東漢王朝的覆滅畫上最後一道悲壯的印記。
《後漢書·皇後紀》裡關於她的記載不多,但每一筆都透著無奈與倔強。她不是傳統意義上“賢良淑德”的皇後,卻在王朝崩塌之際,活出了比男人更硬的骨氣。
曹節能成為皇後,從一開始就是場徹頭徹尾的“政治安排”。她的父親曹操,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靠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操作,成為了朝廷實際的掌權者。但曹操聰明得很,他知道“皇帝”這個招牌還不能丟,於是就想通過聯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劉協,進一步控製漢朝皇室。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一下子把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都送進了宮,封為夫人。當時的劉協,早就被曹操拿捏得死死的,彆說拒絕,連說句“不”的資格都沒有。這就好比公司老板把三個女兒塞進了實習生團隊,還都安排在自己身邊當助理,明擺著就是“監視+控製”,劉協心裡再憋屈,也隻能笑臉相迎。
曹節剛入宮的時候,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麵,宮裡的人都知道她們姐妹是曹操的“眼線”,對她們敬而遠之;另一方麵,劉協對她們也充滿了戒心,畢竟自己的前皇後伏壽,就是因為密謀除掉曹操,被曹操發現後廢黜處死,連伏家都被滿門抄斬。劉協怕了,他不敢再相信任何跟曹家有關的人。
但曹節跟其他姐妹不一樣。她沒有像父親那樣把“控製劉協”當成任務,反而慢慢對這個處境可憐的皇帝產生了同情。劉協雖然是傀儡,但肚子裡有學問,性格也不算懦弱,隻是生錯了時代,空有皇帝之名,卻沒有皇帝之權。曹節經常看到劉協一個人在宮裡發呆,有時候對著漢朝先皇的畫像默默流淚,心裡很不是滋味。
時間一長,兩人之間的關係慢慢緩和了。劉協發現,曹節並沒有想監視自己,反而經常在曹操麵前替自己說好話。有一次,曹操因為劉協沒按照他的意思任命官員,氣得想進宮訓斥劉協,還是曹節在旁邊勸道:“父親,陛下畢竟是漢朝天子,您要是當眾訓斥他,天下人會說您不尊重皇室的。”曹操聽了,覺得有道理,才打消了念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廢黜了當時的皇後宋氏,想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後。在三個女兒裡,曹操最看重曹節,一來是因為曹節懂事,二來是因為她跟劉協的關係最好。就這樣,曹節被冊封為漢朝皇後,從曹府小姐正式成為了漢朝的“國母”。
成為皇後之後,曹節的立場更尷尬了。她名義上是漢朝的皇後,要維護漢朝的尊嚴;實際上是曹家的女兒,要顧及娘家的顏麵。但曹節心裡很清楚,自己首先是劉協的妻子,然後才是曹操的女兒。她開始主動幫劉協處理宮裡的事務,還經常提醒劉協要小心謹慎,不要跟曹操發生正麵衝突。
有一次,劉協因為不滿曹操獨攬大權,對著身邊的人說:“我要是再這樣下去,還不如早點退位!”這話被曹操的眼線聽到,報告給了曹操。曹操大怒,想進宮質問劉協,曹節提前得到消息,趕緊攔住曹操,說:“陛下隻是一時氣話,您要是真的進宮質問,反而會讓事情鬨大,對您不利。”曹操這才作罷,劉協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如果說曹操還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曹丕就直接把“篡漢”寫在了臉上。他剛繼位,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取代漢朝,建立新朝。
這下,曹節徹底站到了娘家的對立麵。她知道,曹丕一旦篡漢,劉協就會變成亡國之君,自己這個皇後也會變成笑話。於是,她開始用儘一切辦法,阻止曹丕的篡漢計劃。
首先,曹丕想讓劉協“主動”禪位,就派大臣去跟劉協談判,威逼利誘,讓劉協寫下禪位詔書。曹節知道後,直接把前來傳旨的大臣擋在了宮門外,說:“陛下是漢朝的天子,怎麼能隨便禪位?你們這些人,都是漢朝的臣子,怎麼能幫著曹丕謀朝篡位?”大臣們被曹節罵得狗血淋頭,不敢多說一句話,隻能灰溜溜地回去向曹丕複命。
曹丕見大臣們辦不成事,又派了第二批大臣去,這次還帶上了軍隊,想強行逼迫劉協禪位。曹節還是不答應,她拿著皇後的印璽,躲在宮裡不肯出來。曹丕沒辦法,隻能親自進宮勸說曹節。
兄弟二人見麵,氣氛十分尷尬。曹丕說:“姐姐,現在天下早就不是漢朝的天下了,父親經營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今天。您就彆再固執了,把印璽交出來,我保證會善待陛下和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節看著曹丕,氣得渾身發抖,說:“父親當年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篡漢。你倒好,剛繼承王位,就想著謀朝篡位,你對得起漢朝的列祖列宗嗎?對得起父親的苦心嗎?”
曹丕被曹節罵得麵紅耳赤,他知道跟曹節講道理沒用,隻能下令士兵包圍皇宮,威脅曹節如果再不交印璽,就對宮裡的人不客氣。曹節知道,自己再反抗也沒用,畢竟曹丕已經掌握了天下大權,但她還是不想就這麼輕易地交出漢朝的印璽。
最後,曹節拿著印璽,走到皇宮的台階上,對著曹丕的士兵們大聲罵道:“你們這些逆賊,將來一定會遭到天譴的!”然後,她把印璽扔在地上,哭著回到了宮裡。《後漢書·皇後紀》裡詳細記載了這一幕:“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入,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這一扔,不僅扔出了曹節的憤怒與無奈,也扔出了漢朝四百多年的基業。曹丕拿到印璽後,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魏國,史稱魏文帝。他封劉協為山陽公,讓劉協帶著曹節和家人,搬到山陽今河南焦作)居住。
劉協和曹節搬到山陽後,日子雖然不如在皇宮裡那麼奢華,但卻意外地平靜。曹丕雖然篡了漢,但並沒有對劉協趕儘殺絕,反而給了他一些優待,比如允許他在山陽保留漢朝的服飾和禮儀,還可以祭祀漢朝的祖先。
曹節也放下了皇後的身份,做起了劉協的賢內助。她知道,劉協雖然不再是皇帝,但心裡還是很失落,於是就經常開導劉協,讓他放下過去的身份,好好過日子。
山陽地區當時因為常年戰亂,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都生病了,卻沒錢看病。劉協早年在皇宮裡學過一些醫術,曹節就鼓勵劉協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治病。兩人一起在山陽開設了醫館,免費為百姓看病,還經常上山采藥,送給貧困的百姓。
曹節不僅支持劉協行醫,自己也跟著學習醫術,有時候還會幫著劉協給百姓抓藥、包紮傷口。百姓們都很感激他們,稱呼劉協為“山陽公”,稱呼曹節為“山陽夫人”。有一次,山陽地區發生了瘟疫,劉協和曹節親自到疫區為百姓治病,連續好幾天都沒有休息,最後終於控製住了瘟疫的蔓延。百姓們為了感謝他們,還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山陽公祠”,供奉劉協和曹節。
除了行醫,曹節還鼓勵劉協關注當地的教育。山陽地區當時很多孩子都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曹節就跟劉協商量,拿出自己的積蓄,在當地開辦了學堂,聘請有學問的人當老師,免費讓孩子們上學。她還經常到學堂裡看望孩子們,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在山陽的日子裡,曹節和劉協的感情越來越深。他們不再是皇宮裡那個“傀儡皇帝”和“政治皇後”,而是一對普通的夫妻,一起麵對生活的酸甜苦辣。劉協曾經對曹節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現在雖然不是皇帝了,但能和你一起為百姓做點事情,我覺得比在皇宮裡當傀儡開心多了。”曹節聽了,笑著說:“隻要我們能在一起,不管過什麼樣的日子,我都覺得很幸福。”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劉協去世,享年五十四歲。魏明帝曹叡曹丕的兒子)得知消息後,按照漢朝皇帝的禮儀,將劉協葬在了禪陵。
劉協的去世,對曹節是個巨大的打擊。她一下子蒼老了很多,每天都在劉協的墓前發呆,有時候會對著墓門說話,仿佛劉協還在她身邊一樣。身邊的人都勸她想開點,她卻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漢朝的列祖列宗,沒有守住漢朝的江山。現在陛下走了,我也沒有什麼牽掛了,隻希望能早點去陪他。”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曹節去世,享年六十五歲。在去世之前,她留下了遺願:“我死後,不要葬在魏國的皇陵裡,也不要用魏國的禮儀安葬我。我是漢朝的皇後,要和陛下一起葬在禪陵,永遠陪著他。”
當時的魏國皇帝是曹奐曹操的孫子),他知道曹節的遺願後,雖然心裡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答應了她的請求,將曹節與劉協合葬在了禪陵。曹節也成為了東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後,她的去世,也標誌著東漢王朝徹底走進了曆史的塵埃。
參考《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