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那個看似繁華卻又暗藏危機的時代,有一個女人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波瀾,她就是慈懿李鳳娘皇後。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爭議,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紹興十五年,相州的李道家中迎來了一件奇事。在夫人生產前夕,軍營前突然飛來一群黑鳳,久久盤旋不去。這奇異的景象讓李道滿心疑惑,卻也隱隱覺得,這個即將出生的孩子,將來定不平凡。孩子呱呱墜地,是個女孩,李道為她取名為鳳娘。
時光匆匆,李鳳娘出落得姿色豔麗,亭亭玉立。她的美,在當地漸漸傳開,可誰能想到,真正改變她命運的,是一位道士的出現。
當時,有個名叫皇甫坦的道士,在江湖上頗有名氣,尤其擅長相麵之術,而且他還治好了韋太後的眼疾,因此得到了宋高宗的信任。這一天,皇甫坦來到慶遠節度使李道家中。李道早就聽聞他的大名,趕忙請他為自己的三個女兒相麵。
長女和三女相完麵後,皇甫坦並未有過多表示。可當李鳳娘出來拜見時,皇甫坦卻大驚失色,連連後退,甚至不敢接受她的行禮,口中直呼:“此女麵相當大貴,日後必當母儀天下!”
這句預言,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浪。李道一家又驚又喜,而消息也像長了翅膀一樣,傳到了宋高宗的耳中。宋高宗本就對皇甫坦深信不疑,當下便做主,讓自己的皇孫趙惇,也就是後來的宋光宗,聘李鳳娘為妃。就這樣,李鳳娘從一個普通的官家小姐,一躍成為皇家兒媳,封榮國夫人,後又改封定國夫人。
乾道四年,李鳳娘生下了兒子趙擴。這孩子的出生,也伴隨著一些神奇的傳說。據說李鳳娘在懷孕前,曾夢見一個大太陽墜落到庭院裡,她下意識地用手去承接,隨後便有了身孕。而在趙擴出生當晚,房間裡祥光環繞,似乎預示著這個孩子將來的不凡。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不幸病逝,太上皇高宗和嗣皇帝孝宗經過商議,決定立排行第三的趙惇為太子。李鳳娘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子妃,她離那至高無上的皇後之位,又近了一步。
李鳳娘雖然長相出眾,但性格卻十分潑辣,喜歡搬弄是非。還在當太子妃的時候,她就經常在高宗、孝宗和太子三宮之間說些閒話,攪得宮內不得安寧。
有一次,她在高宗和孝宗麵前數落太子身邊的人,添油加醋地說了許多壞話。高宗聽後,心裡很不高興,對吳皇後抱怨道:“這個婦人是將門之後,性格太過潑辣,我真是被皇甫坦給誤導了,才促成了這門親事。”孝宗也多次訓斥李鳳娘,告誡她:“你應當以皇太後為榜樣,恪守婦道,要是再這樣胡作非為,我就廢了你!”
這些訓斥不但沒有讓李鳳娘收斂,反而讓她心生怨恨。她懷疑這些話是皇太後在背後指使說的,從此對皇太後也懷恨在心。
到了淳熙十六年,孝宗禪位給太子趙惇,趙惇即位,是為宋光宗,李鳳娘也如願以償地被冊立為皇後。這一下,她更是沒了顧忌,變得越發驕橫跋扈起來。
成為皇後的李鳳娘,徹底暴露了她的本性。她深知光宗生性懦弱,又不怎麼關心朝政,便開始獨攬大權,將後宮攪得烏煙瘴氣。
有一天,光宗在宮中洗手,不經意間看到捧著盆子的宮女有一雙白皙嫩滑的手,便隨口誇讚了兩句。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可傳到李鳳娘耳朵裡,卻成了天大的事。
第二天,李鳳娘派人給光宗送來了一個食盒。光宗滿心好奇,打開一看,頓時嚇得臉色慘白,差點昏了過去。原來,食盒裡裝的,正是昨天那個宮女的一雙手!光宗又驚又怒,卻又不敢對李鳳娘發火,隻能把苦水往肚子裡咽。這一嚇,讓光宗病了好幾天,精神也變得有些恍惚。
除了對宮女心狠手辣,李鳳娘對光宗的妃嬪們更是毫不留情。光宗後宮裡,除了她這個皇後,還有黃貴妃、張貴妃、符婕妤等妃嬪。其中,黃貴妃原本是孝宗謝貴妃後來成為皇後)的侍女,光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孝宗見他身邊姬妾不多,就把黃氏賜給了他。光宗對黃貴妃十分寵愛,即位後便封她為貴妃。
李鳳娘看著黃貴妃得寵,心裡嫉妒得發狂。終於,在一次光宗離宮祭祀的時候,她覺得機會來了。她暗中派人殺害了黃貴妃,然後對外宣稱黃貴妃是暴病身亡。光宗得知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病情也更加嚴重了。他心裡明白,這肯定是李鳳娘乾的好事,可他生性軟弱,根本不敢去質問。
張貴妃和符婕妤也沒能逃過李鳳娘的毒手。李鳳娘找了個借口,下令將她們二人改嫁平民。好好的一個後宮,被李鳳娘搞得雞飛狗跳,人人自危。
李鳳娘的野心可不止在後宮,她還把手伸向了朝堂,甚至試圖離間孝宗和光宗父子之間的感情。
光宗剛即位的時候,沒有馬上立嫡長子趙擴為皇太子,這讓李鳳娘心裡很不踏實。有一次,光宗病剛好,在宴席上喝了點酒,有些微醺。李鳳娘趁機跪在地上,請求光宗立已經封為嘉王的趙擴為皇太子,還說這樣可以幫助光宗處理政務。光宗雖然覺得有道理,但他還是比較尊重父親孝宗的意見,堅持要先請示孝宗再做決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鳳娘一聽就不高興了,她覺得光宗太軟弱,當場就憤然而起,拂袖而去。從那以後,她還不許孝宗等人麵見光宗,把光宗牢牢地控製在自己身邊。
幾天後,孝宗沒能見到兒子,心裡很是擔心,便把李鳳娘召來,詢問光宗的病情。李鳳娘卻趁機說光宗身體不好,要求立嘉王趙擴為皇太子,幫助處理朝政。孝宗認為光宗才剛即位不久,很多政務還不熟悉,這麼早把政務委托給兒子,不合情理,就拒絕了她的請求。
李鳳娘覺得孝宗是故意針對自己,回到宮中後,就對著光宗哭哭啼啼,說孝宗不想立太子,肯定是有彆的心思,說不定還想廢了光宗。光宗本來就對李鳳娘言聽計從,再加上他生性多疑,聽了這些話,信以為真,從此對孝宗心懷怨恨,不再去朝見他。
這一下,朝堂上下都炸開了鍋。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光宗去朝見太上皇孝宗,可光宗都不予理睬。父子之間的關係,就這樣被李鳳娘徹底破壞了。
後來,孝宗的身體越來越差,終於一病不起。臨終前,他非常想見光宗和李鳳娘一麵,可李鳳娘卻從中作梗,不讓光宗去探望。許多大臣苦苦哀求,光宗還是不為所動。一直到孝宗大殮那天,光宗和李鳳娘都沒有出現,這讓朝野上下對他們極為不滿,公憤四起。
孝宗去世後,大臣們見光宗不理朝政,國家大事無人處理,便請求光宗立嘉王趙擴為儲君。此時的光宗,在李鳳娘的控製下,已經心灰意冷,對皇位也沒有了興趣,他甚至說自己連皇帝都不想當了。
在這種情況下,宰相趙汝愚等人經過商議,決定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嘉王趙擴為帝,也就是宋寧宗。光宗和李鳳娘則被尊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後,失去了實際的權力。
失去權力後的李鳳娘,仿佛變了一個人。慶元六年,有算卦的人說她會有災厄。也許是經曆了這麼多事情,她的心境發生了變化,也許是真的害怕了,她穿上道袍,開始虔心事佛,希望能求得內心的安寧。
然而,命運似乎並沒有放過她。同年六月,李鳳娘在孤獨中病死,終年五十六歲。她死後,宮人去中宮為她取禮服,管理鑰匙的人卻故意刁難,拒不開門。無奈之下,宮人們隻好用席子包裹著她的屍體,抬回中宮治喪。半路上,抬屍體的人嫌太重,竟然把屍體丟在地上,四散而去。可憐這位曾經權傾一時的皇後,屍體在烈日下曝曬,發出陣陣惡臭。治喪的時候,宮人們隻好點燃數十餅蓮香,再放上鮑魚,才勉強掩蓋住那難聞的氣味。
李鳳娘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她從一個被相士預言“母儀天下”的女子,成為南宋的皇後,本可以憑借自己的地位,為國家和百姓做些好事。可她卻被權力和嫉妒蒙蔽了雙眼,在後宮中肆意妄為,離間父子關係,導致朝堂動蕩不安。她的行為,不僅讓自己遺臭萬年,也給南宋的政治帶來了極大的負麵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她的出現,也反映了南宋時期宮廷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