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

第50章 大腳馬皇後:亂世相逢共患難,賢良相伴助江山(2 / 2)

成為皇後之後,馬秀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依然保持著節儉的作風。她下令後宮之人,不準穿華麗的衣服,不準佩戴貴重的首飾,飲食也要清淡,不準鋪張浪費。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平時穿的衣服都是舊的,破了就縫補一下繼續穿;宮裡的絲綢織物下腳料,她也不讓浪費,讓人收集起來,做成衣服和被褥,送給孤苦無依的百姓。

有一次,一個宮女見馬秀英穿的衣服補丁摞補丁,忍不住說:“皇後娘娘,您是天下之母,怎麼能穿這麼破舊的衣服呢?不如讓工匠給您做幾件新的吧。”馬秀英笑著說:“宮女此言差矣。如今國家剛剛建立,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庫也不充盈,我作為皇後,更應該以身作則,厲行節儉。要是我都鋪張浪費,下麵的人肯定會跟著效仿,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百姓啊。”宮女聽了,十分慚愧,再也不敢提做新衣服的事了。

馬秀英不僅自己節儉,還經常勸朱元璋不要鋪張浪費。有一次,朱元璋想修建一座新的宮殿,馬秀英得知後,對他說:“夫君,如今百姓剛剛擺脫戰亂之苦,需要休養生息。修建宮殿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如把這些錢用在救濟百姓、發展生產上,這樣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朱元璋聽了她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放棄了修建宮殿的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作為皇後,馬秀英還十分重視後宮的治理。她借鑒宋代賢後的做法,在後宮中提倡“仁厚”之風,善待每一位嬪妃和宮女。有一次,一個宮女不小心打碎了朱元璋心愛的花瓶,朱元璋大怒,就要下令處死宮女。馬秀英連忙上前勸阻,說:“夫君息怒,宮女也是一時失手,並非有意為之。再說,殺人容易,可一旦開了殺戒,後宮之中就會人人自危,不利於後宮的穩定。不如饒了她這一次,讓她以後多加小心就是了。”朱元璋聽了她的話,慢慢冷靜下來,饒了宮女的性命。

馬秀英對嬪妃們也十分寬容。她知道朱元璋後宮嬪妃眾多,難免會有爭風吃醋之事,因此經常教導嬪妃們要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她還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和衣服分給嬪妃們,讓她們感受到皇後的關愛。在她的治理下,洪武朝的後宮一片祥和,沒有出現過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的事情,這在曆代王朝中都是十分罕見的。

除了治理後宮,馬秀英還時常關心朝政,巧妙地勸諫朱元璋,避免了不少冤案錯案。朱元璋性格急躁,猜忌心重,當了皇帝之後,更是動不動就大開殺戒,許多功臣勳將都因此受到牽連。馬秀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知道這樣下去會動搖國家的根基,因此經常在朱元璋麵前委婉地勸諫。

參軍郭景祥駐守和州時,有人誣告他的兒子持槊要殺父親。朱元璋得知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要處死郭景祥的兒子。馬秀英得知後,連忙對朱元璋說:“夫君,郭景祥隻有這一個兒子,要是殺了他,郭家就斷後了。而且,僅憑一人之言就斷定他有罪,未免太過草率。不如派人去調查一下,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朱元璋覺得馬秀英說得有道理,就派人去和州調查,結果發現果然是有人誣告,郭景祥的兒子是被冤枉的。就這樣,馬秀英救了郭景祥兒子的性命,也保住了郭家的香火。

李文忠鎮守嚴州時,楊憲因為嫉妒他的才能,誣告他有違法行為。朱元璋聽信了楊憲的讒言,就要下令把李文忠召回京城治罪。馬秀英得知後,連忙勸阻說:“夫君,嚴州是邊境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易輕易撤換守將。而且李文忠一向忠心耿耿,作戰勇猛,立下了不少戰功,怎麼可能會有違法行為呢?說不定是楊憲嫉妒他,故意誣告他。不如再派人去嚴州調查一下,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朱元璋聽從了馬秀英的建議,派人去嚴州調查,結果發現李文忠果然是被冤枉的。後來,李文忠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最著名的莫過於馬秀英救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也是朱元璋的老師,為明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後來,宋濂的長孫宋慎牽連進了胡惟庸案,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要處死宋濂。馬秀英得知後,十分著急,她對朱元璋說:“夫君,宋濂是你的老師,也是天下聞名的大儒。他一生教書育人,品德高尚,怎麼可能會參與謀反呢?再說,宋濂已經退休在家,遠離朝堂,就算他的長孫犯了罪,也不應該牽連到他啊。我們普通人尚且知道尊師重道,更何況是帝王呢?”

朱元璋聽了,不為所動,依舊堅持要處死宋濂。馬秀英見勸諫無效,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救宋濂。當天晚上,馬秀英陪朱元璋吃飯時,既不吃肉,也不喝酒。朱元璋覺得很奇怪,就問她:“皇後,今天的飯菜不合你的胃口嗎?怎麼不吃不喝呢?”馬秀英回答說:“我不是不想吃,而是在為宋先生祈福。宋先生是天下的賢才,如今卻要被處死,我心裡十分難過,隻能用這種方式來為他祈福,希望他能平安無事。”

朱元璋聽了馬秀英的話,心裡十分感動,也意識到自己太過衝動了。他想了想,宋濂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賢才,而且對自己忠心耿耿,就這樣殺了他,確實有些可惜。於是,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在茂州。

馬秀英不僅關心功臣勳將,還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她身居深宮,卻心係天下蒼生,每當遇到災荒年月,她總是帶領宮裡的人吃素,甚至吃粗麥飯和野菜羹,為百姓祈福。朱元璋見她如此,心裡十分不忍,說:“秀英,我已經采取了救荒賑災的措施,你就不用這麼辛苦了。”馬秀英歎息著說:“夫君,與其等到災荒發生了再去救濟,不如平時就做好儲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朱元璋聽了她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下令在全國各地設立糧倉,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馬秀英還十分重視教育。她見太學院的學生們生活清苦,就建議朱元璋設立“紅板倉”,專門負責給太學院學生的家屬提供糧食。朱元璋聽從了她的建議,設立了紅板倉,讓太學院的學生們能夠安心讀書,沒有後顧之憂。在馬秀英的推動下,明朝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洪武年間,朱元璋想要發行寶鈔,可籌備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讓他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有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對他說,要想發行寶鈔成功,必須取秀才的心肝。朱元璋醒來後,覺得這個夢很不吉利,心裡十分不安。馬秀英得知後,連忙解釋說:“夫君,這個夢並不是說要殺秀才,而是說秀才們的心肝,就是他們用心撰寫的文章和計策。發行寶鈔是一件大事,需要集思廣益,不如召集天下的秀才,讓他們為發行寶鈔出謀劃策,這樣肯定能成功。”朱元璋聽了她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下令召集天下的秀才,讓他們為發行寶鈔獻計獻策。在秀才們的幫助下,寶鈔終於成功發行,促進了明朝的經濟發展。

馬秀英就是這樣,用她的智慧和善良,一次次化解危機,一次次勸諫朱元璋,為大明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朱元璋也十分敬重她,經常在百官麵前說:“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朕有秀英,如得良相,天下何愁不治?”

洪武十五年八月,南京的天氣漸漸轉涼,可皇宮裡的氣氛卻比寒冬還要冰冷。馬皇後突然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朱元璋得知後,心急如焚,立刻下令遍尋天下名醫,為馬皇後診治。可馬皇後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名醫們束手無策。

馬皇後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她看著日夜守在床邊的朱元璋,心裡十分不舍,但也十分清醒。她知道朱元璋的性格,要是自己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他肯定會遷怒於醫生,到時候又會有很多人因此喪命。於是,馬皇後堅決不肯服藥,朱元璋勸了她好幾次,她都搖頭拒絕,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已經病入膏肓,就算服用了藥物,也無濟於事。何必因為我,而連累那些醫生呢?”

朱元璋見馬皇後態度堅決,隻能無奈地放棄。他坐在馬皇後的床邊,握著她的手,回憶起兩人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從濠州城的相識相知,到戰場上的生死與共,再到登基後的相濡以沫,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讓朱元璋忍不住淚流滿麵。他哽咽著說:“秀英,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麼辦?天下百姓怎麼辦?”

馬皇後看著朱元璋,虛弱地說:“夫君,我死之後,你一定要保重身體。治理天下,要以仁為本,善待功臣,體恤百姓。不要輕易殺人,要廣納賢才,虛心納諫。後宮之事,你也要好好打理,讓嬪妃們和睦相處。我這一生,能嫁給你,能陪伴你平定天下,我已經很滿足了。”

馬皇後還叮囑朱元璋,自己死後,喪事要從簡,不要鋪張浪費,不要打擾百姓。她說:“我出身貧寒,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夫君和百姓的支持。我死之後,不要為我修建豪華的陵墓,不要舉辦隆重的葬禮,隻要能安安靜靜地入土為安就好。”

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馬皇後在坤寧宮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一歲。消息傳出後,整個皇宮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宮女嬪妃們哭成一團,百官們也紛紛上書,請求為馬皇後舉行隆重的葬禮。朱元璋更是悲痛欲絕,他下令,京城的文武官員服喪二十七天,素服一百天;皇宮內的嬪妃、官員妻女一律不準佩戴首飾、施脂粉;外地官員穿喪服三天,軍民素服三天;全國停止音樂祭祀一百天,禁止官員婚姻嫁娶一百天,軍民禁止嫁娶一個月;京城禁止屠宰四十九天,外地禁止屠宰三天。

同年九月,馬皇後被葬於明孝陵。明孝陵位於紫金山中峰南麓,是朱元璋早就為自己和馬皇後修建的陵墓,於洪武十四年正式動工,曆時一年多建成。馬皇後的葬禮十分隆重,朱元璋親自為她撰寫了墓誌銘,讚揚她的賢德。葬禮當天,南京城的百姓們也紛紛走上街頭,為馬皇後送行,哭聲震天動地。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悲痛萬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失去妻子的痛苦中走出來。他經常獨自一人來到馬皇後的靈前,對著馬皇後的畫像自言自語,回憶兩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有一次,他看著馬皇後的畫像,忍不住哭著說:“秀英,你走了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像你這樣勸我了,再也沒有人能像你這樣關心我了。”

馬皇後去世後,有大臣建議朱元璋按照舊例,讓一些宮女為馬皇後殉葬。朱元璋聽了之後,當場就發了火,把那個大臣罵了一頓。他說:“秀英一生仁慈,最見不得殺人,你們讓宮女為她殉葬,這不是違背她的意願嗎?從今往後,不準再提殉葬之事!”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決定,不再立皇後,因為在他心裡,沒有人能取代馬皇後的位置。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變得更加暴躁多疑,再也沒有人能像馬皇後那樣勸住他。洪武十三年爆發的胡惟庸案,在馬皇後的乾預下,並沒有牽連太多人;可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再次掀起胡惟庸案的波瀾,先後有三萬多人受到牽連被誅殺。如果馬皇後還在,想必不會讓這樣的慘劇發生。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病逝,享年七十一歲。他臨終前留下遺詔,要求與馬皇後合葬於明孝陵。就這樣,這對相伴一生的夫妻,在死後終於又團聚在了一起。

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為馬皇後上尊諡為“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嘉靖十七年,明世宗朱厚熜又為馬皇後加上尊諡為“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這也是明代皇後中諡名最長的一個。

她從一個亂世孤女,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後,用她的智慧、善良和堅韌,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治理國家,贏得了朱元璋的敬重和愛戴,也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和讚譽。她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功績,卻用自己的方式,影響了一個王朝的走向。

正如《明史》所讚譽的那樣,馬皇後“仁慈有智鑒,好書史”。她不僅是朱元璋的賢內助,更是天下百姓的“慈母”。

參考《明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上線是真能領到神級女友! 負資產女孩的算命直播日記 道門天師在此,黑白無常聽令 天師歸來都市伏魔錄 致命重生:化學物語 天下一帝秦始皇 大明:剛穿越就被錦衣衛抓了 殺敵漲修為?我以鐵血築長生 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 讓你教書啟民智,你教全民修武?